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首批5名社區民警住進「群眾家」

2020-12-16 晉江新聞網

  「全省首創社區民警住進『群眾家』」追蹤①

  背起「新背包」 從「心」再出發

  晉江新聞網10月28日訊 背上草綠色「住村背包」,住進普通村民家裡。25日,晉江市公安局啟動社區民警「住村」試點。當日下午,陳埭派出所首批5名社區民警陸續進村入戶,開始他們不一樣的生活。

  「歡迎歡迎!警察住進來,多了一份安全感!」25日下午4時許,陳埭蘇厝村村民張東燊熱情迎接社區民警嚴偉萍。

  安頓完畢,已是夜幕降臨,嚴偉萍開始日常入戶走訪。「蘇厝是有名的電商村,外來流動人口較多,再加上處於城鄉接合部,治安問題必須常抓不懈。」嚴偉萍帶著村裡巡邏隊員,重點對出租民房、旅館等場所進行走訪,傾聽村民們關於社會治安的看法和建議。

  晚10時許,嚴偉萍回到村民家中。他並沒有馬上休息,而是和張東燊一家促膝談心,聊聊接下來的工作打算。

  「原來對警察很敬畏,但通過接觸,打消了我的思想顧慮,彼此很快拉近了距離。」張東燊笑著說。

  和嚴偉萍一樣,陳埭派出所首批5名「住村」社區民警,耐心解釋、認真傾聽群眾諮詢和反映的問題,能夠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進行詳細記錄,並提交派出所處置。

  在陳埭派出所溪邊村社區民警賴永輝看來,住進陌生村民家,多少會有點生疏,但這有助於民警改變以往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民警住進村民家,打破隔閡,主動融入,增進警民間的理解與互信,這也是對『背包』精神的傳承。」陳埭派出所所長李建設說,社區民警「住村」腳踏實地「沉下去」,把社區民意「摸上來」,把群眾工作「做到家」,有助於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記者_胡志法)

相關焦點

  • 晉江安平:社區民警「防騙名片」送進轄區千家萬戶
    東南網12月16日訊(通訊員 吳維鵬)「這是我們的『防騙名片』,上面有常見的詐騙套路手段的預警提示,還有我們社區民警的聯繫電話,遇到可疑情況可以及時與我們聯繫……」為進一步遏制轄區詐騙警情高發態勢,連日來,晉江安平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鎮村巡邏隊員結合
  • 社區民警鄭明燭:把群眾的"雞毛蒜皮"放心上
    當人們沉浸在老街的驚喜時,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護國派出所社區民警鄭明燭已經帶領輔警、春城治安志願者為這片地方保駕護航。 鄭明燭,是護國派出所景星社區的一名社區民警。 從警27年,一直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先後擔任過內勤、刑偵、治安、巡邏、社區民警。
  • 社區民警在身邊丨陳志雄:把社區當自己家,做群眾身邊貼心人
    「建設安全湧口,營造和諧家園,服務人民,奉獻社區,共創和諧湧口。」這是東莞市公安局仙橋派出所湧口社區民警陳志雄管理社區的想法。湧口社區地處厚街鎮的西南面,總面積3.98平方公裡。戶籍居民5841人,外來常住人口約18000人。
  • 本網記者晉江蹲點186天:我們與基層民警的故事
    朱運培 攝在錯落有致的紅磚古厝間漫步,我們看到一座座適合家族聚居的房屋,一個個家族故事反映了晉江人的家族觀念;在生產設備齊全的工廠參觀,我們了解了晉江人「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這些精神氣質,同樣也影響著在這裡工作的民警,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群眾中。為了感受晉江公安身上特有的精神品質,我們還參觀了該局警察榮譽館。說起晉江公安,不能不提「背包」精神。
  • 「背包」上的晉江精神
    5月22日下午3時, 85後的晉江市公安局內坑派出所社區民警周穎毅從派出所出發,背上大大的黑色背包,背包上印著兩行字,分別是「住村警務包」和「內坑派出所」,這是晉江市公安局為每位住村民警定製的警務包。記錄二晉江靈源「住村」民警陳輝陽 在員工宿舍安家 與工人同吃同住5月22日,周五,一天都在下雨。
  • 「民警跟咱群眾就像一家人」這家「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都做了啥?
    馬紅麗攝11月28日,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命名揭曉儀式在公安部隆重召開,100個派出所獲此殊榮,其中河北省有5個。為展示他們的成績,本刊特組織系列報導,以饗讀者。在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命名揭曉儀式上,100名派出所所長集體宣誓,領誓人就是河北省邯鄲市公安局叢臺分局蘇曹派出所所長郭軍旺。
  • 社區民警在身邊㉟|曾漢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頭
    今年30歲的曾漢文,今年是他加入警隊的第七個年頭,作為東莞市公安局茶山分局茶山圩、粟邊村警務室社區民警,從警校畢業後進入公安工作,他就一直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吃苦耐勞、踏實肯幹、任勞任怨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由於出色的工作,他多次獲得嘉獎和被評為工作先進個人。在擔任社區民警後,曾漢文說,責任擔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履職盡責。
  • 「社區營造」讓晉江新農村更「多彩」
    ­  從2016年開始,晉江市積極與臺灣高校合作,將「社區營造」理念引入晉江市新農村建設中,並在今年2月份掛牌成立了閩臺(晉江)社區營造中心,探索新農村建設新思路。­  近日,記者走進安海曾埭村,村裡各個拐彎處都塗有粉的、藍的、白的等各種顏料,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 晉江安海八旬老人上香迷路 民警輾轉送回家
    熱心民警把迷路老人送到家早報訊 (記者 黃祖祥 通訊員 曾桂蓉文/圖)昨日下午,一名80多歲的老人在晉江安海鎮橋頭小學附近迷路,又說不清楚自己家在哪裡。通過老人的身份證,民警奔波輾轉,終於將老人送回家中。昨日下午4時許,安海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名老人在橋頭小學附近迷路。民警迅速出動,將老人接回派出所。經過詢問得知,老人到靈源山燒香後迷路,便從靈源山走至橋頭小學。
  • 社區民警在行動|群眾所急無小事 社區民警走訪3小時找回群眾錢包
    近日,大利派出所接到一市民報案求助,稱其錢包遺失,內含重要證件,希望民警能給予幫助。群眾所急無小事,大利警務室社區民警鐘曉峰接令後,立即帶領隊員趕往報警人李女士處了解情況。民警鐘曉峰遂決定對沿路商家進行上門詢問。歷經3小時的走訪後,在博陽便利店附近的小巷巷口處發現李女士的錢包,錢包裡面財物完整。找回錢包後,李女士萬分感謝,並邀請民警鐘曉峰及一行輔警到家中做客。碰巧李女士的女兒遇到功課難題,民警鐘曉峰還對其女兒進行了功課輔導,並給李女士留下了聯繫方式,讓李女士日常遇到困難可以直接找他幫忙。
  • 晉江召開見義勇為表彰會 7名勇士獲嘉獎
    歷年來,晉江市湧現出了182名見義勇為模範和先進個人,他們儘管職業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展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特別是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和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們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挺身而出,用捨己為人的無私愛心展現了人間大愛。他們是平安晉江創建的參與者,是當之無愧的時代英雄,更是全社會學習的道德楷模。
  • 寶雞社區民警:像釘子一樣「釘」在社區
    「我的感覺就是,社區民警是在認認真真地為群眾服務,警民心連心,社區才能更和諧。」說起近年來寶雞市社區警務工作的變化,高新區天璽路社區一位居民告訴記者。「以前,社區民警每天都很忙,但有時候抓不住工作重點。」
  • 陝西銅川社區民警有「分身術」?原來是它的功勞……
    平安志願者、樓棟長、離退休老幹部這些熱心群眾在下載了APP後,可以在手機上了解反映社情民意,普通群眾還可以通過APP諮詢、辦理業務,聯繫社區民警。民警現場調解通過「易楓橋」APP發現的一起矛盾糾紛1月初,印臺公安分局率先在芳草社區試點「雲端網格警務」工程,鄭宏軍、芳草社區裡的20名網格員還有社區裡的熱心群眾當上了首批試用者。「雲端網格警務」的效果如何?聽聽他們怎麼說。
  • 「喜訊」福建5家派出所入圍!關於對全國首批擬命名「楓橋式公安...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根據公安部關於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的有關安排,經過全面創建、逐級推薦、審查評議和內部審核,現對全國首批擬命名「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候選對象名單予以公示,其中,福建省有5家派出所入圍候選對象名單。
  • 社區民警何巧自學手語:為聾啞群眾打開一扇融入社會的窗
    近日,獲評我市2020年度最美渝警楷模的沙坪垻區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區民警何巧,在領獎臺上手捧鮮花、接過了紀念杯。  今年36歲的何巧個子不高,看上去並不強壯,可是整天掛在臉上的笑容,讓人感覺非常親切。或許正是這笑容,以及她處處為群眾著想、急群眾所急的所作所為,讓她走進了一群特殊群眾的心裡。
  • 社區民警在身邊丨李海波:社區百事通!
    轄區要熟悉百姓要熱絡社區民警是公安派出所從事治安防範管理和群眾工作的主要力量讓我們一起聆聽他的故事歷下區公安分局解放路派出所社區民警李海波穿上警服,他就是群眾的守護者;脫下警服回到生活,他又是群眾中最貼心的人。「誠心」為民百事通「群眾找到你,就是對你的信任。」在社區工作十餘載的李海波一直認為:社區民警要紮根於社區,做到務實為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己之力幫助居民。而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社區民警在身邊(84)|周國華:把社區警務做到極致,贏得群眾的信任和...
    東莞市公安局常平分局常平派出所居民社區民警周國華常常這麼說。擔任社區民警一年來,他立足常平鎮居民社區,逐漸熟悉了警務室工作。周國華為了把社區警務工作做好,經常焚膏繼晷地工作,力求把社區警務工作做到細緻、精緻、極致,用心去樹立公安民警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為社區的平安建設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 李農勇:社區群眾的貼心人
    李農勇在社區警務室辦公   廣西新聞網記者徐世傑 攝 廣西新聞網欽州訊 (記者 徐世傑 ) 李農勇,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2005年,熱愛警察工作的他考入公安機關,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先後在欽州市公安局欽州港區分局刑偵大隊、欽州港派出所工作,2008年以來一直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在社區裡跟群眾打交道,到現在已6年了。6年來,他執著地默默堅守,做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過著忙碌充實的每一天,收穫著轄區群眾的誇獎。從警9個年頭,31歲的李農勇沒辦過轟轟烈烈的大案,可他的身影卻始終沒有離開過轄區內的村落和大街小巷。
  • 晉江城市「大變臉」
    時隔五年,莊先生於2010年5月拿到了安置房,總共5套,每套房100多平方米,三房一廳,四兄弟一人一套,父母一套。經過裝修,莊先生一家三口於2010年10月搬進了新家。「和以前的舊房子相比,安置小區的環境好多了,交通便捷,家門口就有大超市,一按電梯直達家門口。」莊先生說,住進現代小區,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環境好、安全。
  • 這個派出所的社區民警不一般,每人都有一個叫得響的外號!
    據穿山派出所所長陳欣介紹,該所組建了包括專職民警、社區民警在內的20名警力的「騎警小分隊」,還指導成立社區、村委、行業單位、志願者、民間公益組織五級巡防隊伍、組織了轄區19個重點單位,237名保安巡邏隊伍。結合民用版的手機「一張圖」的「群防雲」App,社區民警與巡邏隊員可以隨時互動,後臺信息隨時掌握在指揮員手中。此舉方便民警了解轄區治安情況,加快了出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