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黑墨水冰激凌、爆款校名校史文創,上海高校書店有書有溫度

2021-01-09 騰訊網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高校出版社,旗下的上外書店也是上海開業最早的高校書店,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去年起,上外書店開啟了一場煥新工程。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虹口校區門口,改造升級的上外書店9月22日正式開業。就在新書店開業之際,由上海書刊發行行業協會發起的上海高校校園及周邊區域實體書店融合經營分享會,邀集近20家高校書店負責人探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書店融合經營發展之路。

新「上外書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物理空間和經營理念的雙重升級,在為讀者提供舒適閱讀體驗的同時,打出「國內首家跨文化書店」口號,設置了語言測試室、深度閱讀區等創新空間。「通過提升服務能力來提高客流,是眼下書店經營者都在探索的。」孫玉說,上外書店志在打造成為外語學習教育的「4S店」。所謂「4S」,即search(查書)、sale(銷售)、solution(學習方案)、service(服務),為讀者提供綜合外語服務。

近年來,上海高校校園及周邊區域實體書店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普通高校及周邊已擁有30餘家書店。2018年起,華東理工大學的隴上書店、同濟大學的同濟書店、華東師範大學的大夏書店、上海體育運動學院的綠瓦體育書店等先後開業;今年,成立於1993年的復旦經世書局搬至國年路,並在松花江路開設新店,不僅帶來環境的全面升級,更是從讀者的角度升級了多元化閱讀體驗。這些高校書店幾乎都有高校出版社或高校支持的背景。鍾書閣、中版書房等品牌書店也分別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合作開出校園書店,還有一些個體小書店依然在高校周邊堅守。

「開業兩年來,書店已基本實現盈利。」大夏書店負責人王宇介紹,高校及高校出版社的租金支持是高校書店生存的優勢,但高校書店要生存發展,還要在活動及文創設計上深度開發利用高校學術和出版資源。大夏書店開展大夏通識大講堂系列講座,研發具有校名校史特色的自有文創,根據不同時節上新的飲品都受到歡迎。

同濟書店依託「環同濟」創意設計產業群和同濟大學出版社城市·建築出版中心,為創新創意者、文化愛好者、設計師及大眾讀者、學校師生等不同群體提供文化交流閱讀服務,形成了同濟大學及周邊地區的開放式文化交流活動空間。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聯合四平路街道開展公益互助,為戶外工作人員免費提供冷熱水、加熱、冷藏儲存、休息納涼等服務,為周邊街道圖書館提供圖書配送服務,為各設計單位提供專業圖書配送及上架陳列服務等,都讓高校書店的「溫度」不限於高校及書店之內。「去年店慶期間推出的網紅『黑墨水冰激凌』一上市就成了社交媒體爆款,成功出圈。」同濟書店負責人秦巖說。

「高校書店要思考究竟何為『高校書店』,與一般社會書店相比,特色何在?」在復旦大學周邊開店多年的志達書店負責人羅紅拋出了這個問題。「高校書店要立足於所在高校的精神底色。」羅紅說,志達書店將「復旦」與「網際網路」作為兩大基因,疫情以來線上推出「雲遊出版社」系列,線下活動每周達2至3場,累積讀者數據,在持續為讀者提供內容服務的過程中,不斷發掘讀者的需求。「舊書店的生命力是『舊』,價值也是『舊』,不能丟掉自己的特色。」在復旦周邊開店近20年的「復旦舊書店」店主張強說,高校書店要形成差異化,「『復旦舊書店』的特點是價廉質高,書籍種類比較多。」

「書店的主業是書,但不止於書。」貝頁書店去年在松江大學城文匯路開業,不久遭遇疫情。「2月復工,周邊一片寂靜。」負責人陳春娜說,危機倒逼生機,「我們向線上轉型,開出微店微商城,嘗試在線讀書會、直播。儘管沒有經驗,但邁出的第一步有助於書店未來的發展。」

每家校園書店都有不同基因,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探索融合經營發展之路,激發了新的生命力。「做讀者身邊的外語書房和外語書庫,帶領讀者領略世界風景,步入文化殿堂。」上外書店總經理徐君透露,上外書店將依託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教學資源,未來為讀者導購、服務的店員或許就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留學生。書店還計劃開展以國別為主題的展覽、講座等,以外語圖書為載體,以品牌化活動和個性化服務為靈魂,成為有溫度、有氣質的校園文化新地標並輻射周邊地區。

相關焦點

  • 上海:BFC打造「閱外灘」書店 文化賦能商業
    人民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曹玲娟)以「相YUE外灘」為主題,7月3日,BFC「閱外灘」書店在滬盛大啟幕,開業當周連續9場主題活動,不僅有作家趙麗宏的主題分享會,還有來自荷蘭的米菲主題親子互動,以及各類新書籤售、創意手作、藝文沙龍。
  • 復旦開了家「貨櫃書店」,校園書店...
    書店的一樓以書為主,二樓以文創為主。經世書局還別出心裁地讓大家「根據出版社選書」。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上海古籍一字排開,中信版獨佔一片天地。
  • 這還是書店?上海BFC「閱外灘」書店開業,打造「城市會客廳」
    以「文化+社交」聚合場為定位的「閱外灘」書店開業當周會舉行連續9場主題活動。不僅有知名作家趙麗宏的主題分享會,還有來自荷蘭的米菲主題親子互動,以及各類新書籤售、創意手作、藝文沙龍。「閱外灘」書店坐落在BFC北區文創裡B2層。
  • 全國改名最成功的6所高校,校名怎麼看都像是重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這個校名起得可以說是可圈可點。首先,"南京"牌高校在全國一直很有牌面;其次,因為這些年財經類專業熱度持高不下,財經大學也一直很熱門。所以改名後的南京財經大學受到考生的熱烈追捧,高考錄取分數線竟然比有些211高校還高。
  • 把書店變成文化社交圈,BFC打造「閱外灘」書店
    如果說風靡上海的網紅打卡地「BFC外灘楓徑」點亮了上海夜生活,引爆了「後疫情時代」市民的休閒消費熱潮,那麼「閱外灘」書店的開啟
  • 品啤酒冰激凌讀讀書 啤酒城內的這家書店有調調
    不是書店。青島新聞網7月29日訊(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韓麗)「不是書店」,它不僅是書店。7月28日,記者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探訪已經深耕書店文化26年,青島市第一家「書+咖啡」模式的書店品牌——「不是書店」。
  • 在南京,這家書店有溫度,值得一來
    逛書店是從小的愛好,後來看著城市裡一家家小書店紛紛歇業的時候,心中不免失落。一眨眼許多年過去,卻恍然發覺書店不僅沒有變少,反而又脫胎換骨地在城市裡遍地開花了,自然喜從心來。現在逛書店不同以往,除了少數底蘊深厚的老書店,還喜歡一些很自在的書吧或者很好玩的大型書店,比如南京金鷹自營的GTAKAYA,就是一家很好玩的書店。在一座大型商場裡,書店的存在就像大餐之餘的那盤西瓜,而金鷹TAKAYA的這盤「西瓜」做得夠清爽、夠解膩。
  • 上海又一家新書店開門迎客啦,不光有顏值更有「內涵」!
    上海又多了一家新書店——大夏書店·麗寶店今天在蘇虹路316號麗寶樂園B1層開門迎客,這是大夏書店成立一周年後推出的第一家品牌授權店。圖說:大夏書店·麗寶店今天開門迎客 網絡圖矗立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大門北側的大夏書店,「大夏」二字秉承了華師大前身——大夏大學的人文精神。一家書店的氣質,取決於書架,取決於書,麗寶店與大夏書店總店的氣息一脈相承。麗寶店分上下兩層,店內的木質書架古樸簡約,每個書架上,都能找到讓人不由駐足翻閱的好書。
  • 書店還能成為網紅?上海這家書店大有來頭,每天無數人前往打卡
    電子書固然有很多優點,比如便於攜帶等等,但是卻沒有翻動紙質書那種閱讀感,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即便是紙質書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渠道購買,來書店購物的人已經越來越少。有什麼方法能吸引年輕人前來呢?還真有,那就是書店在保留原有的購書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精妙的構思與設計,把整個書店打造成「網紅打卡地」,輔以售賣咖啡、果汁等下午茶及其他一些文創產品,於是乎所謂的「網紅書店」便誕生的,方所、鍾書閣等等都是其中典型代表,位於上海的思南書局也是其中之一。
  • 上海實體書店進校園、進商場 2019年近30家開門
    2019年12月,隨著西西弗書店·上海華潤時代廣場定製店、上海體育學院綠瓦體育書店、中版書房上海交大店等先後開業,上海實體書店迎來新一輪發展期。盤點2019年上海圖書市場,新開實體書店近30家,其特點是高顏值、高體驗感、高附加值,融合式複合經營,一經開業,往往成為申城網紅店或地標式書店。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意見》還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打造一批獨具高校特色的「校園智慧書店」。
  • 去年上海新開實體書店30家,這些小而美的書店你去過嗎?
    記者最新獲悉,2019年12月,隨著西西弗書店·上海華潤時代廣場定製店、上海體育學院綠瓦體育書店、中版書房上海交大店等先後開業,盤點2019年上海圖書市場,新開實體書店近30家,高顏值、高體驗感、融合式複合經營,往往成為申城網紅店。
  • 華東師大師生制上海高校周邊書店地圖[圖]
    原標題: 華東師大師生制上海高校周邊書店地圖:讓學生放下手機純手繪,Q版畫風,兩張A4紙大小,疊起來可裝進口袋。4月13日,華東師範大學全校停課舉辦閱讀活動,不少學生收到了這樣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張地圖,記錄了上海各大高校周邊值得一去的書店。這張地圖的策劃者是華東師大外語學院副院長莊瑜。
  • 上海25所高校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新鮮出爐!有沒有你的?
    考研的你,收到錄取通知書了嗎?滬上25所高校2020級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已經新鮮出爐,這些各具特色的錄取通知書正是給考生們最好的回報。趕快跟著小布一起來看看吧,有沒有屬於你的那一封? 復旦大學
  • 圖說:有溫度的書店系列--字裡行間、Page one、單向街、24小時書店
    1、字裡行間--有溫度的書店  進駐的購物中心/綜合體: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北京凱德晶品購物中心、北京華潤五彩城、鳳凰匯購物中心、金源新燕莎購物中心、北京遠洋國際中心等等。如果你要買書,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和詳細的介紹;如果你想讀完沒有看完的書,可以直接將書借回家。這些是字裡行間書店的會員可以得到的基本服務。  我們的書店有溫度網店做不到的我們才做
  • 上海人文新地標 大夏書店 麗寶正式開業 傳統書店轉型升級出新招!
    、分類精準,努力為讀者提供最周到的選書服務和閱讀體驗。  大夏書店麗寶店契合華師大悠久的人文傳統,是集圖書、講座、展覽、文創等活動為一體的書店品牌,將通過舉辦大夏讀書會、美術館奇妙日、博物館奇妙夜、特色展覽、大型賽事活動等,融合互動體驗、休閒娛樂、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打造閔行首家新穎、多元、有內涵、有濃厚文化底蘊的特色書店打卡地。
  • 打卡、遛娃、買文創……網紅書店是否遠離了閱讀?
    提到網紅書店,你會想到什麼?拍照、打卡、遛娃、喝咖啡、買文創……還是買書?  作為一個售賣知識、沉澱心靈的場所,今天的書店承載了許多以前沒有的功能。很多人擔心,這樣的「變身」會不會讓書店變了味,使閱讀這項基本功能褪色。在探討網紅書店前景幾何時,或許我們應該多幾分思考,多幾分觀察。
  • 中石大校名與校牌背後的故事
    他的草書,骨神兼備,龍飛鳳舞,俏俊飄逸,豪放酣暢,有強烈的視覺美。新中國成立後,許多高校請他書寫校名。1950年3月他給北京大學書寫了新校名,6月給清華大學寫了新校名(而且一連寫了六幅供挑選),此後又給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寫了校名。可是,我們北京石油學院的校名,雖然是「毛體」,但並非由毛主席親筆手書,而是從他已發表的字跡中選拼而成的。
  • 高校周邊書店教輔書「一書獨大」 店主稱形勢所迫
    東方網實習生符田2月20日報導:日前,上海書城副總經理沈勇堯在微博上確認了上海書城淮海店將關門的消息。雖然後來上海書城官方微博透露,將在淮海中路另擇新址,開設全新業態的閱讀體驗書店。然而,該店關閉仍然難免讓人聯想到實體書店倒閉潮似乎正從民營書店開始向國營「新華系」蔓延。
  • 2020年過去一半,上海出現了哪些書店新風景?
    在今年的「抗疫」時期,「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讓市民讀者與書、與實體書店相聚雲端。隨著全國疫情形勢向好,包括實體書店在內的文化場所有序開放,市民日常文化生活正回歸正軌。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書局的讀者主要是高校師生,包括復旦以及其他高校的老師、同學,還有許多到復旦來參加培訓的各級領導幹部。因此在圖書選品方面,我們以讀者需求為導向,基色是以經典學術常銷書與主題書為主,既服務師生常態化需求,又滿足不同讀者的特殊需求。」另一邊,坐落於大連西路560號的上外書店也即將完成「煥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