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帶你認識新世界

2020-12-12 杭州日報

通訊員 張必萱 記者 俞倩

談及紫砂,世人多將其與「壺」聯繫在一起,然紫砂的魅力遠不止於此。明代中葉之後,在能工巧匠、文人雅士的推動下,宜興紫砂工藝與傳統雕塑、詩詞、書畫與篆刻相兼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樂趣呢?8月28日起,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展出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將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包羅萬象的紫砂世界。

雕塑——自拔 當代 徐秀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展覽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清代至當代名家作品共 105 件(套),其中包含 3 件宜興、臺灣兩地陶藝家聯袂創作的陶藝精品。作品器型包括紫砂茶酒器、紫砂花器、紫砂文玩、紫砂雕塑等多種類別,展示以紫砂為代表的宜興陶藝。

飛雪迎春盆 當代 汪寅仙(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宜興,素以陶都馳名中外,擁有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宜興陶瓷博物館,是中國最早成立的陶瓷博物館, 2013年11月正式獲批為中國紫砂博物館,成為宜興歷史上第一座「國字號」博物館,也是中國影響和規模較大的集展示、研究、傳播、保護和陶藝交流於一體的專業陶瓷博物館,並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此次兩館的展覽合作,旨在依託宜興陶瓷博物館豐富的藏品資源,共同推動陶瓷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展覽以紫砂茶酒器為引言,展出包括陳鳴遠、範大生等諸位大師作品,從世人熟悉的紫砂器著眼,揭開這段至趣探索歷程。紫砂花器則是紫砂藝術中的另一大門類,同樣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甚至得到清代宮廷的賞識。而紫砂材質的超高可塑性,使得其還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房、雕塑、日用器皿等等,百變多樣。同時,在紫砂藝術光芒之下,宜興地區的陶瓷技藝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紫砂、青瓷、均陶、精陶、美彩陶等「五朵金花」,大放異彩。

拋光壺 清代 貢局款

如今紫砂技藝已形成了由材料、工具、工藝、燒成、造型、裝飾等組成的完整的製作體系,永續傳承。這就是紫砂,外觀平實,內藏萬千;這就是「至趣」,箇中滋味,因人而異;這就是「另一面」,不主觀臆斷,不隨波逐流。我們在展示紫砂的多種可能,也在試圖讓更多的人去感受紫砂的多樣魅力,找到品玩的多重樂趣。

果品核桃杯 清代 陳鳴遠

本次展覽將至2020年11月15日結束。

8月28日10:00,展覽將在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正式揭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紫砂工藝大師及愛好者將共同見證這一時刻,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宜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及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的相關領導也將受邀出席。

宜興陶瓷博物館將為展覽開幕,準備精彩的文藝表演、紫砂技藝展示、宜興非遺文化展示等內容。同時也將借展覽開幕之際,向西湖博物館總館捐贈宜興、臺灣兩地紫砂文化書籍,搭建起兩岸陶瓷文化交流的橋梁。

展覽名稱:至趣——紫砂的另一面

展覽時間:2020.08.28——2020.11.15

展出地點: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名窯傳承館

展覽內容:展覽將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清代至當代名家作品共105件(套),一個包羅萬象的紫砂世界,等你來探索!

編輯 楊俏穎

相關焦點

  • 紫砂傳承,帶你認識紫砂的另一面
    本報訊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名窯傳承館,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紫砂藝術佳作105件套。通過此次展覽,有助於人們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並從中感悟中華紫砂藝術的多樣魅力。
  • 這些紫砂女神,愛壺的你認識幾位?
    在紫砂制壺這門傳統的技藝中,成名成家的均以男性為主。然而,一些女匠人堅持初心,將女性的柔美融入紫砂壺藝之中,以絲毫不遜於男性的水準,譜寫出了另一種紫砂華章……紫砂制壺這一古老的手工技藝,誕生於明朝時期。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每個行業都有那麼一些精英人才,"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你了解幾位?2004年被中國紫砂博物館評為中國紫砂十二精英,新生代領軍人物的有:桑黎兵、呂俊傑、張振中(正中)、吳鳴、陳國良、曹亞麟、範建軍、江建翔、高建芳、季益順、儲集泉、沈建強。
  • 關於紫砂壺泡咖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可是,不走尋常路的我們,卻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除了泡茶,能不能用紫砂壺泡其他飲品,比如咖啡!這是個看上去荒誕,仔細想來卻非常現實的問題。畢竟,古人在創造紫砂壺時,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咖啡這種飲品。而在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個性化的今天,中國人的飲品也早不止茶水一種。紫砂壺泡咖啡到底靠不靠譜?
  • 紫砂大師蔣蓉
    在蔣蓉的紫砂花貨作品世界裡,當年大上海所給予她的足夠自信和從容,讓她的作品,最終得以天真爛漫立世。紫砂技藝跟書法技藝很相似。書法講究臨摹法帖,紫砂都是從仿製前人的經典作品開始起步。但臨摹再多也是臨摹,仿製再好也是仿製。藝術作品終歸要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價值。有一次,以像真作品見長的蔣燕亭製作了一個新鮮的蓮蓬。碧綠的蓮蓬裡鑲嵌著米黃色老蓮子,所不同的是,一粒粒蓮子在蓮蓬裡可以滴溜溜地活動。
  • 清代宮廷紫砂壺器鑑賞
    紫砂自明始,到清代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皇庭貴胄,都或多或少有紫砂器具,種類繁多,不一而足。而乾隆時期更是出現了各種各種的紫砂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時他們是怎麼玩紫砂的。構圖清疏,工致畫美,刀法犀利而流暢;另一面則是篆書乾隆御製贊詠茶詩一首,字體穩健而優雅。紫砂碗▲陳覲侯制紫泥團龍紋貼花貢碗此紫砂碗乃搜貼花精品官器。口部微侈,腹壁傾斜,近底內收而平,下承圈足。
  • 紫砂全才——申錫
    點擊標題下的「紫砂茶器與茶文化知識」一鍵訂閱關注「陽羨砂壺圖考」,這是一部詳細系統載述宜興紫砂藝術的專著,以獨創的目光對壺人壺事尤其是傳器加以評論和鑑賞
  • 紫砂七老
    宜興紫砂史是一部歷代紫砂藝人的創業史,已故的七大老藝人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創造了紫砂藝術的巔峰,他們是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為了緬懷老一代藝術家,進一步弘揚紫砂文化、推動紫砂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特地製作了專題——紫砂「七老」!
  • 「日本紫砂」憑什麼與中國紫砂平分秋色?
    中國紫砂,向來有茶器之首的美譽。「日本紫砂「常滑燒,作為後來者,為何能與中國紫砂平分秋色 ?百年前,一位名叫金世恆的中國制壺名匠,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船,自此,拉開了日本新陶藝的序幕——01日本紫砂·常滑燒通過俞含老師的視頻講解,我們了解到「日本紫砂」背後的故事。
  • 都說真紫砂是內斂之光 假紫砂是和尚光 到底是什麼意思?
    宜興紫砂壺經過上千年的傳承,形成了一門獨特的紫砂工藝。紫砂壺,古稱砂壺,紫砂傳統工藝即是砂藝。紫砂是砂,要把砂粒做到晶瑩玉潤、扶之如玉,需要非常好的抿針功夫,就是要把砂抹平、壓緊、還不能把壺坯弄壞,這是用的巧力,所以叫「抿」。 抿針工是紫砂工藝的核心。
  • 獻身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師——顧景舟
    可見他寫字不僅是修身養性,而且晚年仍然潛心紫砂,保持這種心氣。晚年為主編《宜興紫砂珍賞》一書,不斷考證,對照新的實物 傳器考訂《陽羨茗壺系》、《陽羨名陶錄》。他也經常鍛鍊自己的記憶力,有時拿出《古文觀止》一書,讓人隨便找一篇,看他背誦如何,小時候學習的古文,他仍 然記憶無差錯,令人佩服。
  • 紫砂電燉鍋如何選購 蘇泊爾紫砂電燉鍋價格
    鑑於止前市面上有白瓷、紫砂、陶瓷等多種類型的產品。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紫砂電燉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紫砂電燉鍋如何選購和蘇泊爾紫砂電燉鍋價格的相關內容吧。紫砂電燉鍋如何選購一、選質量標準、合格證、電器參數等標識齊備,在當地有售後服務網點的品牌。二、看選容量:根據自己家庭人口選擇適當的容量。
  • 焱壺人物誌|範倩雯的紫砂藝術
    關注【焱壺紫砂】全面解析紫砂基礎知識解密中國傳統紫砂文化- 範倩雯自小受到父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範偉群的薰陶和感染,對紫砂藝術甚是喜愛,大學畢業後便跟隨父親學習制壺技藝。擅長全手工傳統技法,後鑽研紫砂傳統工藝和壺藝製作,手藝日漸精良,在業內頗得好評。
  • 路朔良大師之仿青銅三足軟耳紫砂大鼎
    江南特色的宜興紫砂陶工藝在近六百年的歷史進程中,歷經各朝各代陶人的努力,形成的砂史長卷,紀錄著各個時期每個陶人的足印。同時反映著代表不同時期的造形和審美持徵,為我們後輩陶人可貴的學習楷模。從本人事陶的興趣和認知,活躍於清康熙年間的著名制陶大家陳鳴遠先生存世的紫砂仿青銅紋三足鼎便成了我事陶學習和臨摹的目標之一。
  • 紫砂壺到底能不能泡咖啡?我們查閱大量資料後發現……
    可是,不走尋常路的我們,卻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除了泡茶,能不能用紫砂壺泡其他飲品,比如咖啡!這是個看上去荒誕,仔細想來卻非常現實的問題。畢竟,古人在創造紫砂壺時,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咖啡這種飲品。而在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個性化的今天,中國人的飲品也早不止茶水一種。
  • 顧澤軍:紫砂也需現代化
    原標題:顧澤軍:紫砂也需現代化   紫砂壺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宜興紫砂陶工藝」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如何傳承與發展,是紫砂大師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說起宜興紫砂壺,不得不說絞泥技術。
  • 呂俊傑紫砂作品欣賞
    2010年3月10日下午15:00,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紫砂藝術院主辦,江蘇高力集團、江蘇畫店承辦的「呂俊傑紫砂藝術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抒情開放的創作心態促其超越工藝美術界進行頻繁地文化交流,神追正典,敏寓生活,參悟萬物,合和自然,將音韻、武學、書畫融通於紫砂藝術,形成抱樸與革新兼收、守拙與創意並蓄的原創風格。作品多次榮獲獎項,深受業界及社會公眾的廣泛喜愛,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譽其紫砂藝術為天、地、人合一的結晶。
  • 宜興紫砂 見證五百年中國文化夢想
    誕生於北宋年間,屈指算來,宜興紫砂壺的歷史已逾千年,而其發展過程,卻相對簡單地分為兩個階段:一、北宋至明朝中葉,為紫砂製品實用階段,即壺與茶結合的應用過程;二、明朝中葉至20世紀90年代,為工藝與人文結合的實用工藝品階段。  今天,人類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的創新正迅猛地改變著世界,傳統的紫砂世界在科技創新浪潮的衝擊下,亦嶄露第三個成長階段——科技創新的世紀新韻。
  • 鮑志強:紫砂樂人,匠心獨運
    當今紫砂界,要找到一個個人成就卓越,又桃李遍天下的紫砂大師,大家肯定都認識一個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鮑志強老師。 鮑志強
  • 關於紫砂壺筋紋器
    人們取法於梅、蓮、海棠、菱花、蔬果等自然物態和青銅、玉器的造型來仿製陶瓷器皿,這種源於自然的優美的「點、線結合」,「面體切割」在紫砂創始階段,就得到人們的青睞和讚賞。數百年來,對它的追求和推崇,引起了藝人和壺友間強烈的共鳴,製作者刻意求新,欣賞者推敲玩味,促進了筋紋效果與製作技巧的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