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來中國!「你可知大英,不是我真姓?」

2021-02-19 耳朵裡的博物館

朵朵: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布了《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特展的文物名單,這個展覽將於3月2日起向公眾開放,展出大英博物館豐富藏品中精選出的100件(套)文物。我們不難在展單中發現有一些來自中國的文物,回到故鄉和大家見面,其中的意味不可言說……


33號展廳,這裡展出的僅僅是大英博物館藏 23000件中國文物的一部分

更多珍品,普通觀眾無緣得見。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誘惑,中國文物流失的數量非常驚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今天朵朵帶你先看看它們的故事……


01《女史箴圖》摹本 

東晉名家顧愷之傳世名作的摹本 

曾是乾隆老爺子的心頭所愛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

英軍大尉基勇把它從圓明園盜走

1903年進入大英博物館

是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作品中人物神態細膩,用筆潤秀

藝術成就很高

補充一點:由於英國方面知識欠缺,保管不善,曾將其攔腰截為兩段,出現了掉渣現象。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遜。

02唐墓葬雕塑

發現於唐代官員劉延荀的墓穴中

這組唐三彩由兩隻鎮墓獸、兩位天王俑

一文一武兩名官員組成

是唐朝陪葬俑標準配置

03商代雙羊青銅樽 

這是典型的青銅酒器

兩邊由兩頭公羊支撐,

是商代人用來裝酒的酒桶

酒器整體的布局、公羊的神態,

都和我們熟悉的四羊方尊很像

補充:日本根津美術館也有類似收藏

04/《永樂大典》

被《大英百科全書》稱為

「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編撰於明永樂年間

收錄了明代以前的圖書文獻近8000種

但是大典的正本歷經磨難,屢遭浩劫

如今副本僅存不到800卷

而這,只有大約原書的4%

05大維德花瓶

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件傳世元代青花

來自「瓷都」景德鎮

在西方學者眼裡

這個叫做「大維德花瓶」的罐子

堪稱「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

這一對花瓶器型巨大

仔細看

瓶頸部位還有一對大象頭形的耳朵呢

這是最初花瓶的形狀模仿青銅器的造型

06鳥紋抱月瓶

它同樣來自江西景德鎮

是一件官窯瓷器,非常柔美

抱月瓶的瓶身扁平、圓潤

像一輪圓月,所以又叫寶月瓶

瓶上描繪的兩隻白頭翁

站立在白色和粉色的花枝枝頭

這是清代創燒的粉彩瓷器中的精品

07滕王閣序漆器盤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漆器盤的圖畫和配詩,

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滕王閣序》

這個漆器盤來自明朝

有趣的是,中國工匠在當時通常是匿名的

這個漆雕盤中閣樓的門邊

雕刻師卻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08珍珠母嵌花青銅鏡

歷史上最早的鏡子出現在公元前兩千年

唐朝時,鑲嵌技術也出現在了銅鏡裝飾上

這把青銅鏡的背面,嵌入了珍珠母和琥珀

刻畫出一對在荷花池中嬉戲的鴛鴦

我們可以猜想

這也許是一份唐朝的結婚禮物

09玉龍

別看它不起眼,

其實它已經有了大約五、六年的歷史

捲曲的身體是用玉石製成的

看起來像一條龍,

但鼻子很扁很粗,也被稱為「豬龍」

它是遼寧紅山文化的代表

在紅山文化中,玉具有很高的價值,

通常是唯一與逝者合葬於墓穴中的物品

你看到它身上有一個小孔嗎?

許多這個時期的玉製品被用作掛飾,

也許它就是被用來系在衣服或身體上的

10漢朝陪葬瞭望塔模型

漢朝時,「事死如事生」的理念非常盛行

我們從墓葬中的這些陪葬品就可以深深感受到

在人們想像的地下莊園中

建築、動物、僕人

繼續為死後的人繼續「服務」著

這座陶塔的獨特之處

不僅在於建築的細節和漢朝人生動的形象上

塔底還有一個池塘

甚至有幾條大魚嬉戲其中呢

11北宋汝窯酒瓶

北宋時期瓷器製作達到一個高峰,

出現了著名的「五大名窯」

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創燒出了「天青色」

宋徽宗曾寫下

「雨過天晴雲破,這般顏色做將來」

用以描述這種不可說的美

北宋時期,汝窯燒制不過二十餘年

存世品僅67件

這一件汝窯玉壺春瓶是汝窯傳世品中的精品

接下來「耳朵裡的博物館」

會一點一點放出大招

你期待不期待呢?~

 📍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0展廳

 🕖 2017/3/2-5/31

 🎫 特展50元

展覽展出精選自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藉助文物的視角——遨遊世界歷史,展覽不僅致力於彰顯「以物述史」的獨特魅力,而且啟迪我們思考自身與人類創造物之間微妙的關係,展覽平等地看待人類曾經存在和當代仍然存在的各個文明,力圖發現每個文明自身的價值及其對人類歷史的貢獻。

朵朵一問:

50塊一點都不貴!已經打算排隊買票了,你呢?

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策展人揭秘「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第101件展品
    2月底,大英博物館工作人員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布展三彩文官俑 拍攝:周子傑3月1日,「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來到北京,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今年3月開始,「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將先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展出。圍繞這一展覽,2月24日,騰訊文化在大英博物館對該展英方策展人貝琳達·克裡勒(Belinda Crerar)進行了專訪。以下為採訪內容。
  • 「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我最早也是通過海外媒體的介紹文章,才結識了這位在全球博物館行業聲名遐邇、被譽為「海外中國古畫修復大師第一人」的傳奇人物。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著名博物館。目前館藏珍品1300多萬件,其中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探秘大英博物館珍貴文物展的「國寶」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開展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來源:中新網)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3月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從3月2日到5月31日向公眾開放。
  • 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你還記得電影《博物館奇妙夜3》中的大英博物館嗎?
  • 大英博物館內的中國文物(圖)
    現在,在大英博物館中,收藏了800萬件來自不同地區,代表不同文化的珍貴文物。進入大英博物館,就像進入了一條人類歷史的長河,你可以通過館藏的文物追根溯源,一點一滴地了解文明的演變和時代的變遷。   最近,一套名為《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圖書問世,這套書的編撰歷時四年,動員了博物館100多位館員、400多名專家,選取了館藏文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件文物,通過對文物的科學分析和解讀,向讀者展示了200萬年的人類文明史。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作為本書的作者,用專業的視角和優美的文字,通過這些文物來講述歷史。
  • 大英博物館裡的那些中國頂級文物
    印象中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相信很多人有著相似的觀念 ,但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第33號展廳中國文物廳,你會發現我們的先人是在七千年前就開始創造文明,製造藝術品,目前在中國文物廳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5000年至新中國成立,它所展出的中國文物,跨越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
  • 《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圖錄欣賞
    自從人類的祖先用非洲的石材製造出第一件石器,人工製品就佔據了我們生存的核心地位。「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利用大英博物館無與倫比的藏品,引領我們以獨特的方式遨遊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展覽不僅展現了文物在講述歷史方面的獨特魅力,而且啟迪我們思考自身與人工製品之間微妙的聯繫。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開始正式對公眾開放,位列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擁有800多萬件藏品,鎮館之寶是羅塞塔石碑和帕特農神廟石雕。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部分來自英帝國鼎盛時期全世界的掠奪,部分來自私人捐贈,這裡收藏著上下幾千年全人類文明的精華。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閉關」一段時間後,4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復開館,並舉辦了三場活動——《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首發式、「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
    近日,一篇《大英博物館自辯: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上了微博熱搜。觀察者網大英博物館長期飽受外界批評,其豐富文物不過是殖民時代的戰利品,且拒絕歸還給各個受害國。本周,大英博物館發起講座活動,試圖為其自辯,「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
  • 手把手教你如何「請到」《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作者親自為你講解推動歷史的100件文物
    2010年,英國BBC廣播電臺4臺向大英博物館發出邀請,希望製作一個有關「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100件文物」的廣播節目。當時的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接受了這個項目的邀請,精心挑選了100件館藏物品,並帶著它們的故事走進了BBC的錄音間,親自撰寫文稿並錄製了一套廣播節目《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的 罕見中國珍貴文物無緣歸故土
    我們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來的;歐洲人拿回來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大英博物館的這番自辯難以服人。據《光明日報》2009年的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分別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 大英博物館裡的極品中國文物,美到心痛!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的800萬件藏品有多少不是搶來的?
    三、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1、大英博物館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中國? 2、大英博物館的95號展廳——全是中國瓷器 大英博物館概覽(各分館經典藏品) 大英博物館英文名直譯為「不列顛博物館」,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大英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國博開展含中國文物 海外流失文物如何被「洗白」
    超過1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 大英博物館收藏2.3萬件 近日國博開展 七件文物「省親」 海外流失文物如何被「洗白」?來自世界各地的100件文物齊聚國博,從3月2日到5月31日向公眾開放。這100件文物中,包括西周康侯簋、東漢青瓷六博俑、唐代三彩文官俑等在內的7件中國文物前聚集了最多的目光,因為這是它們自流失海外後首度回國「省親」。其實,這只是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中極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國有超過100萬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由於歷史原因和市場現狀等客觀原因沒有正常的回流渠道。
  •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將展出哪些展品?官方清單來了!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將於2017年3月2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經英方同意,在此特別公布展品清單
  • 大英博物館收藏多少圓明園文物
    本報訊(記者管菁)今年是圓明園罹劫150周年,作為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究竟收藏了多少件圓明園的文物?
  •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要來魔都了!帶娃一口氣看完200萬年全球文明史~
    人類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舉辦了一個名為「一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的全球巡迴展出3月-5月這個巡迴展來到了中國北京現在,這個風靡全球的世界性巡展繼日本、臺灣、澳大利亞、阿聯……「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 大英博物館自辯稱「很多藏品不是搶來的」,那大部分都是咯?
    對此,大部分中國網友並不買帳:網友1:大英博物館自辯,不是沒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偷來的。網友2:殖民者以為掠奪了別人的文物,就是自己的了。網友3:嗯,不是你們大英博物館的人去搶的。但是這些文物是怎麼進入歐洲進入英國的呢,呵呵。網友4:兩個強盜去搶了別人的東西,然後兩個人把東西互換,搶來的東西就神奇的變成換來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