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實習生劉漢蕾 張蘭春
12月8日至10日,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首批雕塑家採風團採風及專題座談會舉行。17位國內知名雕塑藝術家在南昌採風,並圍繞作品創作及建設意見進行了交流發言。
作為2020年南昌十大文化重點工程之一,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目前正在有序籌備工作中。舉辦中國·南昌城市雕塑藝術節,作品不求多,但在藝術上要留得住,要有精品力作。通過特邀與徵集兩種方式遴選最符合南昌城市環境營造和空間布局的雕塑藝術作品,為南昌帶來獨具特色的雕塑文化線。
城市雕塑藝術節對提升南昌城市文化品位、打造亮麗城市文化名片有著重要意義。
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景育民:
用多元化方式把南昌打造成一座「城市美術館」
「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文化的根基、重要文化歷史的觀點,是有社會意義的。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重要形態,對城市文化的發展,不僅僅是環境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城市品質的提升、市民素質的引領和提高。」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景育民認為,南昌這座城市有輝煌的英雄歷史、良好的山水資源和生態品質,提出城市形象雕塑這個概念,可以敘述過去的人文歷史,也可以暢想未來城市發展。與此同時,還要思考如何營造多元化的表現方式,避免審美疲勞。
「回望過去的同時,更要展望未來,未來可能創造新的城市歷史,所以我們的主題可以圍繞『過去、現在、未來』展開。通過多元化的體現,把南昌打造成為一座城市美術博物館,讓人沉浸在美的生活中,去體會作品所闡述的命題。」景育民說。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王向陽:
讓各縣區主幹道上的雕塑散發文化氣息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城雕委藝委會委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西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向陽認為,南昌打造城市雕塑可採取集中和分布的形式,集中就是集中陳列各種有特色的雕塑作品,每個縣區可選取一部分進行陳列在城市主幹道上,讓市民以及到南昌的遊客感受南昌的文化氣息。
「採風活動,我們的第一站來到滕王閣,目前滕王閣景區的基礎是做得非常好的,不過專家還有一些建議。另外,在南昌市博物館,我們一致認為,可以做一些更博大的雕塑。在南昌東湖區八一公園門口可以做一些市井文化的雕塑,一旁的佑民寺實地探訪中,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進行創意設計。」王向陽進一步對南昌各個縣區的雕塑文化提出建議。
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秦春暉:
根據每一位藝術家的雕塑特點進行劃分
「希望當南昌人走出去,他們能提到的景點是雕塑,我認為雕塑是詮釋情懷最好的語言。對南昌來說,北有漢文化,南有明清文化。那來南昌怎麼去感受?」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秦春暉說。「我們將在下一步的工作當中,徵集全國藝術家之力,根據每一位藝術家的雕塑特點,進行場地的劃分、區域的劃分,包括還將進一步地研討雕塑表達什麼內容。下一步深入到南昌,去做好一個前期的整體的規劃,點和面的結合。雖然這個課題時間緊,但在座的每一位藝術家都是推選出的精英、強幹,我們有信心打贏這一仗、打好這一仗。」秦春暉很有信心。
中央軍委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副團職創作員郎鉞:
對革命文化的發掘創作題材豐富
「每次來到南昌,都特別激動特別興奮。每年八一建軍節都會想到南昌,想到八一南昌起義。南昌作為一個英雄城市,對革命文化的發掘創作,其實還有很多題材。」中央軍委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副團職創作員、雕塑專業負責人郎鉞說,革命題材作品的規劃,其實還可以再細分,包括一些革命的遺址,一些街區街道以前是做什麼的,是不是能發掘出一些以前的革命故事,能把它們通過創作的方式打造出來。另外,革命歷史題材方面也可以進行一個深入的發掘,同時還可以結合現當代的科技。
陝西省雕塑院副院長馬輝:
以藝術節為契機展開長期雕塑規劃
「通過夜遊贛江,深深感受到了南昌文化。它不應該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呈現,而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呈現。如果說能通過南昌雕塑文化藝術節這個契機,展開做一個10年的雕塑規劃,半年的時間一個雕塑可以做出來,但是對於城市文化整體發展應該是更長久的。給城市留下一些更加珍貴的城市展現。」陝西省雕塑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馬輝說。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馬文甲:
南昌獨特的文化可以整合到雕塑概念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馬文甲認為:「我們做雕塑的人特別希望我們做的雕塑能夠實現我們的一種宏願。創造這種美麗傳播的社會景觀的一種途徑。我們說這個雕塑能夠體現南昌本來就有的一些道家文化的傳統。比如王陽明的這種思想,以及特別好的生態文化。我們完全可以把雕塑的概念整合到環境當中。」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餘晨星:
文化領域的提升是要落實在老百姓的生活當中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昌有眾多的歷史名人,可以把南昌打造為一個名人之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餘晨星認為,老百姓日常生活設施的一些東西,其實都可以運用到設計範圍當中去。把藝術的真正訴求運用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文化領域的提升是要落實在老百姓的生活當中。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助理鄧柯:
講好名人故事還要與百姓接軌
「怎麼講好名人故事的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創作者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面臨著歷史文化故事或者革命文化故事。這種宏大敘事的東西,我們怎麼去對接城市和城市環境。能和大眾文化、能和老百姓真正地接軌,這個裡面是一個學術問題,但更是我們這次城市雕塑要面臨解決的問題,不能讓它獨立化,而是讓它豐富,不管是主題挖掘還是形式表現。」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助理鄧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