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有「兩舍」,是東舍、西舍。它是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兩層小樓。西舍曾留下周恩來、鄧穎超等許多偉人的足跡;西舍被稱為「憩園別墅」,曾見證了著名作家巴金和夫人蕭珊的海枯石爛的愛情!1944年,正是抗日戰爭烽火正熾的時候,相戀八年的巴金和蕭珊,在桂林留下旅行結婚的柬帖,便來到貴陽,來到風景如畫的花溪河畔,住進了「花溪小憩」。在這裡,他開始了小說<<憩園>>的創作。為紀念巴金,這座頗有紀念意義的「招待所」所處之地,先後更名為「花溪小憩」,後來,花溪小憩因為巴金和蕭珊的青睞,使歲月增輝:花溪小憩也因為<<憩園>>這部小說的人情味而無比溫馨,聞名遐邇。1958年,貴州省政府在花溪興建賓館時,並在原尚武俱樂部西鄰新建兩層樓房,同時用水泥花牆把尚武俱樂部一起圍成一個大院,稱為西舍。西舍為賓館,
花溪公園的風景以鱗、鳳、龜、蛇四山為中心展開。麟山是花溪公園主峰,外型酷似兇猛的麒麟,披綠掛翠怒目向天發出千錘之音,故而有"雲卷青麟"之名。由麟山石條小路盤曲而上,到達半山有一個名叫"飛雲岫"的天然石洞,洞外的"飛雲閣"在危崖之際可供遊人休息觀景。山巔懸巖峭壁,狀如麟角崢嶸,頂端"倚天亭"氣勢蒼勁,依山指天,大有玉樹臨風之態。在麟山頂向下鳥瞰,整個花溪公園美景盡收眼底,飽覽無遺。使人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憑空馭氣之感。
鳳山處于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頂可見村寨小徑如銀蛇舞龍盤伏在花叢中田野上,龜山如同一年邁老匍匐於公園之中,"山勢西來,河水東去"山中一閣,供遊人鬧中取靜,山左"玉棋亭"依稀可見,山右有壩上橋伸出臂膀,與來賓客握手相別。蛇山與龜山遙相呼應,山勢盤曲為三個小岫,岫頂左、中、右分別為"柏亭"、"蛇山亭"和"觀瀑亭",並在壩上橋與龜山相連。
花溪是山的天府,是亭的世界,更是奇花異草鬥豔爭香的聖地也是溪流小河匯集之所在。陽春三月,蝶陣花潮,讓人目不暇接,正是:蝶來風有致,溪去人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