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曾在《贈貓》一詩中言道:「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據史料記載,宋人買貓和納妾別無二致,同樣要提前下聘禮,而聘禮就是鹽或者魚乾。不難看出,陸遊是一個十足的貓奴,為了讓它幫忙看護藏書,不但要費盡心機討好它,還因天冷沒有給貓咪溫暖舒適的棉墊而自責。
日本熊本縣水俁灣曾是貓咪的天堂,上世紀50年代,沒人要的野貓幾乎隨處可見,幾乎泛濫成災。水俁灣外圍,有一個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諸島圍起來的內海,名為「不知火海」,在它的東部有一個叫「水俁鎮」的地方,那裡大約有4萬餘人口,世世代代靠水俁灣的漁場為生,出海、捕魚、餵貓成了他們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1956年,水俁鎮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鎮上的貓咪就像喝醉了一樣,它們搖搖晃晃、體態不穩,有時還伴隨抽搐、麻痺的現象,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因此,小鎮居民都叫它們「跳舞貓」,還說它們一夜之間就學會了跳舞,腦子還挺聰明。然而,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貓患上了「貓舞蹈症」,但鎮上的居民卻不以為意,這件事甚至還成了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水俁鎮的野貓漸漸消失了蹤影,當地居民說,它們都一個個地跳海自殺了,總數大概在5萬以上。那段時間,「不知火海」上到處都是貓咪的屍體,那般悽慘的景象使居人們暗自心驚。自古以來,每當有災難降臨時,動物都會提前示警,它們比人類的感知能力更強。因此,居民們紛紛猜測:在不久的將來,是否會發生一場大災難呢?
結果沒過多久,鎮上一個叫田中靜子的女孩就患上了和「跳舞貓」一樣的症狀。起初,她步路蹣跚,經常摔倒在地;之後,她的病情又發展成口齒不清、面部痴呆、感覺障礙;到了最後,她已經完全「瘋掉」了,不但情緒異常亢奮,還會發出尖叫,直至死亡。很快,鎮上的居民接二連三地患上怪病,人數從最開始的1,暴增到了1萬。
後來,衛生部門的專家覺得這不是一個好信號,於是他們迅速介入,經過調查後得知,水俁鎮居民的怪病是環境汙染所致。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水俁鎮建了一家工廠,之後又建了一個合成醋酸廠。從1949年開始,工廠的氯乙烯產量逐年提高,到了1956年已經能年產6000噸。提高產量固然是好事,但與此同時,他們排出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也汙染了水俁灣的水質。
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被水中生物食用後,則會轉化為甲基汞,甲基汞乃是一種劇毒物質,半個挖耳勺大小的一塊就能殺人。因此,中毒的魚蝦通過食物鏈進入了貓咪和人類的體內,繼而侵害神經細胞,破壞小腦和知覺系統之後,就會產生詭異的「跳舞」現象。迄今為止,水俁鎮居民仍在苦苦維權,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們的損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