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在復旦求學的臺灣學生,辯論賽最佳辯手,北大見習進修基金項目

2020-12-16 校園快報

我立志做復旦校園的斜槓青年,學術、實習、學工、點亮星火;我奮發當中華民族的有為後生,科研、創業、實踐、志在神州!與1000多個復旦好友相處的1000多個日夜裡,感謝太多太多的復旦人在這過程中給予我的支持,我願意成為會發光的人,是因為不願意錯過如此耀眼的你們!我是陳大慈,我愛,所以我在。

陳大慈

法學院

陳大慈同學在學術研究、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等方面均追求卓越,成績斐然;作為一名臺灣學生,她對校園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極高,熱衷於各類社會實踐、支教公益等活動;作為班級的副班長,運營班級的微信公眾平臺,使其成為班級凝聚力的結晶,廣獲好評;她不僅是一名自我追求上進的學生,更可貴的是待人真誠,堅持保有為集體奉獻的誠摯熱忱。

陳大慈生活照

1、學術科研:博觀約取,厚積法源

在本科學習階段,陳大慈同學有較為長期的學術研究經歷。2018年秋季,在復旦大學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望道項目的支持與陳梁教授的指導下,她開展了《海事糾紛委託仲裁調解工作機制運行情況的調研》課題的研究,共走訪上海海事法院、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等多家機構,形成超過10萬字的調查訪談報告。在研究期間,她與導師曾經受邀參加CIETAC、CMAC、HKIAC、SCMC等組織的多項會議與專家對話。在2019年春季通過望道項目中期答辯後,陳大慈同學通過學校教務處選拔前往北京大學進行兩岸秦惠莙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項目的學術交流。2019年暑期,她完成了《中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應用》的課題研究,受到導師張瀟劍教授的肯定。

此外,陳大慈同學還跟隨香港大學喬仕彤助理教授有長期的課題研究經歷,做過豐富的田野調查。她在院長的推薦下參與了喬教授的課題《中國小產權法律與社會規範的共同演進》的實證研究,於2018年下半年深度調研上海社區,形成超過10萬字的調查分析報告,研究成果已發表,並以此成果參加「改革開放40年上海法學法律人見證的改革發展」主題演講。

最後,自2017年10月起至今,她就擔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褚榮偉教授研究助理,開展中國市場營銷學術前沿研究與設計學生實踐。陳大慈同學還是觀察中國(OBCN)項目總負責人,該項目已在復旦開展五期,吸引超過300名學生參與調研60個中國城市,並與尼爾森、螞蟻金服、MSC諮詢、我的打工網、木蘭圖創新諮詢、小零科技深度合作,發表研究白皮書。

陳大慈參加滬港商事調解研討會(右一)

2、實習創業:適才廣所,泛舟詣海

在實習與實踐中,陳大慈同學致力於參與全球治理,挑戰自主創業。2019年秋季,她申請並通過了由亞太經合組織設立的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 (APMEN)的實習,在五個月的工作中,她總是熱情澎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彰顯中國青年參與全球治理的志向。因實習期間表現優異,她獲評復旦大學「榮昶學者」全球治理人才培養項目2019年度榮昶高級學者。在2019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外交部共同主辦的「2019南南人權論壇」上海參訪活動中,她通過陸志安教授的邀請和推薦,擔任接待參訪團組第四組的組長,圓滿完成了活動組織、要客陪同、外賓接待等各項工作。未來,陳大慈同學志向於盡己之力在本職工作之餘完成更多任務,為改革和優化全球治理注入中國力量。

另外,陳大慈同學帶領團隊參加第四屆與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2018、2019年復旦大學「泛海杯」創業大賽,2019年項目獲復旦一等獎(僅2個本科生團隊)與三等獎,2018年項目獲復旦二等獎和上海市優秀獎,並且註冊成立公司,獲得復旦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泛海創業基金支持。創新創業經歷帶給她的是更廣的視野與更強的民族認同感。

陳大慈參加「網際網路+」比賽答辯(左一)

3、學工實踐:同心院校,以道會友

在學生工作與校園活動中,陳大慈同學從不設限,探索大學生活的無邊界精彩。在一次競職演說中,她曾說過,「我希望讓大家相信,我們戮力同心,可以建成復旦大學能留住人、能激發人、很酷很暖的學生組織。」四年實踐,她擔任了復旦大學法學院分團委學生會副主席、復旦大學學生會社團工作部、人力資源部、權益工作委員會等多部門部長,她做到了,她熱愛自己為之奉獻的每一個崗位,她喜歡因此而相遇並共同努力的每一個人。

其次,她活躍在校內校外的大型辯論舞臺上,四年內曾代表復旦大學參加三次國際級比賽,五次國家級比賽與四次上海市級比賽,獲多項國際國內大型辯論賽事獎項與最佳辯手稱號。此外,她還多次擔任復旦大學留學生漢語辯論賽的教練與評委,以辯論之力促進校園內來自各國的同學們用漢語交流,碰撞精彩。

最後,陳大慈同學積極參與復旦大學團委組織的社會實踐、鄉村支教與公益志願項目,本科四年內以負責人身份立項四項實踐,帶隊前往四川巴中支教,獲評2018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二等獎。她還參與海南樂東公益支教項目,連續三個學年擔任復旦大學圖書館志願者,可證明的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超700小時

陳大慈參加首屆全國高校電影辯論賽

4、活動志願:點亮星火,志在神州

作為一名在復旦求學的臺灣學生,她熱愛母校、熱愛中國,盡己之力為兩岸青年交流與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她曾代表學校赴廈門大學參加2017年高校港澳臺青年骨幹峰會,赴武漢大學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赴四川省參加2018年中外大學生四川感知行與赴上海財經大學參加2018年「匡時新聲」滬上高校論壇。

陳大慈同學說:「以交流促學習,以溝通促認同,當今中國臺灣青年受惠兩岸和平發展紅利,我是其中之一,更應學會反哺。未來,我將繼續學習深造,以期為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推進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陳大慈參加中外大學生四川感知行(第一排右二)

陳大慈認為,當代世界,議題從單一走向多元,人從扁平走向立體,她說:「我與在臺的所有愛國青年一樣,我們追求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國家統一。」未來,她將繼續為此,身體力行、不懈努力。

所獲榮譽:

· 2017-2018年度 復旦大學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學生獎學金

· 2018-2019年度 復旦大學本科臺灣優秀學生獎學金特等獎

· 2020年 復旦大學本科優秀畢業生

· 2019年 復旦大學「榮昶學者」全球治理人才培養項目2019年度榮昶高級學者

· 2019年 「泛海杯」復旦大學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復旦大學校內選拔賽一等獎(副隊長)、三等獎(隊長)

· 2018年 「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二等獎(隊長)

· 2017年 上海市高校政策性辯論邀請賽冠軍與半決賽最佳辯手

· 2019年 復旦大學第二十屆系際辯論賽冠軍;第十九屆系際辯論賽亞軍與大決賽最佳辯手

· 2017年 華語辯論世界盃八強

· 2017年 首屆復旦大學校園治理大賽冠軍(隊長)、季軍

來源:復旦大學 卿雲歌 編輯:材料科學系 劉靜 責編:化學系 王曉康

相關焦點

  • 【畢業生之星】陳大慈:懷赤子之心的復旦「斜槓青年」,跨越海峽...
    2019年春季,通過「望道項目」中期答辯後,陳大慈通過學校教務處選拔前往北京大學進行兩岸秦惠莙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項目的學術交流。2019年暑期,她完成了課題研究《中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應用》,受到導師、法學院教授張瀟劍的肯定。
  • 河北地質大學學生在2020年國際華語辯論賽中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我校辯論隊在與清華大學代表隊同臺競技中,隊員穆澤宇同學獲得評委的一致認可,榮獲「最佳辯手」榮譽稱號。受疫情影響,本次辯論賽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賽事分組中,我校首先對戰去年冠軍——臺灣東吳大學,其後對戰去年亞軍——清華大學,圍繞「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主要責任方在/不在平臺方」辯題展開激烈辯論。賽前,我校辯論隊作為入圍黑馬,積極備賽。
  • 為什麼辯論賽這麼無聊|大象公會
    1993 年「國辯」決賽中,復旦大學辯手蔣昌建結辯時引用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火遍全國。然而自 1995 年開始,馬來西亞辯手抓住了「復旦風」邏輯不足的軟肋,大陸辯手逐漸在賽場上失利。
  • 「2012海峽兩岸高中學生辯論賽」在臺中舉辦
    (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由山東省高級中學協會和臺灣中華中等教育學會聯合主辦的「2012海峽兩岸高中學生辯論賽」暨魯臺高中交流活動日前在臺中市成功舉辦。
  • 我們還需要大專辯論賽嗎
    ,昔日火爆校園,今日「行走在消逝中」  1993年,一場由復旦大學幾名年輕辯手領銜的「獅城舌戰」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掀起了一股「辯論熱」。到後來很明顯的是對抗競爭的程式化,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呆板模仿1993年辯手。辯論有幾個類型,雄辯、花辯、戲辯、儒辯,復旦大學的特點是花辯,主要展示知識的豐富性。雄辯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安交大。時間長了以後,人們對雄辯和花辯有了厭倦感,1999年之後更加明顯,這種程式化、單一化,促使我們必須要尋找新的形式。
  • 武大學霸:他是賽場上的「黃金四辯」,踏實、自律,保研北大!
    >「全程最佳辯手」與「傑出辯手」的得主,是代表校隊在各大賽事中捧回無數榮耀的「黃金四辯」,是無數後輩眼中那顆璀璨的星。而舞臺之下,他是保送北大的「學霸」,是雷軍獎學金得主,是活躍於各類社團與班級活動的「學生工作達人」,是拿到無數獎項榮譽的「三好學生」……一路的磨礪和淬鍊造就了他今日的鋒芒——他就是崔磊,
  • 《最強大腦》的主持人蔣昌建,原是93年國際辯論大會的最佳辯手
    大家都知道蔣昌建是復旦大學的教授,但你知不知道他在1993年新加坡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國際大專辯論大賽中,以四辯的身份對人性為善的議題總結性發言,最終使復旦大學戰勝臺灣大學,贏得勝利。蔣昌建本人也獲得了最佳辯手的稱號。
  • 電視辯論賽,離真正辯論有多遠?寫在獅城舌戰20年之際
    1993年8月29日下午,新加坡,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以「人性本善」為題,復旦大學代表隊對壘臺灣大學代表隊。最終,持反方立場、主張人性本惡的復旦代表隊獲勝。  誰也沒有料到,這場時長只有一小時多一點的辯論賽,在此後長達十幾二十年間持續保持著影響力。仿佛一夜之間,辯論「火」了,成了大學甚至中學校園最時髦的活動。
  • 北京大學舉辦第五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辯論賽
    近日,北京大學第五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辯論賽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配殿舉行。來自北大思修課堂的10名學生辯手組成正反雙方,就「建設法治社會,更應側重關鍵少數還是最大多數」這一辯題進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鋒。
  • 旅遊X生活X進修:一個臺灣的復旦大學交換學生這樣玩中國(大陸)
    :一個臺灣的復旦大學交換學生這樣玩中國》一個熱血且充滿夢想的臺灣學生,到中國大陸復旦大學當交換學生,念書+旅遊的生活日記,在旅遊生活中全方位體驗中國大陸特色,發現了不一樣的中國大陸視角。★交換學生的歡樂與辛酸大陸與臺灣交換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申請小撇步,出門在外的各種緊急應對方法,讓爸媽放心的終極絕招。
  • 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真理越辯越明 辯手越辯越親
    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真理越辯越明 辯手越辯越親     冠亞軍河海大學與臺灣世新大學同學在辯論賽現場留影慶祝。  世新大學是臺灣高校中赫赫有名的辯論強隊,在決賽中擔任四辯的張正忻則是該隊的資深辯手。「我這是第四次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我認為辯論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在臺灣打辯論賽,雙方對爭執的理解是『通過邏輯思辨讓爭吵變成溝通』。不管是什麼樣的矛盾或問題,雙方能通過理性溝通來解決是最好的。」通過多次到大陸比賽,張正忻對大陸勃發的經濟競爭力有切身體會。
  • 「獅城舌戰」20年往事:「國辯」選手蔣昌建等人重聚首
    1993年的辯論賽在日後被如實寫進了《獅城舌戰》一書中。該書可謂盛極一時,很多學子從中感受到復旦代表隊那種光榮與夢想的氛圍。蔣昌建坦言,那時參賽有很強的愛國情緒在。「我自始至終以『我代表復旦大學、代表前進中的中國』來為自己鼓勁。我要讓新加坡人民和評委們看到,在中國,在中國的一所大學裡,有這樣一位學生,在這位學生身上感受到華語的優美和中國學生的知識水平。」
  • 2007海峽兩岸高中學生辯論賽在臺北圓滿閉幕
    兩會負責人與帶隊校長、老師    華夏經緯網8月13日訊        2007海峽兩岸高中學生辯論賽在8月10日上午在臺北大安高工開賽後,兩岸辯手的精彩語言和靈活的思辯能力,得到了人們的好評辯論題目「資訊時代不需讀破萬卷書」是學生熟悉的題目,兩岸學生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精彩紛呈。臺灣媒體評論說:「雖然與會的都是身經百戰的辯論老手,但兩岸學生在不同文化薰陶下,思考角度、辯論方式都顯著不同,加上正反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使賽事相當具可看性」。
  • 不是只會高考 高中生純英語美式辯論賽杭州上演
    甚至用英語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辯論賽,你曾想像過嗎?5月26日,中國高中生美式辯論賽全國聯賽(華東賽區)在杭州嘉華國際中心落幕,在近百場激烈的學生辯論賽中,參賽中學生展現出了「非傳統觀念上中國高中生水平」的英語口語,讓人印象無比深刻。中國高中生美式辯論聯賽由清華、北大在校辯手聯合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辯論學術團隊共同創辦。
  • 武大學霸:他是賽場上的「黃金四辯」,踏實、自律,保研北大!
    從金秋烽火到榜樣珞珈,12月的「限定記憶」都已落幕,今天,珞珞珈珈要介紹的這位學霸正如陳銘老師所言,身為「武大新聞院男辯手近幾年來的代表」,舞臺之上,他是今年金秋「全程最佳辯手」與「傑出辯手」的得主,是代表校隊在各大賽事中捧回無數榮耀的「黃金四辯」,是無數後輩眼中那顆璀璨的星。
  • 你身邊的「奇葩說」來了,「湖北首屆企業辯論賽」尋找最佳辯手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你了解辯論賽嗎?有人說上大學的時候打過辯論賽,有人說在電視上看過《奇葩說》,有人說那些口齒伶俐的人真厲害,好想像他們一樣擁有好口才。湖北省內企業皆可組隊報名,湖北省圖書館將引導大家利用其海量數字資源,湖北省演講協會將組織專業教練,手把手教你如何打好辯論賽。企業的發展、個人職場的晉級,均需要鍛造眼光、格局和辯證思維。湖北省楚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大學校董、天潤集團董事長方清海,以自己的打拼企業的人生感悟,寄語參賽朋友們:「世間萬物,均有多面。危機中往往蘊藏機遇,一片通途中可能隱藏危機。
  • 合肥大學生辯論賽最佳辯手張燁:我是「外地人」 但未來要在合肥...
    11月14日,「激揚新青年 築夢新高地」 2020年第六屆合肥市大學生辯論賽半決賽拉開大幕。在高職組賽場,圍繞「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愛一行」的辯題,雙方展開了一番精彩對戰。最終,反方三辯——來自安徽工商職業學院的張燁同學因為優異的表現,獲得了「最佳辯手」稱號。
  • 陳銘:最佳辯手成長底氣來自「純粹閱讀」(圖)
    作為一名85後年輕人,陳銘身上有許多亮眼的「標籤」—「全世界最會說話的年輕人」、「國際大專辯論賽全程最佳辯手」、「電視節目主持人」、「博士」、「高校教師」等。  接下來的3年,陳銘沒有參加過一場大型辯論賽,他的角色發生了奇妙的轉換—從辯手回歸觀眾。  正是這3年的旁觀,讓陳銘更了解辯手應該如何引起現場觀眾共鳴,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辯論風格。  除了持續關注辯論賽,陳銘還堅持大量閱讀。
  •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落幕 臺灣東吳大學奪冠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落幕 臺灣東吳大學奪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04:4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福州7月26日電(記者姬少亭 田野)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26日上午在榕城結束,來自臺灣和大陸的16支代表隊分出勝負。
  • 陳銘:最佳辯手成長底氣來自「純粹閱讀」
    作為一名85後年輕人,陳銘身上有許多亮眼的「標籤」——「全世界最會說話的年輕人」、「國際大專辯論賽全程最佳辯手」、「電視節目主持人」、「博士」、「高校教師」等。    陳銘參加第一季《超級演說家》的一段演講視頻去年在網絡上爆紅,他的表現讓4位導師拍案叫絕,導師樂嘉更是直言對他「愛得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