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太空發射了一個「球」:這個球形衛星充滿黑科技

2020-12-18 騰訊網

國內第一次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球狀結構讓衛星體積增大了數倍,如同為衛星展開一面「風帆」。帆球既可作為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也可作為衛星通信的大型天線,球狀結構相比傳統設備更輕,發射前的體積也更小。

本報北京7月25日訊(記者 柯進)北京理工大學宣布:「北理工1號」衛星搭乘星際榮耀公司的雙曲線一號火箭今天13時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距地面300千米的地球軌道。一個半小時後,衛星成功傳回信號。這意味著在浩瀚宇宙中從此有了一顆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科學之星。

代號為BP-1B的「北理工1號」衛星,是由北京理工大學作為總體研製單位,與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作為北理工新技術驗證系列衛星的第一顆,該衛星直徑為500mm,質量為3kg,發射軌道高度300km,傾角為42.7度(與載人飛船軌道傾角一致),在稀薄大氣的作用下,該衛星的軌道壽命約為7到10天。在軌期間,該衛星將完成帆球技術和新型空間電臺技術兩項具有創新性的科研驗證任務。

「北理工1號」衛星發射組合體

「北理工1號」衛星發射組合體

「北理工1號」衛星發射組合體

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帆球技術及基於帆球的柔性輕型太空飛行器技術,是將柔性材質的航天材料以摺疊方式存放於衛星艙內,當衛星正常入軌之後,釋放柔性材料並展開膨脹成為球狀,球狀結構的體積大於衛星數倍,如同為衛星展開一面「風帆」。

展開帆球的「北理工1號」在軌飛行效果圖

在空間中展開的帆球,可作為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也可作為衛星通信的大型天線。相較於傳統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天線,帆球技術具有質量輕、體積小的優勢,也將有效的減輕太空飛行器電池陣質量,是未來衛星技術的發展趨勢。

帆球概念由長期開展深空探測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學首先提出,並進行了大量設計和分析工作,同時積極探索與其他柔性技術的結合設計,與航天五院510所聯合研製。北理工及其合作夥伴目前已在柔性薄膜球體展開技術、柔性電池片技術、柔性電纜技術等帆球技術和空間應用領域取得突破,這些都將在本次發射任務中進行驗證。未來,帆球技術將直接服務於小天體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

此外, 「北理工1號」衛星還將驗證帆球鍍鋁表面和非鍍鋁表面的太陽光壓反射特性,以用於低軌空間碎片減緩研究和大氣密度模型反演等。國家天文臺和北京天文館作為項目合作單位,將開展空間碎片減緩研究和天文攝星活動。

「北理工1號」衛星上搭載的新型空間電臺也將向全世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提供衛星信標和通聯平臺,無線電頻率為UV頻段,上行145MHz,下行435MHz,北理工等高校大學生將參與發射後的無線電通信實踐。

在「北理工1號」衛星研製和發射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北京理工大學深空探測技術研究所的付出。成立於2009年的北京理工大學深空探測技術研究所,曾參與過我國月球、火星及小行星探測等重大深空探測工程,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用航天預研和國防基礎科研等課題,並負責組織國際宇航科學院(IAA)「小天體防禦策略與可行性分析」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SpaceX?民營公司成功發射火箭,黑科技衛星一入軌就脹成了球
    撰文:利刃大驅就在前不久的7月25日,中國航天發射史上有了一個嶄新的裡程碑,即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這款民營運載火箭名為"雙曲線一號"長安歐尚號,是由北京星際榮耀公司設計並發射的。不過,作為民用公司自然是要能省一點是一點嘛,所以"雙曲線一號"長安歐尚號是藉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場地進行發射的。據悉,當天長安歐尚號成功將多顆衛星送至300公裡的預定圓軌道,在拿下民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的頭銜後,順道還拿走了民營火箭首次一箭多星等眾多成就。因此,有人還將發射長安歐尚號的星際榮耀公司比做中國的SpaceX。
  • 上天的衛星藏著黑科技:「空間帆球」
    上天的衛星藏著黑科技:「空間帆球」圖片說明:「北理工1號」衛星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這次「雙曲線一號」送入太空的多顆衛星中,還隱藏著一個「黑科技」——「北理工1號」衛星上的「空間帆球技術」。「北理工1號」衛星的總體研製機構北京理工大學介紹說,這顆科學技術驗證衛星的個頭很小,直徑為500毫米,質量只有3公斤。但它將對創新性的「帆球技術」進行科研驗證。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這是國內首次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
  • 太空中有多少衛星?
    圖為把衛星體積放大後的想像圖,並非真實照片 根據UNOOSA(聯合國外太空事務辦公室)發布的數據,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向太空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1開始截止2019
  • 中國發射天文黑科技衛星:對天文探測意義重大,能「看到」引力波...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12月1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個名很長、還有點拗口的衛星到底採用了哪些黑科技,又可以探測哪些天文現象呢?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傳播熱度TOP10榜單。11月3日,「高分七號」衛星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據說他身懷絕技、胸懷天下。同時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還有「黃埔一號」衛星載荷,他將開展系列在軌實驗驗證工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天鵝座」貨運宇宙飛船,太空人將首次在太空烤巧克力曲奇,你沒有看錯,這是真的!兩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頒「科學探索獎」,巧合的是他們兩人均來自漳平,並且同樣畢業於漳平一中。
  • 這架無人飛機可以用來將衛星發射到太空
    總部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家太空技術公司(否,不是SpaceX)最近推出了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系統(UAS)的Aevum 。重量達25,000公斤的「 Ravn X」是同類飛機中的第一個,旨在每180分鐘將衛星送入地球低軌道。
  • 「北理工1號」衛星發射成功 將驗證「帆球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魏夢佳)「北理工1號」衛星搭乘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記者從北京理工大學獲悉,這顆科學技術驗證微型衛星將在太空完成一系列科研驗證任務。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中國對外發射多個「第一」
    2016年1月16日0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白俄羅斯通信一號衛星送入太空,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十三五」的開門紅。張素 攝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16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整星在軌交付業務第一次打開歐洲市場。記者注意到,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最早、承攬外星發射次數最多的發射中心,這裡已取得中國航天走向世界的多個「第一」。
  • 逐夢太空丨商業航天新突破首顆「WiFi」衛星今年發射
    逐夢太空丨商業航天新突破首顆「WiFi」衛星今年發射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27日 14:34 A-A+   正在研製的空天飛行器,是一種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可在地面機場水平起飛,將人員或貨物運送至太空軌道,為用戶提供按需、及時、廉價的航天發射服務。
  • 外媒:日本初創企業擬發射衛星清理太空碎片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據共同社東京11月18日報導,日本初創企業Astroscale公司11月18日表示,將在明年3月發射一顆衛星,進行清理太空碎片的試驗任務。報導稱,這顆衛星將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搭載、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的外形像一個方盒,長和高均為60釐米,寬110釐米,重175公斤。在試驗任務中,衛星將在太空展開翼狀太陽能板,通過磁力捕捉一個隨同衛星一起升空的模擬太空碎片,然後重返地球大氣層,與被捕捉的模擬碎片一併燒毀。
  • 高分七號衛星成功發射 可在太空中拍出高清3D地圖
    高分七號衛星成功發射 可在太空中拍出高清3D地圖 2019-11-04 09:03:34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高分七號衛星發射】昨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等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高分衛星家族又添新成員。高分七號衛星昨日成功升空。
  • 50年前我國發射的東方號一號衛星,現在在哪裡,可以回收嗎
    50年前,隨著《東方紅》氣勢磅礴的樂曲聲在太空響起,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它不僅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發射衛星能力的國家,令全世界對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刮目相看;更為可貴的是,由於該衛星各項參數優秀,時至今日都仍然在軌。
  • 誰會成為非洲第一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標誌了航天工業的正式誕生,經歷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工業體系。火箭、衛星是高科技產品,也是國家品牌高大上產品,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到現在為止,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發射火箭衛星,發射衛星依舊是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什麼在內蒙古額濟納旗?
    為了打破兩個超級大國的科技壟斷,維護國家安全與提高國際地位,中國下定決心搞「兩彈一星(核彈,飛彈,人造衛星)」。一代科學家的青春,獻給了這片土地﹀幾乎「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的酒泉市除了在名氣和行政區劃方面需要以「酒」代「額」之外,發射基地的相關工作主要由哪個行政區域負責,也是基地取名的一個重要因素。讓我們來看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場地分布。
  • 這家太空初創公司計劃用熱氣球發射小型衛星
    這家太空初創公司計劃用熱氣球發射小型衛星  Connor Feng • 2019-11-27 11:22:07 來源:前瞻網
  • 美國航天局發射衛星,太空中搜索「戴森球」
    「技術籤名」是太空探測中的一個新名詞,它主要是指工業汙染、人造光、衛星船隊、或者戴森球那樣的巨大結構,這是目前NASA正在努力的方向,他們致力於要發現外太空存在生命的證據。「戴森球」是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它實際上指的就是一種人造天體。
  • 參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泉城外,碧雲端,海洋衛星衝蒼穹
    它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截至2016年10月1日,中國發射了約280顆人造衛星,其中82顆在酒泉發射。在元首級觀禮臺上觀看「海洋二號衛星C星(HY-2-C)」發射全程,把航天夢想放飛太空。
  • 北美傳來噩耗,獵鷹9號終止發射間諜衛星,再次給太空叉敲響警鐘
    根據原定的計劃,太空叉公司在12月17日會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第39號發射工位,進行一顆間諜衛星的發射任務。如今從北美傳來噩耗,矗立在發射架上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出現了異常,隨後終止了當天的發射活動。太空叉公司在2020年已經實現了在卡納維納爾角的26次發射活動,美國在該航天中心總共進行了31次發射。
  • 支持創業公司發射民用娛樂衛星,ofo「X計劃」要搞什麼大事情
    「你所騎的每輛ofo小黃車都可在太空看到,用戶還可通過手機直接體驗太空自拍、太空VR等航天服務。」這個看似不易實現的大膽想法,將很快會變成現實。5月20日,一個充滿甜蜜的日子,共享單車ofo和國內領先的衛星創業公司九天微星「走到了一起」。小黃車正式發布「X計劃」,宣布將支持九天微星發射民用娛樂衛星,助力中國商業航天事業發展。
  • 美太空軍稱俄羅斯再次進行反衛星測試 發射直接上升式反衛星飛彈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美國「太空」網站12月16日報導,美國太空司令部官員當天表示,俄羅斯發射了一枚新型反衛星飛彈,並指責這是在推動太空武器化。報導稱,這是俄羅斯今年第3次反衛星試驗,俄羅斯發射了一枚直接上升式反衛星飛彈,該飛彈可以摧毀在近地軌道上的小型衛星。美國太空司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當衛星被這種反衛星飛彈擊中後,留下的碎片可能會對其他的衛星構成威脅,「並且不可挽回地汙染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