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的徐獻章和101歲的田蘭菊
記者從麗水市縉雲縣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1月1日,縉雲比去年同期又新增百歲老人43人,百歲老人總數達112人,再創歷史新高。112位老人的男女性別比例,男性38位,佔總數33.93%;女性74位,佔總數66.07%。從年齡分布情況看,108歲1人、105歲4人,其餘在100歲至104歲之間。
近5年來,縉雲縣百歲老人呈現逐年遞增趨勢。2017年,全縣百歲老人為60人,2018年為71人,2019年增至86人,2020年達到109人,2021年再創新高達到112人。統計顯示,2021年縉雲縣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達102135人,同比增加2565人,佔戶籍總人口的21.75%,8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17789人,同比增加816人。
縉雲縣「第一壽星」108歲的李麗菊
「第一壽星」喜歡吃素
目前,縉雲縣「第一壽星」為壺鎮鎮五裡牌村的李麗菊,108歲。李麗菊出生在縉雲縣壺鎮鎮宮前村,17歲時嫁到蒼源村五裡牌自然村。結婚後,她和丈夫一生共生育9個子女,6個子女撫養成人。在她61歲時,丈夫去世,那年他65歲。
李麗菊90多歲時,還堅持上山撿柴,到水邊提水。
此前,她一直獨居,並堅持每天自己做飯洗衣,個人衛生也做得非常好。近幾年,她的眼睛和腿出現了一些狀況,兒女當中又只剩下了小兒子。兒子每天走過一條街,為母親送去一日三餐,照顧她起居。等母親休息了,再返回家中。原來口味就比較清淡、喜歡吃素的李麗菊,現在以喝粥為主。
「今年春節原本打算我們五世同堂拍個全家福,現在提倡不聚集,可能要延遲了。我們能多陪她就多陪她。」李麗菊的孫女呂海燕說。
103歲的鄭金元和102歲的趙月釵
百歲夫妻愛鬥嘴
籍貫東渡鎮陽弄村的鄭金元、趙月釵,丈夫103歲,妻子102歲,他們相濡以沫82載,30來年一直和二兒子鄭富亮住在縣城帶院子的房子裡。95歲的趙月釵因突發性耳聾造成失聰,鄭金元就每天陪著她出去玩,天氣好,就一起在院子裡打理花草。
「年輕的時候他們可好了,現在老是要『吵架』。」61歲的鄭富亮笑著說,兩位老人過了100歲之後越來越像小孩,「老爸白天睡得多,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喜歡翻來覆去,老媽就會發火,順便把被子往自己這邊拉,然後兩個人就開始鬥嘴了。」但每天,趙月釵自己穿好衣服後,會幫老伴整理。沒事的時候兩人就靜靜地曬太陽。
以前鄭金元喜歡飯前喝點酒,現在卻喜歡吃好飯再一口氣喝下二三兩的黃酒。
「老爸比較注意葷素搭配,老媽則是無肉不歡。」鄭富亮說,趙月釵連早上喝粥也要就著肥肉。
101歲的徐獻章和101歲的田蘭菊
葷要吃肉素喜番薯
新碧街道黃碧村徐獻章、田蘭菊夫妻雙百歲,婚齡85年,是目前縉雲全市婚齡最長的一對夫妻。鄰居都說,徐爺爺把田奶奶寵成了小公主,連喝瓶牛奶,都會插好吸管遞給奶奶。而田奶奶也很是享受這般「公主待遇」。
在67歲的三女兒徐澤春看來,也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吃了太多的苦,父母特別知足。夫妻倆一共生育了三兒五女,如今兩個兒子已去世,老人就由剩下的子女和孫輩輪流照料。
「原來爸爸很喜歡到村裡走來走去,現在年紀大了,他每天晚上5點半就在床上了,按我們的玩笑話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徐澤春說,爸爸最愛吃燉得很酥的蹄髈、豬腳。早飯,父母都喜歡吃番薯小米粥。
「雖然爸媽有時會犯點糊塗,但看到他們相伴一生,我們做兒女的還是很欣慰。」徐澤春說。
縉云為何有這麼多高壽老人和百歲老人,他們有什麼長壽秘訣?對此,縉雲縣民政局聘請麗水學院呂鴻教授團隊從「生存環境、自然物產、飲食居住、鄉村文化、心理精神」等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縉雲除了生態環境好、空氣品質好、物產豐富等自然宜居生存環境條件好以外,主要還是在鄉風文明鄉土文化薰陶下,區域百姓對社會對家庭有責任心,熱愛生活感恩自然,勤儉自律夫妻和睦,上慈下孝家庭和諧;生活規律合理膳食,熱愛勞動適量運動;心態平和簡單知足,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更重要的是,政府構建了多元化、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體系,高齡補貼、長壽保健金、一次性獎勵金、老年意外傷害等惠老政策,讓社會養老有保障。總之,「豐饒宜居的自然條件+心境淡泊耕讀為業的文化+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境界」或為縉雲縣百姓長壽基因的一大「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