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紫砂」憑什麼與中國紫砂平分秋色?

2020-12-25 ZENS哲品生活筆記

中國紫砂,向來有茶器之首的美譽。

「日本紫砂「常滑燒,作為後來者,

為何能與中國紫砂平分秋色 ?

百年前,一位名叫金世恆的中國制壺名匠,

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船,

自此,拉開了日本新陶藝的序幕——

01日本紫砂·常滑燒

通過俞含老師的視頻講解,我們了解到「日本紫砂」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的是:

常滑燒能自成一派並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僅僅是因為日本的陶業師祖是個中國人嗎?

光緒四年,制壺名家金士恆來到常滑市傳授制壺工藝。

在他的教導之下,日本工匠們逐漸掌握了泥片成型法、陶刻裝飾等複雜技藝,常滑市的制壺技術因此有了突破性進展。

常滑燒的陶土因為含有豐富的氧化鐵,泡出的茶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因此常滑燒有著「日本紫砂」的美譽。

善於學習借鑑和繼承弘揚的日本人,憑藉一份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常滑燒的制壺工藝愈發精湛。

1976年,「常滑燒」陶器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常滑燒的風頭一度直逼宜興紫砂。

日本匠人在繼承中國紫砂的制壺工藝的同時,不斷創新,製作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精美茶器。

比如,這一款常滑燒·綠泥藻紋圓形側把壺,由常滑燒代表性手工作坊「玉光陶園」的三代目傳承人梅原幸隆親自打造。

壺手採用傳統的側把手柄設計,手柄內部的中空結構,能有效起到隔熱防燙作用。

根據壺身特點設計出不同壺嘴,茶濾採用陶製,規則細密的濾孔,能過濾細微的茶渣,出水順暢有力之餘,妙趣橫生。

不施加釉色的「自然釉「燒製法,讓整壺清澈雅致,宛如一方玉器。

藻紋的大膽運用,讓壺身具有立體浮雕質感,呈現出更豐富的視覺體驗,品茶之餘增添更多閒情逸緻。

02紅柑貢歲·鴻運相宜

有人說,常滑燒就像是一個灑脫的隱士,沉穩中帶著些隨性。因其「包容「的特性,常滑燒適用於所有茶類的衝泡,尤其是白茶,與常滑燒可謂絕配。

茶生活體驗官俞含,品鑑了數款白茶之後,為我們推薦了這款讓她為之驚豔的白茶——大與茶號紅柑貢歲

紅柑貢歲的製作工藝十分新穎,將上等老白茶「荒野老樅壽眉」,置入新會大紅柑中。經生曬、低溫烘焙等技術,使得白茶的醇香、桔皮的芳香得以相互融合。

民間尚有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荒野老樅壽眉醇厚,新會陳皮性溫,兩者相得益彰,藥用價值高,可以理氣調中,老少皆宜。

常滑燒側把壺的大寬口設計,能夠輕鬆放入一顆完整的紅柑,加上陶泥本身的高鐵質可以讓茶湯更綿延醇香。

衝泡「紅柑貢歲」老白茶的小技巧:

1 分茶三分之一(約8-10g)或整顆,以常滑燒側把壺衝泡,以90℃的開水緩緩慢注入壺內,浸泡10-15秒出湯即可品飲,適用於3至5人。

2 待茶味衝淡後,還可以文火煎煮後飲用。

衝泡好後的紅柑貢歲,湯色清澈透亮,呈現出酒紅色光澤。

茶湯入口,醇厚飽滿,口感層次豐富。陳皮清新陳香、老白茶馥鬱芬芳,韻味十足,唇齒留香,令人回味無窮,著實讓人驚豔。

古人言:「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因而也有「器為茶之父」的說法。很多人由於不懂茶與器之間的最佳搭配,而少了幾分品茶的雅興。

」一茶一器「欄目,探索大千世界的百態茶器和百味茶葉。好茶配好器,兩者相得益彰,讓品茶回歸原有的風雅之道。

下一期,您希望看到哪種茶/器的品鑑呢?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藝術指導:周翰湘

美術/設計:周靜

撰文/編輯:張慧

相關焦點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每個行業都有那麼一些精英人才,"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你了解幾位?2004年被中國紫砂博物館評為中國紫砂十二精英,新生代領軍人物的有:桑黎兵、呂俊傑、張振中(正中)、吳鳴、陳國良、曹亞麟、範建軍、江建翔、高建芳、季益順、儲集泉、沈建強。
  • 紫砂七老
    王寅春在1935年應上海古董商壟懷希之邀,去滬上專事紫砂仿古產品,成功地仿製了時大彬、徐友權、陳子珪、陳鳴遠的作品。王寅春仿製的作品飽滿生動,幾無挑剔。  王寅春對紫砂陶走向國際市場,作出了很大的貢獻。1934年東洋生意興起,日本人向吳德盛公司訂購了300隻小花盆,吳德盛公司把此任務交給了王寅春。
  • 紫砂傳承,帶你認識紫砂的另一面
    本報訊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名窯傳承館,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紫砂藝術佳作105件套。通過此次展覽,有助於人們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並從中感悟中華紫砂藝術的多樣魅力。
  • 紫砂天目浴火曜變之謎
    創業選中特色紫砂天目「天目釉源於天目山,日本、臺灣把天目做得很精緻,宜興紫砂礦脈是天目山的餘脈,宜興應該有屬於自己特色的紫砂天目。」孫研說,四年前的夏天,被朋友從臺灣買回來的精美天目吸引,朋友一句「你琢磨琢磨把紫砂與天目釉結合,做出宜興特色的天目」,讓他開始四處搜集並學習天目釉製作工藝、材料選取等相關知識。
  • 鮑志強:紫砂樂人,匠心獨運
    當今紫砂界,要找到一個個人成就卓越,又桃李遍天下的紫砂大師,大家肯定都認識一個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鮑志強老師。 鮑志強
  • 呂俊傑紫砂作品欣賞
    2010年3月10日下午15:00,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紫砂藝術院主辦,江蘇高力集團、江蘇畫店承辦的「呂俊傑紫砂藝術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武警總隊政委喻林祥上將,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黎曉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原國防大學副校長何道全中將,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呂軍,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雲,無錫市委常委、宜興市委書記蔣洪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等。
  • 紫砂電燉鍋如何選購 蘇泊爾紫砂電燉鍋價格
    鑑於止前市面上有白瓷、紫砂、陶瓷等多種類型的產品。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紫砂電燉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紫砂電燉鍋如何選購和蘇泊爾紫砂電燉鍋價格的相關內容吧。紫砂電燉鍋如何選購一、選質量標準、合格證、電器參數等標識齊備,在當地有售後服務網點的品牌。二、看選容量:根據自己家庭人口選擇適當的容量。
  •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帶你認識新世界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樂趣呢?8月28日起,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展出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將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包羅萬象的紫砂世界。雕塑——自拔 當代 徐秀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覽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清代至當代名家作品共 105 件(套),其中包含 3 件宜興、臺灣兩地陶藝家聯袂創作的陶藝精品。作品器型包括紫砂茶酒器、紫砂花器、紫砂文玩、紫砂雕塑等多種類別,展示以紫砂為代表的宜興陶藝。
  • 「涵墨壺韻——鮑志強紫砂藝術展」中國美術館開幕
    鮑志強作《峰湧蓮花瓶》鮑志強原創紫砂藝術品《紫玉飄香》《龍香鳳茗》《金文漢風》及《峰湧蓮花瓶》《百壽長春瓶》等屢榮全國大獎,並多次入選日本美濃國際陶藝大賽獎項,他也因此在宜興紫砂藝苑逐漸成長為藝術家型紫砂名家和業內專業導師
  • 紫砂大師蔣蓉
    蔣蓉,是紫砂七老中最為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女性在行業內出類拔萃絕非偶然。蔣蓉,別號林鳳,出生在江蘇省宜興市川埠鄉潛洛村的一個紫砂陶藝世家,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制坯摶陶。隨後的10年,是她的紫砂技藝向紫砂名工進階的基礎時期。此時距離宜興210公裡的大上海,正是古董商仿製古代紫砂器紅火的時期。20歲的蔣蓉,被伯父蔣宏高(燕亭)帶到了大上海,一起專制仿古紫砂作品。
  • 汪寅仙大師紫砂作品集
    汪寅仙研究員級高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顧澤軍:紫砂也需現代化
    原標題:顧澤軍:紫砂也需現代化   紫砂壺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宜興紫砂陶工藝」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如何傳承與發展,是紫砂大師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說起宜興紫砂壺,不得不說絞泥技術。
  • 正器紫砂|《摶埴方圓·雪泥留痕:袁小強師徒紫砂作品展》
    由上海市長三角路演中心8342藝術空間主辦,宜興市正器紫砂藝術館承辦的《摶埴方圓雪泥留痕:袁小強師徒紫砂作品展》於2020年8月28日(周五)在上海市金山區亭楓公路8342號順利開展。本次展覽展出了顧景舟大師三件紫砂珍品,袁小強及其弟子作品。
  • 蘇泊爾紫砂電燉鍋怎麼樣 紫砂電燉鍋新品推薦
    鑑於止前市面上有白瓷、紫砂、陶瓷等多種類型的產品。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紫砂電燉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泊爾紫砂電燉鍋怎麼樣和紫砂電燉鍋新品推薦的相關內容吧。蘇泊爾紫砂電燉鍋怎麼樣蘇泊爾紫砂電燉鍋是很不錯的,紫砂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能分解脂肪,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油膩。
  • 宜興紫砂 見證五百年中國文化夢想
    2013年3月,在古稱「荊溪」、「陽羨」的宜興市,由一位擅長絞泥工藝的陶藝家申報的一項新材料——「具有保健功能的紫砂製品配方及製作方法」,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110020752.0),實現從材料到工藝對中國傳統紫砂的一種突破,從而開闢了一方紫砂保健的新天地。  這位專利發明人就是青年陶藝家顧澤軍。
  •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3月25日上午,「好景配好盆 好盆出宜興——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在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上海藏家申洪良發言為更好地宣傳展示這一獨特陶藝品類,向海內外陶藝愛好者呈現集手工制陶技藝、書法、繪畫、金石、詩詞於一體的藝術精品,本次展覽精選了揚州、上海花盆藏家楊貴生、申洪良所藏,以明清紫砂花盆為主至近代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269件(套),以「精、絕、佳」的高端品質,再現古典紫砂盆器的時代記憶。
  • 紫砂凝結兩岸情
    (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趙曦鵬作品——霓裳天姿組壺) 日前從宜興市臺辦獲悉,經中臺辦批准,當地將以陶博館等地為依託建立紫砂文化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宜興臺辦相關負責人說,臺灣與宜興紫砂淵源深厚。臺灣史學家連橫先生在《雅堂文集茗談》中記載:「臺人品茶,茗必武陵,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其中提到的孟臣是宜興的一位紫砂藝人。
  • 紫韻京華——季益順紫砂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19年3月30日,「紫韻京華——季益順紫砂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由中共宜興市委宣傳部、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主辦,宜興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江蘇民間文藝家協會協辦,宜興市季暢園紫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
  • 紫砂七老,不可被遺忘的紫砂界傳奇人物!
    宜興紫砂史是一部歷代紫砂藝人的創業史,已故的七大老藝人樹立了不朽的豐碑,創造了紫砂藝術的巔峰,他們是任淦庭、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他們被讚譽為紫砂藝界「七大老藝人」,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紫砂藝術發展的重要奠基人。
  • 民國時期—— 著名的「紫砂商號」
    貢局,十九世紀初,宜興朱泥水平壺已外銷南洋諸國,移居南洋的華人亦輸入飲茶文化,尤受泰國富商的鐘愛,與中國經貿來往頻繁。「萬豐」、「錦堂發記」、「福記」等陶肆名店,均為貢局訂製砂壺,故壺底為商家記號,「貢局」二字在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