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紫砂,向來有茶器之首的美譽。
「日本紫砂「常滑燒,作為後來者,
為何能與中國紫砂平分秋色 ?
百年前,一位名叫金世恆的中國制壺名匠,
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船,
自此,拉開了日本新陶藝的序幕——
01日本紫砂·常滑燒
通過俞含老師的視頻講解,我們了解到「日本紫砂」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的是:
常滑燒能自成一派並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僅僅是因為日本的陶業師祖是個中國人嗎?
光緒四年,制壺名家金士恆來到常滑市傳授制壺工藝。
在他的教導之下,日本工匠們逐漸掌握了泥片成型法、陶刻裝飾等複雜技藝,常滑市的制壺技術因此有了突破性進展。
常滑燒的陶土因為含有豐富的氧化鐵,泡出的茶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因此常滑燒有著「日本紫砂」的美譽。
善於學習借鑑和繼承弘揚的日本人,憑藉一份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常滑燒的制壺工藝愈發精湛。
1976年,「常滑燒」陶器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常滑燒的風頭一度直逼宜興紫砂。
日本匠人在繼承中國紫砂的制壺工藝的同時,不斷創新,製作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精美茶器。
比如,這一款常滑燒·綠泥藻紋圓形側把壺,由常滑燒代表性手工作坊「玉光陶園」的三代目傳承人梅原幸隆親自打造。
壺手採用傳統的側把手柄設計,手柄內部的中空結構,能有效起到隔熱防燙作用。
根據壺身特點設計出不同壺嘴,茶濾採用陶製,規則細密的濾孔,能過濾細微的茶渣,出水順暢有力之餘,妙趣橫生。
不施加釉色的「自然釉「燒製法,讓整壺清澈雅致,宛如一方玉器。
藻紋的大膽運用,讓壺身具有立體浮雕質感,呈現出更豐富的視覺體驗,品茶之餘增添更多閒情逸緻。
02紅柑貢歲·鴻運相宜
有人說,常滑燒就像是一個灑脫的隱士,沉穩中帶著些隨性。因其「包容「的特性,常滑燒適用於所有茶類的衝泡,尤其是白茶,與常滑燒可謂絕配。
茶生活體驗官俞含,品鑑了數款白茶之後,為我們推薦了這款讓她為之驚豔的白茶——大與茶號紅柑貢歲。
紅柑貢歲的製作工藝十分新穎,將上等老白茶「荒野老樅壽眉」,置入新會大紅柑中。經生曬、低溫烘焙等技術,使得白茶的醇香、桔皮的芳香得以相互融合。
民間尚有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荒野老樅壽眉醇厚,新會陳皮性溫,兩者相得益彰,藥用價值高,可以理氣調中,老少皆宜。
常滑燒側把壺的大寬口設計,能夠輕鬆放入一顆完整的紅柑,加上陶泥本身的高鐵質可以讓茶湯更綿延醇香。
衝泡「紅柑貢歲」老白茶的小技巧:
1 分茶三分之一(約8-10g)或整顆,以常滑燒側把壺衝泡,以90℃的開水緩緩慢注入壺內,浸泡10-15秒出湯即可品飲,適用於3至5人。
2 待茶味衝淡後,還可以文火煎煮後飲用。
衝泡好後的紅柑貢歲,湯色清澈透亮,呈現出酒紅色光澤。
茶湯入口,醇厚飽滿,口感層次豐富。陳皮清新陳香、老白茶馥鬱芬芳,韻味十足,唇齒留香,令人回味無窮,著實讓人驚豔。
古人言:「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因而也有「器為茶之父」的說法。很多人由於不懂茶與器之間的最佳搭配,而少了幾分品茶的雅興。
」一茶一器「欄目,探索大千世界的百態茶器和百味茶葉。好茶配好器,兩者相得益彰,讓品茶回歸原有的風雅之道。
下一期,您希望看到哪種茶/器的品鑑呢?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藝術指導:周翰湘
美術/設計:周靜
撰文/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