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2021-02-19 中國盆景

  3月25日上午,「好景配好盆 好盆出宜興——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在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新加坡賞石協會會長林朝華、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顧紹培以及來自宜興盆藝界、陶藝界、收藏界人士等400餘人參加活動。

▲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主持開幕式

▲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發言

▲上海藏家申洪良發言

▲宜興陶瓷博物館周小東、副館長褚迎軍接受捐贈

▲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頒發收藏證書

▲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宣布展覽開幕

宜興紫砂花盆因其具備天然優良的材質性能和古樸優雅的藝術造型,歷來深受廣大盆藝愛好者的喜歡。為更好地宣傳展示這一獨特陶藝品類,向海內外陶藝愛好者呈現集手工制陶技藝、書法、繪畫、金石、詩詞於一體的藝術精品,本次展覽精選了揚州、上海花盆藏家楊貴生、申洪良所藏,以明清紫砂花盆為主至近代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269件(套),以「精、絕、佳」的高端品質,再現古典紫砂盆器的時代記憶。

楊貴生:蘇州大收藏家,八十年代開始愛好紫砂花盆,近十年投入巨資,只要國內外發現好盆志在必得,也是如今紫砂花盆收藏中投資規模最大,古渡精品盆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藏家。也是建古盆收藏館的第一人。

申洪良:上海藏家,愛盆藏盆近40年,經驗豐富,是回流中國古盆收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國內現有很多精品好盆經過其手或自己收藏,從明到近代每個時期的典型代表作都有收藏,古盆鑑定和收藏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

▲眾人爭看「李鴻章盆

 此盆全名「烏泥正方飄口玉緣如意足盆」,曾是清代肅親王的舊藏,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受命作為全權大臣赴日本議和。臨行前帶上了這隻花盆,作為送給當時日本外務大臣大隈重信侯的禮物,希望可以打點關係,「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此,此盆成為了大隈重信侯的舊藏,故稱「李鴻章盆」。如今此盆已回流中國,現由楊貴生收藏。

 

▲烏泥抽角鋪首長方盆(俗稱:槍洞盆

     此盆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很高,見證了日本的一段歷史事件。在明治時期,此盆是當時的大政治家外務大臣、著名盆景愛好者大隈重信侯的藏品。明治11年8月23日,近衛炮兵大隊260名士兵暴動,當時他們的襲擊對象正是住在東京竹橋居所的大隈重信侯,大隊長殺害衛兵後命令向居所開炮。屋內松樹盆景被彈片擊中,而盆景用的正是此盆。現在盆腹中清晰可見的小黑點就是修補的痕跡。後世稱此盆為「竹橋事件」的見證盆,現已回歸中國。現由申洪良收藏。

▲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分享觀展心得。

展期持續至4月25日

誠邀廣大陶瓷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

(本文選自「中國紫砂榜」)

精彩回放:

欣賞多姿的盆景,銘記過往的美麗

製作養護榔榆盆景應注意解決六個問題

賞玩盆景應當正確認識盆景的價值

30個健康忠告,給您及家人!

雀梅盆景共欣賞

盆景恰如一杯清茶,溫暖了生命的時光!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聯繫我們加小編微信號: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國盆景藝術交流群:463174091

投稿郵箱:2871022604@qq.com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中國盆景客戶端下載地址:http://cutt.com/app/down/100408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盆景微社區自由輕松交流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珍藏宜興紫砂回鄉展』
    紫砂是陶瓷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時下藏者甚眾。宜興紫砂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從明代開始進入宮廷,在清康雍乾時期頗受皇室的青睞。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宜興窯器物約400件,多為清宮舊藏,這些宮廷紫砂包括茶器、花器、文房清供等,藝術成就極高,但大多深藏府庫, 外界絕少看到。故宮現有館藏文物180多萬件,能展出的僅佔0.6%。
  • 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原標題: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中國江蘇網9月8日訊 為紀念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由紀念顧景舟誕辰100周年活動組委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二廠有限公司、新華全媒體藝術館承辦的
  • 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江蘇宜興舉行
    10月17日,「藝海一粟 匠心碩果」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宜興市通蜀路上的毛國強紫砂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匯聚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先生及其徒弟的眾多紫砂藝術精品,均為毛國強師徒多年來的代表之作,完美展現了紫砂文化的厚重底蘊和迷人魅力,詮釋了宜興紫砂與時俱進的工藝追求和形式表現,為紫砂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們奉獻出一場精彩紛呈的紫砂藝術盛宴。 「舉行『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暨『毛順興陶器行百年慶典』,我心情十分激動。
  • 2019年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
    2019年10月28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宜興市書法協會、宜興市文學會、宜興市文化局、宜興市文廣新局共同舉辦的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本屆展覽會致力於為各類精品茶具、紫砂製品、茶道與書法書畫文學交流等方面提供一個便捷、直接的交流平臺。
  • 紫砂傳承,帶你認識紫砂的另一面
    本報訊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名窯傳承館,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紫砂藝術佳作105件套。通過此次展覽,有助於人們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並從中感悟中華紫砂藝術的多樣魅力。
  • 品味紫砂文化,大同人筆下的宜興丁蜀鎮
    在江南古城宜興附近,車船往來來,絡繹不絕,將丁蜀鎮盛產的陶器源源不斷的外運。還沒到這著名的陶都,就已然感受到了陶都的氣息。宜興丁蜀鎮,由丁山、蜀山、湯渡三個小鎮組成。這裡,集中了許多了陶瓷企業,還有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學院。
  • 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開幕
    「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4月16日在寶應博物館開展展期:2019年4月16日——5月16日紫砂,陶之精華。紫砂壺器,古雅純厚;「方非一式,圓無一相」,造型千面,卻效法造物,追求完美。宜興古稱「荊邑」,是我國著名的陶都,從新石器時代的駱駝墩遺址出土陶器算來,宜興窯的窯火已經延燒了7000年。在明清時期,更是創燒出了紫砂壺這種獨樹一幟的陶藝品種,成為了宜興的一張名片。4月16日上午,「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隆重開展。
  • 宜興:大覺寺、徐悲鴻、紫砂壺
    我一路在想宜興這座江南水鄉古鎮,這座以紫砂名揚天下,這座養育了徐悲鴻、吳冠中、尹瘦石的畫壇巨匠的如詩如畫的水土,這座走出了23個院士和無數個校長教授的文化名鎮和兄弟姐妹皆教授的教授之鄉,這座全國最宜居的生態環保城市總該留下點什麼有點什麼不一樣的風情吧。
  • 韓美林紫砂藝術館今日正式落戶宜興
    早在2017年6月,韓美林先生提出將紫砂藝術館落戶宜興的意向後,宜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召集各部門多次進行論證,並於2018年1月確定最終館址及建設方案。2018年4月6日下午,韓美林紫砂藝術館奠基儀式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順利舉行。
  • 當宜興紫砂與海上書畫相遇,上海閔行展「翰墨金砂」
    江蘇宜興紫砂和上海書畫藝術的交流有深厚的傳統。歷史上,以顧景舟為代表的老一輩宜興紫砂大師很早就與吳湖帆、江寒汀、唐雲等老一輩海上書畫名家合作,他們合作完成的各式文人壺,至今仍為紫砂壺製作的典範。來自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及工藝美術研究社多位特聘研究員的紫砂與書畫作品昨天起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開幕的「翰墨金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藝術作品展」對外展出。
  • 一眼千年:宜興這場中日茶陶會見證器物風流|宜興|金士恆|宜興紫砂|...
    滿架漢罐,一排又一排明代以來的歷代宜興均釉大缸,五席中式茶席居中,以「陽羨茶、紫砂陶,宇治茶、朝日燒」為主題的2019年中日宜興宇治茶陶會於12月8日下午在宜興長樂陶莊舉行。由宜興長樂陶莊、日本宇治「三星園-上林三入」共同主辦的此次中日茶陶會,特別邀請:日本宇治「朝日燒」與會,同時,杭州「京都之約」、日本京都「香山堂」、日本大阪「宜興株式會社」、宜興「明清宜均」、宜興「埴陶復」等茶陶文化藝術機構傾心參與。
  • 上海文史研究館在宜興設紫砂研習基地
    中國江蘇網1月21日訊 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在宜興設立紫砂文化研習基地,基地揭牌儀式昨天在宜興市荊溪紫砂藝術院進行。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受聘擔任該研習基地名譽主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以及宜興畫家杭中吉、紫砂藝人杭傑受聘成為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特聘研究員。
  • 十大天價紫砂花盆!來見識下!
    十大天價紫砂花盆 文丨砂海墨韻 紫砂由於其獨特的透氣性和吸水性,因此也具備了緩慢的排水性,除了用來製作茶器,也很適宜用來製作花盆。
  • 第三屆「壺中日月——當代書畫紫砂名家作品展」在南京開幕
    2019年10月12日上午10點,第三屆「壺中日月——當代書畫紫砂名家作品展」在南京荔枝藝術館和荔枝藝空間開幕。作為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此次展覽共邀請了紫砂陶藝家64人,合作書畫家81人,宜興書法專題展60人。
  • 宜興紫砂泥料拼配之謎
    16世紀,宜興紫砂傳到西方,其中有些用紅泥做成的茶具,歐洲人從來沒有見過紅而不嫣的東西,因此喚它叫做「紅色瓷器」。以前任淦庭等在花盆,花瓶上給花鳥上色,凡紅色必定用石黃研磨,用筆蘸著上色。清末俞國良制的紅傳爐壺,色澤豔麗不嫣,沉穩而不嬌,被稱為「大紅袍」。而與俞國良同期的藝人都無這種上好的佳泥。 當時宜興縣官鍾竟成要做一批紅泥壺送人,選中俞國良製作,而泥料由鍾安排泥場煉製,所以俞國良才有緣得此紅泥,鐘的茶壺都鈐上「鍾竟成贈」的方章。
  • 金陵竹刻與宜興紫砂同臺聯展
    本報訊(記者 朱凱) 5月15日,「刻意江南——竹刻、紫砂作品聯展」在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博物館、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主辦,省民協省直分會、省竹刻藝術研究會、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等單位承辦。
  • 宜興紫砂 見證五百年中國文化夢想
    科技開新境:宜興紫砂讓生活更美好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靈魂,那麼,創新就是一個民族前進的動力。  創新,不僅需要思想的啟迪,還需要科技的驅動。  史俊棠坦率地指出:對宜興紫砂而言,我們現在的科技創新,第一在於材質上要發生變化,第二在於功能要不斷加大。  的確,傳統紫砂材質雖美,施之於健康,猶有不足之處。
  •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帶你認識新世界
    雕塑——自拔 當代 徐秀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覽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清代至當代名家作品共 105 件(套),其中包含 3 件宜興、臺灣兩地陶藝家聯袂創作的陶藝精品。作品器型包括紫砂茶酒器、紫砂花器、紫砂文玩、紫砂雕塑等多種類別,展示以紫砂為代表的宜興陶藝。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大家好,我是瘋瘋沙哈,今天我們聊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丁蜀鎮作為陶都,是紫砂文化的發祥地。1976年,宜興紅旗陶瓷廠在施工中發現了紫砂古窯遺址,有力地證明了宜興陶瓷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紫砂陶作為宜興特有的陶瓷產品,是陶瓷產品中的精品,具有唯一性。丁蜀鎮的紫砂行業主要有紫砂泥生產與紫砂工藝品生產,而紫砂工藝品主要有紫砂雕塑和紫砂茶具兩大類。紫砂茶具以造型古樸、質地細膩、色澤渾厚、雕鏤精細著稱。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桑黎兵,2010年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1960年生於宜興,「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之一,現為江蘇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茶文化研究會兼職教授,河北省紫砂陶藝協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紫砂藝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江蘇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