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為什麼不把產能轉移到中部省份,卻讓越南製造業崛起來呢

2021-01-21 堯鑑財經

從客觀上講,近年來有很多企業紛紛外逃,或製造業開始轉移。但是,我一直認為,這一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許多國家,這一轉變過程正在進行。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發展,我們可以稱之為這樣一個過程。

它是經濟發展國家轉型的必然性,也符合自由經濟市場中人的理性決策。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將大量製造業轉移到中部省份;二是為什麼越南製造業的「崛起」不能阻止?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吧:

為什麼我們不能將大量的製造業遷移到中部省份呢?

首先問一下:假如你是廠主,並且決定將工廠遷往中部地區,那麼你需要考慮和考慮哪些費用?

雖然我們說製造工業的許多行業各不相同,各不相同,但大多數製造業在遷移時,都需要考慮以下致命因素:

人員成本

遷移費用。

廠房建造費用

地方稅務有無優惠。

本地商業環境和地理位置對產品銷售是否有利?

其它困難的設備或條件是否能滿足要求?

當然,實際遷移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製造業發達,是指什麼呢?實際上都在長江三角洲,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地理位置很好,交通很方便,很適合運輸。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運輸位置非常重要。

因此,從廠主的角度來看,是不願意搬遷的。

那麼,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促使他們重新安置呢?實際上還有很多,那就是政策的支持。

川普推行的美國製造業回流,其實際意義在於此,包括讓郭臺銘在美國建立工廠等,都是使用此招。

例如稅收優惠,提供貸款建造廠房和減免利息等。這類優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吸引製造業的搬遷意向。

但是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做呢?

回答顯然是不必要的。

若遷往中部,那其實離長江三角洲並不遠,而若遷往西部,則地理位置又差得太遠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無論製造業轉移到哪裡,目前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仍然不可動搖。

更直白地說,無論您是否從事專業製造業,您都無法阻止製造業在東南亞國家興起。

假如你確認了這一點,那麼遷移一事,的確沒有必要。事實上,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過。

既然阻礙不了,那為什麼不從根本上著手進行我們的製造業轉型呢?

這不僅僅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這裡還需要說一點。幾十年前,美國也曾面臨過同樣的問題。同時,美國也從第二產業國家逐步過渡到第三產業。

那時美國製造業的流動流向何方?回答是日本和韓國。

最終,隨著日本和韓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的機會在它們的製造業轉型之下出現。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出,國家經濟在起步階段,人力成本低廉,必然會吸引大批製造業崛起,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低端製造業的利潤不能支撐起高昂的人力成本,那麼,製造業自然會轉型,而低端製造業也會被淘汰。

既有事實,又與經濟發展趨勢一致。

因此,人力成本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在美國,以及最初的「亞洲四小龍」中,我們都能看到一二。

由於製造業轉型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那麼問題就在於如何保證「轉型」的安全性,僅此而已。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越南的製造業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為什麼越南的製造業要「崛起」呢?

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崛起,僅僅是相對崛起,不能和中國相比。

先前我們已經說過,人力成本是製造業發展的決定因素。與越南製造業的崛起相比,它實際上是建立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陰影下。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成本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廠方為了進一步擴大利潤,減少開支,自然會去選擇人力成本比較低、對外政策比較開放的國家。而且越南,也只是碰巧滿足了這個條件。

要是沒有這個越南,肯定還會選擇別的「越南」。

因此,越南製造業的崛起幾乎是一種必然趨勢。正如幾十年前的中國一樣,越南現在也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擁有低成本的人力資源,這是吸引外國投資的有效手段。

同理,如果美國希望製造業回流,那麼只有政府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通過有利的條件吸引美國製造業回流,否則工廠老闆們又回來幹什麼?只是因為美國的稅收和人工成本太高,才會這麼做?據估計,這些工廠的所有者在他們做出反應之前已經破產了。

因此我們說,無論是產業轉移還是產業出口的發展,都不能脫離經濟的底層規律。假如你硬要去違反這個規律,那最後吃大虧的必定是你自己。

看這些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善於思考,多想想人的背後是什麼,人背後是什麼,經濟規律。

如何讓市場發揮作用呢?那麼我們的選擇基於哪些因素呢?比起問題本身,它們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製造業不把產能搬遷到中部省份,而放任越南製造業崛起呢?
    去年有一位學者出過一本書來解答過這個問題,學者叫施展,書名叫《樞紐》。當然,這本書所解決的問題與這裡還是不同的,書中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何中國製造業依然還是世界中心?」而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不把製造業產能搬遷到中部省份,而放任越南製造業崛起。
  • 許多中低端製造業紛紛遷入越南,為啥不搬到中西部省份?
    (大疆無人機,就連美軍都在使用)不過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大量低端產業被淘汰,這些產業中許多已經被轉移到了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其中越南已經成為產業轉移的熱門地區。對此很多人會感到疑惑,雖然這些低端製造業利潤少,但也是能拉動就業,發展經濟的,為什麼不把這些產業從沿海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呢?其實咱們國家的製造業早就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了,例如富士康、三星等巨頭均在中西部設有製造中心。
  • 製造業去了越南,為什麼不去中國西部?
    ,幾位美國官員拜訪了一家臺北的蘋果供應商,直截了當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把更多產能轉移到大陸之外的地方?為什麼不加快行動?「製造業遷出中國」算是近兩年的熱門話題,熱門的目的地除了印度,就是越南,前者工業基礎薄弱,後者體量實在太小,基本只能做做組裝手機的生意。事實上,真正能承接大陸的製造業體量的目的地,是整個東南亞。與很多人的慣常認知相反,東南亞並不是一個香蕉共和國的合集。
  • 製造業接連撤離轉至越南,越南製造對中國製造業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製造業巨頭紛紛離開中國,近幾年已成為趨勢。去年10月,三星關閉了位於廣東惠州的工廠,這是三星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三星的下一個目的地,仍然也是越南。無獨有偶,日本電子巨頭索尼也關閉了其在北京的智慧型手機工廠,將自己的生產線也轉移到了東南亞。除此之外,蘋果也逐步關停相關產業鏈工廠,準備去往越南。其他諸如高通、阿迪、耐克等製造業巨頭們紛紛離開中國市場。
  • 日本德國汽車製造業將產能轉移到北美地區
    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企業正在把產地從第三方轉移到北美地區,自從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籤署新的協議之後,該協議就汽車零部件將採取原產地的標準,這讓外國汽車企業考慮把更多的製造工作就會帶到北美地區。來自美國媒體的報導稱在全球著名的幾家外國汽車製造公司表示他們願意改變目前的供應鏈,將更多的汽車零部件等工作崗位轉移到美國墨西哥與加拿大這三個國家裡,並且承諾對汽車工人提升時薪為16美元的福利。
  • 製造業能不能去西部?
    遠川研究所科技組 支持:邵翔,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助理教授 2020年,日經新聞網站(NIKKEI)發布了一篇報導,標題很勁爆,叫《美國從科技供應鏈中剔除中國行動的內幕[2]》,報導裡則揭秘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年前的夏天,幾位美國官員拜訪了一家臺北的蘋果供應商,直截了當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把更多產能轉移到大陸之外的地方
  • 美國製造業很發達,為什麼醫療物資跟不上?
    現在問題來了,美國製造業這麼發達,為啥醫療物資卻滿足不了需求呢?第一,美國製造業發達在於高端製造業。而在低端製造上面根本不屑一顧,更何況低端製造業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不高,他們唯一感興趣的是具有絕對壟斷地位而不是大眾化的產品。所以,美國製造業的發達,並不在低端製造領域。而口罩生產、呼吸機等醫療物資是基礎工業,這恰恰是美國的弱項。
  • 越南2018增速達到7.08%,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影子呼之欲出
    近幾年世界很多500強企業,紛紛落戶越南,以美日歐韓最為突出。近幾年,越南吸引外資的表現堪比越南小姐,相當亮眼:英特爾在西貢高科技園區豪擲10億美元,計劃將其全球80%的晶片產能投放在此,三星顯示器在越南的總投資已經高達65億美元,之前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越南北寧省的一個工業園建設顯示面板工廠;「世界工廠」的頭銜在向越南輕輕招手,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影子呼之欲出。
  • 全國百強先進位造業園區,江蘇獨佔鰲頭,中部這個省份最強
    、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經濟實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質量標杆 創新潛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融合能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強力支撐 產業聚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綠色動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關鍵抓手
  • 對越南新增投資18億?把30%的生產線轉移?富士康真要跑了?
    今年5月22日,已有不少媒體曝出,蘋果自己也將旗下AirPods Pro耳機產品部分生產轉移至越南。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之前三星集團關閉了自己在長三角的工廠,還是要將自己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去,無獨有偶,不少之前在中國大規模生產的國際企業都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去了東南亞,大家不禁要問這是不是意味著富士康們真的要跑了呢?
  • 低端製造業不向內地和東北轉移,而直接去了東南亞,這是什麼原因
    有一個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中國的製造業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的製造業,為什麼不像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進行轉移?而是直接去了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等這些東南亞國家,這和曾經預想的是不是不一樣?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振興東北工業以及呢,西部大開發,最後這些沿海地區淘汰的產業竟然沒有像我們的內陸地區進行轉移。這是什麼原因?那麼今天啊我就解答一下這個網友的疑問,以及給大家講一講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為什麼去了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像我們的內陸地區或者是東北地區進行轉移。其實這件事兒呢,並不複雜。
  • 中國製造業為什麼沒有轉移到印度?
    在這56家公司中,有26家遷往越南,11家遷往臺灣,8家遷往泰國。印度消費需求不足阻礙了外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 圖片來源:新華網莫迪在接受採訪時稱,外國公司將會搬來印度,因為印度有三大優勢——民主、人口和需求。然而,後兩者的優勢並不明顯。
  • 中部崛起勢頭強勁再上新臺階
    2006年4月,《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的印發,標誌著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正式實施。10年間,中部地區經濟迅速發展。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務院批覆同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對中部地區提出了「一中心、四區」的戰略定位:即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
  • 日媒:中國製造業衰退了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製造業已過了鼎盛時期,現在正輸給東南亞和印度。這種頑固的觀點是誤導性的。事實上,中國製造業有著很強的韌性,其持續增長和全球出口競爭力就證明了這一點。華盛頓和亞太國家的政策制定者應認識到,中國製造業經歷了川普時代的貿易戰和關稅卻基本安然無恙,他們應開始準備應對中國在製造從汽車到消費電子產品等一切產品方面的持久領導地位所帶來的影響。
  • 蘋果產線、日本製造業相繼轉移陣地,真的都離得開中國製造體系?
    美國已有幾家科技公司,開始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比如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或拉丁美洲。此前,蘋果公司iPhoneXR產線已經轉移至印度,iPhoneXR憑藉著較高的性價比,大受印度高端旗艦市場歡迎,蘋果公司AirPods產線首次在越南啟動。
  • 越南製造業為何會一路逆襲?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可能
    越南已經成為了多國眾多企業的投資熱地,2000年以來越南整體保持5%以上的GDP增長率,越南長達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離不開製造業的崛起。雖然中國一直以來是大家公認的全球製造工廠,但是現在隨著我國的產業鏈升級,製造業轉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國際貿易上的種種摩擦,外企在大陸辦廠的利益在不斷的下滑,很多外企轉而搬到越南。
  • 蘋果越南產線啟動,日本產業也逐漸撤離,中國製造業將受到衝擊?
    而如今,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使得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上漲,為了節約成本,不少外資企業開始將生產線轉移至勞動力更加低廉的越南和印度等國家。以蘋果公司為例子,得益於我國龐大的消費體量,使得蘋果公司對中國市場極其重視,畢竟中國市場對蘋果公司的營收貢獻率已經達到了30%以上。
  • 大力發展製造業,越南稱要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有可能嗎?
    崛起中國作者:滕飛崛起中國編輯:淺夢這幾年來,我國人民對越南的國內發展關注頗多,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國家給予特殊關注呢?就是因為越南一直想要複製我國的成功之路。越南經濟增長情況不過,越南這種想法,並沒有對國人產生威脅,反而只會引發我們的嘲笑,可越南的經濟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竟然敢和中國叫板了?
  • 我國產業被動轉移,越南最近10年賺慘了,我們需要抓緊行動
    中國經濟能夠快速崛起,與國際產業轉移有著重要聯繫,當發達國家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之後,中國就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開始源源不斷地向世界輸送貨物,從而賺取資金。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國際產業轉移,一般都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只能持續幾十年,因為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當地經濟建設已經完善,這會使用工成本大幅提高,繼續使用當地勞動力,就不划算了。所以在經濟建設完善之後,企業家們又會轉移生產線,將工廠轉移到用工成本更低的地方。據悉,在最近10年之內,越南便成為了企業家眼中的「香餑餑」,開始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 越南製造業問題「暴露」?束手無策後,轉身「求助」中國伸援手
    這些國家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以及一些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外資企業前去他們國家建廠。印度、越南等國,甚至將目光放在了在華建廠的企業,選擇「挖牆腳」。在廉價勞動力,以及優惠政策的吸引下,近年來不少外資企業前去建廠了。印度、越南的製造業,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快速的發展著。甚至還流傳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能會被這些國家取代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