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

2020-12-16 國際在線

2019年10月28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宜興市書法協會、宜興市文學會、宜興市文化局、宜興市文廣新局共同舉辦的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本屆展覽會致力於為各類精品茶具、紫砂製品、茶道與書法書畫文學交流等方面提供一個便捷、直接的交流平臺。

本次展覽會邀請了近百位文學書法書畫、工藝美術、紫砂手工藝匠人現場展示精美手工紫砂茶具書法繪畫;大師領銜參展,青年才俊現場手作,讓人大飽眼福。主要展出作品有國家級高級工藝師、紫砂制壺工藝師範學軍,陶器燒制技藝白瑪群加,中國工藝美術師、著名陶藝家、非遺(紫砂)高級技藝傳承師尚藝,中央國家機關書協會員、英國牛津藝術學院名譽教授邵祥發,中國書畫協會會員、畫家鎖遇良,國家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張亮出,高級工藝美術師、原創型紫砂藝人呂曉偉,著名書法家、中國藝術百科藝術總監、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臨沂書畫藝術創作基地主席王傑寶,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貢升陶藝師戴萍,中國工藝美術師、青年陶藝家唐偉,國家級助理工藝師、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許文青,國家一級美術師、書畫家,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郭建國等。本次展覽會共計展出書法、書畫、工藝美術、紫砂作品近百餘件。

王傑寶作品展

「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探索書畫藝術方面做積極的嘗試,在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上當表率,作楷模。他不僅身體力行,而且影響和感染著他的家庭,兄弟、兒孫都在努力學習傳承書畫藝術。這正是一代代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守望,也是一代代人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

畫家鎖遇良作品

郭建國作品展

尚藝紫砂工藝作品《梅樁壺》

展會中,尚藝先生指出:紫砂藝術它是反映出人類生活、活動、歷史發展的一個過程,更表現出人類對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願望。紫砂藝術發展已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一件好的紫砂藝術品,不但要具備「形、神、氣、韻」,更要具有文化內涵。

書畫藝術與紫砂藝術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積累。

本次「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已經成為重要展會之一,廣大市民在現場可領略人文書法工藝美術,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突顯了本次藝術展覽會的專業性和影響力,促進文化藝術與紫砂藝術的深度融合。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壺中日月——當代書畫紫砂名家作品展」在南京開幕
    2019年10月12日上午10點,第三屆「壺中日月——當代書畫紫砂名家作品展」在南京荔枝藝術館和荔枝藝空間開幕。作為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此次展覽共邀請了紫砂陶藝家64人,合作書畫家81人,宜興書法專題展60人。
  • 當宜興紫砂與海上書畫相遇,上海閔行展「翰墨金砂」
    江蘇宜興紫砂和上海書畫藝術的交流有深厚的傳統。歷史上,以顧景舟為代表的老一輩宜興紫砂大師很早就與吳湖帆、江寒汀、唐雲等老一輩海上書畫名家合作,他們合作完成的各式文人壺,至今仍為紫砂壺製作的典範。來自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及工藝美術研究社多位特聘研究員的紫砂與書畫作品昨天起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開幕的「翰墨金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藝術作品展」對外展出。
  • 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原標題: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中國江蘇網9月8日訊 為紀念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由紀念顧景舟誕辰100周年活動組委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二廠有限公司、新華全媒體藝術館承辦的
  • 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開幕
    「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4月16日在寶應博物館開展展期:2019年4月16日——5月16日紫砂,陶之精華。紫砂壺器,古雅純厚;「方非一式,圓無一相」,造型千面,卻效法造物,追求完美。宜興古稱「荊邑」,是我國著名的陶都,從新石器時代的駱駝墩遺址出土陶器算來,宜興窯的窯火已經延燒了7000年。在明清時期,更是創燒出了紫砂壺這種獨樹一幟的陶藝品種,成為了宜興的一張名片。4月16日上午,「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隆重開展。
  • 南京博物院: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
    人民網南京1月30日電(記者 趙鐸) 1月20日—3月20日,為期兩個月的「紫藝弘道——中華文明紫砂藝術首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這是國內首個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的主題展覽。
  •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新加坡賞石協會會長林朝華、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顧紹培以及來自宜興盆藝界、陶藝界、收藏界人士等400餘人參加活動。
  • 相約陶都|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即將開幕
    >3、「中華文明」謝強紫砂藝術巡展時間:2019年9月30日——11月20日地點:宜興市博物館臨展廳4、百年蔣蓉系列紀念活動時間:2019年10月14日下午地點:丁蜀鎮陶瓷博物館5、「詩詠陶都·詞潤紫玉」作品展暨《詩詠陶都潤紫玉》(人民美術出版社)首發式
  • 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江蘇宜興舉行
    我出生於丁蜀鎮蜀山南街,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並師承任淦庭先生,我和我的師兄弟們一起共同為紫砂事業奮鬥了幾十年,共同經歷和見證了我們紫砂事業的飛躍發展,如今也都桃李芬芳、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值此之際,我更加懷念我們的師傅任淦庭先生,更加懷念我們共同學藝的生涯,大家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 南通季漢生與宜興制壺名家共同譜寫文化紫砂新篇章
    通過考究,季漢生發現紫砂文化的發展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及文人的引領有關,時大彬、惠孟臣、陳鳴遠、範大生、裴石民等代表人物,打造了不同時代紫砂文化的烙印。中華龍壺開創了文化紫砂的先河,為紫砂藝術的傳承創新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2014年,季漢生創意設計了「九二共識壺」。「九二共識壺」再次成為和平文化賦予紫砂的又一力作。
  • 文人紫砂的代表人物——陳曼生
    與他的書畫和金石的成就,關係好像也不是太大。陳曼生在歷史上的光耀,完全是源於他的一項愛好:因為他愛喝茶,從而愛上紫砂壺,最後一手創造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人神器「曼生壺」。若沒有「曼生壺」,陳曼生其人早就被浩瀚的歷史歲月給湮滅了。要講「曼生壺」,先得講「陳曼生與茶」。若不與茶結緣,陳曼生豈能迷上紫砂壺?
  • 鄭州金融島書畫藝術展覽會開幕
    12月18日上午,《中國藝術的中原腔調》鄭州金融島書畫藝術展覽會盛大開幕。此次展會以筆會友,以畫抒情,開幕式當天吸引了眾多書畫愛好者前來學習交流,多位知名書畫家齊聚鄭州金融島,共同見證了這一盛事。現場多位畫壇上頗有建樹的藝術家,分別為本次藝術展開幕式進行了致辭,他們分別是: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楊振熙原解放軍空軍某部政委、著名金石學家、古代書畫收藏家王順喜炎黃書畫院院長劉世清國家藝術品
  • 海派紫砂精品展 看國家級工藝大師如何制壺
    海派紫砂精品展 看國家級工藝大師如何制壺2019-10-16 20:49: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熊芳雨 選稿:項穎知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0月16日報導:今天下午,2019海派紫韻——海上工藝大師巡禮上海工藝美術海派紫砂精品展在位於虹口區多倫路開幕。
  • 金陵竹刻與宜興紫砂同臺聯展
    本報訊(記者 朱凱) 5月15日,「刻意江南——竹刻、紫砂作品聯展」在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博物館、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主辦,省民協省直分會、省竹刻藝術研究會、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等單位承辦。
  • 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帶你認識新世界
    通訊員 張必萱 記者 俞倩談及紫砂,世人多將其與「壺」聯繫在一起,然紫砂的魅力遠不止於此。明代中葉之後,在能工巧匠、文人雅士的推動下,宜興紫砂工藝與傳統雕塑、詩詞、書畫與篆刻相兼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 ...文明的紀念碑!——龍騰設計經典項目案例之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陶瓷的發展有著鮮明的文化特徵,七千多年的制陶史是輝煌的陶文化發展史,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作為陶文化標誌性建築向世人展現中華文明的深遠。宜興市歷史建築陶器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據考證,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宜興的先民們就從事農業耕作和製作陶器。
  • 呂俊傑紫砂作品欣賞
    2010年3月10日下午15:00,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紫砂藝術院主辦,江蘇高力集團、江蘇畫店承辦的「呂俊傑紫砂藝術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武警總隊政委喻林祥上將,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黎曉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原國防大學副校長何道全中將,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呂軍,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雲,無錫市委常委、宜興市委書記蔣洪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等。
  • 韓美林紫砂藝術館今日正式落戶宜興
    2019年12月21日上午,由宜興市人民政府、韓美林藝術基金會主辦,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承辦,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支持,宜興陶瓷博物館協辦的「韓美林紫砂藝術館開館儀式暨韓美林藝術講壇」在宜興陶瓷博物館拉開了帷幕。
  • 紫砂傳承,帶你認識紫砂的另一面
    本報訊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至趣——紫砂的另一面」展覽,亮相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南宋官窯館區名窯傳承館,共展出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紫砂藝術佳作105件套。通過此次展覽,有助於人們打破對紫砂的固有認知,探索它並不為人熟知的面貌,並從中感悟中華紫砂藝術的多樣魅力。
  • 宜興紫砂 見證五百年中國文化夢想
    顧澤軍,師從高級工藝師吳培林,得當代紫砂大師蔣蓉等躬親指導,擅長古法練泥、絞泥、仿古壺和工藝設計,以「顧氏傳壺」標立於宜興紫砂業界。  中國古典繪畫藝術的至高境界,是山水入畫、煙雲供養。紫砂藝術在與人文傳統的結合中,當然也離不開山水題材。而在紫砂歷史上,沒有反映山水的紫砂絞泥,顧澤軍心有靈犀:既然自己在從藝歷程中選擇了絞泥,也就應該以絞泥隨意變化的肌理色彩去表現山水。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丁蜀鎮作為陶都,是紫砂文化的發祥地。1976年,宜興紅旗陶瓷廠在施工中發現了紫砂古窯遺址,有力地證明了宜興陶瓷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紫砂陶作為宜興特有的陶瓷產品,是陶瓷產品中的精品,具有唯一性。丁蜀鎮的紫砂行業主要有紫砂泥生產與紫砂工藝品生產,而紫砂工藝品主要有紫砂雕塑和紫砂茶具兩大類。紫砂茶具以造型古樸、質地細膩、色澤渾厚、雕鏤精細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