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說壺第34期,紫砂賞鑑之走進宜興陶瓷博物館

2020-12-12 茶與紫砂壺

以經典為師,不落旁道

經典在哪裡?就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作為國內成立時間最長的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距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匯聚了從古至今多位名家大師以紫砂為主旋律的陶瓷藝術作品,我們進去一睹為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紫砂製作工具琳琅滿目,大的類別有十三種,早期的話以竹木製工具為主,博物館裡紫砂工具琳琅滿目,每件工具的簡介也寫得極為細緻。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款工具叫明針,它不是一根針,而是有角質的,這款便是牛角制的明針工具。

泥料陳列展館

黃龍山大紅泥

今天介紹的一款嘉賓就是黃龍山大紅泥,《宜興紫砂礦料》這本書記載的早期對於大紅袍的定義的一款泥料。它的礦體本身就是呈大紅色,但它的泥性特別奇怪,也是它的珍稀之處,就是它既有朱泥的色澤,同時又保留了紫泥的透氣性,非常難得!

天青泥

這款泥料就是很多壺友都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的天青泥,它是紫泥的一種,包括《宜興紫砂礦料》書裡面介紹的也是紫泥的一種。

市面上很多人認為天青泥燒出來是淡綠色,青綠色,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實際上之所以稱為天青泥,是因為它的原礦表面對著陽光看有一種天青色。它的礦體是紫泥的礦體,燒制出來也是呈紫泥的色澤,非常稀有,目前市面上並沒有見到大家公認的成品。

墨綠泥

墨綠泥是團山料的一種,也可稱之為段泥的一種。我們看很多市面上銷售的墨綠泥它的成品是綠色的,實際上這個是有違原礦紫砂的本義。其燒制出來是米黃色和乳黃色跟本山綠的顏色有接近,之所以稱為墨綠泥是因為它的原礦表面款上去泛青或者有青皮這樣的一個色澤表現。

名家經典作品展館

這一個館區匯集了很多歷史的名家作品,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以經典為師,經典就在這個地方。不得不說每一位名家,他的每一件作品,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值得傳頌的,但是每一個名家都有成名作品,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程壽珍——掇球

這一款掇球壺應該就是非常具有程壽珍個人代表性的一款作品。

邵大亨——仿古

這款仿古就是大名鼎鼎的大亨仿古的真跡。我們說邵大亨的仿古、掇只這兩款都是傳世經典,其作品多以厚重沉穩為基調。

陳曼生——瓦當

這一款瓦當壺就是曼生十八式當中的一款,取材於漢代宮廷的瓦當,造型惟妙惟肖。

陳鳴遠——松段

在清代的時候陳鳴遠就有一壺難求的美譽了,他的這款松段壺真的是做得巧奪天工,上面所有的肌理看上去都跟真實的一樣。

朱可心——中長青壺

可心二字取自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他的作品以清雅雋秀為主,雖然器型看上去比較大氣飽滿,但是取材都是來源於生活,尤其是我們看到的這款中長青壺,個人認為是目前為止無出其右者 。

徐漢棠——漢棠石瓢

徐漢棠大師是顧景舟的入室大弟子,作品深受顧景舟大師的影響,可以說是宗風一脈相承,尤其是其創製的漢棠石瓢壺,大家可以自行領略一下它的風採。

顧景舟藝術館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顧景舟的藝術館,是在整個博物館裡面專門以顧景舟先生為主體的展覽館。在顧老的展館裡面,很多東西並不需要我們用語言去描述,大家靜靜地去體會,每個人都能感悟到不同的藝術底蘊。

顧景舟大師之所以被後人所推崇除了他個人的藝術成就之外,他的傳道受業解惑與帶出了很多現在成為大師的藝術家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看到顧景舟大師之前的授課筆記,就可以看出其人的嚴謹和對學術的鑽研。

今天大聖走馬觀花式地參觀了宜興陶瓷博物館,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沒法在短時間內為大家展示,也是留給所有愛壺的朋友們一個懸念,有機會到宜興來,親自到博物館體驗一下不同歷史文化時期帶給你的藝術震撼。

好了,本期大聖說壺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宜興陶瓷博物館,珍藏的清代至民國紫砂精品!件件難得!
    宜興陶瓷博物館藏。邵陸大,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供春之壺,勝於金玉。周澍《臺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傳世的供春壺極少。1923年,儲南強在蘇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壺,壺把的款識「供春」二字,缺蓋,後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壺以銀杏樹癭作壺身花紋,造型別致,紫砂色。楊鳳年《風卷葵壺》,清代。宜興陶瓷博物館藏。
  • 南京大學商學院移動課堂|走進宜興陶瓷博物館
    上午10點整,到達宜興中國陶瓷博物館。首先,中國紫砂博物館、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先生、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瞿華娣女士,親自給來訪的同學開展了詳盡的介紹,從宜興城市的沿革到宜興的制陶史。參訪博物館的過程中,同學們快速見證宜興作為「中國陶都」的七千年制陶史,其中「均陶」和「紫砂」閃耀著近千年的輝煌。周小東館長2014年首次在他的論文裡提出了「宜興窯系」的概念——區別於陶瓷界八大「瓷窯體系」的「陶窯系」。而宜興窯系在陶窯系裡名列榜首。
  • 旅遊:宜興陶瓷博物館——傳承閃耀「陶瓷之光」
    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由首任館長時順華創辦,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博物館的門票20元,最主要的是附近停車不需要停車費。館區依山而建、氣勢宏偉,集陳列、研究、展覽、旅遊、購物和陶藝學術交流於一體。
  • 名編名記名作家聚焦宜興陶瓷博物館 品讀紫砂陶醉天下秘訣
    全國名作家、名記者、名編輯聚焦宜興陶瓷博物館陶瓷工藝大師現場表演  中國江西網宜興訊  記者萬炳全報導:「紫砂只是館藏「五朵金花」中的一種,另外號稱「東方藍寶石」的青瓷、堪稱宜興一絕的均陶、顏色豔麗的美彩陶和宜興獨有的精陶都充分展示了陶都的風採。
  •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3月25日上午,「好景配好盆 好盆出宜興——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在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新加坡賞石協會會長林朝華、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顧紹培以及來自宜興盆藝界、陶藝界、收藏界人士等400餘人參加活動。
  • 韓美林紫砂藝術館今日正式落戶宜興
    2019年12月21日上午,由宜興市人民政府、韓美林藝術基金會主辦,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承辦,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支持,宜興陶瓷博物館協辦的「韓美林紫砂藝術館開館儀式暨韓美林藝術講壇」在宜興陶瓷博物館拉開了帷幕。
  • 相約陶都|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即將開幕
    >3、「中華文明」謝強紫砂藝術巡展時間:2019年9月30日——11月20日地點:宜興市博物館臨展廳4、百年蔣蓉系列紀念活動時間:2019年10月14日下午地點:丁蜀鎮陶瓷博物館5、「詩詠陶都·詞潤紫玉」作品展暨《詩詠陶都潤紫玉》(人民美術出版社)首發式
  • ——龍騰設計經典項目案例之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在這波瀾壯闊的七十載歲月裡, 建築承載和記錄著歷史性的變革與進步。中國陶瓷的產生和發展是一部燦爛的物質文明史,而宜興素以「陶都」著稱於世,是我國主要的陶瓷產區之一。
  •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館區依山而築,氣勢宏偉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由首任館長時順華創辦。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陶瓷博物館。
  • 關建勳率團到宜興市考察學習陶瓷紫砂產業發展
    宜興是聞名中外的「中國陶都」,擁有7000多年制陶史,形成了從原料探礦、開採、加工、運輸、設計開模、製作、燒成、包裝、銷售、市場、科研教育等全套一條龍的產業鏈,產品大體可分為日用陶瓷、建築陶瓷、工藝美術陶瓷、工業陶瓷和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紫砂陶五大類,紫砂、精陶、青瓷、均陶、美彩陶被譽為陶瓷「五朵金花」,特別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陶手工製作技藝
  • 遊宜興陶瓷博物館,看精品館藏!造型獨特,讓人讚嘆!
    中國紫砂博物館( 宜興陶瓷博物館)藏。此壺公認是民國時期創新的典範之作,當時不少名家都製作過,也公認其是範大生的代表作之一。範大生(1874-1942),民國紫砂壺大師。作品生動傳神,富有情趣,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美譽。值得一提的是,他精心創作的大型陶塑「雄鷹」曾在1935年英國倫敦藝術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提璧茶具》,顧景舟。國家一級文物。
  • 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開幕
    「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4月16日在寶應博物館開展展期:2019年4月16日——5月16日紫砂,陶之精華。紫砂壺器,古雅純厚;「方非一式,圓無一相」,造型千面,卻效法造物,追求完美。點之排列,線之運動,富有樂感韻律,是中華民族一種靜止的「文化舞蹈」。宜興古稱「荊邑」,是我國著名的陶都,從新石器時代的駱駝墩遺址出土陶器算來,宜興窯的窯火已經延燒了7000年。在明清時期,更是創燒出了紫砂壺這種獨樹一幟的陶藝品種,成為了宜興的一張名片。
  • 宜興的「五朵金花」,除了紫砂你還知道哪些?
    宜興擁有2100餘年的建城史和7000多年的制陶史,創造於新石器時代,又在晉宋時期發展成熟,最終於明清大放異彩。 無論是蒼翠欲滴的青瓷、還是端莊凝重的均陶、是胎質堅緻的精陶、還是釉色斑斕的美彩陶都是宜興陶藝的珍寶,它們與典雅古樸的紫砂一同被譽為宜興藝術陶瓷的「五朵金花」。
  • 拇指博物館|匠心紫砂壺之供春壺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顧紹培年逾七旬,從業50餘年,至今仍在不斷耕耘,堅持創新,是宜興陶藝工作者的優秀典範江蘇宜興是我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被譽為宜興陶瓷「五朵金花」。記者:林凱、蔣芳(江蘇分社)編輯:尚亞楠、杜屹然 (原標題:拇指博物館|匠心紫砂壺之供春壺)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大家好,我是瘋瘋沙哈,今天我們聊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一 丁蜀簡介丁蜀鎮是一座山、水、城融合的千年古鎮,位於宜興城區東南14公裡,以盛產陶瓷而聞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稱。丁蜀鎮是宜興市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歷史文化特色鎮,是宜興的兩個主城區之一。丁蜀鎮是宜興自然稟賦最集中、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交通區位條件最優越、經濟實力最雄厚的板塊之一。2016年10月14日,丁蜀鎮被列入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錄。丁蜀鎮所在的宜興古稱「荊邑」,因境內有荊溪而得邑名。河南面是天目、銅官等山嶺,而北面是沃野平原,自古為宜居之地。
  •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帶你認識新世界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樂趣呢?8月28日起,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展出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將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包羅萬象的紫砂世界。雕塑——自拔 當代 徐秀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覽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清代至當代名家作品共 105 件(套),其中包含 3 件宜興、臺灣兩地陶藝家聯袂創作的陶藝精品。作品器型包括紫砂茶酒器、紫砂花器、紫砂文玩、紫砂雕塑等多種類別,展示以紫砂為代表的宜興陶藝。
  • 宜興紫砂九雋東莞展出180件作品
    經濟網訊 宜興是中國著名陶都,紫砂藝術聞名海內外,東莞則是業界公認的「藏茶之都」「愛茶之都」,與茶息息相關的紫砂,在東莞有著廣泛的愛好群體和收藏基礎。兩座城市的相遇是註定的。
  •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是中國著名陶都,制陶歷史已有5000多年。宜興陶瓷素以精湛的技藝、濃鬱的傳統、豐富的造型、優雅的裝飾而獨步千秋,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陶瓷藝術殿堂的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是中國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館。
  • 《宜興紫砂珍賞》出簡體字版,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講述紫砂史
    當時的紫砂器,如缽罐、壺等,胎質均較粗,製作也不夠精細可能作煮茶或煮水之用;但考查中華茶道文化,在宋代還未發展到手撮茶葉、用壺衝飲,替代烹煎方式的階段。一九六六年,在南京市郊外江寧縣馬家山油坊橋挖掘的明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年)司禮太監吳經墓曾出土一件紫砂提梁壺,從它的形制與裝飾紋樣推測,被用作案幾陳設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 『故宮博物院珍藏宜興紫砂回鄉展』
    紫砂是陶瓷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時下藏者甚眾。宜興紫砂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從明代開始進入宮廷,在清康雍乾時期頗受皇室的青睞。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宜興窯器物約400件,多為清宮舊藏,這些宮廷紫砂包括茶器、花器、文房清供等,藝術成就極高,但大多深藏府庫, 外界絕少看到。故宮現有館藏文物180多萬件,能展出的僅佔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