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中國單叢茶之鄉

2021-02-10 羅氏金玉良言


此文發表於梅州首發的《中國單叢》雜誌時,正好第五屆客家文化創意產品博覽交易會「茶博會」正在院士廣場開展,其中,中國單叢茶之鄉——梅州的金字招牌非常搶眼。



梅州  :中國單叢茶之鄉


撰寫此文,特紀念梅州被授榮「中國單叢茶之鄉」20年。

1997年,在北京舉行'97年度中國國際茶技術與茶文化交流會暨'97年度中國國際茶業展覽會上,梅州市榮獲「中國單叢茶之鄉」的稱號。

該次展覽會上,梅州的單叢茶不同凡響,大放異彩。全國有104個茶葉產品被評為金獎,其中梅州市有15個產品被評為金獎。分別是:威華七娘山牌單叢茶、大埔西竺牌黃枝香、西竺牌單叢茶、興寧的黃蜂窩牌單叢茶、黃蜂窩牌奇蘭茶、黃蜂窩牌黃金桂茶、南華牌單叢茶、鐵鷹牌單叢茶、鐵鷹牌黃金桂、鐵鷹牌奇蘭茶、三蜂牌單叢茶、蕉嶺皇峰牌單叢茶、梅縣的石坑牌單叢茶、英帥牌單叢茶。此外,被評為特別獎的產品2個:梅縣的客家牌白葉單叢茶和梅縣的健神牌健神茶;評為銀獎的3個:興寧名茶示範場的三峰牌奇蘭茶、大埔西竺牌珠形苦丁茶和家益牌苦丁茶;評為銅獎的2個:西竺牌珠形單叢茶和西竺牌西巖烏龍茶。

一直以來,梅州單叢茶在歷次、歷屆的展覽、博覽或者其他有關茶的評比中,屢屢獲大獎,在國際國內獲獎多達幾百個。

梅州的單叢茶品牌已經深入人心,享譽海內外。

梅州是田園詩,梅州是山水畫,梅州更是茶之都。

有人說,梅州成為長壽之地,與種茶喝茶有關;有人說,梅州人傑地靈,與出好茶名茶有關;有人說,梅州人聰明人多,與茶有關;有人說,梅州美女多,也與茶有關……

葉劍英元帥回到家鄉梅州,最喜歡喝清涼山紫樹凹的細葉茶,據傳說,盛產好茶的紫樹凹最好的茶每年所產的茶山位置都不同,非常神奇。葉帥返京後又將茶葉分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

據說,朱德總司令「血戰三河壩」後在1929年帶兵過豐順馬圖時,品嘗了馬圖茶,並贈送一袋從閩西買來的準備帶往井岡山的茶樹種子。豐順於是有了《敬您一杯馬圖茶》的茶歌:旭日東升放光華,馬圖山上盡彩霞,採花姑娘身背簍,漫步進山來採茶。採茶不忘朱軍長,當年帶兵進山窪;贈送井岡茶種子,井岡精神播萬家。井岡山茶細播下,綠色茶苗遍山野;紅軍哥哥回來吧,敬您一杯馬圖茶。

梅州到處都有與茶相關的故事,梅州豐順有一個叫「洋西坑」的地方,海拔高、雲霧多,山高林密,全村人數百年都以種茶為生,真是「嫋嫋茶香沁山村」。

梅州還有一大批為一座茶山捨棄繁華都市的人,硬是為了茶之夢「上山下鄉唱山歌」,據我所知有李建華、陳彩銀、賴法衛、魏頂國、饒富強、鍾亮、蘇家山、李儒林、何培才、彭粵、張幸榮、沈允銳、郭進元、許偉新、溫趙岐、羅來輝、李等祥、何方明、宋釩等。

為宣傳、推廣獨具特色的梅州茶文化和茶品牌,還評出了「梅州十大茶山」:1.豐順縣八鄉山鎮八鄉山茶山茶場、2.梅縣區雁洋鎮陰那村、3.梅江區西陽鎮清涼村茶山、4.興寧市徑南鎮黃蜂窩茶山、5.大埔縣楓朗鎮西巖山大埔縣西巖山崬頂湖茶場、6.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馬山生態茶園基地、7.梅縣區雁陽鎮雁南飛茶田、8.平遠縣石正鎮蓮花山茶莊園、9.大埔縣西河鎮飛天馬山、10.五華縣棉洋鎮。

目前,全市有高級評茶員148人、評茶技師4人、高級評茶技師2人;茶藝師40人、茶藝技師1人。

另一方面,加強對茶葉企業的認證管理,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的茶葉企業20家,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茶葉企業2家,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的茶葉企業18家,獲得QS認證的企業24家。

真的,一切都與茶有關。

茶一直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生命裡。這個世界,已經和茶融合在一起。

專家說:梅州市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典型的茶區,全梅州市擁有近1萬平方公裡的富硒土壤,平均含量達0.53毫克/公斤土,比國家中等富硒標準(0.4毫克/公斤土)高出30%以上,全市8個縣(市、區)有4個是中國長壽之鄉(其中蕉嶺縣是廣東省唯一的世界長壽鄉)。梅州地處中南亞熱帶過渡地帶,全市境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40多座,氣候溫暖,雨水充足,土壤多屬紅、黃壤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間,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是廣東省著名的茶葉生產基地。

梅州最早種茶的歷史據考證在千年前,唐末梅縣靈光寺和大埔西竺寺的歷代僧人就在寺前種茶,供香客飲用;明代茶葉生產遍布全地區。清代後有了「八大名茶」:梅縣清涼山茶、豐順縣馬圖茶、大埔縣西巖茶、平遠縣鍋叾茶和南臺茶、蕉嶺縣黃坑茶、興寧市官田茶、五華縣天柱山茶等八大歷史名茶。清代《嘉應州志》記載:州境山高石露,故產佳茗,並以清涼、陰那、三臺諸山所產為最,味清洌……似龍井。

1860年,梅州茶葉經過鬆口、汕頭碼頭,遠銷東南亞諸國。

1979年,梅州茶園面積已由1949年的499公頃擴大到2484公頃,茶葉產量從1949年的73.55噸增至1631.3噸。

1990年,梅州市茶樹種植面積達5600公頃,總產量2238噸,分別比1978年增長124.6%和256.8%。到1996年,茶園面積達1.2萬公頃,其中投產茶園7333公頃,茶葉產量6000噸。2000年,茶園總面積1.2萬公頃,總產量8300噸。

截至2016年底,梅州市茶園總面積達到19.1萬畝,超過廣東省茶葉種植面積的25%,茶葉年產量逾1.52萬噸

梅州在80年代大力引進單叢茶,在短短的時間內,把單叢茶發展成了梅州第一大茶種。

最先引入單叢茶種的是大埔縣,蕉嶺、興寧、豐順、五華、平遠梅縣區、梅江區等緊跟其後。

歲月流轉,梅州茶葉生產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澱、傳承、發展,逐步形成了今天以「梅州茶」區域品牌為主導,各企業品牌蓬勃發展的新格局,特別是在單叢茶的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創業創新,有了單叢紅茶、單叢綠茶、單叢冰茶等新品種、新品牌。我市首批授權使用梅州品牌商標的20家企業(飛天馬實業有限公司、凱達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茗豐茶業有限公司、龍崗馬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八鄉山鴻圖發展有限公司、豐順豐聯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鳳山茶業有限公司、國興茶業有限公司、華銀茶業有限公司、梅州市均保實業有限公司、客茶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萬斛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平遠源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梅州市雨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蕉嶺縣多寶茅坪茶廠、華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遠縣鴻基生態園有限公司、五華縣福善樓種養專業合作社、梅州市荷靈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平遠園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把茶產業和其他相連產業共同謀劃、共同發展,把茶業與觀光旅遊相結合,建成了多個國家級旅遊景區、農業旅遊示範點。以茶為媒發展健康產業,大力舉辦茶文化、壽文化系列活動,研討、實踐長壽與茶文化的關係,如何更好地以茶促壽,以壽促茶,全力促進茶產業與福壽養生產業的轉型升級。

我們堅信,有「中國單叢茶之鄉」的金字招牌,有梅州茶的千年靈氣,有發展茶業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有社會各界的攜手合力,梅州茶業一定會展現一個又美又好的新畫卷。

(備註:本文一些數字和素材來自江載寶著作《梅州茶業》,特此鳴謝。)

附: 茶痴江載寶

作者:羅金良

老朋友江載寶是一個對「茶」非常有研究且有很高造詣的高級農藝師。

他「格茶致知」、「人茶一道」的精神,一直令人景仰,遂被眾人嗔稱為「茶痴」,這親切的暱稱是對他最好的尊敬。

他走遍了梅州的山山水水,可謂是一茶一葉總關情;他嘗遍了梅州的所有茶種,可謂是梅州茶業界的「權威」;他出書作著,其《梅州茶業》可謂是我國茶業界不可多得的專業書籍之一,他撰寫的大量論文,包括他參與撰寫的《中國名茶志·廣東卷》一書,皆在業界有較大之影響。

可以說,他是愛茶如生命的人,他80多年的歲月,傾其全部融入「茶」裡,泡出嫋嫋茶香沁梅州。

一天,江載寶先生致電給我,寒暄後突然問我在《客都客家文學選粹》的作品作者簡介中是否有編輯《梅州茶業》的字眼,我翻開書一看,確實如此,可能是在李勉當農業局長時我曾與溫助民、徐秋明、溫景添等參與編輯《梅州農業》報刊的緣故,但不知為何「農」字錯為「茶」字,導致變為編輯《梅州茶業》之差錯。

《梅州茶業》一書確實為江載寶所著,無任何異議。

江載寶是有「硬打硬、實打實」美譽的五華人,1962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後,一直和「農」字部門打交道,特別是和「茶」結緣、結情。

他先後在汕頭專員公署農業局、梅縣專員公署農辦農業科、梅州市農業局工作。曾任梅州市農業局經作科科長、梅州市農學會常務理事、經濟作物學會會長、高級農藝師。歷任廣東省茶葉學會第三屆至第八屆理事,兼任第七至第八屆理事會副秘書長。擔任廣東省第三屆至第十一屆名優茶質量競賽評委,廣東省首屆茶業協會和梅州市首屆、第二、三屆茶葉協會顧問等社會職務。

江載寶成為我市非常有名望的資深茶葉專家,不僅他的著作、他的職稱、他的茶學茶道,而且他為1997年梅州被評為「中國單叢茶之鄉」稱號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也是評茶、品茶的教授級人物。他獲得「1994年梅州市政府優秀科技工作者金梅獎」,是1997年蕉嶺縣政府「三高」農業技術指導獎獲得者。2017年,已經退休16年但一直為我市茶業發光發熱的江載寶,被廣東省茶葉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授予「廣東省茶葉事業發展突出貢獻獎」,全省只有9人獲獎,江載寶為唯一的梅州獲獎者。

江載寶長期從事茶葉科學技術試驗、示範推廣工作,他和不少茶葉科技人員一起,一直把引進、繁殖和推廣嶺頭單叢、詔安八仙、大葉奇蘭等適制烏龍茶優良品種的作為自己的「天職」,不怕艱難險阻,也不怕冷言冷語,更不怕其中的失敗和反覆,終於讓這幾種最適宜梅州種植的茶葉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市的當家品種。

同時,江載寶和同事們非常注重研究名優烏龍茶栽培和加工技術,讓嶺頭單叢茶畝平均產值超萬元,大葉奇蘭和詔安八仙均達0.7萬元,人年均創值1.2萬元。興寧市茶林場生產的南華牌單叢茶和蕉嶺縣昂天塘茶場生產的皇蜂牌單叢茶系列產品分別獲省(部)級名優茶產品稱號或國家金獎。興寧市茶林場成為梅州市「三高」農業的一面旗幟,蕉嶺縣昂天塘茶場獲農業部「南亞熱帶作物名優基地」稱號。他參與指導梅州健神茶廠研製的保健品——健神牌健神茶獲國家專利,他與梅州市上官塘茶場茶廠研製的梅鳳牌梅尖銀毫茶屬梅州首創,填補了梅州毫茶類的空白。

江載寶還有一項科技成果,就是總結推出了「梅州市地方歷史八大名茶」:梅縣清涼山綠茶、興寧縣官田綠茶、五華縣天柱山綠茶、豐順縣馬圖綠茶、大埔縣西巖烏龍茶、平遠縣鍋叾烘青綠茶和南臺綠茶、蕉嶺縣黃坑綠茶。

改革開放後,江載寶等茶葉科技人員響應梅州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把茶業作為我市致富產業來抓,讓我市不僅能生產名優綠茶和烏龍茶,還能生產優質紅茶和黑茶,產品銷往省內外,甚至銷往國際市場。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江載寶對茶業的貢獻,褒獎來自於社會各界,真可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陳國本在《梅州茶業》序中說,江載寶先生數十年如一日,親歷梅州茶區的每一角落。他為宣傳梅州茶,曾有《梅縣地區地方名茶》的專文以及《名優茶栽培與加工》等科普著作;在茶葉刊物、全省茶葉會議,多次發表文章,為梅州茶業發展出謀獻策。梅州茶葉生產發展及其技術成果,均有他的一份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以多年積累的資料、管理經驗和技術成果,以《梅州茶業》一書,再次獻給梅州茶葉事業,他的工作精神和勞動,終會迎來梅州茶業興旺的一天。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研究員陳棟在序中說, 《梅州茶業》的出版,對促進梅州茶業科學技術和弘揚梅州茶文化,以及加強梅州與外地的交流,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梅州出好茶」是梅州人的驕傲,也是梅州經濟社會的一個增長極,這其中有多少人為之付出血汗?我想,江載寶先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現在,經過歷代梅州茶人的努力,梅州茶區已成為廣東重要的茶葉主產區之一,她獨特的「客家茶」地域香及客家茶文化,成為廣東乃至世界茶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江載寶先生的《梅州茶業》專著出版,不僅對梅州茶業的發展具有歷史和現實價值,對全省茶業事業也有借鑑作用。

(圖片均拍自江載寶所著《梅州茶業》一書。)


附:曰茶萬歲!

(作者:羅金良)

國不可一日無君,

君不可一日無茶。

這是乾隆皇與大臣說的。

這個世界被茶徵服。

茶葉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

一口中國茶,

曾經打通過全球經濟的「任督二脈」,

喝通了全世界。

茶葉在世界上的消費,

超過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飲料

和酒精飲料的總和。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有3/4的人口喝茶。

大自然精靈之傑出代表者,

茶,永遠與人和諧共處。

茶,改變了世界的生活方式。

然,

世界越來越喜歡茶,

不是因你,是因茶。

喝茶,

喝出了一個新的全球化的經濟格局。

也喝出了一種新文化。

愛上茶,

是茶通三界,

天界、人界、地界,

通人、通仙、通靈,

所以說,

茶是萬能的,

也是萬歲的。

縱使你不在世的時候,

茶仍然存在!

且茶且行且珍惜,

與自然同一體,

與人類共存亡,

是曰「萬歲茶」!

一、好茶出梅州,品牌譽神州。


說梅州人「酸」,

是說有些人體質偏「酸」,

主因是「水酸」,

整個梅州弱鹼水少,

或水含鹼性少。

茶為鹼性,

因此,

命之使然,

梅州人特愛喝茶,

中和自己的酸性體質。

上天的恩賜,

好山好水好梅州,

高山雲霧出名茶,

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

據記載,

唐代之時,

梅州就種茶、飲茶。

嫋嫋茶香沁客都,

梅州為「中國單叢茶之鄉」,

「金字招牌」讓梅州茶名揚四海。

數十個品牌茶,

榮獲國家、省名優茶產品稱號和國家金獎,

擁有數十個國家專利。

曾打造出梅縣清涼山茶、大埔西巖山茶、

豐順馬圖茶、興寧官田茶、平遠鍋叾茶、

蕉嶺黃坑茶等八大名茶。

而今,

更多的名茶品牌熠熠生輝。

包括:

雁南飛茶

健神茶

馬山茶

陰那山茶

銀窿山茶

飛天馬茶

大王坑茶

七娘山茶

黃坑綠茶

蕉特茶

和南華牌單叢茶、皇峰牌單叢茶

梅鳳牌梅尖銀毫茶、石正茶

龍星茶、奇蘭茶、鐵山名茶

九龍茶、阿婆障茶等等。

潮汕人處於梅江河的「水尾」,

也許「水更酸」,

於是更離不開茶,

茶已成為潮汕人,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越喝越濃,

邊泡邊煮,變泡為煮,

創造了獨特的「功夫茶」,

也許是以茶更強的鹼性,

去中和水之酸。

吾的同學張正說,

梅州泡茶最好的水,

是從巖石中泵出來的,

真正的礦泉水,

特別是弱鹼富硒礦泉水。

張正考證,

一些所謂的「礦泉水」,

只是地表水,

挖都未挖到巖石出水層。

且不是「弱鹼水」,

還不如自來水。

因為只有從地殼中溢出來的水,

才能稱為「礦泉水」。

如用「酸性的水」泡茶,

只會讓茶失去原有的價值。

茶與水是「天仙配」,

茶聖陸羽在《茶經》說: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陸羽認為,

泡茶,山水最好,

其次為江水和井水。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葉帥故裡、世界客都」梅州,

夢裡客家、客家世界的香格裡拉。

不少智者,有緣之人,

從茶中悟道,

把人生從銳角,

喝成純角,

飲成180度,

品出360度,

變得圓潤、圓通,

喝得下「天地」,

就融得下世界。

客融天下,

乃茶融客天下。

二、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茶中有道,

道即為茶。

若生活是一杯茶,

那麼成長就是喝茶。

若用茶水洗心,心如明鏡;

若用茶革面,面生茶花;

若用茶道參禪,禪則見佛。

大魚大肉,珍稀佳餚,

越吃使人越俗氣,

甚至越吃越愚蠢,

繼而越吃越多病。

而茶,

越喝越健康、越智慧,越感悟。

現代實驗結果:茶葉防癌效果確鑿。

科學家朱永興等證明,

茶葉中的成分如茶多酚、茶黃素、茶紅素等,

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而動物實驗發現,

茶及其組分能防止實驗動物多處器官長癌。

教授屠幼英表示:細胞DNA受損也容易引起腫瘤。

而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是清除自由基很好的物質,

對細胞DNA損傷,也有一定的修復作用。

茶葉可以防哪些癌?

1、前列腺癌

2、卵巢癌

3、肺癌

4、胃癌

5、乳腺癌

6、皮膚癌

8、結腸癌

有學者說,

喝茶的十八種境界。

第一層——不茶:

就是根本不喝茶。

茶,現已被奉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茶又為國飲,且有保健之功效,

不喝者(除因客觀條件不能喝者)實在可惜。

第二層——厭茶:

雖能喝,但是不喜歡喝茶。

這較多為習慣了可樂之類軟飲料的年輕人,

茶在他們而言沒有刺激的味道,

又需要時間來泡,

自然不待見。 

第三層——惰茶:

會喝,也不討厭喝,

但是卻懶花時間泡茶喝。

第四層——隱茶:

會喝,也愛喝,

卻吝嗇,

只願自己躲著獨自享受的人。

第五層——商茶:

會喝又愛喝,

卻只在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拿出好茶與人喝。

 

第六層——美茶:

此處之「美」非「好茶」,

而是美人。

只為那流水茶盤前

秀色可餐的茶藝師而消費的茶。

第七層——醒茶:

通過喝茶來提神醒腦。 

第八層——飯茶:

就是以喝茶幫助消化食道,

增進食慾。 

第九層——學茶:

謂之茶卒,

學習茶的真境界。

第十層——愛茶:

謂之茶徒,

著重於追求茶的情趣者。

看茶湯、聞茶香、品茶味,

產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講解者。 

第十一層——嗜茶:

謂之茶客,

沉迷於茶的真味者。

不尋茶的出處、來源、年份,

只為喝到自己心中真正的茶。 

第十二層——耽茶:

又謂茶豪,

以實際行動來體會茶的真境界者。 

第十三層——暴茶:

謂之茶狂,

只求修煉茶道者。

這一階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覺了,

一不小心便是陷入了「痴、貪」。 

第十四層——長茶:

謂之茶仙,

諳熟茶道已得三昧者。

就如《茶道極意》中:

夫茶者,

在心不在術,

在術不在心。

心術兩無,

便顯一味,

是為茶之妙道。 

第十五層——惜茶:

謂之茶賢,

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

人生一世,

有所得亦有所失,

珍惜人情者也即珍惜當下。 

第十六層——樂茶:

謂之茶聖,

已經達到喝茶也罷,

不喝也罷,

對茶當前,

悠然自得者。 

第十七層——觀茶:

謂之茶宗,

見茶即樂,

不必再喝。 

第十八層——廢茶:

謂之涅槃茶,

這個境界可以因茶而抵達另一個境界者也。

這十八層境界,

是智者之悟智,

可信。

懂不懂茶並不重要,

只要你相信茶。

千利休禪師說:

「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

喝什麼茶也不重要,

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喝茶就是「忙裡偷閒,苦中作樂」。

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淨土,

可容花木,可納雅音。

日日在此間醒來,

不問凡塵,

靜心享受其中!

三、茶中有人生,人生亦如茶。

人生就像品茶。

紫砂茶具、絲絲古琴、縷縷茶香,

一杯清茶品盡了人生沉浮。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

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

其中的滋味如何呢?

也許,真的就是

「三杯淡酒、一壺清茶」足矣!

品茶,

讓人更睿智地領會世界上的人與事,

讓人感受,

「心原本是一壺茶,

包容百味,

因吐納而常新」。

智者曰:

喝茶「得道」,

拿起、放下、成佛。

喝茶就這麼簡單,

動作就兩個:

拿起,然後放下。

茶泡出來不過兩種姿態:

浮、沉。

而人生,

看起來繁雜的一切,

其實又何嘗不是這麼簡單?

世間所有事,

原本都可以像喝茶一樣,

不管處於浮或沉,

都要

拿起、

放下、

立地、

成佛。

一直很喜歡三毛的一句話:

飲茶必飲三道,

第一道苦若生命,

第二道甜似愛情,

第三道淡如微風。

這道出的是一種高超的品茶境界,

把歲月、人生

所想到的一切,

都泡到茶裡去了。

四、此中有真意,不如喝茶去。

陶淵明說,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不用爭辯,

遇到或未遇到什麼事,

有閒或未有閒,

有心情或沒有心情,

最需要做的,

就是,

不如喝茶。

喝著喝著,

便會知道,

書中自有黃金屋,

茶中自有顏如玉。

始時,眼中只有美女沒有茶,

酣時,眼中只有茶沒有人,

喝起意時,眼中有茶有美人。

喝著「鐵觀音」,

好像和楊貴妃對飲,

文人形容她為「鐵觀音」,

從茶葉到湯色、口感、味道到香氣,

濃豔芬芳,

富貴迎人,

回味無窮。

喝著碧螺春,

好像和王昭君成了知己,

你會驚覺,

王昭君與洞庭碧螺春竟是如此的相似。

雖條索纖細,

茸毛遍及各處,

白毫隱翠。

卻在泡成茶後,

色嫩綠明亮,

滋味幽香濃鬱,

飲後有回甜之感。

品著龍井,

你會夢見西施,

這「沉魚」之貌就如「西湖龍井」,

那是綠茶中的極品,

這樣喝這樣美、這樣有味。

而「閉月」貂蟬,

你會在品飲黃山毛峰時找到感覺,

黃山毛峰因長在高山之上,

吸食天地日月之精華,

又因黃山地帶有

「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

的神奇景象,

所以只要有光照下來,

那嫩綠的茶芽,

便會害羞地藏於其間,

若是恰逢月光濃時,

遠遠看去,

有薄薄的雲煙籠絡,

直叫人感嘆:

月下貂蟬也不過如此。

茶之道,

茶知道,

茶願每個人,

在紛呈世相中

不會迷失荒徑,

可以端坐磐石上,

望著四海八荒,

陶醉茶香中。

宋代杜耒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陸遊詩: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鳴。

明代有茶對聯: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清代有茶對聯: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花箋茗碗香千載;雲影波光一樓。

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味為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痾蘇。

茶生於天地,

天地亦在茶中,

茶如「萬歲」在陰陽中永恒生長,

是諸多物種之「萬歲」。

王陽明格物致知,

悟了心學:

我心宇宙,

宇宙即我心。

價值源於心。

慈悲喜舍,

都無外乎雲水禪心,

一盞清茶中,

品出生者必死,

聚者必散,

榮者必枯的真意。

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

任何失去都是得到。

一個人對自己慈悲,

才是對萬物慈悲。

對否?

知否?

不如喝茶去,

與茶相處相生相融相榮相悅相鳴,

茶自會告知。


嫋嫋茶香沁梅州

作者:羅金良


茶香沁人眾商來  

 素以「山多、山高」出名的梅州有「高山雲霧出名茶」的得天獨厚條件,可以說,梅州大地上是「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有上千年歷史的「梅州茶」經梅州人的精心培育,現在已不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了,不少茶商是聞名而來、聞香而來。
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魏頂國對記者說:「茶葉的市場越來越大了,茶葉一年比一年旺銷。」今年春茶採摘、銷售時期,西巖公司的網站每天有上百人點擊,目前西巖公司在網上已成交春茶5萬多公斤。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外客商和港澳臺茶商專程到西巖公司訂購茶葉,使得該公司20多萬公斤春茶已銷售過半。為了趕「訂單」,茶葉加工廠每天都得加班加點。省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豐順縣鳳山茶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生產有機茶的茶葉公司,該公司利用「有機茶」和「九運會專用茶」等品牌進行市場營銷,取得了良好效果,春茶銷售供不應求。記者走訪了梅州市茶葉銷售集散地最大的「興寧茶都」,這個佔地2萬多平方米有1000多個個體茶葉經銷商的地方,逐漸成為興寧市乃至梅州市的茶葉經銷之地。記者從南華茶業有限公司等茶葉生產、銷售公司和茶葉銷售個體戶中了解到,今年春茶銷售情況比去年要好,網上訂購的茶商也多了起來……

梅州茶,特別是單樅茶何以叫好?關鍵是梅州茶有了質的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大大增強,做大做強了茶葉品牌。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我市以單樅茶為主的茶葉發展力度,充分利用山地面積大、生態環境優越等有利條件,建立了連片萬畝茶葉基地4個、連片千畝以上茶葉基地40多個,茶葉總面積達21.2萬畝,總產8746噸,其中單樅茶16萬畝,佔75%,是全國聞名的「單樅茶之鄉」。

我市單樅茶以其上乘的品質享譽海內外。目前,我市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茶葉生產基地蓬勃興起,已有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華銀集團梅縣華銀茶業有限公司、雁南飛茶田、廣東威華集團威華茶果場、豐順縣鳳山茶業發展有限公司、五華縣萬重山實業有限公司、五華縣英特泰茶葉有限公司等10多家茶葉生產基地被廣東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一批品牌茶葉被認定為無公害茶葉。 
我市單樅茶在國際國內獲獎多達上百個。梅縣雁南飛茶田有限公司成功研製出十大系列名茶,金單樅烏龍茶先後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和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認證;獲得「綠色證書」的興寧市茶林場所產單樅茶先後獲得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省單樅茶類冠軍稱號,1997年在北京國際茶會上有8個產品獲金牌。1998年5月在北京國際名茶、茶製品、茶文化展覽會上,興寧市共有13個茶葉產品被推薦為名茶產品。1999年在省第四屆名優茶評比中,該市單樅茶有8個產品獲名茶稱號;豐順縣鳳山茶業發展有限公司所產「龍星牌」10多個系列產品獲得省級優質茶、名茶和無公害食品等3項殊榮,在2002年舉行的廣東省茶葉學會組織的第五屆名優茶質量競賽活動中,該公司的「龍星牌」綠谷香茶、八仙香茶、水仙香茶獲單樅名茶銀獎;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市在各類茶葉評比中獲獎最多的公司,在1995年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上,西竺牌單樅茶、烏龍茶分獲金、銀獎,在1997年中國國際茶葉展覽會上,西竺牌單樅茶、黃枝香茶均獲金獎。2003年該公司在中國茶葉協會舉行的「中茶杯」大賽中奪得特等獎。2003年,西巖公司承擔實施了廣東省科技廳「有機茶生產」省級重大項目,並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重點項目之一。

在梅州城區和各地城區,茶葉銷售專賣店也比任何時候都多。「興寧茶都」為梅州茶葉經銷最集中的地方,從1999年至今已舉辦了5屆「茶葉節」大型活動。雁南飛茶田在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和梅縣華僑城設立了「茶藝館」,威華集團在梅城江南沿江路也設立了「晚甘侯」茶藝館,在這些公司帶動下,梅城現在已有近10家「茶藝館」。西巖茶葉集團在梅州各地和珠海、江門、澄海、汕頭、廣州、深圳等地設立了統一裝修統一規模的大型專賣店,年產值已達上億元。梅州僑中微生物廠、梅州健神茶廠等一些公司利用無公害單樅茶製成了保健茶,初步形成我市茶葉生產的產業優勢。僑中微生物廠生產的複方靈芝菌絲體茶因由靈芝為主原料加工而成,有補腎、安神、明目、活血等功效,市場非常看好,目前已打入香港、新加坡等市場.

茶香醉人何必酒 

 「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曲茶」。自古以來,梅州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喜歡種茶、飲茶,梅州曾培育出梅縣清涼山茶、大埔西巖山茶、豐順馬圖茶、興寧官田茶、平遠鍋   茶、蕉嶺黃坑茶等八大名茶。這聚天地之靈氣、汲萬物之精華的茶成了梅州人不可或缺的飲品,有人曾說過:「茶花嬌豔勝栽花,茶香醉人何必酒。」

多年與茶打交道,使梅州人認識到一片小小的茶葉,包含著500多種有機化合物,是人們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無價之寶。而這一片片小小的茶葉,可以延伸一串長長的產業鏈。於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梅州大地開始了種茶熱。

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把「做茶葉」上升為「做品牌」。在大埔縣西巖山海拔800米的地方,立有一塊大理石碑,碑文題為「西巖山特殊茶」。這種特殊茶名曰「巖中玉兔」,「巖中玉兔」就是西巖集團的「品牌茶」。西巖茶一度有名,以「西巖」冠名的茶葉眾多。為了創名牌,公司總經理魏頂國將「西竺」定為企業茶葉的品牌,並註冊商標。商標一出,加上西巖茶上乘的質量,西竺牌西巖山茶名聲鵲起。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把自己的特色放在「雁南飛、茶中情」上。 為了做大做強「茶」產業,雁南飛將濃鬱的「茶」文化與客家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出了名牌精品。雁南飛在景點的規劃建設上,增加有關茶的詩賦和茶的內容,增加茶樹的品種和種植面積,用以茶結緣、以茶傳情、以茶賦詩,展示度假村的創意和對茶文化內涵的追求。同時,在茶葉的包裝和旅遊紀念品的設計方面都注意體現茶文化的特色,十大系列名茶的內外包裝均精心設計,並題上有關詠茶的詩句.

鳳山茶業發展有限公司非常注重茶葉的高品質、高品位,深刻認識到品牌的背後是質量。該公司在規模發展基地同時,狠抓茶葉質量關,提高產品檔次。在生產中,該公司全面採取無公害食品的栽培、管理方法,並取得了省無公害食品和有機茶的認證。在提高茶葉整體質量的戰略中,該公司致力引進名優茶葉良種,先後開發和培育出黃枝香、密蘭、八仙、綠谷香等優質品種,並在產品的香氣、茶味和湯色上形成了特色。該公司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開發名優茶產品為切入點,把科技視為培植品牌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公司積極爭取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梅州市農業局的技術支持,有效提高了茶葉的產量和質量。

打響梅州茶葉品牌

應該說,我市的茶葉生產,特別是單樅茶的生產已走上正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產業優勢。一些企業和經銷商已注意到種茶和茶文化、品牌和產業化等對茶葉發展的重要性。但在茶葉的品牌建設方面,我市能在國內打得響的品牌很少,國際品牌則沒有。

現在,我市的茶葉生產正處在一個「向前發展、向上突破」的關鍵時節,特別是我國加人WTO後,我市茶葉面臨打進國際市場的機遇。所以要採取措施提升這一新興產業,使其成為「富農興市」的農業支柱產業。 我們希望「梅州單樅茶」有朝一日能與「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等中國名茶一樣,打響品牌走向國內外,成為我市的「致富茶」、「發展茶」。(來源於梅州日報記者  羅金良 )

世界客都   長壽茶鄉

作者:羅金良

「哦嗨,咦溜呀,阿哥哩,有好山歌哇你嘟溜哇溜等哪來唷嗨……」

這是一塊孕育了開國元帥葉劍英的靈秀土地,這是處處散發著中原漢唐風韻的世界客都,這是「十裡常逢壽星公,百歲活來不覺老」的「世界長壽鄉」,這是享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單樅茶之鄉」美譽的夢裡客家……梅州,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茶香四溢、以茶為榮的長壽茶鄉。

上天垂顧、自然饋贈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源,這座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的千年客邑,明清以來就和茶結緣,在這「山多、山高、山奇」聞名的獨特環境裡,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天茶人合一,讓梅州大地處處出好茶。

在「八大地方歷史名茶」的催生、提升、擴展下,嫋嫋茶香沁梅州,一葉清茶,已經成為梅州茶農增收致富、企業做大做強產業的金葉葉。現在,梅州已擁有生態茶園面積17多萬畝,茶葉總產量達1.3萬噸,佔了全省三分之一,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省最重要的茶產地之一,茶業已經成為梅州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

好山好水出好茶,高山雲霧出好茶。梅州是中國第5個文化生態保護區,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溼度又大,其紅、黃壤酸性土為茶樹提供了非常適宜的生長條件。在這裡,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40多座,有華南區最大的富硒土壤資源1040多平方公裡。得天獨厚的光溫水氣土條件,造就了嘉應茗茶天生的健康品質,茶香人長壽,品茶話養生,梅州有「世界長壽鄉」蕉嶺、「中國長壽之鄉」大埔、梅縣、豐順,這和客家人愛喝茶息息相關。

在梅州,盛傳著一種特殊而又神秘的制茶工藝——客家炒綠。新鮮採摘的鮮葉嫩梢經過「攤青—殺青—揉捻——整形—炒幹」等一套套科學而又複雜的工序,所成的炒青綠茶清湯綠葉,高火甜韻,香高持久, 爽口回甘,滋味醇厚,具有炒米香的獨特滋味。「客家炒綠」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永續相傳,盡顯世界客都本色,也為打造梅州這個「綠茶之都」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梅州客家茶文化底蘊深厚,種茶飲茶習慣傳承千年,茶葉一直是梅州最重要的傳統出口土特產。

在梅州,你能看到情義滿滿的客家茶亭、茶馬古道,感受到重情好客的客來敬茶,品嘗到傳統特色的客家擂茶,能聽到詩情畫意的客家茶歌,欣賞到代代相傳的客家採茶戲。一杯杯香甘滑且生態濃厚的梅州茶,每一片葉子散發著歷史韻味,都傳說著「客家人五次大徙」的故事。

特別重要的是,梅州為了讓梅州茶名揚天下,全力建設有機茶園,茶園都遠離人類生活區域,方圓十裡均為生態區,創新採用生物物理方式控制病蟲害,種植管理全程都用農家肥,不使用任何化肥和農藥,天然生長。現在,大埔西巖烏龍茶、豐順馬圖綠茶獲批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石正雲霧綠茶、西竺西巖烏龍茶入選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有18個茶葉品牌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

梅州是田園詩,梅州是山水畫,梅州更是茶之都。

展望未來,梅州的茶業發展藍圖令人激動和神往,中央和省等各級領導來梅調研時,充分肯定梅州文化、生態、資源、區位、環境等優勢,叮囑我們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目前,梅州圍繞振興發展主線,落實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政策」,扭緊「三大抓手」不放鬆,突出抓好產業和項目建設,全力啟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這為梅州茶葉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

為了做好茶文章,弘揚茶文化,做大茶產業,梅州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建基地、扶龍頭、樹品牌、拓市場,打好生態牌,做活茶文章,在中國單樅茶之鄉的基礎上,努力把梅州建設成廣東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打造區域品牌梅州茶。

同時,致力把茶產業和其他相連產業共同謀劃、共同發展,把茶業與觀光旅遊相結合,建成了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等多個國家級旅遊景區、農業旅遊示範點。

以茶為媒發展健康產業,大力舉辦茶文化、壽文化系列活動,研討、實踐長壽與茶文化的關係,如何更好地以茶促壽,以壽促茶,全力促進茶產業與福壽養生產業的轉型升級。

我們堅信,有梅州茶的千年靈氣,有發展茶業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有社會各界的攜手合力,梅州茶業一定會展現一個又美又好的新畫卷。

(備註: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本文為梅州茶解說詞。)

讓文字認識你我

              

羅金良(梅州日報社總經理,高級政工師),曾任梅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先後獲得梅州市「五一」勞動獎章,被梅州市委、市政府評為首屆梅州市優秀記者。出版個人專著《新聞聚焦》,編輯多本書籍。發表上百萬字作品,有50篇作品獲國、省、市級一二三等獎。作品刊登《人民日報》《詩刊》《梅州日報》《香港時報》《歐洲時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報刊雜誌。在人民網、中新社網站、南方網、金羊網、搜狐網、梅州網等上百家網站發表新聞作品、文學作品及論文。

          轉載就是鼓勵!

        (請標明原作者)

相關焦點

  • 【風物潮州】鳳凰單叢茶
    物產簡介 鳳凰單叢茶,產於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它的成品茶具有形美、色翠、香鬱、味甘四大特點此外,鳳凰單叢茶還具備獨特的「山韻」。其「山韻」離不開生態條件優越、茶樹品種良好、採制工藝精細三大要素。
  • 森海源在梅州~
    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與潮州市、
  • 「潮汕工夫茶」之鳳凰單叢茶的品質特點
    人草木茶禪文化自古至今,潮汕地區盛產烏龍茶,與福建、臺灣並稱為中國烏龍茶三大產區;潮汕烏龍茶擁有十四個茶樹優良品種,組成水仙、色種、烏龍、觀音四種花色品類;其中最出名的是潮州鳳凰山單叢茶,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 鳳凰單叢丨細品黃梔香單叢茶
    世間的百態,人情的冷暖在兩岸不斷的變幻,唯一不變的,是茶之初心,溫暖人間。如果你也喜歡茶文化,請點標題下藍字關注,也可加小編個人微信:6950603,以茶會友。 編者按,具有自然的梔子花香的優質水仙茶,稱為黃梔香單叢茶,由於潮州口音的謬讀,人們已習慣寫成黃枝香了。
  • 一杯單叢茶,溫暖心窩,細說單叢茶的衝泡方法
    入水生香,滿園茶香遮不住,久久未散入口留香,一股暖香達心窩,久久未忘一杯好的單叢茶,不僅僅在於考究的工藝、優秀的品質,更在於得當恰到好處的衝泡之法門,那麼衝泡單叢茶需要注意哪些?:否衝泡單叢茶一般常用的主泡器多為蓋碗,白色薄壁的杯,明亮之湯,濃鬱之花果香,簡潔又不失儒雅,同時白瓷蓋碗衝泡也很方便,價格合理,用來泡單叢茶也可以真實地還原茶湯的風味,當然,其實蓋碗用來泡任何茶都是可以的。
  • 梅州有哪些能帶走的特產 廣東梅州特產
    西巖烏龍茶曾先後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中國名茶」「中國名牌農產品」等多項榮譽。2013年06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巖烏龍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梅州特產三:客家娘酒梅州特產五:興寧單叢茶
  • 鳳凰單叢茶與嶺頭單叢茶,你更愛誰?
    單叢茶,歷史上是「單株採制」的特定名稱。現代概念的單叢茶,是原有單株採摘的延伸,有單株採制的,也有單叢品系,單叢品種採制的,現代單叢茶產品,分「鳳凰單叢」和「嶺頭單叢」兩個品名。一,鳳凰單叢鳳凰單叢為歷史名茶,產自廣東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鳳凰單叢是國家級良種鳳凰水仙品種華茶17號之優異單株,歷經數百年曆代茶農單株選優,單株培育,單株採制而得名。它既是茶樹品種名,又是成茶名。
  • 開滿茶花的單叢茶
    這是幾株特殊的單叢茶樹。暖冬裡,被茶花開滿覆蓋著,猶如雪花飄下,飄出甜香的味道。而其特殊之處,莫過於開花不結果,又均屬同一品種(金銀花單叢茶)。於鳳凰茶山中,實屬罕見!
  • 單叢茶的「山韻味」
    《中國名茶志》對鳳凰水仙茶有這樣的概述:「鳳凰水仙是一個資源類型複雜、熟期遲早不一、葉片形態殊異的地方群體品種。」  此樹種適生性和抗逆性很強,成茶具有天然的花香,湯色橙黃,滋味鮮爽甘醇,回甘力強,耐衝泡等特點,採制成品茶,具有獨特的花蜜香韻味。
  • 重磅‖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開館!開啟茶文化新篇章
    在聞名中外的中國烏龍茶之鄉潮州市鳳凰鎮肩負傳承千年宋茶文脈的使命賡續鳳凰茶萬裡飄香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正式開館開啟茶文化新篇章揭牌開館儀式▲潮州鳳凰單叢茶文化和潮州工夫茶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砥礪前行,致力於傳播好單叢茶故事、工夫茶故事、中國傳統文化故事。
  • 梅州客家菜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擁有眾多稱號---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油茶之鄉、漢樂之鄉、溫泉之鄉、長壽之鄉、中華詩詞之市等等。同樣,梅州也有著眾多的美食,吸引了無數外來遊客。
  • 新春優選|2018過大年之梅州歡迎你
    前言自上回梅州五指石深度遊之後,我便對梅州自然景觀和客家民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有幸應梅州市旅遊局邀請,再至梅州,從梅江區伊始,經梅縣區、大埔縣、豐順縣,最後到達平遠縣,進行更深度的考察,2018過大年為何請到梅州來?等我慢慢告訴你!
  • 廣東潮州已為「三線城市」,梅州與陽江誰將先躍龍門,了解一下吧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廣東省政府批覆確定的廣東省東部門戶城市,地處中國廣東東部,北靠梅州,南瀕南海,東鄰漳州,西接揭陽、汕頭,下轄2個區、1個縣,總面積3146平方千米。潮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對外開放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全國重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中國食品名城、國家園林城市,潮州菜之鄉、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革命老區蘇區、華僑之鄉、港澳臺同胞祖籍地之一,潮州、梅州、陽江都是廣東省比較受關注的城市,其發展也吸引著大家的心,今天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發展情況。
  • 蜜蘭香——單叢茶的入門口糧茶
    在單叢茶裡面,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蜜蘭香的單叢茶「蘭香蜜韻」。蜜蘭香單叢茶,堪稱作為單叢茶中的大咖——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高大、認知度最高。蜜蘭香單叢茶,可以稱為單叢茶裡面的口糧茶,它的價位從中高低檔次都有,大部分是價格適中。
  • 單叢茶為何讓潮汕人為之著迷?
    相信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崗位,如果身邊有潮汕人,你都會發現他每天離不開的就是那套小功夫茶具和單叢茶!它不單單是一個解渴的飲品了,還是個在外漂泊的潮汕人消除鄉愁與聯繫家鄉人的一個工具。單叢茶作為潮汕人生活的必須品,分為鳳凰單叢和嶺頭單叢,迷人的香氣與極其豐富的香型使其出名。作為鳳凰人民精心培育的寶貴品種資源,其內含芳香物質是超越其茶類的。
  • 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物品捐贈倡議書
    茶人朋友、茶葉企業、社會各界人士:鳳凰單叢茶產於潮州北部鳳凰山,距今已有700多年,香韻獨特、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國際國內茶葉評比中屢獲殊榮,工夫茶文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潮汕文化因素之一。市、區、鎮各級黨政部門高度重視鳳凰單叢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籌建了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建設。
  • 潮州鳳凰單叢茶,裝滿著春天
    清明素有掃墓緬懷祖先之習俗,但茶鄉鳳凰忙碌的茶季,茶農大多皆於冬至掃墓。清明,於茶鄉鳳凰素有「一天等於三天」的說法,其意本為:清明過後,隨著氣溫上升,蜜蘭香單叢茶長勢一天相當於清明前三天。// 大師的味道,單叢茶「七大流程,十八大工序,環環相扣,馬虎不得」這是對單叢茶製作工藝的最高要求。日曬凋萎程度不同,浪青輕重程度各異,殺青火候程度各一,炭焙火時程度差異,所處環境不一,若未能因茶施藝,掌握單叢茶每個環節的習性,則將一無所獲。
  • 廣東將建一條783公裡的高鐵,沿線11站,聯通梅州與湛江
    期待在第十三個五年期間,建設貫穿廣東東西方大地的黃金幹線,出發點在梅州,穿過廣州,到達廣東以西的湛江,被稱為梅廣湛高速鐵路。鐵路從湛江開始,經過茂名市、陽春,引進肇慶市肇慶東站,東渡北江引進廣州中樞廣州北站,從廣州往東分別有從化、龍門、川源、龍川到梅州和京九條高鐵停靠,時速350公裡。
  • 家鄉大梅州的春天,趕緊盤它!
    這個低調含蓄的千年小城它小眾而不失熱鬧它古老卻又充滿溫馨這個季節正適合走進梅州賞花品茗、漫步古道全身心感受這裡的春天氣息走在梅州的鄉間興寧「梅子綠茶」(陳思傑 攝)「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是中國著名的「單叢茶之鄉」「油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是廣東省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梅州還擁有
  • 單叢茶「圈粉」無數行內人「點讚」不斷
    「這次茶葉產業大會成功舉辦,對於推廣宣傳潮州單叢茶,提高單叢茶知名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潮州能舉辦更多這樣的展會,把單叢茶推向全世界,而不是局限在潮汕地區。」林程輝說。「在本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上,我們主推『雙髻娘山』單叢茶,以『姿娘紅紅茶』『八仙』『雪芽』『鋸朵仔』以及特有的『石巖香』等茶葉品種為代表,吸引不少同行和採購商前來品嘗,是一次非常難得的交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