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接連撤離轉至越南,越南製造對中國製造業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2020-12-16 創易分享

01、製造業相繼撤離,越南成為下一個製造承接中心

日前,深圳又一製造業巨頭,日本電子元器件製造大廠村田製作所宣布將於2020年12月關閉其旗下位於深圳龍崗的全資子公司升龍東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升龍科技」)。村田關閉深圳龍崗工廠的決定,意味著近1500名中國員工將面臨失業。這是繼史丹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家撤離深圳的外資製造業巨頭。

除了兩家外資製造巨頭外,近日又有一家國內上市公司——長盈精密因為深圳地租價格上漲選擇離開,據傳準備在越南建廠。作為華為、三星、蘋果、特斯拉等的供應商,長盈精密已經在越南中北部的義安省租下土地,廠房建設有望明年完工。越南工廠建成後,所生產的結構件將首先供應韓國的三星電子。

製造業巨頭紛紛離開中國,近幾年已成為趨勢。去年10月,三星關閉了位於廣東惠州的工廠,這是三星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三星的下一個目的地,仍然也是越南。無獨有偶,日本電子巨頭索尼也關閉了其在北京的智慧型手機工廠,將自己的生產線也轉移到了東南亞。除此之外,蘋果也逐步關停相關產業鏈工廠,準備去往越南。其他諸如高通、阿迪、耐克等製造業巨頭們紛紛離開中國市場。隨著這些跨國公司的不斷退出,連帶著相關的產業鏈這幾年也在逐步離開中國,人們不禁疑問:中國還是「世界工廠」嗎?

跨國公司的離開一部分是因為地皮及人力成本上升,以及中國的產業升級需要,但另一部分也與部分國家的製造業「去中國化」相關。其中中美貿易戰讓中美雙方兩敗俱傷,卻讓印度和東南亞部分國家漁翁得利,其中越南最為典型。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亞太其他國家或地區製造業方面對美貿易盈餘都有了大幅增長,而越南的增長趨勢尤其顯著。

而這些增長數據的背後,卻是大量製造業遷出中國所帶來的。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19年的第二季度,美國在我國的訂單金額減少了310億美元,而其中140億美元都被越南搶走了。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2.4%,有望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預計在今年將超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成為東協第四大經濟體。其中製造業則是推動這個國家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依據數據今年第三季度,越南出口上升了11%,達到800億美元。

從縱向來看,在過去的十年間,越南出口增速十分迅猛。依據WTO的官方數據顯示,越南製造的出口總額從2010年的722億美元,迅速增長到了2019年的2642.73億美元,不到10年的時間,增長了265.8%。

橫向對比,同樣的時間段我國的製造出口數據,從2010年的1.57萬億美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49946萬億美元,增長了58.4%,近10年增速明顯不如越南。再看2019年的出口增速對比,越南增長了8.44%,中國僅僅增長了0.5%。

截至2019年4月1日,越南總人口達9620.898萬人,中國人口是越南的14.55倍。也就是說,無論從整體增速,還是人均出口金額,越南都已經在最近幾年超過了我們,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個潛在威脅。

02、如此增長迅猛的越南製造業會對中國製造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低端製造業市場份額會逐漸外流

必須承認,大批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向越南轉移已經成為事實,而製造業巨頭的離開勢必會連帶著相關產業鏈也隨之轉移,這些都會對我國的整體製造業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和影響。儘管近年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逐年減少,但是由於人口基數大,中國的就業壓力依然十分巨大。製造企業的撤離無疑推高了國內失業率,同時也會影響我國的財稅收入的增長。對國對民都是不利的。以服飾紡織業為例,我國目前與紡織業相關的企業共有133萬家,而在今年前三個季度一共增加了13.1萬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9.1%。但是,近來越南卻在快速搶佔全球的紡織業市場,目前越南已經成為了除了中國和印度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紡織品出口國。同時,越南還是全球第二大的成衣出口國,像耐克、阿迪、優衣庫等知名品牌早已經主要在越南生產製造了。

二、品牌的競爭與壓力

隨著製造業巨頭的紛紛遷移至越南,越南的製造能力在不斷提升。以智慧型手機業為例,越南已經成為三星、蘋果等國際大牌手機品牌的主要生產基地,而隨著代工製造產能力的不斷提升,越南自己的製造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不久前,越南手機品牌VinSmart宣布推出自己的首款5G手機,引發外界的關注。而更加不容小瞧的是,2020年越南智慧型手機市場,VinSmart份額僅次於三星、OPPO,排在銷量榜前三名。公開資料顯示:VinSmart成立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兩年,是越南本土首個智慧型手機品牌。VinSmart隸屬於越南首富潘日旺所掌控的Vingroup集團,該集團涉足房產、零售、旅遊、手機、汽車等領域,VinSmart目前的5G手機定位為中端5G智慧型手機,且野心不小。該手機品牌從創立之初就完全按照全球最先進的標準生產製造,而且目前已經成功打入了西班牙、俄羅斯、緬甸等海外市場。

因此,隨著越南製造技術水平的提升,未來越南的自主品牌的競爭力也會得到增強,勢必會對我國的品牌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從目前越南的經濟政策和製造發展進程來看,越南有必須成為世界工廠的決心和意願,因此未來對我國的製造業肯定會產生競爭和威脅。如果單純只把越南作為我國製造業落後產能的承接者,顯然是太過於樂觀了。但是,如果因為大量優質外企轉移至越南,以及越南近來與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籤署了自由貿易協議,而想當然地認為越南一定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也過於悲觀了。事實上,越南距離取代中國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甚至永遠也無法取代中國。

03、為什麼說越南製造無法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當然,大量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轉移越南是大勢所趨,"Made in Vietnam"越南製造正在不斷擠壓著"Made inChina"中國製造的市場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越南是否能完全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顯然是非常的困難的。

一、先天的市場規模劣勢

眾所周知,依據越南的地理和人口規模,是很難達到像中國、美國和印度這樣的市場規模的。越南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因此,越南依據自己國家體量小的特點,確定了重點發展輕工業製造、旅遊及服務業。由於越南不具備中國的綜合科技國力,因此越南本土企業很難站到產業鏈附加值的頂端可以與世界頂級巨頭進行競爭,更多的是依靠產業技術轉移在某些特定產業和領域尋求突破。

越南的人口體量決定了其只能像日本、韓國、新加坡這樣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無法做到像中國、美國這樣既是生產大國,又是消費大國,具有完全自我消化的能力。中國生產的產品可以在國內自我消化,形成內部循環,而越南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越南對外部消費市場的依存度非常高,這也就決定了越南製造業發展勢必單一,且規避風險的能力較低,受限不小。

二、工業化程度不均衡,短板明顯

越南除了人口優勢外,在工業化的程度和全面性上事實上也難以和我國相比。通過「革新開放」,越南農業和輕工業的確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於受困於資源,越南的重工業短板依然非常明顯。

儘管,1976年統一之前,北越曾提出過優先發展重工業。但是,對於資源極度匱乏的越南來說,要想重工業和輕工業兩條腿一起走路,在越南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證明很難同步實現。因此,越南在「革新開放」後,果斷甩開重工業包袱,確定發展以消費品為主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成功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

然而,重工業在工業化全面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輕工業的發展和升級,依賴於重工業中的機械設備製造、冶金、化工原料、電子工業等等部門,沒有重工業的輸血,輕工業是很難自主發展的。

而相比於越南,中國的優勢就非常明顯。

解放初,中國在重工業方面幾乎白紙一張,一窮二白的中國連一輛汽車、拖拉機、坦克都造不出來。為此中國就將以發展重工業作為重點的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列入到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中。二戰結束後,美蘇都在東亞尋找並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美國欽點了日本,蘇聯選擇了中國。在建國初期,蘇聯對中國開始了不惜代價的工業援助,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156工程」。整個援建工程涵蓋了能源、冶金、化工、機械、軍工等幾乎所有核心工業領域,傳送了1100套建設項目資料、3500套機器製造圖紙、950套技術資料和2950個專題的技術說明書,而對這一切震撼中國業界的珍貴材料,蘇聯只收了一筆錢:文件複印費。

156工程的覆蓋面之廣、傳授程度之深,舉世罕見。在蘇聯的援助之下,中國從幾乎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農業化國家,迅速具備了成體系的工業技術生產能力,中國的重工業能力可以說是真的做到了橫空出世。中國不僅能生產工具機設備,也能製造飛機坦克。

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後,美國為了擺脫經濟和越戰的內外交困的窘境,只能拉攏中國對抗蘇聯。因此,美國尼克森政府向中國伸出了合作之手,而中國抓住了這次機會。1979年,中美建交籤訂35個條約,其中就包括大量技術方面的合作。中國因此迎來第二次重化工業升級,真正為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

正是中國抓住了這兩次機會,才實現了重工業現代化的突破。而且,重工業的建立發展與輕工業不同,它需要更密集的資本和技術投放量,且見效周期更漫長,這些對於早期就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的越南來說,極大地限制了越南的重工業發展,成為至今影響越南製造走向全面及更高端的瓶頸。

因此,2018年,越南從中國進口了814億人民幣的機械設備,佔該類別的40%;農業機械中,有一半來自中國進口,而本國生產只佔15~20%。雖然電子設備也是越南出口的重要組成,但30%的智慧型手機零部件,以及70%的製造企業主要零部件仍然依賴中國供應。

重工業的落後,讓越南終究只是個材料與設備都靠外國進口的組裝車間。

綜上所述,對於越南製造的威脅,我們既要保持緊迫性和壓力感,畢竟我們的產業提升還沒有真正實現,我們需要加快自身的產業提升改造,在產業鏈的高端能與發達經濟體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優勢地位,在此之前,要適當保證中低端產能不要流失太多,在人口紅利沒有徹底消失前不要流血過多,與此同時,也要幫助做好需要淘汰的落後產能轉型的準備。同時,對於越南的所謂"野心",我們也不必太過杞人憂天,越南無法達到取代我們的實力和能力。我們應該保持與其正常的經濟合作,互利共贏。畢竟,隨著我國生育率下滑,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重,中國也需要低廉的越南消費品來保障一個供給充足平穩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蘋果越南產線啟動,日本產業也逐漸撤離,中國製造業將受到衝擊?
    此前,由於我國土地和人力勞動成本較為低廉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開設工廠,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解決了就業困難等問題。而如今,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使得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上漲,為了節約成本,不少外資企業開始將生產線轉移至勞動力更加低廉的越南和印度等國家。
  • 蘋果產線在越南啟動,日本產業逐步撤離,中國製造面臨嚴峻考驗?
    不過,伴隨著近兩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使得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外資企業便將發展目光轉移至勞動力更加低廉的東南亞地區。而在近兩年來經濟發展較為顯著的越南,也成為了不少外資企業嚴重的一塊香餑餑,就連蘋果公司都將最賺錢的生產線逐步遷移至越南。作為蘋果公司最具有特色的智能穿戴設備,AirPods給蘋果公司帶來的利潤不亞於iPhone。
  • 蘋果越南生產線已啟動,日本也將撤離,會給中國製造業帶來挑戰嗎
    然而,中國製造在這場疫情中,又迎來了一場巨大的挑戰。由於供應鏈受疫情的影響,有不少公司正考慮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布局多元化的生產線。美國已有幾家科技公司,開始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比如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或拉丁美洲。
  • 從數據看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有多大?
    高埗鞋廠及其他工廠調整員工福利金及每月生活津貼,合併公司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之期間分別增加約美元 3,100萬元及美元4,600萬元之支出。我們翻開寶成以前的財報,可以看出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比例不斷下降的過程。
  • 製造業去了越南,為什麼不去中國西部?
    中國製造業的最大威脅其實是東南亞雖然國內一直有「別讓製造業跑了」的憂患意識,但東部地區高企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已經很難承載太多電子組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工業,坐擁4億人口,一半國土面積的廣袤西部隨之躍然紙上。從這個角度看,要回答製造業能不能留在中國,其實是在回答,中國西部怎麼與東南亞競爭?
  • 大力發展製造業,越南稱要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有可能嗎?
    在他們看來,他們有超越我國的實力,還幾次在國際社會上和我們公開搶生意,甚至痴人說夢地想要取代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工廠地位。越南經濟增長情況不過,越南這種想法,並沒有對國人產生威脅,反而只會引發我們的嘲笑,可越南的經濟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竟然敢和中國叫板了?
  • 數據告訴你: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虎嗅網
    高埗鞋廠及其他工廠調整員工福利金及每月生活津貼,合併公司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之期間分別增加約美元 3,100萬元及美元4,600萬元之支出。我們翻開寶成以前的財報,可以看出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比例不斷下降的過程。
  • 「越南製造」要崛起了?中國咋辦?
    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憑藉著「人口紅利」以及一系列的優勢條件,吸引了很多外資企業前來中國開辦工廠。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製造業大國,每年銷往全球各地的商品不計其數。正因如此,中國也獲得了一個「世界工廠」的稱號。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高,人均收入越來越高,不少外資企業逐漸有了「撤離」中國的打算。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GDP總量達到了990865億元,距離100萬億元大關只有一步之遙。同年,我國的人均GDP也首次達到了1萬美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7萬多人民幣。
  • 製造業為什麼不把產能轉移到中部省份,卻讓越南製造業崛起來呢
    雖然我們說製造工業的許多行業各不相同,各不相同,但大多數製造業在遷移時,都需要考慮以下致命因素:人員成本遷移費用。廠房建造費用地方稅務有無優惠。本地商業環境和地理位置對產品銷售是否有利?其它困難的設備或條件是否能滿足要求?當然,實際遷移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 三星否認把中國顯示器生產訂單轉移到越南,打臉越南媒體
    近年來越南製造業發展飛速,許多外資都紛紛撤離中國市場來到中國的鄰居——越南。確實,相比於中國日漸增長的製造業成本,越南較為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成本吸引了很多外資企業的目光,對於外企來說,哪裡成本較低獲取的利潤就越大,越南就成為了外資企業眼裡的風水寶地。
  • 世界工廠夢破滅,越南製造業短板眾多,外企後悔當初離開中國
    一直依賴,越南都有一個世界工廠的夢想,他們一直想要取代我們國家成為新的世界工廠,如今,這個夢想卻破滅了,越南製造業短板眾多,因為當地發展的原因,導致了很多當初離開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想要重回中國。
  • 不吹不黑,越南製造到底如何?
    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中國製造也通行世界。 全世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創造天量的就業,伴隨著積少成多的利潤......,作為國人,這是屬於咱們國家製造業的自豪。 當年從美國轉移至日本,再轉移至亞洲四小龍,後來再轉移至中國......,按照這一路徑,應該轉移到東南亞,轉移到印度,轉移到非洲呀! 可是,為什麼死活就不走呢?為什麼有些走了又回來了呢?這,這,這嚴重不科學!——中國經濟奇蹟成了西方經濟學家的滑鐵盧,撲通撲通往裡頭掉。
  • 越南成為下個「世界工廠」?我國製造業採取新動作,實施重大調整
    但製造業,依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推動。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製造業的產值幾乎是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佔據全球30%市場。從數據上來看,世界上50%以上的家用電器、60%的水泥、70%的防彈衣、80%的空調、90%的個人電腦都是中國製造。除此之外,全球的手機製造企業幾乎都在中國落座,為全球輸送了近9成的手機。
  • 為什麼製造業不把產能搬遷到中部省份,而放任越南製造業崛起呢?
    去年有一位學者出過一本書來解答過這個問題,學者叫施展,書名叫《樞紐》。當然,這本書所解決的問題與這裡還是不同的,書中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何中國製造業依然還是世界中心?」而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不把製造業產能搬遷到中部省份,而放任越南製造業崛起。
  • 越南製造業為何會一路逆襲?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可能
    越南已經成為了多國眾多企業的投資熱地,2000年以來越南整體保持5%以上的GDP增長率,越南長達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離不開製造業的崛起。雖然中國一直以來是大家公認的全球製造工廠,但是現在隨著我國的產業鏈升級,製造業轉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國際貿易上的種種摩擦,外企在大陸辦廠的利益在不斷的下滑,很多外企轉而搬到越南。
  • 越南製造業問題「暴露」?束手無策後,轉身「求助」中國伸援手
    印度、越南等國,甚至將目光放在了在華建廠的企業,選擇「挖牆腳」。在廉價勞動力,以及優惠政策的吸引下,近年來不少外資企業前去建廠了。印度、越南的製造業,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快速的發展著。甚至還流傳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能會被這些國家取代的傳聞。就連很多國人,也開始擔心上述情況的發生。
  • 蘋果產線、日本製造業相繼轉移陣地,真的都離得開中國製造體系?
    來源:九哥財經中國製造在這場疫情中,又迎來了一場巨大的挑戰。由於供應鏈受疫情的影響,有不少公司正考慮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布局多元化的生產線。美國已有幾家科技公司,開始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比如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或拉丁美洲。
  • 取代中國製造,越南到底行不行?
    數據體現的很明顯,2001年中國製造了耐克40%鞋子,而越南只生產13%;2005年,中國份額降至36%,越南升至26%;2009年,兩國以36%的份額旗鼓相當;2010年越南漲至37%,最終超過了中國的34%。
  • 悶頭髮財:不吹不黑,越南製造到底如何?
    當年從美國轉移至日本,再轉移至亞洲四小龍,後來再轉移至中國......,按照這一路徑,應該轉移到東南亞,轉移到印度,轉移到非洲呀! 可是,為什麼死活就不走呢?為什麼有些走了又回來了呢?這,這,這嚴重不科學!——中國經濟奇蹟成了西方經濟學家的滑鐵盧,撲通撲通往裡頭掉。
  • 越南欲成下一個「世界工廠」!製造業卻暴露弊端,仍離不開中國
    近10年來,靠著年7%左右GDP的增長速度,越南正被越來越多海外資本寄予厚望。然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到來,使得越南失去了以往實現其經濟目標的信心。據報導,越南JLL公司總經理史蒂芬·瓦耶特(Stephen Wyatt)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生影響,但越南仍是外國企業的理想投資目的地。尤其是,日本在此前公布了總價值為22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打算協助日企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出並轉向東協國家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