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遊記之二:不一樣的伊斯蘭——聚恩君242

2021-01-20 航空之家AH

我的遊記,半是紀實,半是雜感。這篇亦如此。不一樣的伊斯蘭,既指與我們的文化、習俗、信仰迥異的伊斯蘭世界,又指輝煌的伊斯蘭文明和被蹂躪的伊斯蘭文明,還指平和、順從的伊斯蘭以及由原教旨主義而起的極端伊斯蘭。

如今這個世界,真的讓人看不懂,困惑多多,難題多多,其中「之最」莫過伊斯蘭。何為伊斯蘭(Islam)?伊斯蘭是一種宗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也稱回教、清真教,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公元7世紀初創立。伊斯蘭,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詞的本意為順從或安寧、平和。伊斯蘭教信奉安拉,視為唯一之神(中國的伊斯蘭教徒也稱安拉為「胡大」或「真主」)。何為穆斯林(Muslim)?穆斯林是對伊斯蘭教徒的統稱。順從安拉旨意的人,即「順從者」,阿拉伯語叫「穆斯林」。穆斯林信徒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類傳布伊斯蘭教的。

三大宗教中,伊斯蘭教創立最晚(佛教創立於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創立於公元1世紀),但其發展勢頭最猛。經1400餘年,由阿拉伯地區性單一民族的宗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迄今已有50餘個以伊斯蘭為國教的國家,人口佔到全世界的大約四分之一。

伊斯蘭本是崇尚和平、崇尚科學、崇尚綠色的宗教,恰如伊斯蘭原本的詞義。穆斯林則平和而友善,「穆斯林四海皆兄弟」。無論種族、語言、膚色,只要皈依伊斯蘭,相互間都以兄弟相稱。我的洛陽空空飛彈研究院的好友、同事、穆斯林馬承基就曾很具體地告訴我,只要是穆斯林,懂一些基本教義,會幾句交流語,即使身無分文,也敢遠行,一定會得到教徒兄弟的照應。

問題出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興起,以致在某種程度上,把伊斯蘭妖魔化,把伊斯蘭和恐怖主義連在了一起。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m)並非伊斯蘭教專屬,而是首先出現在基督教。它是這樣一種宗教現象:當感到傳統的、理應得到虔誠尊重的最高權威受到挑戰時,則要對這種挑戰毫不妥協地予以回擊,甚至不惜採用政治和軍事手段。故而,一切原教旨主義都具有極強的保守性、對抗性、排他性和戰鬥性。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思想淵源可追溯到中世紀。近代以來,原教旨主義思潮在局部地區有所發展。上世紀20年代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開始形成較系統的理論學說,有了明確的政治目標、行動綱領和嚴密的組織形式。70年代後進入急速發展時期。蓋因阿拉伯國家在中東戰爭中蒙受了失地辱國的慘敗,大部分伊斯蘭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陷入困境,給原教旨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國際政治環境。

原教旨主義者們認為,伊斯蘭國家出現的危機,其根本原因是伊斯蘭社會的世俗化、西方化,擺脫逆境的唯一出路是「全面伊斯蘭化」,恢復伊斯蘭教「正道」。由此,各國原教旨主義派別崛起,成為一些國家政府的政治反對派和伊斯蘭復興運動的組織者、領導者。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推翻親美和世俗的巴列維王朝,更為原教旨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契機,成為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樣板。

其影響之猛烈與強大,令人震驚,甚至有人說:21世紀將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世紀。似乎歷史在回應這種說法,剛剛進入21世紀,2001年就發生了9·11恐怖襲擊,成為這一波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洪潮巨浪的標誌性事件。西半球的另一個雙子塔,同樣一個地標性建築——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在恐怖襲擊中被完全摧毀,三千民眾頃刻喪命。

至此,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與恐怖主義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在9·11事件後發動的反恐戰爭,對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的打擊,不僅沒有平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影響,甚至助推了該政治勢力在世界範圍的蔓延和擴展。世界大亂,炮火連天,悲號動地,前景黯淡,人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略。

馬來西亞是一個伊斯蘭國家,我想利用此次機會,多看、多了解關於伊斯蘭的情況。我們用了一整天去看馬來西亞國家清真寺(National Mosque Malaysia),去看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Islamic Arts Museum Malaysia),以及在那裡舉辦的一個「被毀滅的伊斯蘭文明」的攝影展。這是一個巡迴展,名為「敘利亞、葉門、伊拉克——The Risk of Forever Being lost」,字面意思為「永遠失去的危險」,而我看到的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所揭示的,已經不是「危險」「風險」,而是在這三個災難深重的國家,永遠失去、無法挽回被毀文明的真實。

獨具特色的「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恢弘的國家清真寺

伊斯蘭的文明讓我震驚,伊斯蘭被毀滅的文明同樣讓我震驚。我儘量多拍了一些這些展品和攝影作品,也在此文裡盡力多貼幾張。觀之、思之、對比之,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我想問,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想要得到的,得到了嗎?以反恐名義進行的、針對所謂集權伊斯蘭國家的討伐奏效了嗎?依我看,伊斯蘭世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而歐美(尤其是歐洲)看似得勝,在把矛盾引向自身、難民蜂擁後,還真不知道自己的天下,未來屬何人!

我知道,不懂伊斯蘭就不懂今日世界政治,可當你知道一點之後,卻更不知所措,看不見前路,看不見希望。世界真能和諧共榮嗎?三大宗教的信徒之間以及與不信教的人們之間,能夠寬容地共生於這個人類唯一的、共同的家園——藍色的地球上嗎?我真的不知道。我真的很懷疑。我真的很迷茫。

永遠失去的......(在敘利亞、葉門和伊拉克)——毀掉越多,仇恨越深

璀璨的伊斯蘭文明

高明的、高貴的政治家、宗教家們,請指點迷津、有所作為。按時下之政治邏輯,似乎解基於宗教的政治紛爭這個難題,只能有兩個辦法,一是無奈地讓歷史來回答,這歷史將很長很長,以世紀為計量單位;二是用戰爭或非戰爭軍事行動來解決,這種方式慘烈無比,且絕不可能一勞永逸。過往歷史上,文明的翻轉和曲折,前車之鑑,轍痕猶在。

鄙人以為,也許能夠奏效的只有兩計:一是政治家與宗教家聯手,建立世界新秩序,推崇和平主義;二是互相尊重,互相承認,既不強加西方文明,又不輸出伊斯蘭革命。我在我的群裡圈裡,遇到不同意見的爭執時,總當和事佬,說:「君子之道,和而不同」。換兩個字,「世界之道」,也應該「和而不同」。難道還有別的道路嗎?

相關焦點

  • 吉隆坡塔:觀賞伊斯蘭文化傳統的首選之地!
    位於海拔94公尺咖啡山上的吉隆坡塔是鳥瞰大都會的首選之地。421公尺的塔高使它的海拔無形中增至515公尺,奠定了大馬最高瞭望臺的地位。整個吉隆坡塔的設計採用阿拉伯文字、伊斯蘭風格的瓷磚、經典伊斯蘭花卉圖案,搭配錯綜複雜的裝飾圖案與令人鎮靜肅穆的色彩,反映了馬來西亞悠久的伊斯蘭文化傳統。
  • 【獨家攻略及遊記】馬來西亞自由行(蘭卡威和吉隆坡)
    春節帶一家老小到馬來西亞(蘭卡威和吉隆坡)旅行。行程共9天:蘭卡威4天,吉隆坡5天。老中幼三代共5個人,不包括北京吉隆坡往返航班和購物,花費大概1萬人民幣。        本文分為三部分:1、獨家經驗(信息)分享,2、蘭卡威遊記,3、吉隆坡遊記。歡迎大家各取所需。        馬來西亞有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帶之一的「印度-馬來熱帶雨林帶」,例如蘭卡威地址公園等。國教是伊斯蘭教,國內的穆斯林姐妹們,帶上錢,去買衣服、頭巾、零食吧哈哈,包括無動物油的化妝品。無論是商品品種還是價格,相比國內這裡真是購物天堂。
  • 吉隆坡十二時辰,不一樣的大馬印象!
    吉隆坡十二時辰,不一樣的大馬印象!一起去度過不一樣的吉隆坡十二時辰吧!早上9:00 漫步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 廣場上矗立著紀念大馬獨立的全世界最高旗杆 周圍的建築包羅萬象,體現這座城市的包容性 從英國都鐸王朝樣式的建築,到哥德式建築 到伊斯蘭清真寺
  • 吉隆坡的清真寺,女性遊客必須穿伊斯蘭大袍、戴上頭巾才能入內
    吉隆坡的清真寺,女性遊客必須穿伊斯蘭大袍、戴上頭巾才能入內在吉隆坡,我參觀遊覽了國家博物館、火車站、中央市場、王宮湖濱公園,獨立紀念碑、中國城夜市、獨立廣場、蘇丹阿都沙末大樓夜景、國油雙塔、世界第三高的吉隆坡電視塔、印度人社區、老清真寺、聖瑪利天主堂
  • 【遊記】馬來西亞自由行之蘭卡威、吉隆坡
    然後在出發前的一兩周內看別人的遊記,列印地圖等,這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機票:在airasia上預定的7月20日 01:05 上海——吉隆坡7月20日 10:00 吉隆坡——蘭卡威7月26日 12:50 蘭卡威——吉隆坡7月27日 18:35 吉隆坡——上海
  • 假期就得浪之島吉隆坡遊記
    前言經歷上年國慶 甲米 之旅的糟糕天氣後曾經想過國慶再不去 東南亞 。但各種原因,還是去了。這次行程基本都是別人的規劃,跟著安排走。目的地-馬拉西亞 熱浪島不要有期望,反而有驚喜。馬來西亞 使用的是英標插頭,跟 香港 一樣,轉換插頭要帶上。籤證:某寶,護照+照片關於熱浪島要到熱浪島 ,得先到 登嘉樓 。國內目前沒有直飛 登嘉樓 的航班,都是從 吉隆坡 中轉。
  • 吉隆坡遊記:尋一場南陽舊夢
    在確定飛吉隆坡之後,開始大概的看了一些大馬的遊記,最終在行前半個月確定下來去檳城和怡保。怡保純粹是為了白咖啡去的。大部分的人的行程都是吉隆坡-檳城-蘭卡威,而因為我們今年剛去過海島,就沒有考慮蘭卡威了,倒是考慮過帶娃去新山的樂高樂園,看了一些遊記之後表示還是等他5歲左右再去吧,玩得應該開心一點,而且新山跟檳城不在一條線上,兩頭無法兼顧。
  • 馬來西亞親子遊之吉隆坡篇
    ✪Day 5:吉隆坡第一天‍10月5日一早8點從蘭卡威的Westin退房,開車前往蘭卡威機場,把租用的車還了,這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之前有些遊記中有提到在還車的時候被當地人以車況有損等被敲詐,這個情況我們沒有發生。(這裡特別提醒一句,在租車時繞著車子四周一圈把外觀的視頻拍下來,作為依據。)‍
  • 馬來西亞遊記——吉隆坡
    第五天本來要去海釣的,但是由於下雨,我們就改成了上午浮潛,下午坐在院子裡看書、品美食,一樣的開心。第六天是我們離島的日子,和來的時候一樣,坐船、坐車、坐飛機,然後再坐車。飛機上,我用電子書看了兩個小時的福爾摩斯。福爾摩斯沉著冷靜,利用各種蛛絲馬跡破案,結局又總是讓人若有所思。
  • 吉隆坡的魅力之源,傳統文化濃厚,現代文明璀璨
    每當心情鬱悶的時候,旅行總是最好的排遣方式,但天地之大,美不勝收者慎重,如何選擇呢?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參觀吉隆坡時,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必遊景點之一。它距許多其他景點都只有幾步之遙,例如飛禽公園和國家清真寺。
  • 「遊記」馬拉西亞--吉隆坡、檳城
    ~然後找到去往TBS南湖鎮車站的大巴,在售票窗口聊了幾句英文就購買到了車票~不過還有五分鐘發車,又以神速找到大巴停放的地方~坐上車那一刻終於安心了~大巴開了將近一個小時到達了南湖鎮車站,在地圖上酒店離車站是一公裡多,本想走路去的,因為人多行李多又下著毛毛細雨,於是我們決定打的士,他們的駕駛座是在右邊的,跟中國不一樣,司機是個華人,我拿著提前寫好的地址讓他去,他竟然看不懂,後來坐車上才知道他是不識字,
  • 不一樣的麗江 不一樣的穿越之旅——記雪山峽谷演藝公園遊記
    不一樣的穿越之旅——記雪山峽谷演藝公園遊記不一樣的麗江 不一樣的穿越之旅——記雪山峽谷演藝公園遊記不一樣的麗江 不一樣的穿越之旅——記雪山峽谷演藝公園遊記走進景區,在巍峨的玉龍雪山映襯下,廣場中央就是氣勢如虹的舞臺,士兵們擊鼓開場,舞蹈演員從天而降,以藍天白云為幕布,宛若仙子,跟隨鼓點翩翩起舞。
  • 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展出伊斯蘭書法奇觀
    如果您需要有關書法的「速成班」展覽,那就不要錯過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IAMM)的「伊斯蘭書法入門」展覽。該展覽共展出了7世紀至21世紀的103件文物和當代繪畫,使人們更仔細地了解了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歷史和文化發展之一-書法。
  • 馬來西亞:玩轉吉隆坡
    站在輕軌站臺的穆斯林大叔,極富伊斯蘭韻味的畫面。菜市場的海產品很便宜,蔬菜稍微貴點。受華人的影響,印度人也熱衷於彩票了!兼具濃鬱伊斯蘭風格和鮮明馬來西亞特色的皇宮。氣宇軒昂的皇宮衛兵。吉隆坡完全稱得上是一個森林公園城市,城在森林中、花園在城中是對吉隆坡的真實寫照。
  • 一起看看吉隆坡的摩天大樓
    (圖源:Trvl Image)19世紀末吉隆坡是世界聞名的錫礦產地,享有「世界錫都膠都」之美譽。>吉隆坡四季酒店(Four Season Place Kuala Lumpur)坐落於吉隆坡城中村,是一棟住商混合大樓,毗鄰吉隆坡雙峰塔。
  • 走進馬來西亞之四吉隆坡散記[圖文]
    走進馬來西亞的最後一站是首都吉隆坡。吉隆坡位於馬來半島的中西部,離海岸線只有幾十公裡。它是中國廣東潮州人葉雅來18世紀初來這裡開採錫礦時創建的。有「世界錫都、膠都」之美譽。 (中廣網記者 馮贛勇)
  • 馬來西亞最大城市,街頭充滿伊斯蘭風情,私家車比例高於中國城市
    馬來西亞最大城市,街頭充滿伊斯蘭風情,私家車比例高於中國城市吉隆坡街頭充滿伊斯蘭風情和現代都市的魅力。以前我對伊斯蘭教了解不多,只知道它較為好戰。這次參觀了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了解了伊斯蘭藝術及其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知道了它的藝術水平非常之高,對世界的影響非常之大,從而更增加了對它的認識和好感。吉隆坡是馬來西亞最大、最發達的城市,具備了大都市的格局。市內高樓林立,卻因地大人少而有些疏落,沒有太大的壓抑感。
  • 遊記:吉隆坡塔!
    大暴走路線:獨立廣場----國家清真寺----中央市場----武吉免登----阿羅街----吉隆坡塔一大早就出發,酒店唯一不好就是沒有早餐,其實本來想走去食舊街場的,最後看到M記就食了,我們走去獨立廣場的方向,但是路上好多流浪漢,吸毒的,傻的,都遇上了,接車司機說過,在茨廠街附近很亂的....
  • 吉隆坡最大的清真寺在這裡
    一路經過吉隆坡的老車站最令人矚目之處則在於其層疊的傘狀屋頂,象徵一個獨立自主國家的雄心和抱負,其73公尺高尖塔更直指藍天,精緻巍然。國家回教堂是吉隆坡回教徒常去的主要祈禱的場所。國家回教堂座落在火車站的附近,其建築特色包括採取現代化的設計,再揉合當代伊斯蘭的藝術、書法及裝飾於建築物上。它最令人驚嘆的是其多褶傘形屋頂,及一個象徵自由獨立精神的245尺高之尖塔。
  • 吉隆坡酒吧爆炸,四名中國女子受傷
    原標題:吉隆坡酒吧爆炸,四名中國女子受傷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處娛樂場所門口9日拂曉前發生爆炸,致一人死亡、13人受傷,傷員包括4名中國公民。據當地媒體援引來自馬來西亞警方的消息,爆炸物為手雷。   馬來西亞警方否認爆炸事件與「伊斯蘭國」組織有關。吉隆坡總警長當天指出,事件的起因是黑社會生意糾紛,不是恐怖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