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之都:紹興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2020-12-15 新華網

  文化是紹興城市的靈魂。紹興這座城市因文化而顯得風姿綽約,儒雅脫俗,神採奕奕。無論是厚重、深邃的歷史文化,還是情韻滿溢的山川河流,無論是沉靜悠長的古街古巷,還是大氣而又閒適的亭臺庭院,都從骨子裡透出文化的氣質和韻味。紹興城市在血肉骨骼中,在品位風格裡,在精氣神韻中,都流溢著文化的自信。

  今年9月4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組織評審專家委員會對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候評城市進行終審,紹興終審得分名列候評城市第一。這充分顯示出,紹興這座以文化為靈魂的城市,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分量。紹興城市的個性和文化特質,正進一步被世界所關注。

  紹興歷史和文化

  具備東亞文化之都的底氣

  紹興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在東亞影響力更大。紹興最有資格成為「東亞文化之都」,具備東亞文化之都的底氣。

  早在10萬年前,紹興這片大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紹興有9000多年前的小黃山遺址,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存,這些都是人類歷史文明最珍貴的遺存。「古有三賢,越兼其二」。舜、禹在紹興的大地上,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大禹得天書於宛委,治水成功後,大會諸侯於會稽,死後歸葬於會稽山。紹興堪稱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中華文明的聖地。

  2500多年前,紹興便已是越國的古都,秦漢之時,紹興成為天下名郡,晉唐之時,文採風流,才俊不絕,曲水流觴,風雅天下,詩文唱和,天下聞名。明清之時,紹興更是文有峻骨,勁氣上達,金石之聲,振採欲飛,士如鯽多,才情義俠,光映天下。2500多年來,至今城址未變的城市,世界罕見。

  紹興是真正的東亞文化之都,還在於日、韓、朝等國文化在紹興皆可尋根溯源。日本有禹跡132處,朝鮮半島與大禹有關的地名有8處;自紹興公祭大禹後,每年都有日、韓等國客人到紹興尋根問祖,祭祀大禹;紹興嘉祥寺吉藏大師創立的三論宗,由高麗名僧慧灌傳至韓國和日本,慧灌被尊為日本三論宗初祖;日本空海、圓珍法師等都曾來紹興取經、修道,把大批佛典文獻帶回日本,並回國創宗。大批日本方士、學者來紹興後,紛紛將紹興文化帶回國,促進了日本文化的發展。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被日、韓等國奉為聖物,至今日本等地還有「蘭亭」景區,紹興舉辦書法節後,年年都有日韓等國的遊客來學習書道,觀摩書藝;隋唐之時,紹興絲綢、越瓷、黃酒、茶葉、銅鏡等產品,經大運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運往東亞等地,許多物產和工藝,為東亞各國所崇尚。早在16世紀,紹興王陽明就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陽明心學」備受日本、朝鮮等國推崇,成為日本等國治國理政的「法寶」。

  近代以來,秋瑾、陶成章、魯迅、周恩來等大批紹興名士東渡日本探索救國之道;魯迅、周恩來等人在日本家喻戶曉,影響巨大。如今,魯迅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等,皆成為日本、韓國民眾嚮往的旅遊之地,日本等國還闢有魯迅、周恩來紀念之地,魯迅的《故鄉》等文章還走進日本的教科書。紹興城市是日韓人民嚮往的文學聖地、心學聖地、書法聖地。

  紹興的歷史和文化,在世界的星河中,閃爍著光芒,照耀著東亞,是名副其實的東亞文化之都。

  紹興城市氣質

  具有東亞文化的引導力

  一河兩岸,百舸千舟,千年古城在江南溫潤的氣候下,被紹興人的才智和人文所滋養,使紹興城市形成了獨特的氣質。

  紹興位於東經120度,北緯30度處,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冷暖怡人。紹興峰巒疊翠,溪澗潺流,江河湖海,融成一體。南邊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北邊,阡陌縱橫,田舍林叢,小橋流水,烏篷悠悠,杏花帶雨,綠柳含煙,人行其間,如入畫中,如入夢境。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城市的色彩和高度充滿著美學色彩,古城區黑、白、灰的色彩,形成了淡雅清秀、脫俗大氣、古樸大方的文化氣度。紹興的建築和城市布局,處處顯示著「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和高深的文化底蘊。紹興現有各樣文化旅遊資源近2000個,涉及到110種基本類型,演繹了江南古城的文化底蘊和水鄉獨特風情。

  獨特的自然山水人文環境,也蘊育出紹興人的獨特精神。地處沿海的紹興人思想解放、視野開闊、勤奮努力、勇於進取、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精神,為紹興這座城市賦予了令人傾服的氣質。紹興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智慧和膽識,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令海內外人士折服。

  紹興與日韓等國由於地緣關係,自古就交流深厚,經貿往來頻繁,民間交流發達。在文化上,日韓等國與紹興文化接近,在日韓等國的語言中,都有著豐富的紹興文化元素。紹興城市一直處在對社會文化、歷史文脈的吸收傳承和自身不斷修正、調整過程之中。在新時代,紹興又走在時代的前列,加快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將文化資源的厚度轉化為文化發展的高度。紹興的經驗和做法,為人們所注目。

  山水風光、歷史人文、地理氣候以及城市的精神和城市的智慧,形成了紹興城市獨特的氣質,形成了「東亞文化」紹興獨特的引導力。

  成為東亞文化之都

  意味著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東亞文化之都,是歷史對紹興的選擇;東亞文化之都,是文化對紹興的呼喚。

  紹興當選為東亞文化之都,意味著紹興登上了世界文化的高峰。

  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候評城市終審現場。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直對東亞文化之都評選工作十分重視,現場參加評審和答辯工作,並布置、動員創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表示,申報東亞文化之都,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弘揚紹興歷史文化,把文化資源厚度轉化為文化發展高度,使其散發出新時代的文化之光;更好地推動東亞文化交流與相互啟迪,展示中華文明豐富內涵和價值取向,為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提供紹興素材;更好地推進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努力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世界人民。獲評「東亞文化之都」,是紹興這座千年古城和500萬紹興人民最大的榮幸!紹興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努力為浙江建設「重要窗口」增添文化底色和靚麗風景。

  紹興成為東亞文化之都後,文化和經濟的分量,會在東亞國家越來越重。1983年3月,紹興與日本南礪市(原福光町)締結成為友好城市,紹興由此成為浙江最早建立國際友城的地級市。如今,紹興的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其中有7個日本友城、7個韓國友城。在文化的引領下,紹興與日韓等國的經貿往來密切。截至今年3月,有290家日資企業、326家韓國企業在紹投資,超過兩國在上海的投資企業數量。紹興在東亞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市委宣傳副部長、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何俊傑告訴記者,從歷史到現在,從文化到產業,從政府到民間,紹興與東亞國家的交流十分豐富,有著太多的契合度和連結點。比如黃酒與青瓷是紹興的文化印記,也深得日本、韓國人民的珍愛,成為日韓的文化雅韻;大禹、王陽明、魯迅是紹興的驕傲,也是他們崇敬的偉人。歷史和文化形成的交往紐帶,連接著紹興與東亞國家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紹興的人文和旅遊,一直受到日本、韓國等國人民的追捧,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到紹興的國外遊客中,日韓等東亞國家的遊客佔比最大。現在,紹興已成為東亞國家遊客最愛的旅遊目的地。

  何俊傑說,紹興正在重塑城市文化體系。無論是推進文創大走廊、運河文化帶、唐詩之路文化帶、古越文明文化帶建設,還是高標準辦好東亞文化交流活動,紹興都將以世界文化高峰的眼界來推進紹興文化的新發展。東亞文化之都是紹興城市走向國際化的新平臺,紹興成為東亞文化之都後,可更好地解密東亞國家與紹興的淵源,更好地連接東亞國家,續寫紹興文化走向世界高峰的新篇章。(周能兵)

  

編輯:宋    越 一審:劉志媛

二審:顧婷婷 三審:徐樂靜

 

相關焦點

  • 浙江紹興:連接東亞文化交流的紐帶
    魯鎮夜景 胡勁松攝今年9月4日,文化和旅遊部組織評審專家委員會對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候評城市進行終審,紹興終審得分名列候評城市第一。這充分顯示出,紹興這座以文化為靈魂的城市,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分量。紹興城市的個性和文化特質,正進一步被世界所關注。
  • 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後 紹興梳文脈向海外展江南底色
    紹興一景 李典 攝中新網紹興1月5日電 (李典 謝盼盼)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的煙雨紹興成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今,穿越歲月長河,浙江紹興成功入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作為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重要品牌,「東亞文化之都」旨在通過開展多樣文化活動,帶動東亞區域文化合作與城市文化建設。
  • 文化濟南擁抱「東亞文化之都」
    「東亞文化之都」,是「文化濟南」建設的「小目標」和「大心願」,也是建設「文化濟南」史詩篇章中最為重要的節段之一。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與爭取下,「東亞文化之都」的身影,在千萬泉城市民的心目中,已經越來越清晰!「東亞文化之都」,是願景、是期待;也是標杆、是自我要求。擁抱「東亞文化之都」,濟南已經準備好了!什麼是?
  • 中國紹興、敦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
    「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領導人機制下創建的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的重要品牌,自2013年啟動以來,每年各國評選出1-2個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當選城市以「東亞文化之都」名義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和旅遊活動,重點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物保護利用與城市規劃經驗交流與共享、旅遊推廣等活動,帶動城市和市民更積極地參與東亞區域文化和旅遊合作,帶動城市文化建設,激發城市活力,擴大城市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切實實現以文惠民,以文興城。
  • 邁向「東亞文化之都」,濟南市採取了哪些硬核舉措?
    濟南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官網上線1月12日,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刊發《濟南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網站上線運行》的消息,該網站網址為www.jndywhzd.com,旨在宣傳創建工作進展成效。濟南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網站包含三大板塊,分為東亞文化之都介紹、創建工作快訊、泉城風採海報等內容,涵蓋濟南創建「東亞文化之都」主要工作,讓我們一起見證濟南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的歷史進程。為啥要為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專門設立一個官網呢?「東亞文化之都」到底是什麼樣的榮譽?
  • 擁抱「東亞文化之都」,濟南已經準備好了!
    「東亞文化之都」,是願景,是期待;也是標杆、是自我要求。擁抱「東亞文化之都」,濟南已經準備好了!  什麼是?  「文化之都」,文化城市的世界品牌這項工作也成為三國共同實施的中長期文化合作的戰略性項目,並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之都聯繫緊密,互動頻繁,進入全球「文化之都」品牌陣營。  在「東亞文化之都」走過的8年曆程裡,已經有25座城市獲得桂冠,中國有青島、寧波、長沙、哈爾濱、西安、揚州、紹興以及敦煌,日韓則有奈良、京都、大邱、釜山等。
  • 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新鮮出爐,熱乎乎的旅遊攻略請收好
    近期,經過中日韓三國各自評選,中國的紹興市與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韓國的順天市共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
  • 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新鮮出爐,熱乎乎的旅遊攻略請收好
    近期,經過中日韓三國各自評選,中國的紹興市與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韓國的順天市共同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領導人機制下創建的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的重要品牌,自2013年啟動以來,每年各國評選出1至2個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 弘揚國學鑄就文化復興夢 浙江紹興開啟「陽明文化周」
    30日,2017·中國紹興「陽明文化周」開幕式在紹興召開,來自中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在活動期間相互交流,切磋思想。在會上,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顧濤致表示,以陽明心學等為代表的中華文化,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陽明心學成熟地、傳播地的紹興,有責任去傳承和弘揚其文化。  誠如其所言,歷史文化名城紹興,一直以來十分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創新。
  • 樂享|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新鮮出爐,熱乎乎的旅遊攻略請收好
    「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中日韓領導人機制下創建的中日韓三國文化領域的重要品牌,自2013年啟動以來,每年各國評選出1至2個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當選城市以「東亞文化之都」名義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和旅遊活動,重點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物保護利用與城市規劃經驗交流與共享、旅遊推廣等活動,帶動城市和市民更積極地參與東亞區域文化和旅遊合作,帶動城市文化建設,激發城市活力,擴大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切實實現以文惠民、以文興城。
  • 東亞文化之都紹興:繼承魏晉風骨,坐擁文壇半壁江山
    一葉烏篷,漂過二千五百年的滄桑;黃酒社戲,演繹著尋常巷陌的風俗百態;魏晉遺風,賦予了擲地有聲的江南風骨……古城紹興,一直都是旅居人心中「白月光」的存在。紹興從古至今,從不缺少文化史上的高光時刻。那些白衣飄飄的名仕們或多或少都曾在紹興留下足跡。魏晉時期這裡被稱作「會稽」,王謝風流俯仰一世。
  • 王爺信仰與"東亞文化之都"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城市風貌、人文遺產等都充分體現了東亞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2013年8月26日,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打動了評審專家,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 泉州非遺瑰寶驚豔亮相
    日前,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在揚州開幕,泉州、寧波、青島、長沙、揚州等9個城市的30多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各地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全方位展示「東亞文化之都」城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絢爛多彩的地域文化。
  • 揚州正式榮膺2020年度「東亞文化之都」
    據悉,中日韓三座「東亞文化之都」將在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展開豐富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揚州將編制「東亞文化之都」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精心籌辦世界運河大會,東亞城市文明與發展對話大會、東亞文物保護交流大會、東亞文旅交流合作發展大會等多項文化活動。
  • 東亞文化之都西安新春音樂會奏響
    12月10日晚,東亞文化之都西安新春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廳奏響華彩樂章。西安在2020年的歲末,通過一場融合中、日、韓三個國家經典民族音樂的演出,充分地凝聚了三個國家之間的友誼,展示了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歷史底蘊。
  • 「東亞文化之都」又一重要文化活動在古城開啟|日本東京都豐島區...
    人陸續抵達西安開展為期三天的文化交流活動這次「東亞文化之都」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百人團西安文化交流活動,是2019「東亞文化之都」框架下的一次重要活動,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東京都豐島區區長高野之夫表示:這次以東亞文化之都為平臺,率領由14個經濟團體組成的訪問團來西安學習交流,有利於進一步加強中日合作與交流。在豐島區中心的池袋,每年都會舉辦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角色扮演活動以及國際動漫電影節,今年11月1日至3日將舉辦大規模的「池袋動漫城市嘉年華」,這也將成為豐島區作為「東亞文化之都豐島」規模最大的活動。
  • 深遊紹興·風雅名城 | 紹興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中共紹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如興,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楊永群,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旅遊推廣促進處副處長鄧志庸,深圳紹興商會會長張士誠,深圳紹興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盧偉峰,紹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何俊傑,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頌周,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茹萬傳出席了本次推介會,到場的還有深圳市文化旅遊界人士、相關知名人士代表
  • 陽明文化之旅,紹興何時開啟?
    根據掌上紹興消息: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上,一些專家學者建議:紹興要開發一條陽明文化旅遊線路,把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陽明文化資源串聯起來,共同推動陽明文化的傳播。在談到陽明先生平廣西八寨之亂時,張新民說,當年此處都是荒山野嶺的少數民族地區,今天多已人跡罕至,徒留遺址。「書上看看只覺尋常,到了當地,才知道先生立功談何容易。」張新民認為,王陽明當年住過的地方、講學的地方、刻詩的地方、遊歷過的地方、打過仗的地方,都是陽明文化旅遊不可多得的資源。
  • 文化讓溝通無國界 東亞文化之都西安新春音樂會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10日晚,東亞文化之都城市新春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廳奏響華彩樂章。為助力這次盛會,12月9日,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還舉辦了以「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為主題的西安文化和旅遊推介會……西安在2020年的歲末,充分地展示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歷史底蘊。
  • 2020「東亞文化之都」奏響新春樂章
    三地合璧共匯傳奇音樂色彩「東亞文化之都」城市新春音樂會,是自疫情發生以來首個大規模東亞文都的文化活動。中日韓地緣相鄰,文化相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始於2013年的「東亞文化之都」活動,是中日韓文化交流的旗艦品牌和重要平臺,也是亞洲第一個國際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動,對宣傳城市形象和拉動文旅產業的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