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臨近跨年之際,港股市場的新股上市步伐也在加快。近日,中國領先的獨立AI技術平臺——百融雲創Bairong Inc.(下稱「百融雲創」)向港交所提交初步上市文件,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摩根史坦利、中金公司、民銀資本為其聯席保薦人。
高瓴、國新基金、紅杉、IDG等持股
資料顯示,百融雲創成立於2014年3月,是一家金融科技應用平臺,該公司堅持以科技為驅動,賦能金融機構數位化創新和轉型,助力普惠金融。
在申請赴港上市之前,百融雲創曾進行多輪上市前融資,獲得高瓴資本、國新基金、紅杉資本、IDG等知名基金持股。
由此,艾德證券期貨觀察到,在百融雲創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百融雲創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韶峰持股26.73%,公司非執行董事柏林森持股1.59%,內地私募基金高瓴資本持股12.39%,央企中國國新旗下的國新基金持有12%。其他包括紅杉、中金公司、華興資本、IDG等在內的投資者合計持股47.29%。
來源:上市文件
身居行業龍頭地位
之所以能獲多家知名融資機構加持,與百融雲創的行業地位不無關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19年的收入來看,百融雲創是中國最大的獨立金融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供貨商。
來源:上市文件
目前,百融雲創的競爭優勢圍繞其專有而全面的數據標籤庫、AI大數據分析能力及敏捷的產品開發能力。通過累積專有資料數據以及與第三方合作夥伴合作,百融雲創已建立最大且最全面的資料庫之一,涵蓋使用金融及非金融指標的各式各樣消費者數據標籤。
同時,隨著百融雲創擴大產品範圍、增加技術投入,百融雲創也擁有了龐大的客源,為愈來愈多的領先金融服務供應商提供支持。截止至2020年9月30日,百融雲創在中國累計為逾4200名金融服務供貨商客戶提供服務,包括絕大部分國有銀行、逾650家區域銀行、絕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逾90家主要保險公司及其他多家金融服務供貨商。
百融雲創也已有能力每小時處理來自金融服務供應商數以億次的數據分析調用請求。於2019年,百融雲創處理了來自金融服務供應商約24.8億次的調用請求,而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其處理了約31.4億次的調用請求。
近三年收入穩定增加
財務數據方面,艾德證券期貨了解到,百融雲創近三年的收入穩定增加。
2017至2019年度,百融雲創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4億元人民幣、8.58億元人民幣及12.62億元人民幣,收入的增長主要由於核心客戶數目及其單客年均收入增加。
來源:上市文件
其中,數據分析服務為百融雲創的最大收入來源。2017年至2019年度,該項業務服務分別貢獻了3.14億元人民幣、4.06億元人民幣、5.22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達到88.7%、47.3%、41.4%。
對於本次赴港上市,百融雲創表示將把募資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1)進一步提升產品功能及性能;2)加強研發投入,以探索尖端技術及改善現有技術基礎設施;3)擴充現有產品及服務供應、改善技術能力,並進行戰略投資及收購。
百融雲創作為中國最大的獨立金融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供應商,既擁有多家知名基金持股,也有豪華的保薦團隊,相信上市速度也會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