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典為師,不落旁道
經典在哪裡?就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作為國內成立時間最長的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距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匯聚了從古至今多位名家大師以紫砂為主旋律的陶瓷藝術作品,我們進去一睹為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紫砂製作工具琳琅滿目,大的類別有十三種,早期的話以竹木製工具為主,博物館裡紫砂工具琳琅滿目,每件工具的簡介也寫得極為細緻。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款工具叫明針,它不是一根針,而是有角質的,這款便是牛角制的明針工具。
泥料陳列展館
黃龍山大紅泥
今天介紹的一款嘉賓就是黃龍山大紅泥,《宜興紫砂礦料》這本書記載的早期對於大紅袍的定義的一款泥料。它的礦體本身就是呈大紅色,但它的泥性特別奇怪,也是它的珍稀之處,就是它既有朱泥的色澤,同時又保留了紫泥的透氣性,非常難得!
天青泥
這款泥料就是很多壺友都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的天青泥,它是紫泥的一種,包括《宜興紫砂礦料》書裡面介紹的也是紫泥的一種。
市面上很多人認為天青泥燒出來是淡綠色,青綠色,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實際上之所以稱為天青泥,是因為它的原礦表面對著陽光看有一種天青色。它的礦體是紫泥的礦體,燒制出來也是呈紫泥的色澤,非常稀有,目前市面上並沒有見到大家公認的成品。
墨綠泥
墨綠泥是團山料的一種,也可稱之為段泥的一種。我們看很多市面上銷售的墨綠泥它的成品是綠色的,實際上這個是有違原礦紫砂的本義。其燒制出來是米黃色和乳黃色跟本山綠的顏色有接近,之所以稱為墨綠泥是因為它的原礦表面款上去泛青或者有青皮這樣的一個色澤表現。
名家經典作品展館
這一個館區匯集了很多歷史的名家作品,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以經典為師,經典就在這個地方。不得不說每一位名家,他的每一件作品,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值得傳頌的,但是每一個名家都有成名作品,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程壽珍——掇球
這一款掇球壺應該就是非常具有程壽珍個人代表性的一款作品。
邵大亨——仿古
這款仿古就是大名鼎鼎的大亨仿古的真跡。我們說邵大亨的仿古、掇只這兩款都是傳世經典,其作品多以厚重沉穩為基調。
陳曼生——瓦當
這一款瓦當壺就是曼生十八式當中的一款,取材於漢代宮廷的瓦當,造型惟妙惟肖。
陳鳴遠——松段
在清代的時候陳鳴遠就有一壺難求的美譽了,他的這款松段壺真的是做得巧奪天工,上面所有的肌理看上去都跟真實的一樣。
朱可心——中長青壺
可心二字取自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他的作品以清雅雋秀為主,雖然器型看上去比較大氣飽滿,但是取材都是來源於生活,尤其是我們看到的這款中長青壺,個人認為是目前為止無出其右者 。
徐漢棠——漢棠石瓢
徐漢棠大師是顧景舟的入室大弟子,作品深受顧景舟大師的影響,可以說是宗風一脈相承,尤其是其創製的漢棠石瓢壺,大家可以自行領略一下它的風採。
顧景舟藝術館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顧景舟的藝術館,是在整個博物館裡面專門以顧景舟先生為主體的展覽館。在顧老的展館裡面,很多東西並不需要我們用語言去描述,大家靜靜地去體會,每個人都能感悟到不同的藝術底蘊。
顧景舟大師之所以被後人所推崇除了他個人的藝術成就之外,他的傳道受業解惑與帶出了很多現在成為大師的藝術家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看到顧景舟大師之前的授課筆記,就可以看出其人的嚴謹和對學術的鑽研。
今天大聖走馬觀花式地參觀了宜興陶瓷博物館,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沒法在短時間內為大家展示,也是留給所有愛壺的朋友們一個懸念,有機會到宜興來,親自到博物館體驗一下不同歷史文化時期帶給你的藝術震撼。
好了,本期大聖說壺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