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些日子因疫情原因在家,與一個好友聊天。
他抱怨道:「現在什麼愛好都沒有了,年輕的時候還喜歡玩玩遊戲打打球,或者去旅遊,如今突然空下來都不知道去做些什麼。」
聽完後,我心裡一驚。
曾經那些年少輕狂的日子,曾經說過的那些豪言壯語,曾經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對著鏡子對自己大喊一聲:「又是美好的一天!」的場景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那個少年已經步入中年,學會了什麼是事業,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責任;同時也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偽裝,學會了沉默。
就如姜文所說:「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所以,壓力之下的中年人更應該培養「新愛好」,更應該豐富自己的內心,走出去,去看看。
去看看這個世界,去走一走大街小巷,看看人間百態。
二、
網上搜索「不再喜歡旅遊」會有很多回答。
「那有什麼好逛的?」
「那裡人擠人,有什麼好看的?」
「去那裡玩還不如呆在家裡。」
「沒時間去旅遊。」
長大後的我們經常會對朋友或者親人埋怨諸類的問題,這些回答也會得到很多中年人的認同。
小時候,我們總會期待每一次的外出,哪怕只是去家附近的公園也會興致盎然。這是一種好奇心使然,這也是我們中年人所缺乏的東西—好奇心。
家庭、事業、金錢、生活壓力都不是壓死「愛好」的理由,而是內心是否還存在「好奇心」。
旅遊或者旅行,都是最容易讓你發現「新愛好」的方式,因為「旅」、「遊」、「行」都需要走出去,走出去後才能發現更好的精彩。
三、如果你對自己生活的城市都不了解,你還能去了解世界嗎?
這是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對我說過的話。
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如果選擇在那個城市生活了,他會首先跑遍那座城市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徒步、騎自行車、坐公交車都是他的出行方式。
他曾對我說過,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去單純的了解這個城市。他不想在離開這個城市的時候,讓自己後悔竟然不了解曾經生活過的這座城市。
然而,大部分人其實並不了解自己生活著的這座城市。
如今他已經成家立業,他也會為生活奔波。但他還是很瀟灑的去旅行,去走街串巷,去尋找他喜歡的古蹟和每個地方的人文歷史。
他是一個瀟灑的中年人。
四、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浩浩蕩蕩的大明王朝,卻以徐霞客為結尾,寓意深刻。
明月想表達的是:一切帝王功業,都是糞土,天下不是一個人的,不是朱元璋的,不是大明王朝的,而是屬於像徐霞客這樣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過完這一生,徐霞客遊遍了無數的名山大川。他穿著布衣草鞋,拿著拐杖,遊歷天下。他把旅行當作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徐霞客真正意義上的旅行也是在他人到中年才開始的,只不過他放棄了一切成為了「專職旅行者」。
我們不可能像徐霞客那樣放棄一切去旅行,但是我們也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些什麼。
人到中年,不應該把自己禁錮於當下。走出去,即使沒有詩和遠方,也會讓自己變得更瀟灑,願你歸來時依舊是少年。
聲明:本文由小北原創首發,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聯刪。
我是小北,喜歡的朋友記得看完文章,記得點讚和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