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入2400餘億元修路
雲端公路拓開連片山區致富大門
秭歸香溪長江大橋的建成,打破秭歸長江兩岸以汽渡為唯一通道的歷史,將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三大黃金旅遊區串為一體。(視界網 鄭家裕 攝)
十堰市房縣野人谷鎮境內的「十回首」盤山公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
近年來,宜昌市興山縣高標準建成40公裡「生態旅遊扶貧廊道」,將兩個鄉鎮的6個村串成一線。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11月5日,蘄春縣株林鎮會龍池村形成垸連垸、戶連戶、基地連基地的道路交通大格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工人在保神高速公路後坪互通樞紐加緊建設。全長43.3公裡的保神(保康至神農架)高速是我省「十三五」重點規劃項目,也是神農架林區通往外界的首條高速公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楊韜 攝)
宜昌點軍區橋邊鎮雙堰口村3組村民胡啟新和老伴,看著嶄新的柏油路從家門口經過,不禁喜上眉梢。 (視界網 黃翔 攝)
作為橫貫我省中北部的一條東西向省際通道,麻竹高速極大改善了麻城、紅安、大悟等地大別山區的交通條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徐春曉
交通建設,脫貧先行官。
脫貧奔小康,路得先通暢。按《湖北省「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到今年,我省實現貧困地區所有縣(市)通高速公路,所有建制鄉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及20戶以上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車通保率達100%的目標任務。
眼下,脫貧攻堅戰進入收官階段。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點。按習近平總書記 「交通建設項目儘量向進村入戶傾斜」 的要求,在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的過程中,交通建設已成為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的重要基石。
城鄉30分鐘交通圈形成
「現在公交車到家門口,進城太方便了。」12月8日,十堰張灣區西溝鄉嶽竹村公交站臺,村民李強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嶽竹村距中心城區40餘公裡,過去村民進城,需1個多小時。2017年,十竹路嶽竹關隧道打通,一條標準化二級公路連接起西溝鄉幾個村莊,村民到西城開發區工廠務工,時間縮短一半。村裡的天麻、石榴等特色產業也發展起來了,貧困戶就近務工,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
張灣有雄厚工業基礎,又有近郊優勢。近年,張灣先後建成12條城市主幹道和4條鄉鎮主幹道,硬化通村公路130公裡,打通「斷頭路」25公裡,新修旅遊公路35公裡,開通城鄉公交線路10餘條,形成城鄉30分鐘交通生活圈。
現在的張灣,城鄉間隔閡越來越模糊。自啟動「四好農村路」攻堅戰以來,構建了幹支結合、聯網成片的農村公路網絡,更多貧困人口就近就地進廠,全區綜合就業率超過92%。
扶貧隊長與村支書的夢想
12月12日,站在英山方家咀鄉四棵楓山頂,看著新修的景觀路如彩帶般從村中心橫穿而過,白蓮河一水碧波,將滿山蒼翠環繞,省僑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黎志勇陶醉了。
經過數年接力幫扶,四棵楓村先後修建起英山最美鄉村公路——九大線、村民服務中心等,面貌煥然一新。2016年實現整村出列,2019年全部脫貧,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表彰為「最美志願服務社區」。「 下一步,將依託毗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四季花海,發展體驗式鄉村旅遊,壯大村集體產業。」黎志勇充滿信心。
離英山數百公裡的保康大山深處韓家灣村,32歲的姜敏10年前嫁到這裡時,貧困人口多、耕地面積少。2018年,她出任村支部書記第一件事,就是打通出山的路。
山路修好了,姜敏和鄉親們把種植的天麻和魔芋順利賣出去。如今的韓家灣村,已實現全部脫貧,土坯房換成小洋樓,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交通路網整潔通暢,全體村民正享受脫貧後的成果。
但姜敏還有一樁心事。她常常走到山路盡頭,仰望山頂的那個溶洞。那是一個美麗夢想:她要把路繼續修上去,將溶洞開發出來,把韓家灣村建成以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植為龍頭,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度假產業同步推進的高山生態村。
2400餘億元投入連片山區
7月16日,宣鶴高速、建恩高速公路通車試運營,標誌著我省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
5月13日,張南高速宣恩至鹹豐段、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兩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對我省區域發展、脫貧攻堅有著重要意義。
來自省交投集團信息:近10年,我省將2400餘億元資金投向大別山區、秦巴山區、幕阜山區、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通過交通扶貧,助力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僅在恩施,就投資405億元新修高速公路達370公裡,恩來、恩黔、利萬(湖北段)高速公路使途經5個縣(市)、15個鄉(鎮)、110個行政村的沿線群眾受益。
作為省屬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和我省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平臺企業,湖北交投累計完成融資4408億元、投資3322億元,建成高速公路2614公裡。今年,新開工建設宜來高速宜昌段等11條550公裡高速公路,總投資近900億元,為「十四五」開好局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