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在統一希臘全境後,很快發起東徵,先後橫掃波斯帝國和兩河流域,並最終打到了印度,建立起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東方七國領土總和,亞歷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時間裡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他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經濟.
這時已經徵服了整個波斯,本可以返回家園,重新籌劃他的新領土。但是他徵服的欲望並沒有得到滿足,而是繼續揮軍進入印度。進軍到印度河以東的海達斯佩斯河,和亞歷山大正在同獅子搏鬥前來抗擊的印度國王波拉斯夾河對峙,打了他四大會戰的最後一戰,即海達斯佩斯河會戰,徹底擊潰了波拉斯的軍隊。他可能永遠都不會想到,就在不遠的地方,存在著當時東方世界的文明中心—中國。
如果他進攻中國,他所遇到的,是秦始皇。 有外國歷史學家,做了一個假設。 假設亞歷山大,發動了第二次東徵,將會發生什麼。
國外網民紛紛腦補這次原本沒有發生的東西大碰撞。但得出的結論卻出奇的一致。
觀點1:我認為馬其頓軍隊絕不可能徵服中國,如果亞歷山大試圖這麼做的話,那麼中國龐大的人口將會讓他見識到什麼叫反擊。
觀點2:中華文明是人類古文明的唯一倖存者。假如漢朝攻打西方,西方文明必死。但如果亞歷山大攻打中國,那麼希臘文明也將被中國文明所取代。
觀點3:亞歷山大將會在陝西這個地方碰到秦國,也就是那個將在一個世紀後統一中國的國家。作為一個軍事大國,秦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和最恐怖的國家。
觀點4:如果亞歷山大攻打中國,那麼中國的領土將延伸到地中海。
國外網民之所以這麼看衰亞歷山大,並非毫無根據。因為根據史書記載,亞歷山大東徵的兵力充其量不過5萬人,而同一時期,僅秦國一國可以動員的兵力就高達50萬。雖然亞歷山大擁有彪悍的騎兵,但在義渠和匈奴中浴血殺出的秦國,顯然對對付騎兵很有心得。
當然,老外也是這麼認為的。一位網民就這樣說到:中國的人口密度遠遠大於歐洲。5萬人的希臘軍隊只相當於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中等國家軍隊數量(補充:春秋末期,越王勾踐伐吳的兵力就是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