在第一、二期的唱作人的舞臺上,馬頔被淘汰後,蘇運瑩成為了補位選手,作為參加過《我是歌手》的踢館選手蘇運瑩可以說是很有實力的一位選手。
但蘇運瑩竟然在第三、第四期的挑戰中接連輸給隔壁老樊和劉思鑑,倒是讓觀眾頗感意外,在第四季的唱作人播出後,對於蘇運瑩的淘汰,部分觀眾直言「這個節目,我要拉黑了」。
對於蘇運瑩被淘汰後,網友吵翻天,唱作人的舞臺上真的容不下個性音樂人?
蘇運瑩在第三期的唱作人舞臺上,用一首《自動打開定位系統》來對位老樊《淡》,這倆首歌曲的比較中,明顯地,蘇運瑩的這首歌,在作曲和唱法上更加地多變,而老樊的這首《淡》,一如既往地遵循了他以往一貫的風格。
倆首歌的就整體風格上來看,蘇運瑩的這一首偏於流行,而老樊這首民謠中夾雜著流行,可以說這一次比拼中,甚至縱觀整個唱作人舞臺,老樊在一開始宣稱,要在唱作人這個舞臺讓所有質疑他的觀眾和樂評人看到他的改變,並沒有發生。
前三期的唱作人比拼過後,可以說,觀眾都未能在他的作品身上,發現太多創新和突破,在這幾次登臺獻唱中,看到老樊改變最多的,是來回變換著作詞上敘述,用詞去表達一種,個人的困擾和突破這種困擾後的艱難的心路歷程。
如果聽過《四塊五》和《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的歌迷,一定不會陌生。
而唯一大的改變是,在第四期的對位陳粒的那首《劇烈》時,隔壁老樊破天荒在唱作人的舞臺上,首次用了他「最討厭」的高音域唱法,得以打敗陳粒,第一次進入上位區的陣容之中。
評審人也許是出于欣喜,也許是見到老樊的突破所給予的鼓勵,也許是出於節目的宣傳需要,但從我個人觀點來看,依舊是陳粒的《劇烈》更要出彩,但評審人的心思我們無法揣摩。
反觀蘇運瑩的前後倆期來看,一首《生氣之歌》,另一首《自動打開定位系統》,僅就單純的作詞方面來說,立意的高度更為深遠,更為高大。
《自動打開定位系統》意在讓人看淡財富,擁抱生活,《生氣之歌》意在歌頌勇於突破黑暗之下的桎梏,去積極擁抱光明,蘇運瑩的歌曲立意高遠,但聽眾與歌曲之間總感覺隔了一層縹緲的雲層,看著似進非近,似遠非遠。
相比於蘇運瑩的歌曲,老樊的歌曲立意,從每個人的自我為出發點,作詞上,更加貼近當下社會的一種陰鬱的情感抒發,更能引起聽者心中的共情,這也是為什麼儘管老樊的唱法老套,依舊能爆紅網絡的原因,不同於專業的音評人,民眾更樂於看到歌詞背後的意義,以及藉此來表達自己內心世界。
因此,與其說評審人對於個性音樂的偏見,倒不如說普通聽眾,對於能激起他們心中共情音樂的偏愛。
站在唱作人舞臺上的每位唱作人,都是有個性的,拋開老派的音樂人鄭鈞不談,除過張藝興帶著流量歌手的光環之外,餘下的每位唱作人,都是從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做起。
周延GAI在獲得《中國有嘻哈》冠軍之前,也只是一個獨立的草根歌手,而老樊本身就發端於最大的獨立音樂人創作平臺《網易雲音樂》,最小的劉思鑑也正在以一個年輕的獨立人音樂的姿態,去實現自己的音樂夢,就連張藝興來到這個舞臺都是希望觀眾用音樂去重新定義自己。
可以說唱作人的舞臺,本身就是許多帶著個性標籤歌手和與不同獨立音樂人battle的角鬥場,容不下的可能只是沒有曝光度的選手。
站在唱作人舞臺上的每位選手,對於觀眾,心中沒有對任何一位歌手的偏見,但他們心中一定有每一期,對每一位歌手的舞臺表現、選曲和唱法的實力排名。
在第四期的比賽蘇運瑩被劉思鑑淘汰後,劉思鑑帶資進組的話題也再次被人提及,消息真假無從證實。
但縱觀前四期的比賽,馬頔和蘇運瑩的淘汰,原因只是實力不濟?
在第四期中鄭鈞《青春的葬禮》打敗霍尊的《自定義少女》還在情理之中,但張藝興的《十面埋伏》相比於GAI的《蘭花草》方面有一定差距,老樊的《重》戰勝陳粒的《劇烈》也有較大爭議。
小角色陪跑流量明星的話題從節目一開始都在,其實,在《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奪冠後,爭論就一直沒有休止,作為首個90後的「歌王」,對於華晨宇的爭論也是呈現倆種極端態勢,一方面是飯圈粉絲的極力肯定,另一方面是路人觀眾的質疑。
如今對比歌手的比賽之路,回看今天的《我是唱作人》,觀眾會發覺似乎又是一樣的套路。
在這樣一個舞臺,觀眾樂見每一位優秀的唱作人發光發熱,也鼓勵每一位唱作人在這樣一個舞臺突破創新,更希望這樣的一個舞臺,能拋卻其他紛繁雜亂的聲音,去專注于欣賞歌曲和舞臺本身。
正如《我是唱作人》官方節目組在當初鄭鈞一條微博下評論的那樣,「我們是一群山頂洞人聚會,我們不是綜藝」,節目的初心也是音樂本身。
但製作方要考慮大眾影響力和話題製造量,那麼,能引起共情的歌曲和歌手進入上位區也是理所當然,而蘇運瑩和馬頔的淘汰也勢在必行,觀眾與其爭論「該」與「不該」,倒不如把關注點放在藝術作品的本身。
這都2020年了,作為觀眾,如果你太較真,那就真成了山頂洞人了。
更多娛樂圈有態度的內容,歡迎關注@娛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