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行業洗牌:「老賴」集結不還錢首逾逼近50%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現金貸行業洗牌:

  「老賴」集結不還錢首逾逼近50%

  壞帳抬頭,逾期風暴一觸即發,平臺催收與縮量、轉型並舉,服務商損失或達千萬,資金方收緊口袋

  在老賴的煽動下,一些無力還款的用戶也動了當「老賴」的念頭,「可以不用還錢了,國家說了,不能暴力催收」。一場逾期風暴正強勢襲來,平臺不良及逾期率突增,「首逾(首次逾期率)已經快突破50%」,「存量逾期50%到70%的都有。」

  在監管收緊、牌照限制、逾期率攀升等多重壓力下,部分現金貸平臺加快縮量調整、轉型步伐,「目前一天放貸的金額在幾百萬元,大約為之前的十分之一。」「大概一個月之前我們推出了消費分期。」

  之前現金貸的錢「太好賺」,現在的錢「太難收」,有第三方服務商稱損失或將達千萬。

  資金方也謹慎給出反應,有平臺反映向銀行求助資金無望,之前合作的「老夥伴」P2P平臺,態度轉瞬也變得謹慎起來,有資金方已全部叫停合作。

  12月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統籌監管,加強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重磅文件落地,現金貸監管一腳急剎車,整個行業都亂了陣腳。

  無力還款用戶動了當「老賴」的念頭

  「反正這樣了,不借錢還了,就把上徵信的還了得了。」

  「現在網絡小貸一刀切,不用還了?」「這幾天將有幾百萬人陸續面臨逾期,怕啥」、「他們也就會爆通訊錄,別的也沒什麼花樣了,這段風聲很緊」……

  《通知》落地與負面清單出爐後,在一些現金貸款的交流群裡,如何應對催收,監管後是不是可以賴帳,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不少老賴跳出來煽動大家不要還款,有人聲稱「不要理,一兩天就沒事了。」也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說「現在沒錢的,只要熬過一個月就沒這麼嚴重了,最多想起了隔一段時間給你打電話。」

  在老賴的煽動下,一些無力償還貸款的用戶也動了當「老賴」的念頭。

  社交媒體上,關於現金貸規範的政策出來後,林珊(化名)在評論區留言,「網貸擼太多,現在已經還不起了,不知道怎麼辦了。」

  林珊說,自己之前沉迷一款網上的遊戲,「把錢全都扔了進去」。微貸、急用錢、手機貸、貸小強、人人花、魔法現金,林珊靠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遊走在各大現金貸平臺中,貸款多則3000元,少則1000餘元,加起來還未還的大概有4萬多。

  「微貸借了1500,利息不高,但是已經逾期一天了。急用錢還了2000、手機貸還了1900,但是這倆現在都借不出來。」林珊想繼續嘗試以前的方法以貸養貸,但手機貸審核沒通過,急用錢通過後三天也沒放出款,「我估計是夠嗆了」。

  林珊說,自己不想還了,但不知道會不會有事,最近收到三個電話,可能是催收的,「反正這樣了,不借錢還了,就把上徵信的還了得了。」為了不讓催收電話「轟炸」自己,她用了一個平時不常用的電話號碼。

  周楊(化名)在10家左右的現金貸平臺借了款,有6家出現逾期,還有在幾家的貸款沒有到期,但最近接到的催收電話少了些。「不管它,穩住、沒事的」,周楊一邊說自己的想法,一邊還去安慰陌生的借款人。

  與周楊不同,雖然在群裡鼓動大家不要害怕逾期催收,王小宇(化名)還是準備先把到期的幾千塊貸款還上,因為這兩個貸款都是第一次出現逾期。「當初因為三四個月沒上班,再加上我女友在一起就開銷大。分期的暫時不怕,這幾天到期的幾千塊錢要還上,別讓徵信、家裡受到影響,催收來恐嚇通訊錄的熟人什麼的不好。」

  出於家中負擔的考慮,王小宇不敢告訴父母,12月4日下午,他跑出門,開始找朋友籌錢。

  存量逾期高達70%,平臺擔心引發踩踏事件

  「每家的不良都提高了10到15個百分點,存量逾期別說50%,70%的都有。」

  老賴們的態度對於現金貸平臺方和資金方而言,打擊尤勝監管的收緊。

  據記者此前了解,一些現金貸平臺對外公布的壞帳率在5%左右。業內人士稱,壞帳在5%-6%屬運營不錯的平臺,政策趨緊可能會增加,大量共債群體會逾期、違約。

  「我現在最關心的就是貸款能否收回來,或者收回來的比例是多少。現在首逾已快突破50%了,之前首逾在20%到25%,增加了不少。」一家現金貸平臺的創始人林宇稱,這個情況不一定每個平臺都會遇到,可能有些風控做得比較好。

  林宇說,害怕壞帳引起行業的「踩踏事件」,雖然也算是考驗風控的一次行業洗牌的過程。「可能進入晚的企業,之前的利潤都要收回去。我們也可能有一部分也會回去,但還能保證一定的利潤。」

  「從大家(行業)對整個貸後表現的相互交流看,每家的不良(即壞帳)(平均)都提高了10到15個百分點,存量逾期別說50%,70%的都有,而且將近四成都是首逾觸發(即第一期就不還錢)。這種情況很可怕,由老賴引起的行業踩踏事件,不是有可能,而是正在發生。」這兩天私下裡的行業互動、大家相互報的數字,都讓作為幾家現金貸的資金方、某P2P平臺主管市場與業務合作的副總裁劉洋深感寒意。

  記者看到某反欺詐公司的華北區負責人在朋友圈曬出某家資產管理集團承接現金貸不良資產託管的業務消息,有幾位現金貸的老闆「走過路過」時,還點了贊。

  當被問及是否收到這類接盤俠的行業電話時,劉洋不太願意正面回答。但他告訴記者,對於不良,其合作方、還想做下去的現金貸業者目前採取了如下幾種舉措:

  第一種,「大不了我們就做公益了」,趣店事件中羅敏的這句話,現在確實代表了一部分從業者的心態,「但前提是你的底氣夠足、前期的利潤夠多」。

  第二種,「有的機構加強了產品端的調整,新客就不放貸了,只放有信用記錄的熟客」。據記者了解,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有些現金貸同時連貸款超市的導流也停掉,只維繫與老客戶長期形成的借貸關係。

  第三種,加強貸後的投入,從催收力度上去提高回款率。據悉,面對強大的老賴軍團,為了高效催收,平臺給催收員漲薪5倍,月薪達到7萬多,催收員則日日加班加點,使出渾身解數仍收效甚微。

  「如果都不還錢了,你們怎麼辦?」「沒辦法,目前就只能拿利潤補窟窿,萬幸放的總量並不大。我們的所有交易都要交稅,包括壞帳也要交,因為不是金融機構,沒有金融機構(免稅的)特權」。劉洋回答完記者之後,嘆了一口氣,趕往他的下一個會場。

  另有一家平臺的創始人也擔心群體性壞帳或者共債集中爆發,「同行誰也沒好果子吃」。「這個群體本來是共債情況比較多的群體,其實在我這邊借的,可能也在別的平臺借,我的老用戶也有可能是別家的新用戶。」林宇說。

  縮減貸款量至1/10,有平臺轉型消費分期

  「目前一天放貸的金額在幾百萬元,大約為之前的十分之一。」

  林宇大概算了下,目前一天放貸的金額在幾百萬元,大約為之前的十分之一,「之前一天可能放六七千萬」。而在關於現金貸的規範政策出來之前,林宇旗下平臺的費息已經改到年化36%了,也不是「砍頭息」的模式。

  據記者了解,對於行業頭部的公司來說,每日的放貸金額超過億元並不罕見。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旗下小額現金貸款平臺「2345貸款王」發放貸款達411.75萬筆,貸款總金額為62.74億元,同比增長了2160%,其中12月單月發放金額便達14.02億元。

  「閃電借款」是掌眾金服在2014年推出的小額借款在線撮合平臺,近期宣布下調綜合費息至年化36%以下。按照上市公司中國信貸科技2017年中報,在上半年,掌眾金服的註冊用戶增長了769萬人,累計撮合交易額213億元,並圍繞閃電借款延伸出大額現金分期、流量分發平臺等業務。

  官網顯示,截至10月底,掌眾金服累計撮合交易額超600億元。也就是說,6月後的四個月時間裡,掌眾金服平均每月撮合放貸金額接近100億元。

  在前期下架超過36%利率的產品後,某現金貸平臺經歷了縮小現金貸業務比例、轉型做信息導流平臺等嘗試,政策出臺後,又著手做更多的準備。

  「準確來說,現金貸業務我們停掉了。基本上政策出來之後,就馬上停掉了,大概一個月之前我們推出了消費分期」,這家平臺的一位負責人稱,他們主要定位做平臺業務,為持牌的金融機構做導流,因為創始人多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經驗,也符合金融科技公司的屬性。

  另外一家下調過現金貸業務綜合費息的公司表示,規範現金貸的文件發布後,已經組織各個業務部門逐條梳理改善相關業務,對不符合新規的部分進行調整完善,加強息費改革、催收規範以及客戶篩選和信息保護。

  據該公司人士介紹,之前也已經在消費分期方面拓展業務,和一些大的電商公司、金融機構開展了合作,現金貸存量在貸款餘額中比例並不大。

  服務商做好最壞打算,或將損失千萬

  「這幾天我們算了下可能要『打水漂』的損失沒上億,但也是千萬元級別的。」

  「我們的客戶中有三成是無牌照的,如果老賴不還錢,引發共債或行業性的『踩踏』事件,這幾天我們算了下可能要『打水漂』的損失沒上億,但也是千萬元級別的。」張園(化名)作為某家大數據獲客及精準營銷服務商的戰略合規部總監,向記者坦言《通知》出來這兩天,他們的數據查詢業務,明顯在下降。

  存量逾期、行業壞帳的上升,現金貸第三方是否會出現「關門潮」?

  面對這個問題時,張園給出肯定答案。「我們有些同行現金貸客戶佔到90%,他們的日子可想而知。」除了幾千萬元的營收損失外,她和公司幾位高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細化看,目前張園所在公司大致分成三塊數據服務業務,即與信貸、商業決策以及智能投資有關的數據查詢服務。其中與信貸相關的業務佔比超過40%,近一年來,現金貸客戶的服務合同,是張園所籤最多的一類。

  「他們太好賺錢了,」張園回憶道,「當時有幾家規模不算太大的現金貸公司的老闆,說只要放貸兩個月他們就能回本,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但是沒想到監管整治方案落地會這麼快,他們連運營的資格都沒有拿到。」

  對於監管整治意見給現金貸帶來的效應,張園將其分成短期和長期。

  「短期看,3到6個月吧,行業裡沒有受益者,大家面對的情況都差不多,損失是一定的,只能看是否超過預期,有『家底』的能挺過來。」

  在12月1日《通知》出來的那個晚上,張園和同事第一個動作是把系統中所有客戶信息都調了出來,進行量化分析。對於涉及場景較多,有現金貸業務、也有信用卡代償、消費信貸、抵押貸款等業務的客戶,張園認為「其實無所謂,因為現金貸只是他們業務中的一部分。他們下架現金貸產品,轉做一些大額分期的產品,像這類,我們認為沒有還款問題。」

  「影響最大的是那些無牌的機構,特別是資金端嚴重依賴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僅幫他們做助貸,而且手上也沒有自己參股或全資經營的P2P或網際網路小貸公司。」張園統計這類客戶在30%左右,雖然目前沒有明確要對現貸業者進行帳款催收,但「我們已經做好他們全部關門、無法結清我們的錢款的準備,我們把明年的預算也做了調整」。

  「這是最壞的打算,還能忍吧」,頓了一下,張園略帶沙啞地說。

  但長期看,張園認為行業中有實力者終將浮現。

  首先,「接下來,你會看到一批小貸公司的增資(即註冊資本金)」,她認為這是監管方嚴控槓桿率的結果。

  其次,「像P2P,我們反而認為會迎來某種新生」。張園解釋道,P2P因為是資金與資產的閉環,資金來源於個體用戶,本來也不受槓桿的影響,只要提升資金端的收益率,再輔助一些營銷的推廣活動,更多的用戶把錢投到P2P裡,P2P的資金來源反而會增大。資產端方面,如果現金貸收縮了,已經被現金貸市場激活的用戶借款需要也會轉向P2P。

  張園曾做過梳理,現金貸業者有幾千家,但真正跟他們籤數據服務合同的,不到10%,這意味著大部分的機構是不去做精細化運營的。「洗牌之後生存下來的機構,其精細運營的程度、風控的能力而論,都是絕對的強者。」

  資金方態度「謹慎」助貸模式難以為繼

  向銀行求助資金無望,P2P的態度也謹慎起來。

  「現在的硬傷是沒有網絡小貸牌照,一點辦法也沒有。全國大概3000家現金貸平臺,可能90%的都處於『裸奔』狀態。只能按助貸模式走,而監管畫了很多線。」林宇坦言,自己是真想做好這個行業,因為消費需求已經被激活了,但目前也是邊做邊看。

  林宇所說的助貸模式,是此前行業內多數平臺採用的放貸模式。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之前很多做現金貸的平臺都是創業公司,沒有牌照的公司都會選擇助貸模式,資金方如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會有牌照。

  「現金貸」最新的整頓通知雖然沒有否定助貸模式,但也做出了限制,要求「助貸」業務回歸本源,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應要求並保證第三方合作機構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費。

  由於此前放款資金主要來自P2P,林宇在幾個月前開始接觸一兩家銀行系統,但他估計合作也會擱淺,「不知道現在銀行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一家銀行機構合作部分的負責人坦言,相關的政策都很嚴,所以沒有碰現金貸合作這一塊業務。「也和尋求合作的現金貸平臺聊過,但是沒什麼合作,包括對合規性等方面的考慮。」

  向銀行求助資金無望,林宇之前合作的「老夥伴」P2P的態度也謹慎起來。「P2P資金方也在做測試,之前需要多少資金都會提供,最近是做了一些限制。不過,即使一天給我們幾千萬,我們也消化不掉,因為平臺本身控量的幅度也很大。」

  機構相互猜疑,有資金方全部叫停合作

  《通知》出來後,一切(合作)都戛然而止。

  劉洋所在的P2P平臺作為曾經的現金貸的資金方存在,「今年7月以後逐漸開始收量資金供應,並非是因為聽到監管的風聲,但是我們有幾家現金貸平臺是籤了戰略協議的,其中的一家正在準備港股IPO的材料」,《通知》出來後,一切都戛然而止。

  最初,劉洋想了解「現金貸業務到底是個什麼形態?借款人是一些什麼樣的人?」於是劉洋的公司開始跟幾家現金貸平臺進行資金合作,「500萬元、1000萬元、最高2000萬元的每家平臺的放款額,但是合作的平臺不太多」。然而,在合作過程中劉洋發現,機構之間是互相猜疑的。

  他所在P2P採取直投的方式,向合作方開出了幾個條件:「資金成本年化20%;要對逾期進行T+1的回購(即產生逾期後,資金方第二天收到由現金貸提供的逾期回購款項);要給我們報全量的、非脫敏的借款人數據,以便我們做數據分析。」

  劉洋開出相對苛刻的條件,前期並沒擋住現金貸平臺的熱情,「有些公司願意幹,因為他們用高利率覆蓋了高風險,而且平臺需要衝量,但後期隨著他們的資源積累,就會覺得跟我們這種合作是『沒有意義』、不對等的,認為我們是為了拿他們的數據做分析,而且會懷疑我們要進入現金貸領域。」

  劉洋坦言,當時的想法,「一確實是想要這些數據;二是如果有機會,我們也願意嘗試這個領域。」

  但是,就在劉洋加派人手分析這些現金貸公司輸送過來的數據過程中,監管就開始逐漸釋放一些「態度」,於是劉洋和同事們開始收量,《通知》正式出來之前,劉洋與現金貸的資金合作全部叫停。

   採寫 新京報記者 陳鵬 黃鑫雨

 

相關焦點

  • 團貸被雷第611天,更新被起訴老賴名單
    2.追繳回款(來自《情況通報十六》)累計追繳凍結的錢,有57.01億現金、涉案股權(可能是派生科技等)、股票帳戶(2019年4月28日市值9.2億,現未知)、房產65套、土地2塊、飛機2架、汽車57輛(已拍賣13輛)以及物品一批。
  • 投拍拍貸兩年踩雷上百 於是我撥通了45個老賴的電話
    12月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現金貸行業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從事現金貸業務的P2P平臺一時間成為投資人、借款人和業內人士重點關注的對象。
  • P2P網貸上徵信:不上徵信的現金貸要狂歡?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逃廢債行為長期困擾網貸平臺,《通知》下發將極大改善行業徵信問題,是一大利好。而長期依靠多頭借貸的老賴們,將暴露在陽光下,未來獲得金融機構的各類金融服務都會受到影響。不過,我更加關注的是,P2P網貸借款人上徵信之後,未來那些不上徵信的平臺會發生的事情。
  • 老賴不還錢被「凍結」在澳門 法院曝光萬條信息
    曝光讓「老賴」備感壓力,目前已有251名被執行人主動還款。典型案例1 老賴不還錢被「凍結」在澳門明明是有錢的老闆,卻拒不還錢。近日,翔安區的王老闆因欠債不還,乘坐飛機到澳門後,被法院列入黑名單,結果無法搭飛機回來,人被「凍結」在了澳門。
  • 起底現金貸:一個4億人的市場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某現金貸平臺將1000萬元投入到平臺,當月就能收穫利息200萬元,利潤率驚人。逾期不還的「壞帳」則被打包轉給「催收」公司,他們會利用各種辦法將欠款收回,賺取差價。繼P2P的「狂飆」之後,現金貸又通過移動端各平臺不斷蔓延,眾多民間資本進入現金小貸行業。
  • 突發:9家現金貸公司被端,曾年盈利2000萬以上
    從2017年資本流量瘋狂湧入,到2018年被媒體曝光監管點名,再到2019年末路狂奔,帶著原罪的出身的「現金貸」,將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推向畸形的高峰,也成為行業揮之不去的噩夢。 現金貸對行業社會的危害有目共睹,一方面,現金貸產品從國外的「paydayloan」模式一步步演變為「714」、「55超利炮」,加上各種砍頭息、服務費,年化利率甚至一度達到4800%;另一方面,現金貸過渡刺激了底層用戶、學生、年輕人的借貸需求,不健全的消費觀念加上循循善誘的借貸產品,最終導致玩家陷入共債危機,信用掛掉,淪為老賴。
  • 現金貸調查:有平臺提供「隱性貸款」 徵信能被「洗白」
    王寧在山東省青島市經營一家母嬰用品店已經3年多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沒掙多少錢。現在,王寧整天面對13萬元的「現金貸」債務壓力,她希望儘快「上岸」。就在王寧通過網貸平臺借款的這3年,「現金貸」一直保持著「野蠻生長」態勢。這一態勢在今年10月,以趣店成為在美上市市值最高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為標誌,更是達到頂峰。
  • 印度富豪成「老賴」:欠中國120億,換豪宅、遊艇,卻不還錢?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生活中不乏有欠錢不還的老賴存在。今天要提到的這位「老賴」有點特殊,雖然同樣是欠債不還,與普通人不同的是,他的身份是印度著名富豪,哥哥更是亞洲首富,欠的錢還是中國銀行的錢。累計下來欠下中國銀行的債務已高達120億,不主動還債就算了,在中國銀行要求他還錢的時候,他還理直氣壯的拒絕了,最終還鬧上了法庭。他的名字就是阿尼爾·安巴尼,明明是印度富豪,為何還要向中國借錢,最後甚至「欠錢不還」,成為人人喊打的「老賴」呢?
  • 「特急」文件停批網絡小貸 「現金貸」會被一刀切暫停嗎?
    現金貸,最早源於英國的微額現金貸借款業務(high cost short term credit),是針對消費者的一種短期小額的現金借貸行為,初衷是在緩解借款人短期資金周轉壓力的同時,不給借款人造成很高還款壓力。在中國,從事「現金貸」業務的機構除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主要是近年來新興的網絡借貸平臺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等。
  • 在中國銀行貸款50億,過著奢侈生活卻拒絕還錢
    中國銀行貸款50億給他,過著奢侈生活卻拒絕還錢欠債還錢,乃是天經地義的事,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很多人把這句話奉為人生信條,而銀行的貸款更是一天也不敢拖,除非是身上實在沒錢,要不然沒人願意會把自己徵信搞黑,但是在我國卻出現了一個國際老賴,他就是印度首富阿爾尼安巴尼,曾經在他落魄以後,我國的中國銀行貸款
  • 麗水:「老賴」夫妻欠200多萬元,不還錢!法院強制騰房!
    九縣(市、區)同時抓「老賴」還實時直播!記者跟隨其中一路法院幹警,來到了聯城。據了解,此次行動的被執行人高某和林某是一對夫妻,居住在麗水市清水灣小區,今天,法院要對他們採取強制騰房措施。之後,經過調查發現,高某就是被執行人,不存在所謂的承租戶。前段時間,高某和執法人員說自己沒有錢,只能是將房子賣了還錢,執法人員讓他自己進行騰空處理,但是高某一拖再拖,一直沒有處理。該房產為複式,證上面積138平方米,但由於未滿五年不能交易,法院一直沒辦法執行。
  • 有人欠750元上黑名單 "平臺倒閉不用還錢"該醒醒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2018年近半年,P2P的爆雷潮不知道傷害了多少家庭,多少人血本無歸。分析認為,近期P2P爆雷潮,行業流動性風險加大,一定程度上與逃廢債現象有關。P2P「老賴」該慌了!據媒體報導,從多位網貸投資人處獲悉,平臺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有不少借款人在背後「煽風點火」,希望平臺倒下後可以不用還款。某投資人更是表示,「很多平臺其實都是給借款人弄倒的,平臺倒了他們就可能不用還錢了」。
  • 河南一「老賴」買不成機票被困寮國 主動聯繫法院要還錢
    原標題:河南一「老賴」買不成機票被困寮國 主動聯繫法院要還錢「老賴」又被困在國外了,這次是寮國!近日,河南省盧氏縣法院在執行一起合同糾紛案件時,遇到這樣一幕——被執行人孫某拖欠145萬工程款卻不執行法院判決,被列入「黑名單」困在寮國無法回國,遂主動委託合作夥伴李某到法院代為償還債務。
  • 一周簡報:輕易貸成交大漲84% 翼龍貸升16%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指出,近期,小平臺清退、部分大平臺發力助貸業務的態勢愈發明顯,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繼續下滑,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逼近700家。多地監管部門提出網貸平臺需要實時對接數據的要求,對於未對接或者對接完成但數據質量較差無法進行風險監測的平臺將予以清退。
  • 《我們不一樣》的大壯登央視法制欄目成老賴,成名多年卻還不起錢
    自從如今加入了信用機制,許多人因為失信紛紛上了失信人名單,而喪失了不少自身的權益,網友也把這樣的人稱之為老賴,作為老賴不僅要還錢,還要面對被禁止乘坐飛機和火車的懲罰。可以說如果可以,沒有人願意成為老賴,不過如今這個機制才剛剛施行,許多人還是因不願還錢成為了人們口中所說的「老賴」。
  • 借款人賴帳攻略網上瘋傳,頭部現金貸平臺逾期猛增三倍
    最近,伴隨著現金貸的監管風暴,平臺與借款人之間展開了一場博弈:現金貸平臺全方面收縮放款量並加緊催收,借款人惡意逾期。網貸之家從一位頭部現金貸平臺人士處獲悉,最近,該平臺的首次逾期率上升到了60%,而此前,這一數據一般保持在20-25%之間。「催回率也下降了,以前S1(註:指逾期10天以內)能催回來70%左右,目前是45-50%的催回率。」
  • 「欠錢不還」變為現實?滿足這3點,負債50萬以上可「一筆勾銷」
    當然創業也是有風險的,如果能夠抓住機遇走向成功還好,假如沒有選對行業創業失敗的話,個人面臨的債務也是不容小覷的。當然如果是公司現金流不足,資不抵債的情況是可以申請破產的,但也有不少企業家因此成為了「老賴」。不過隨著這一「新法規」的公布,往後「老賴」也有了更多的機會。而這一「新規」的出現,無疑會讓更多人燃起創業的心。
  • 疫情困局下的印度現金貸:中國玩家雪崩,逾期暴漲,惡性催收泛濫
    借款人認為現金貸是吃肉不吐骨頭的高利貸商人,讓無數窮人陷入債務陷阱;而現金貸機構則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能以疫情或利息等藉口賴帳。 封城後不久,印度央行曾發布建議,銀行和非銀行金融公司暫停催收3個月。但現金貸機構很清楚,失業率這麼高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大批量逾期,又不允許催收,意味著系統性崩盤。
  • 合肥市下發整頓「現金貸」通知 引導規範行業發展
    (原標題:合肥市下發整頓「現金貸」通知) 北京商報訊
  • 老賴柬埔寨來電求著還錢:欠錢不還被限高,去籤約買不了機票
    我是……現在柬埔寨,馬上要坐飛機到外地籤約,被你們限制高消費了,買不了下午4點半的機票,請求你們,幫我解除限制好嗎?我馬上還錢!馬上!」電話裡向法官尋求幫助的,正是鳳岡法院尋找已久的「老賴」任某。去年3月1日,因資金周轉需要,任某向朋友陳某借款10000元,雙方約定一個月內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