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工業陶瓷產業目前已經成為宜興市丁蜀鎮的「時代寵兒」

2020-12-13 宜興城市映像

9月16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近150家優秀企業、科研院所共同參加的2020中國(宜興)國際陶瓷全產業鏈展覽會在宜興市丁蜀鎮舉行。從展會名稱看,這樣一個專業展會安排在以「陶都之都」享譽世界的宜興市丁蜀鎮舉行,名正言順。不過,晚報記者「逛」完展會後發現,展會上出現了陶瓷膜、汽車尾氣淨化蜂窩陶瓷等產品,並沒有紫砂壺等藝術陶瓷和日用陶瓷產品出現。原來,新興的工業陶瓷產業目前已經成為丁蜀鎮的「時代寵兒」。

宜興市丁蜀鎮黨委書記陳雪峰在當天的開幕式上致辭,明確透露,全省唯一以陶瓷為特色的省級園區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就在丁蜀鎮上,發展至今,已集聚各類陶瓷企業760多家,經濟規模佔到丁蜀鎮鎮工業經濟總量的43%,產品門類幾乎涵蓋了市場適用的各個細分領域。隨著陶瓷產業發展勢頭的日趨強勁,丁蜀鎮正越來越成為業內有口皆碑的全國乃至國際工業陶瓷零部件的重要集散地。陳雪峰進一步說明,當今工業陶瓷產業鏈涉及的每個領域,在丁蜀鎮幾乎都有相應布局,並形成了相對完整的企業梯隊。

此次展會的場館位於丁蜀鎮青龍山公園內,秋光秋色迷人。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與丁蜀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20中國(宜興)國際陶瓷全產業鏈展覽會,展品涵蓋陶瓷原輔材料、陶瓷機械設備、工業陶瓷製品及耐火材料等,展會吸引了來自北京、廣東、江蘇、山東、湖南等全國13個省市32個地區的參展商和日本、美國的參展企業。會展主辦方向晚報記者表示,此展覽會是經商務部備案的國內首個工業陶瓷專業性展覽,關鍵詞為「國際、專業、全產業鏈」,在聚焦行業前沿發展的同時,涵蓋了全產業鏈,這也將引領工業陶瓷發展新趨勢。

在展覽現場,宜興市丁蜀鎮製造的陶瓷質地的螺絲、陶瓷輥棒、高耐磨紡織陶瓷等產品出現在展位上,廣泛應用於各類軍事領域裝備及冶金、電力、水泥、石化等行業。如今,在丁蜀鎮的陶瓷企業中,大多企業已是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當地的拜富科技等為代表的原輔材料產業集群,其生產的色釉料產品已經廣泛滿足其他陶瓷產業集群需求,並不斷向光伏等新興產業領域拓展延伸。

晚報記者「逛」展會發現,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科技成果路演專場論壇也吸引了不少行業企業人員的目光。來自河南洛陽市的一位參展商向晚報記者表示:「本次展覽會通過舉辦展覽、論壇、講座等一系列活動,為產學研各方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助力各方洽談協商。這次參加中國(宜興)國際陶瓷全產業鏈展覽會,既可以減少採購中間環節,拉近客商與生產企業的距離,又能讓客商了解產品的細節、生產過程,更精準地服務於企業與客商。」(江南晚報記者何小兵)

相關焦點

  •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  來陶都丁蜀享陶式生活  一、丁蜀鎮總體情況  (一)地理位置優越  宜興市丁蜀鎮,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地處太湖之濱,蘇浙皖交界處。東瀕太湖,西部為天目山餘脈,面積205平方公裡,是宜興市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歷史文化特色鎮和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山水相依,風景秀麗,人文薈萃,是環太湖旅遊圈和著名陽羨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江南旅遊勝地之一。境內丘陵、平原、溼地、湖泊一應俱全,山、水、竹、林、陽羨茶、葡萄、百合等應有盡有,幾乎集中了宜興所有的特色性地貌和區域性特產。
  • 關建勳率團到宜興市考察學習陶瓷紫砂產業發展
    ,正在成為宜興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每到一處,關建勳都誠摯邀請各位大師到陽泉考察,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推動我市紫砂產業發展。    宜興紫砂產業主要集中在丁蜀鎮,丁蜀鎮的雙橋村、西望村是發展紫砂產業的特色村,村裡商鋪林立,人來人往,一派繁榮景象。關建勳一行走進街道兩旁的紫砂商店和生產作坊,詳細了解村民生產、經營模式和收入情況。
  • 宜興市丁蜀鎮「東坡夜讀」品讀會:共產黨員共享書籍 共擔使命
    6月29日,宜興市丁蜀鎮開展「東坡夜讀」品讀會。宜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早其、丁蜀鎮黨委副書記伍震球、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宜興市委宣傳部出版和電影科科長李傳雲、丁蜀鎮黨委組織委員唐振宇、丁蜀鎮黨委宣傳委員黃景寧出席活動。
  • 寶龍· 光明宜興市丁蜀鎮項目奠基,65萬㎡都會綜合體繁華將啟
    (寶龍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肖清平 致辭)光明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權平先生表示:此次與寶龍地產聯手打造的65萬方城市綜合體在丁蜀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生態環境,必將成為丁蜀鎮人民「宜居、宜養、宜情、宜悅」的聚集地,我們將以一流的設計、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監理、一流的管理,締造出溫馨家園,把本項目打造成為「精心之作」、「經典之作」、「品牌之作」、「榮譽之作」,向宜興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 太湖西岸的丁蜀鎮網紅打卡地多起來
    在江蘇省首批「強鎮擴權」試點鎮、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宜興市丁蜀鎮,不僅出現了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江蘇省文明家庭,還湧現了中國十大能工巧匠之一的徐安碧、全國「百姓學習之星」顧濤等一批先進個人。日前,宜興市丁蜀鎮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緊鄰太湖西岸的這個以陶瓷文化聞名中外的農村集鎮再次吸引關注的目光。
  • 築夢清華 丁蜀建築陶瓷清華設計院交流分論壇成功舉辦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作為紫砂藝術發祥地和建築陶瓷集中產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產業積澱,素有「陶都」之稱,是國內首批、無錫市唯一的「特色小鎮」發展目標。丁蜀鎮陶瓷產業,主要集中在日用陶瓷、建築陶瓷、工業陶瓷等門類,產品豐富,文化色彩濃厚。
  •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陶刻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程同德,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史昶等領導以及陶刻協會會員代表100餘名出席會議。會議開始前,首先播放了陶刻協會五年工作回顧視頻以及「前錦杯」陶刻大賽總結視頻。隨後舉行了2020年宜興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前錦杯」陶刻大賽頒獎典禮。
  • 丁蜀鎮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陶文化」展示新面孔
    日前,宜興市丁蜀鎮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緊鄰太湖西岸的這個以陶瓷文化聞名中外的江南名鎮,再次吸引關注的目光。從歷史沿革看,丁蜀鎮包括蜀山、丁山、湯渡三個片區,山系出陶瓷原料,水系是運輸線,山系和水系交互成為一方人文蘊藉的江南名鎮。蓮花蕩獲評「江蘇人居環境範例獎」,這是丁蜀鎮科學規劃和悉心培育的一個農旅融合、太湖面源汙染治理等多元集成的一個建設項目範例。蓮花蕩農場主打「生態牌」,形成稻鴨互為利用的生態循環模式。從魚塘清出的淤泥則被堆砌成島嶼景觀,並種上桃樹。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丁蜀鎮是宜興市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歷史文化特色鎮,是宜興的兩個主城區之一。丁蜀鎮是宜興自然稟賦最集中、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交通區位條件最優越、經濟實力最雄厚的板塊之一。2016年10月14日,丁蜀鎮被列入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錄。丁蜀鎮所在的宜興古稱「荊邑」,因境內有荊溪而得邑名。河南面是天目、銅官等山嶺,而北面是沃野平原,自古為宜居之地。
  • 江蘇 宜興市丁蜀鎮
    特色產業: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高端陶瓷產業,同時著力發展機械、電子、環保、生物、新型材料等支柱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產業代表:陶瓷藝術節、江蘇省無錫太湖外向型農業示範園、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中國陶都陶瓷商貿城、黃龍山步行街、蠡河蜀山古南街、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東坡書院、娘娘廟產業規模:2012年完成工業應稅銷售收入175.4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99元。
  • 宜興丁蜀鎮有一批學校要大變樣了……
    為進一步優化丁蜀鎮教育資源布局,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的教學環境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該鎮高度重視教育基礎設施配套,積極推進教育項目建設。今年以來,多個教育建設項目都已相繼啟動。 教育項目工地現場 「轟隆隆」的挖掘機有序作業 項目進展如何了?
  • 相約陶都|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即將開幕
    1、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暨2019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開幕式時間:2019年10月18日上午地點:保利大劇院2、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時間:2019年8月18日——10月20日地點:丁蜀鎮前墅龍窯
  • 宜興市歷史建築及宜興市域內可移動文物「家底厚」
    宜興市歷史建築及宜興市域內可移動文物「家底厚」,盤點起來內容豐富。宜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當地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不遺餘力。晚報記者了解到,歷史建築拉網式調查體現的信息是,丁蜀鎮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陶瓷企業、丁山大街等區域的相關歷史建築建築;周鐵古鎮歷史建築資源重新調研普查、分析甄別;對歷史風貌建築比較集中的歸徑、鯨塘、楊巷等老街區域,深入挖掘併科學評估潛在歷史建築的文化、科學、藝術等方面價值,使其歷史面貌更為清晰,力爭將其申請為法定歷史建築。
  • 宜興市丁蜀鎮敬老院門口,一電動車與貨車相撞,一人倒地不起
    12月8日上午八點左右,在宜興市丁蜀鎮湯蜀路的一敬老院門口發生一起車禍,一名中年男子被卡在車輪下,形勢危急。消防人員到場後發現,一輛紅色的貨車和一輛電動車相撞,電動車車體破損嚴重,路面上有很多被撞後碎裂的電動車部件。
  • 世界陶瓷產業「七雄爭霸」
    世界陶器產業的起源從歷史看有三大區域,東亞區域、西亞、北非、歐州區域、美州區域。美州制陶業在哥倫布發現美州大陸之前一直獨立、緩慢地發現著。東亞陶瓷主要是中國為源頭及核心不斷向周邊的熱南、朝鮮(高麗)、日本及東南亞擴散。
  • 江蘇宜興市這個小鎮,人口8.1萬,享有「小無錫」的美譽
    和橋鎮隸屬於無錫市宜興市,位於太湖之濱,是江蘇省重點鎮,是宜興市四大鎮之一,1500多年歷史的江南歷史文化名鎮,古來就是「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的繁華商埠。和橋鎮面積101.34平方千米,總人口8.1萬人。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享有"小無錫"的美譽。
  • 蘇浙滬:已建成58條陶瓷生產線
    江蘇省:西瓦停滯,瓷磚縮減,陶板「沃土」 目前江蘇省陶瓷磚生產企業已經十分罕見,多為西瓦和陶土板,以及些許劈開磚等建築材料,分散於宜興、溧陽、常熟、蘇州四地。準確地說,當前江蘇地區涉及陶瓷磚生產的僅有位於蘇州的伊奈陶瓷和信益陶瓷,前者僅有外牆磚1條和仿古磚1條,後者建有3條地磚生產線,屬於冠軍陶瓷的生產基地之一,但目前該基地已停止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