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開宴:「我就像300年前的冊封使」

2020-12-15 江蘇頻道

冊封宴上的佳餚

食客品嘗冊封宴(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2年,吳門人家在蘇州美食節正式恢復「冊封宴」,再現當年中國派使節前往其屬國---琉球國,代表中國皇帝主持冊封大典,設冊封宴席的盛景。

冊封宴一經亮相,就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餐飲業專家學者也紛紛叫好。當年「琉球國」屬地,今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民間友好人士,還專程前來「取經」。

2012年11月,衝繩中國交流推進會會長津嘉山朝祥和衝繩徐葆光研究會理事長上間昭一為代表的一行會員,以及那霸市電視臺、報社的工作人員來到了蘇州飲食文化研究會。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來拍攝被蘇州美食家還原的五桌「冊封宴」的電視片。

臨行前,日本民間友好人士當即發出邀請,希望吳門人家沙佩智總經理及恢復」冊封宴「的其他專家,前往日本衝繩縣那霸市考察。回國後不久,日本民間友好人士即再次書面發函,再度邀請沙總一行。

沙佩智介紹說,至今,那霸市依然有關於舉行與冊封宴相關的活動。據中新社報導,2012年9月13日,衝繩縣那霸市的舊琉球王國都城「首裡城」按照古代的儀式,舉行了隆重的迎接中國皇帝使者的中秋歡宴。同時,衝繩還選出了琉球國王和王妃。

2013年2月,沙佩智女士一行帶著「冊封宴」飛抵衝繩,踏上琉球土地的沙佩智感慨萬千:「我覺得自己就像是300年前的徐葆光出使琉球一樣,特別自豪。」

訪問期間正趕上第三屆琉球美食節,沙佩智同意在當地舉行一次「冊封宴」推廣活動,邀請部分食客進行體驗。消息公布後報名品嘗者超千人。最後,經徐葆光紀念事業期成會協調,全日本60位「吃貨」獲得品嘗資格。這60位食客所品嘗的「冊封宴」,均由沙佩智所帶廚師掌勺,被當地人譽為「琉球的滿漢全席」。

據了解,由於「冊封宴」有5套菜,5套同時亮相不現實,但選擇其中一套未免有些遺憾。由此,這次「冊封宴」選擇的是5套菜中的精華。其中包括冰糖燕窩、鹿蹄筋等「冊封宴」上的名菜。所有菜餚將全部按照原「冊封宴」 標準及規格進行烹飪和擺設。

席間,沙佩智還對「冊封宴」進行了現場解析。她說,史料中記載的有5套「冊封宴」,每套大菜都是四菜一湯。這與清代十分流行的五簋大菜也是四菜一湯,這或許是一種成宴的規格!如《姑蘇繁華圖》上有許多店招都是「五簋大菜」。

在談到宴席的主題是什麼時,沙佩智介紹說,宴席的主題是冊封琉球國國王,這是既喜慶又莊重的宴席。所以一切菜餚要食用方便,不可在用膳時出現不雅之舉。如無奈之中只能用手去幫忙,不能有吐殼和骨之事,筷子不能夾不動等等。

沙佩智的解析得到了所有來賓的高度好評。吳門人家複製的「冊封宴」,在時隔300多年後,再次給衝繩(原琉球)人民,帶來了中華文化與味覺相結合的享受。

相關焦點

  • 中國皇帝御賜琉球國王"冊封宴"複製成功(圖)
    在明清兩代,中國皇帝曾二十三次冊封琉球國王(琉球即今衝繩)。在冊封典禮上向臣民展示中國皇帝御賜的冊封宴和禮品,成為歷任琉球國王彰顯自己正統地位的象徵。  在蘇州市檔案館館藏資料中,記者看到了一本《中山傳信錄》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的27位衝繩人來華尋找300年前冊封宴的一段故事。蘇州飲食文化研究會經過研究複製了當年的冊封宴,在日本引發震撼。
  • 300年前清代冊封宴吃啥? 鱖魚沒有刺豬爪沒骨頭
    在昨日舉行的第八屆蘇州觀前小吃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5套從300年前「穿越」而來的清代冊封宮廷宴席讓市民大開眼界。據了解,這五套冊封宴是根據史料《琉球冠船錄》中記載的康熙冊封琉球國王菜單復原的:1719年,蘇州籍探花徐葆光奉康熙之命為冊封副使,代表清朝皇室賜宴琉球國王。
  • 琉球王朝恭迎中國冊封使的「中秋宴」儀式再現日本衝繩島
    琉球國(琉球語:琉球國/ルーチュークク),最初是指歷史上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的對外統稱,後來指統一的琉球國(1429年至1879年)。1350年建國。琉球國的地理位置在中國臺灣省和日本之間,自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起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日本一直覬覦琉球國土,多次入侵琉球。
  • 日本衝繩舉行「大清國皇帝冊封琉球國王」儀式有何深意?
    文|陳卿美今天的日本衝繩,就是昨天的琉球國,曾是大清國的藩屬國。1879年,日本悍然吞併琉球,廢藩置縣,改為日本衝繩縣,從此琉球國消失。奇怪的是,這樣一塊日本人的地盤,竟然每年都會舉行大清國皇帝冊封琉球國王儀式。
  • 日本衝繩,每年都會舉辦「大清皇帝冊封琉球國王」慶典,只因這樣
    日本衝繩實際上是清朝時期的藩國琉球,早在1879年,日本悍然吞併琉球,廢藩置縣,改為日本衝繩縣,從此琉球國消失。但是,就是這樣一塊日本人的地盤,至今每年,衝繩都會舉辦清國皇帝冊封琉球國王的慶典,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 琉球冊封海路上的寫作現場,冊封使團的總體特徵
    導語:琉球冊封海路上的寫作現場,冊封使團的總體特徵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遣行人楊載齎詔往諭,以其即位詔告琉球,琉球中山國王察度領詔,自此開啟了華夏與琉球的官方交通往來。永樂二年(1404),中山王世子武寧派遣使者來朝告父喪,明成祖命禮部遣官諭祭,遂命武寧嗣立為新王,由此便成為明朝對琉球冊封的開始。「琉球國凡王嗣位,先清朝命,欽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賜以駝鈕鍍金銀印,乃稱王。未封以前稱世子,權國事」,成為慣例。從永樂初至光緒五年(1879)琉球滅國,明清兩朝派出的冊封使團前後25次,其中明代17次,清代8次,任命正、副冊封使至今得其姓名者45人。
  • 潘榮 冊封琉球國王的使節
    可是真正讓他名垂青史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年),他作為明王朝的使節,率船遠赴琉球國(即現在的日本衝繩),冊封琉球國王。他的這次出使,打破了明王朝不用閩人當冊封使的「慣例」,而他任冊封使時寫下的《中山八景記》,是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部冊封使錄,彌足珍貴。
  • 冊封琉球王的杭州使節(下)·城報
    道光十八年(1838),是清政府第七次為琉球王冊封,道光帝挑選出冊封使者,命翰林院修撰、福建侯官人(福州)林鴻年為正使,翰林院編修、浙江錢塘(杭州)人高人鑑為副使。道光帝在召見兩位使臣時,關照他們將西藏班禪供奉乾隆皇帝的「定風螺」帶上,隨船而行。 赴琉球國途經杭州湖墅,高人鑑身穿黃馬褂,榮歸故裡。
  • 末任冊封琉球正使趙新墓被盜挖 後人掃墓時發現
    福州新聞網(微博)4月7日訊(福州晚報(微博)首席記者 綦芬/文 記者 陳建國/攝)「清代最後一任冊封琉球國正使趙新的墓被盜。」清明節期間,趙新後人趙學堅等祭掃祖先墓,發現墓地被盜,昨天向本報新聞熱線968800反映。
  • 從衝繩首裡城宮殿建築,看古代琉球王國接受明清冊封的歷史
    首裡城曾是琉球王國的王宮,建於明朝,曾是明清時期琉球第一和第二尚氏王朝的中心,見證了歷代琉球中山國王接受中國冊封使冊封的場所,首裡城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過在琉球王國後期,因受日本薩摩藩控制,宮殿內部日趨和日本建築類似。明清時期中國冊封使在此宣讀聖旨冊封琉球國王明王朝開始冊封琉球王,賜姓尚氏(1430年明宣宗正式賜姓琉球統治者「尚」姓),從此琉球尚氏十八王均接受明清王朝冊封共計五百餘年。
  • 福州與琉球國的歷史淵源:曾有四位福州人任冊封使
    衝繩,古稱琉球國,建立於1429年,早期的琉球人有一部分就是福建地區「移民」。明清兩朝琉球都是中國的附屬國,每次朝貢都從福州港上岸,如今還能在福州南公園找到當時為接待使節特設的琉球館。  此外,明清兩朝還有四位福州人出任冊封使,出使琉球對新任國王進行冊封。
  • 民國雜誌揭明清兩代冊封史實:琉球應歸還中國
    9月11日,蘭州市古玩收藏愛好者陳先生向本報提供了一本名為《觀察》的雜誌,該雜誌中明確列出明清兩代共計冊封琉球中山王23次的歷史事實,從歷史淵源的角度為琉球歸屬問題提供了充分的歷史依據。  民國雜誌揭露明清兩代23次冊封史實  9月11日下午,本報記者聯繫到收藏愛好者陳先生。
  • 琉球已丟失百年,為何至今仍舉辦大清冊封?難道僅為了吸引遊客?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聞一多中國近代社會喪失了非常多的領土,有一些領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被追回了,比如香港澳門,然而還有一些領土卻永遠的丟失了,比如說琉球。當時的清政府自顧不暇,對於琉球這樣的海外領土就更加沒有辦法顧及了。
  • 百年前他代表中國冊封琉球王……
    兩年後的今天,由於大清冊封藩屬國琉球國的中山王尚灝去世,大清皇帝決定冊封尚灝的世子尚育襲位,於是指派林鴻年作為琉球國正使,前去主持冊封典禮。此等使命,代表著大清帝國的無上威儀,不可謂不榮耀。難怪林鴻年感慨萬千:「我大中華疆域萬裡,琉球尚屬大清藩屬國,區區釣魚島,更定當世代傳承是也」。 使船一番乘風破浪,臨近琉球,遇見幾艘在此海域打魚的漁船。
  • 消失的琉球國與故宮
    拙作《兩個故宮的離合》的主角———故宮博物院就像是一個大寶箱,裡邊裝滿了無數意想之外的歷史見證品。其中之一便是有關衝繩、或者說是琉球的藏品。目前,作為日本領土的一部分,衝繩已經成為了行政單位「衝繩縣」。但是,要說衝繩是不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答案是否定的。
  • 江西進士郭汝霖代表明朝冊封琉球國王,寫詩證明釣魚島是中國領土
    大明嘉靖皇帝派郭汝霖代表中國,去冊封琉球國王。琉球國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日本衝繩縣。圖為層山村進村門坊,因郭汝霖曾受天子恩詔嘉獎,所以門坊上有聖旨二字。明朝的時候,琉球是中國的藩屬國。琉球國王必須得到大明皇帝冊封,才能坐穩國王寶座。郭汝霖代表嘉靖皇帝,率領大明使團,踏上了萬裡封建之路。
  • 是誰丟失了琉球?
    琉球王國的都城為首裡,現位於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東郊,是著名琉球王國的王宮衛城。二戰時被美軍摧毀,1992年重建。首裡城遺蹟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所謂《首裡城祭》是日本衝繩縣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模仿)在琉球王朝時代中國使者訪問時的情景,主要活動有迎接「冊封使行列和冊封琉球國王儀式。
  • 明朝滅亡後,琉球為何對大明念念不忘
    文/寂寞的紅酒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存在近300年的大明王朝滅亡。大明帝國滅亡後,很多大明的藩屬國紛紛改弦更張,不過有兩個國家始終對大明念念不忘,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是琉球。
  • 琉球已失掉百年,為何每年仍舉行大清冊封,並不只是為了吸引遊客
    這宏大壯觀的景象是大清的冊封儀式,大家應該特別熟悉在平常的電視劇中早應該司空見慣了。但不可想像的是,在日本衝繩至今為止,這樣古老的典禮會每年都舉辦。這樣的習俗是以一種古老的傳統應當傳承下去。每年,會有大批遊客被吸引來此觀賞。
  • 龍袍等琉球國珍寶或焚毀,末代國王玄孫:我心痛
    、與琉球王國相關的眾多珍貴藝術品,也有可能毀在大火之中。據日本《琉球新報》11月1日報導,美麗島財團所收藏的藝術品中,有琉球王國第18代國王——尚育王的親筆題字。該題字是尚育王為了向當時訪問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展示技藝,而書寫的唐朝詩人榮之門的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