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加之人口眾多,勞動力低廉等因素,從20世紀末開始,中國就一直是「世界工廠」。龐大的人口造就了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製造」的商品從中國流往全世界。
不過近年來,實體經濟哀鴻一片,各種報導也是屢見不鮮,我國製造業面臨最大考驗。然而與實體經濟相比,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仿佛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各類網紅、直播、P2P平臺、開發商湧現,無數人從中淘金,對於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家們來說著實有些不公。
但製造業,依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推動。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製造業的產值幾乎是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佔據全球30%市場。從數據上來看,世界上50%以上的家用電器、60%的水泥、70%的防彈衣、80%的空調、90%的個人電腦都是中國製造。除此之外,全球的手機製造企業幾乎都在中國落座,為全球輸送了近9成的手機。而隨著疫情的爆發,更是讓世界各國看到了我國製造業的強大,大多數國家的呼吸機、口罩等醫療產品都是由我國產出的。
在國外,經常有節目以「中國製造」為噱頭,採訪路人對中國製造有什麼看法。不少外國人表示,對中國製造還停留在「廉價」、「質量差」的印象中,甚至還有一些激進的人表示看不上中國製造,家裡一件中國製造的產品都沒有。不過經過調查發現,這些人家中從衣服到家具再到電器,絕大部分產品的背後都印著「MADE IN CHINA」。除此之外,在某日本節目中,日本人發現甚至連本國的棺材,其中九成以上都是中國製造。因此,參與節目的日本人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從生到死,沒人能離得開中國製造。
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可謂是十分艱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製造業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並沒有什麼優勢。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我國引入了外資來大陸建廠。這些企業的到來,不僅為我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為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的製造業也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發展起來的。近幾十年來,我國在製造業的發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的製造業迅速發展,並很快成為了「世界工廠」,超高的性價比,讓世界各國的企業和人民都愛上了「中國製造」。雖然從高端製造業上來看,我國和美國、德國等國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目前正在加快向高端製造業的轉型。
我國製造業開始新動作
近年來,隨著我經濟的不斷發展,正在逐漸擺脫「廉價勞動力」這一標籤,各大企業自然需要開始尋找下一個「根據地」,而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以及廉價勞動力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前來投資建廠。甚至還有哈佛教授預言,越南或將在未來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後,越南趕超中國的說法就一直在蔓延。
不過事實上,雖然有不少企業轉投越南、印度的懷抱,但對於我國製造業的影響並不是太大。相較而言,我國製造業發展較為成熟,基礎產業鏈也十分完善,雖然從價格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優勢,但總體而言還是最為全面的。除此之外,我國對於製造業的發展,又有了新動作。近期,有關部門提出,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村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此則消息一出,不少人都表示很「困惑」:說好的高科技,高領域發展呢?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是一種「退步」麼?畢竟從總體上來看,製造業的產業結構大多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轉型升級。在很多人看來,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較低,勞動力需求大,生產成本高,理應被逐步淘汰才對,為何又要開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雖然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確需要進行轉型升級。但事實上,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於國家來說同樣十分重要。
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較高,不適宜發展傳統製造業,而是應當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製造業。而對於其他三四線城市或是小縣城來說,並不適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將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遷移到這些地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高端製造業很重要,但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說是製造業的基礎,是高端製造業發展的基石。除此之外,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穩民生,穩就業」的問題,讓人們有活可幹,有錢可賺。
此前,美國曾實行去工業化,將一些勞動力密集、門檻利潤較低的中低端製造業遷移至其他國家,本土只保留高端製造業。產業轉移,導致美國本土製造業衰退,雖然產業看起來一片繁榮,但實際已經空心化,底層勞動力更是哀嚎一片。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後,美國決定重拾製造業。
由此可見,傳統製造業對於一國的發展是多麼重要。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實現平穩而長遠的發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