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志軍
牛羊滿山松針翠,春風十裡杏花香。汽車從石盤開發區往西踏上水泥路,便是另外一種景致,給人以深刻印象的便是:大山、白雲、松樹、杏花、牛群。
沿著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一路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層層疊疊的大山,剛將兩座山甩過,前面迎來的還是大山,車在大山間穿行,視野越來越窄,車窗外的大山近在咫尺,山路兩旁間或有窄窄的農田,隨著前行一路上坡,越走越高,雲霧也漸漸進入視線,一朵朵、一縷縷棉花糖般的雲彩,仿佛打開車窗能隨手扯一把於手中,隨著車帶過的風而緩緩飄動,因昨晚下了點小雨,所以,山尖被雲遮擋得縹縹緲緲,似真似幻;而山上特別顯眼的是滿山的松樹,經小雨的清潔更顯得蒼翠欲滴,色彩靚麗;與翠綠的松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杏花,漫山遍野的杏花爭相開放,巖莊的杏花與別處的不同,一進山裡杏花便特別顯眼,從近到遠、從下到上,一山一山、一坡一坡的粉色杏花與綠油油的松樹把一座座山裝點得如詩如畫;如果松樹有些是人工種植的話,杏樹絕對是天然野生的,年年無人採摘的山杏、隨風飄落的花葉肥沃著腳下的泥土,果實落地生根長出更多的杏樹,子又有子,子又有孫,不斷壯大,把這裡的春天打扮的花團錦簇,夏秋季節,熟透的杏靜待人們光顧,靠山吃山,勤勞的人們把杏幹、杏核、杏仁變賣成錢充實著錢袋;沿著山路行駛,最印象深刻的還屬成群的牛群,少則十數頭,多則數十頭,散落在山溝、田野、路旁,目睹一輛輛汽車駛過,不驚不慌,悠閒自得,我行我素,置若罔聞。
經車裡朋友介紹,稍微對這裡的牛群增長了點見識,這裡的山民有的人家養幾十頭至上百頭牛,放在山裡根本不用人打理,一頭牛上萬元,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沿路上另一個景致便是迎風招展的彩旗,上寫「杏花小鎮、美麗巖莊」。今天是分水嶺鄉舉辦的「分水嶺鄉首屆杏花節「,隨著富民政策的不斷深入,當地領導以及村民都極力提升生活品位,特別是近來全省自上而下的」解放思想、奮發有為「大討論,便希望依託資源優勢,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秀美巖莊公之於眾,讓世人認識巖莊,讓巖莊走出大山,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而今天的活動也確實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用機械推出的一片場地上搭建的舞臺,臺上唱歌、舞蹈、太極拳、古箏,節目精彩迭出,粗壯高亢的「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漫山遍野向陽開呀啊個呀呀呆「迴蕩在山谷曠野,著實讓沉寂千年的山村火了一把,太極協會、書畫協會、攝影協會等等團體也將活動不斷推向高潮,由於廣告宣傳工作做的到位,今天的巖莊除了杏花、松樹、牛羊外,便是成群結隊的遊人從四面八方湧來一睹山間風採。
這也讓許多世代處於大山深處的山裡人開了眼界,淳樸善良的山裡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招待遠道而來的賓客,不大的村委會院裡擺滿了一張張圓桌,豐盛實惠的大燴菜、饅頭、蛋湯以及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告訴人們,吃好喝好玩兒好、歡迎常來!
不大的巖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牛羊,松柏蒼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盡顯古老莊重,潔白的牆壁上紅色的大字標語給人以現代的氣派。巖莊,妻最初任教的地方,所以妻特地來看看分別三十多年的故地,一進村還是被不少村民認了出來,他們見到了當年的小溫老師,情切交談,相邀至家,臨走一送再送依依話別。返回的途中在車上得知,山裡人每年年後,家家盛情邀請老師到家作客,人們不知道」尊師重教「一詞,但這裡的老師是最受人尊敬的先生!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老的山村終將跟上時代的腳步走向富裕,現代的文明的春風也必將吹遍神州的每一個角落,願巖莊從此告別閉塞、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