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1日,市委書記關建勳率團到江蘇省宜興市考察學習陶瓷、紫砂產業發展情況,學習先進經驗,探索發展路徑。
無錫市、宜興市有關領導陪同考察或參加座談交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定縣委書記申濟,市政協副主席、市文旅局局長張立君等一同考察學習。
宜興是聞名中外的「中國陶都」,擁有7000多年制陶史,形成了從原料探礦、開採、加工、運輸、設計開模、製作、燒成、包裝、銷售、市場、科研教育等全套一條龍的產業鏈,產品大體可分為日用陶瓷、建築陶瓷、工藝美術陶瓷、工業陶瓷和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紫砂陶五大類,紫砂、精陶、青瓷、均陶、美彩陶被譽為陶瓷「五朵金花」,特別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陶手工製作技藝,正在成為宜興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關建勳一行先後來到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紫砂博物館、前墅龍窯展示館、蜀山古南街,認真了解宜興陶瓷、紫砂發展歷史,學習古代紫砂陶製作和礦料處理過程,仔細詢問現代宜興紫砂原材料開採使用、紫砂產品的製作工藝和特點、傳統紫砂產品的繼承創新等相關情況。
在宜興紫砂工藝廠、季益順藝術館、範家壺莊、怡陶園,關建勳和各位大師親切交談,了解老一輩紫砂藝人的歷史記憶、現代宜興紫砂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以及技藝人才培養等情況。每到一處,關建勳都誠摯邀請各位大師到陽泉考察,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推動我市紫砂產業發展。
宜興紫砂產業主要集中在丁蜀鎮,丁蜀鎮的雙橋村、西望村是發展紫砂產業的特色村,村裡商鋪林立,人來人往,一派繁榮景象。關建勳一行走進街道兩旁的紫砂商店和生產作坊,詳細了解村民生產、經營模式和收入情況。關建勳要求,我市要學習借鑑這種做法,鼓勵和發展「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不斷增加群眾收入。
走進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製作紫砂作品,關建勳一行興致勃勃地觀摩製作過程,並與學校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學校的學生生源、專業設置、就業渠道等情況,關建勳對學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表示讚賞,要求我市學習借鑑成功經驗,以產業為依託,構建產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更多專業技能型人才。
關建勳一行還來到江蘇宜興工業陶瓷展覽中心,詳細了解先進工業陶瓷、建築陶瓷、非金屬材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應用情況。隨後,關建勳又來到江蘇富陶科陶瓷有限公司、宜興市丁蜀鎮美術陶瓷耐火廠,詳細了解產品用料、生產工藝、市場價格、產品性能、應用範圍等情況。他說,我市平定縣發展陶瓷產業有豐富的資源,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特別是近年來我們把陶瓷、紫砂產業作為轉型發展重點方向,正在打造高標準陶瓷工業園區,希望你們能到陽泉建廠發展,我們將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全力提供優質服務。-
中國陶都陶瓷城以宜興歷史悠久名揚中外的「紫砂文化」為特色,以「日用陶」「工藝陶」「建陶」三大類商品為核心,集會展、購物、旅遊、休閒、網上交易於一體,是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陶瓷文化藝術展示平臺和商貿專業平臺。關建勳一行參觀了展廳內造型各異、匠心獨具的陶瓷藝術品,學習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營銷理念。
考察期間還舉行了座談會,宜興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市產業發展情況,各位專家、大師圍繞助推我市陶瓷、紫砂產業發展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建議。關建勳指出,陽泉平定與宜興兩地在制陶史上有很深的淵源,這次來宜興考察學習更像是走親戚。平定縣要以此次考察為契機,學習借鑑宜興市的好經驗,把陶瓷、砂器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利用現有資源和發展基礎,謀劃產業發展;要加大扶持力度,幫助現有企業做大做強;要精準招商,引進一批具有牽引性、標誌性的大企業、大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儘快形成陶瓷、砂器產業集聚,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關建勳強調,紫砂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傳統產業、富民產業,要結合我市實際,進一步明晰產業發展定位,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要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家庭作坊等發展新模式,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要加大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進來,為紫砂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推動紫砂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創作更多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紫砂產品。
宜興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陽泉具有豐富的陶土資源,市、縣為陶瓷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希望下一步加強交流溝通,搭建合作平臺,支持企業之間深入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為中國陶瓷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