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泥料拼配之謎

2021-03-05 紫砂筆記

     16世紀,宜興紫砂傳到西方,其中有些用紅泥做成的茶具,歐洲人從來沒有見過紅而不嫣的東西,因此喚它叫做「紅色瓷器」。

     紅泥為早期常用泥料從黃龍山紅泥原礦中提煉而成,因為它的收縮率較高,一般都在13—30%之間,火候不容易掌握,所以不宜做大壺,適宜做小壺,如潮汕地區百姓喝功夫茶多用小水平壺,多半就為紅泥所制。

     朱泥是紅泥中的精品,因為主要成份為紅泥,含鐵量極高,又產在嫩泥礦之下層,未觸風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風化的土塊,質堅如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

     朱泥一般來說分三種: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橙、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朱泥壺被熱水衝淋後可以立現嬌嫩鮮紅的特色,其風韻令人神醉。泡養日久,溫潤而富深度,歷來為藏家愛不釋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顧景舟先生上下班途經合新陶瓷的攤泥場,有時夏天經過烈日暴曬,大雨傾盆之後,他在嫩綠泥場上撿到兩桶紅泥。經過研究,憑多年的經驗,總結出:「紅泥,蘊藏在嫩泥的底層(俗稱石黃又稱硃砂泥),產地在西山前(即任墅村)趙莊嫩泥礦的下層,紅泥,原礦結構,不容於水。」

     《陽羨名壺系》記述:「以和一切土色乃粘埴可築蓋陶壺之丞弼也。……調之乃變硃砂色。」到了清吳騫《陽羨名陶錄》選材篇,加了一個「黃」字,稱為嫩黃泥。所謂的「丞弼」即指輔佐的意思。以前任淦庭等在花盆,花瓶上給花鳥上色,凡紅色必定用石黃研磨,用筆蘸著上色。清末俞國良制的紅傳爐壺,色澤豔麗不嫣,沉穩而不嬌,被稱為「大紅袍」。而與俞國良同期的藝人都無這種上好的佳泥。 當時宜興縣官鍾竟成要做一批紅泥壺送人,選中俞國良製作,而泥料由鍾安排泥場煉製,所以俞國良才有緣得此紅泥,鐘的茶壺都鈐上「鍾竟成贈」的方章。

     石黃,因為它外殼黑褐色硬如鐵,包裹著一種象熟雞蛋黃一樣的東西,形似蛋黃,所以也稱石黃顧景舟先生解釋,以前人喜歡抽黃煙,用一皮袋裝菸絲,抽菸時從袋裡捻少許,捺在煙筒內,點火即抽,隨時把袋口收緊,以免菸絲散落,菸絲含油,經長期觸摸,皮袋就黑不溜秋的,與石黃礦的顏色十分相近,所以土名就叫「煙癟只」。

  

     天清泥紫砂泥中,自古至今以天青泥為最,何謂天青泥呢?有兩種說法,一說雨過天青色,另一種為天青,是青中泛藍。瓷器類的天青色也為此色,紫砂與此完全不一。明周高起在《陽羨名壺系》中記述:「天青泥出蠡墅,陶之黯肝色。」是說經焙燒後顏色象深珠肝色。為什麼把這種礦土叫做天青泥。一說「天青,染色名,深黑而微紅;所謂深青而含赤色的紺色」(《辭源》371頁)。還有一說,前人因這種泥與與天青染料相近似習慣稱之。丁山有一大水潭,原本是紫泥採掘宕口,天青泥就產於此。

     紫砂行業內,習慣地把紫泥稱為清水泥。記得有一把竹節壺用的就是天青泥,而這把壺為豬肝色,所以天青泥是指泥色並非是燒成後的顏色。相拼泥紫砂泥可以相互配比,如果方法得當,便能取得色澤純正,顆粒細膩燒成範圍寬,可塑性好的泥鍾。前人在實踐中摸索出各自得經驗,正所謂「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正是「戲法人人都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罷了。

     現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用純淨的泥料加工處理。

第二種:摻入顆粒並與不同泥料混合。

第三種:適量摻入金屬氧化物,使其色澤豐富,提高明度。

     常見的泥料相拼其結果如下:

本山綠泥與紫泥相拼,製成段(團)泥。

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適量加入氧化鈷,製成墨綠泥。

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適量加入鉻錫黃,製成琵琶黃泥。

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適量加入鉻綠,製成菜茄泥。

紫泥中適量加入氧化錳,製成褐色拼料泥。

紫泥中適量加入氧化錳及氧化鈷,製成黑料泥。

洑東紅泥適量加入鐵紅粉,製成紅朱泥。

     泥料在窯爐裡,隨著溫度的變化,會產生深淺濃淡不同的色澤 。 

     紫砂泥的色彩變化之謎紫砂,一般人以為其色彩就是紫紅色的,其實錯了,紫砂土被稱為「五色土」,其顏色也絕不是簡單的黃、藍、紅等幾種原色,如果你到紫砂博物館或大一點的紫砂市場轉一圈,會發現紫砂的顏色,色色相異、變化無窮。

     清代學者吳梅鼎曾經寫過一篇名為《陽羨茗壺賦》其中描寫色彩為:「若夫泥色之變,乍陰乍陽。忽葡萄而紺紫,倏桔柚而蒼黃。或青堅在骨,塗髹汁兮生光,彼瑰琦之窯變,匪一色之可名,如鐵、如石、胡玉、胡金。備五文於一器,具百美於三停。遠而望之,黝弱鐘鼎陳明庭; 迫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豈隋珠與趙璧可比異而稱珍者哉!」文人筆下的紫砂器的色彩可謂絢爛無比。

     而另一日本收藏家奧蘭田在其專著《茗壺圖錄》中也寫到:「泥色之辨,洵難矣!每壺各異,譬猶天文之燦然,不可得名狀也。」

      紫砂器的色彩豐富多樣,變化無窮,而以朱、紫、米黃三色為本色,朱有濃淡,紫有深淺,黃富變化,假如要辨色可以例出數十上百種,例如:天青、鐵青、豬肝、黯肝、慄色、紫銅、硃砂紫、海棠紅、葵黃、冷金黃、水碧、沉香、梨皮、青灰、香灰、綠銅、墨綠、漆黑、棕黑、鼎黑、榴皮……假若細細觀察,各種泥色如星光閃爍,日輝映射,如玉如翠,有的在泥中摻砂(粗砂或細砂)又好比是綢緞周身,珠粒隱現,更為奪目動人。

      紫砂土是顆粒較粗的陶土,它和江西景德鎮和浙江龍泉的白瓷塗同屬高嶺——石英——雲母類,不過含鐵、矽等元素較高,由於在高溫燒成過程中,鐵的氧化還原等作用,使紫砂色彩變得相當豐富多彩。

      紫砂泥從顏色上分即前面提到過的三種:

一種是紫紅色和淺紫色,稱作「紫砂泥」,肉眼可看到閃亮的雲母微粒,燒成後為紫黑色或紫棕色;

一種為灰白色或灰綠色,稱為「綠泥」燒成後呈淺灰色或淡黃色;

還有一種是棕紅色,燒成後呈灰黑色,稱為「紅泥」。

丁蜀鎮蘊藏的以第一種紫砂最多,第二種綠泥,第三種紅泥較少。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並非什麼顏色的泥料燒出來的壺就是什麼顏色,例如有的呈黃色、淺灰色的壺都是由綠泥燒成的。

      紫砂藝人們可以根據創作需要由專門煉泥人員進行配製,例如丁蜀鎮黃龍山原礦主要有:底槽青、紫泥、本山綠泥、高溫紅泥、白麻子泥、紅皮龍、烏泥、降坡泥等等。這些泥除了可以單一煉製以外,還可以相互摻和,根據要求進行配煉。

例如:

本山綠泥+紫泥=段泥;

本山綠泥+紅泥=紅段泥;

紫泥+紅泥=紅清水泥;

紫泥+錳、鈷、鐵=黑泥料。

      宜興紫砂泥猶如萬花筒,可以通過人工加上科技手段配製成非常豐富的多種色彩,象魔術師般地變幻出奇妙的世界來。

相關焦點

  • 紫砂天目浴火曜變之謎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熊輝 發自江蘇宜興「這個茶碗的釉色結晶圖案像海之藍,這個像土豪金,這些茶器都是純手工製作,紫砂泥和釉料都是自己調製的,不含任何核放射元素。」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龍泰藝海陶瓷城,「原陶藝品」工作室的展架上,紫砂天目釉茶器在聚光燈下散發著誘人的光彩,琳琅滿目的紫砂茶器和不同的釉色,吸引著眾多外地客造訪。六旬老人孫如航,充滿自豪地用宜興普通話,向遊客們介紹著兒子孫研的得意之作。工作室的二樓,平頭、方臉、戴著眼鏡的小夥孫研,無暇顧及客人的造訪,專注地坐在拉胚機前,捧著一團經過他潛心配料調製的紫砂泥,製作著他正在研發的新品茶器。
  • 詳解:12款稀有泥料|紫砂壺|宜興紫砂|烏金砂|黃龍山
    而在紫砂泥料中,還有一些極為稀有的泥料。它們存量不多但表現特別,一些壺友喜歡卻不敢買,因為對稀有泥料並不熟知而存在疑惑。此次特選12種稀有泥料,與壺友一起品鑑。黑疾星呈黯肝色,略泛朱光,成品周身均現黑色小熔點,為朱泥原礦黃石黃之外殼碾碎成砂,摻於特選宜興趙莊山朱泥系之棕色調原礦中,經過漿捶練而成。色沉穩重卻持之略輕,工序十分複雜。泥性親茶恬和,溫潤香醇頗值回味。一經使用,溫潤光華,晶瑩剔透,泥中極品,天然特殊。
  • 紫砂泥料,陳腐,具體指的是什麼?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百科全書,一鍵關注本帳號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紫砂泥在行業間的專業稱呼是紫砂礦,俗稱五色土,還有叫「天青泥」、「紅棕泥」、「底槽清泥」、「大紅泥」等,一般是指宜興特產用於製作紫砂壺的基本原料。深藏於黃龍山巖層下數百米,在「甲泥」礦層之間。在宜興,可以在丁蜀地區範圍內的陶土礦中找到紫砂泥。
  • 「第28期」目前宜興的紫砂泥料來自哪邊,哪些是「真正」的原礦?
    丁山的紫砂礦料來自哪裡?宜興是不是到處都是紫砂?」對於紫砂泥料的瘋狂營銷,真是到了極致,而且從2005年至今緋聞不斷,雖然部分人在努力澄清事實,但大部分壺商還是喜歡從各個層面宣導」泥料稀缺「。忘羨,以自身名譽保證,以下所說,均為真實現實。
  • 什麼泥料才是好泥料?如何去識別紫砂原礦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於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證明。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
  • 陶土假冒紫砂泥料
    新手壺友把陶土礦料,當作紫砂,而且煉製的還是通砂料,這與傳統煉製的陶土泥料又不同,由於通砂料脂粉泥含量過高,實際燒成後呈瓷性,但又沒有瓷的光澤,這種壺表面色相死板,光淺,無潤光,就象死的皮膚,無潤色。放手摩挲壺面,與壺肌膚相親,你會發現好的紫砂感覺順暢細膩,砂質均勻,毫無生澀或滑膩之感。好的紫砂壺表面有顆粒感,凹凸不平,但摸起來則是光潤的。
  • 紫砂泥料中的「 石黃 」「 石紅 」被神話了突然又搞得滿大街都是
    紫砂泥中有部分因為原礦泥料燒出來顏色很澀,沒有水色,這時候就需要加點石黃,因而石黃被視為傳統紫砂泥中的「寶」。部分紫砂泥料,加入天然石黃,可以降低燒成的溫度,增加色感和潤度。紫砂泥「猶天文之燦然」,兩位先生都沒有說錯,只不過是自然界與他們開的一個玩笑罷了。很多人都說自己的石黃是黃龍山的,其實黃龍山沒有嫩泥礦,所以也就沒有石紅石黃,如果賣家這麼說,一個可能他根本不懂泥料,另一個可能就在忽悠。
  • 「紫砂泥料」大紅袍:紅紅火火,中國顏色!
    大紅袍·簡介大紅袍泥料,是紫砂中的極品泥料,珍稀而貴重,可謂可遇而不可求。大紅袍紅豔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為瀕臨絕滅之極品朱泥。·相關參數窯溫:約1080度C。收縮比:約30%。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趙莊山、黃石黃巖心。
  • 何為紫砂泥料酸洗?如何判斷一把紫砂壺的泥料是否經過酸洗?
    說到紫砂泥料的酸洗,很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到底什麼樣的紫砂泥料是經過酸洗的?又如何去辨別一把壺的泥料是否經過酸洗呢? 紫砂原礦中本身就含有鐵質、雲母等各種雜質,所以如果不經過處理或多或少都會在燒制出來的紫砂壺上有所體現。所以,很多商家在去雜這方面做足的功夫!
  • 大聖說壺第34期,紫砂賞鑑之走進宜興陶瓷博物館
    就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作為國內成立時間最長的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距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匯聚了從古至今多位名家大師以紫砂為主旋律的陶瓷藝術作品,我們進去一睹為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紫砂製作工具琳琅滿目,大的類別有十三種,早期的話以竹木製工具為主,博物館裡紫砂工具琳琅滿目,每件工具的簡介也寫得極為細緻。
  • 泥料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藝術,一鍵關注本帳號1. 降坡泥降坡泥是指在宜興鼎蜀鎮在修建陶都路是穿越黃龍山賀青龍山之間發掘的紫砂陶土。由於主要是在降低該路段的陡坡工程中發現的,大家習慣稱之為「降坡泥」,宜興當地人發音為「崗坡泥」。傳說是宜興修鐵路時挖出的紫砂明礦(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顏色古樸,黃中代紅,燒成後壺體中的黃砂隱現,由於接近青龍山(石灰石),富碳酸鈣(自然熔劑原料,所以燒成成品水色潤澤滋潤,掃測溫度偏低,質感非常漂亮。於是大家開始爭先恐後的挖掘,於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
  •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如何分辨原礦紫砂料?
    宜興紫砂壺為什麼這麼多人買?像陝西、喀左不是號稱也有紫砂泥的地方,為什麼沒有人去關注,反而都在追捧宜興的紫砂壺呢? 其實,一直以來就有很多地方號稱發現了紫砂礦料,但其他地區的礦料真的能和宜興的相媲美嗎? 首先,宜興地處江南地區,紫砂礦屬於海陸交替和濱海河湖沉積礦床,是海退序還的產物。從礦床類型和走向來看了,以原生沉積礦床為主,礦層變化以縱向變化為主。
  • 「紫砂泥」不是尋常泥土 江蘇宜興建立涉案紫砂礦價格認定專家庫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紫砂礦是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得以保護和傳承的根本保證。為了更好地保護紫砂礦藏,宜興於日前建立起紫砂礦價格認定專家庫,為涉案紫砂礦價格認定提供專家意見。
  • 什麼泥料的紫砂壺泡什麼茶,太全了!
    泥料:優質黃龍山原礦本山綠泥【泥料簡介】本山綠泥,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壺品光彩米黃泛青,泡養後逐步轉為溫潤的亮色,包漿感好而易於泡養,發幽然青光。產於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未幾,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砂為低。原礦光彩為青灰泛綠,成片巖狀或粉末狀,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
  • 紫砂茶壺之鄉宜興,工藝大師蔣芬紫砂壺 大師作品欣賞
    其紫砂作品造型優美、泥料純正、線條分明、珠圓玉潤、做工精細且形神具備。一級目錄1生平經歷 一級目錄2得獎作品1生平經歷生於古陶都宜興,一個以紫砂為枕,泥胚為凳的紫砂工藝世家。自幼對紫砂文化耳濡目染。其他同齡人是「玩泥巴」長大的,而她是「玩」高級的紫砂原料泥長大。1992年破瓜之年,如願進入宜興錦達公司學習紫砂壺製作,師從紫砂名人宋寶娟老師,練就了紮實的制壺基本功。其後又受到紫砂名人王蓮芳老師的點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老師的指點。在「談笑有鴻儒」的氛圍中,其制壺技藝日益精湛。
  • 紫先生紫砂小課堂——朱泥、底槽清這兩種泥料適合泡什麼茶??
    我們都知道,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茶器之首不光光是因為其豐富的塑造能力、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因為其自身獨特的雙氣孔結構和優良的利茶性。 正所謂「密可走馬。
  • 「紫砂泥料」趙莊朱泥
    趙莊朱泥乃朱泥中的極品,為世所公認,而現在眾所周知的黃龍山富產朱泥一說,嚴格來說只是牽強附會之說,其實黃龍山出產的大多是紫泥,紅泥,朱泥只是佔了很少的份額,且品質不高。好多人會把朱泥和紅泥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 詳解:12款稀有泥料
    如紫泥原礦大致可分:頭槽、二槽青、底槽青;紅泥又有原礦紅泥、原礦朱泥、原礦紅皮龍等,泥性有差別,礦層不同,顏色也不盡相同,可見紫砂泥品類之豐富。 而在紫砂泥料中,還有一些極為稀有的泥料。
  • 紫砂知識:如何鑑別紫砂壺的泥料好不好?
    買壺、玩壺,說到底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壺形、工藝和泥料。壺型全憑自己喜好,工藝的精劣較好分別,但是對於泥料的說法眾說紛紜,朦朧難辨,多少人為此都一籌莫展。不管是哪一種泥料,想要優秀就肯定會有明擺著的特徵。 那泥料純正不純正怎麼看呢?
  • 匠人:因為泥料好,他火了,也出名了……
    ▲王福君老師王福君1963年出生於宜興,母親是制壺藝人。王福君自幼觀看母親制壺,於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幼年常以紫砂泥自製小雕塑玩耍,亦曾效仿母親的手法製作實心壺取樂。1981年進宜興紫砂工藝二廠,考入紫砂研究所;1990年起擔任培訓中心主任,授徒三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