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宜興這場中日茶陶會見證器物風流|宜興|金士恆|宜興紫砂|...

2020-12-25 騰訊網

滿架漢罐,一排又一排明代以來的歷代宜興均釉大缸,五席中式茶席居中,以「陽羨茶、紫砂陶,宇治茶、朝日燒」為主題的2019年中日宜興宇治茶陶會於12月8日下午在宜興長樂陶莊舉行。席間,清代葛明祥造印的海鼠釉茶壺、日本朝日燒第十五代傳人製作的煎茶器、金士恆銘文的紫泥花瓶等茶陶古器在氤氳茶香中一一展示,日本朝日燒傳人松林豐齋、田中守、田中宏季講解日本朝日燒,同時以日本茶道方式演繹宇治抹茶、以日本煎茶道方式演繹宇治煎茶等,中日雙方與會者在虛實相間的人文傳承裡追溯悠久歷史,共同見證器物風流。

由宜興長樂陶莊、日本宇治「三星園-上林三入」共同主辦的此次中日茶陶會,特別邀請:日本宇治「朝日燒」與會,同時,杭州「京都之約」、日本京都「香山堂」、日本大阪「宜興株式會社」、宜興「明清宜均」、宜興「埴陶復」等茶陶文化藝術機構傾心參與。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長樂陶莊主人徐秀棠以「茶陶老家」題贈朝日燒主人席,現場安排有宜興紫砂、宜興均陶等精品陳列,並有日本宇治朝日燒代表作品、京都名家天目釉、陶瓷精品陳列觀賞,體現了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親密無間。

宜興作為中國久負盛名的陶都,有著幾千年的制陶歷史。宜興紫砂更是聞名於世界,自古就有著「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和「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作為這次主辦方的長樂陶莊,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於1996年創立,以弘揚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為宗旨,致力於宜興傳統陶藝的傳承和發展,擁有一批有實力、有創新的設計人才和傳統工藝製作人員,在國內外擁有廣泛的知名度,「長樂弘紫砂」是公認的紫砂名牌。其中,茶陶會現場數量可觀的漢罐、歷代宜興均釉大缸等,均為長樂陶莊私家珍藏。

據晚報記者了解,在日本具有800年制茶歷史、並且是由榮西禪師自中國引入茶種經明惠上人在京都高山寺種植成功並分植於京都府的宇治市,也有著一家具有420年制陶歷史的古窯陶坊朝日燒,至今已傳16代,代代相傳地製作以茶道和煎茶道為主的器皿,是名副其實的「茶陶」。此次茶陶會主辦方之一的「三星園—上林三入」是宇治茶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創立於16世紀的日本天正年間,也有著500年的歷史,至今傳至17代,從最初作為將軍家御用茶師的家族源頭,一直到今天依然是上獻給皇室御用的傳統銘品,並擁有優質抹茶、玉露、煎茶、焙茶等生產能力的老茶鋪,代代堅守家族優良傳統,延續至今,不負眾望;去年「三入流茶道」也已正式認證註冊。

據宜興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一級茶藝師孫平介紹,宜興也有著上千年的制茶歷史,唐代著名詩人盧仝(玉川子)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中,寫下了「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千古絕句,足以顯示出陽羨茶在唐代就被作為貢茶的歷史地位,如今陽羨茶更是以嶄新的面貌,穩健發展,享譽中外。此次茶陶會上,中方安排的五席中式茶席由資深茶人周薇平、褚鬱佳、程程、葛曉林等擔任主泡,還有蔣文昊、張而已等年輕的優秀茶人現場參與,中日茶人、陶人愉悅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茶陶會上展示的一件金士恆銘文的紫泥花瓶,金士恆是清鹹豐至光緒年間人。善制日用陶罐、壇缸之類。後別具匠心,採用白泥製成似壺非壺、似壇非壇、形式怪僻、實用美觀的"蛹壺"。後應邀至日本常滑,建作坊,向日本教授宜興紫砂陶「拍打鑲接」技藝。宜興優秀陶工金士恆受邀請到日本常滑等地傳授宜興式茶壺的製作技法及裝飾技巧,對日本制陶技術、觀念都是一次革新。

來源:全媒之家江蘇工作站

編輯::翡翠 勳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徐州收藏家協會紫砂專會馬清彥會長、陶都宜興訪師、探砂問泥……
    幾年來,馬清彥先生攜徐州收藏家協會紫砂專業委員會同仁,先後赴宜興參加「宏光紫氣國際陶藝家交流周」活動!受邀參加「日本常滑燒陶瓷展」(中日陶業界交流活動)。在活動上與日本愛知縣常滑市陶瓷協會會長渡邊一郎結識。
  • 為什麼鍾愛宜興陶藝?他們用了最頂級的讚美之詞
    宜興再次迎來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嘉賓、遊客。在千年陶都,一場以陶為名的「嘉年華」正在熱烈進行中。 他深情描述了,日本常滑燒陶器與我市的深厚淵源,清代宜興制壺藝師金士恆被公認為是將宜興紫砂技藝向海外傳播的第一人,其在被日本譽為是「陶業祖師」。近年來,常滑與宜興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頻繁。   渡邊敬一郎說,中日雙方陶藝工作者經過研討後已經推定,金士恆受邀請到日本常滑傳授宜興式茶壺的製作技法及裝飾技巧,對日本常滑制陶的技術、觀念都是一次革新,日本製作的宜興風格朱泥茶壺正是肇始於此。
  • 宜興紫砂 見證五百年中國文化夢想
    誕生於北宋年間,屈指算來,宜興紫砂壺的歷史已逾千年,而其發展過程,卻相對簡單地分為兩個階段:一、北宋至明朝中葉,為紫砂製品實用階段,即壺與茶結合的應用過程;二、明朝中葉至20世紀90年代,為工藝與人文結合的實用工藝品階段。  今天,人類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的創新正迅猛地改變著世界,傳統的紫砂世界在科技創新浪潮的衝擊下,亦嶄露第三個成長階段——科技創新的世紀新韻。
  • 韓美林紫砂藝術館今日正式落戶宜興
    今天國內外文藝界的名家大師、專家學者在陶都宜興舉辦韓美林紫砂藝術館開館儀式,見證美林藝術與紫砂藝術新的融合,這必將成為宜興紫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韓美林大師與宜興結緣四十年,鍾情於紫砂。近年來韓大師把大量的紫砂設計手稿贈與宜興,又把藝術大蓬車開進宜興,極大的促進了宜興紫砂藝術的發展。這一次,韓美林紫砂藝術館的開館再一次體現了韓大師與宜興紫砂的深厚情緣。我們衷心地期待韓美林大師及其團隊以藝術館開館為新的起點,加強對紫砂的學術研究、理論創新,推動紫砂與現代藝術、時代風尚的融匯結合,與我們一起進一步推動宜興紫砂文化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新加坡賞石協會會長林朝華、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顧紹培以及來自宜興盆藝界、陶藝界、收藏界人士等400餘人參加活動。
  • 『故宮博物院珍藏宜興紫砂回鄉展』
    紫砂是陶瓷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時下藏者甚眾。宜興紫砂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從明代開始進入宮廷,在清康雍乾時期頗受皇室的青睞。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宜興窯器物約400件,多為清宮舊藏,這些宮廷紫砂包括茶器、花器、文房清供等,藝術成就極高,但大多深藏府庫, 外界絕少看到。故宮現有館藏文物180多萬件,能展出的僅佔0.6%。
  • 宜興的「五朵金花」,除了紫砂你還知道哪些?
    這句古語所言的便是盛名在外的宜興紫砂壺。愛茶的人無不愛以紫砂壺為最佳茶器,而紫砂壺中又以宜興為上品。 ▲壺藝泰鬥顧景舟大師製作,《僧帽壺》,圖源:中國紫砂博物館 宜興陶瓷博物館 紫砂泥是陶土的一個種類,又叫五色土,只有在宜興才有。
  • 宜興:大覺寺、徐悲鴻、紫砂壺
    我一路在想宜興這座江南水鄉古鎮,這座以紫砂名揚天下,這座養育了徐悲鴻、吳冠中、尹瘦石的畫壇巨匠的如詩如畫的水土,這座走出了23個院士和無數個校長教授的文化名鎮和兄弟姐妹皆教授的教授之鄉,這座全國最宜居的生態環保城市總該留下點什麼有點什麼不一樣的風情吧。
  • 江蘇宜興三大古鎮,陽羨溪山好,陶都紫砂絕
    江蘇,宜興。太湖西岸,自古魚米之鄉。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此留下「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詩句。這裡更是中國著名陶都,宜興紫砂名聞天下。在這片水土上,至今古風猶存。一起來看看宜興3處最美古鎮,你可曾去過幾個?
  • 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在江蘇宜興舉行
    此次展覽匯聚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先生及其徒弟的眾多紫砂藝術精品,均為毛國強師徒多年來的代表之作,完美展現了紫砂文化的厚重底蘊和迷人魅力,詮釋了宜興紫砂與時俱進的工藝追求和形式表現,為紫砂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們奉獻出一場精彩紛呈的紫砂藝術盛宴。 「舉行『毛國強師徒紫砂作品展』暨『毛順興陶器行百年慶典』,我心情十分激動。
  • 《宜興紫砂珍賞》出簡體字版,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講述紫砂史
    宜興紫砂是中國傳統茶文化與陶文化結合的產物。現代考古發現宜興丁蜀鎮周圍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以及各代陶器遺存,羊角山的發掘,更證實了從北宋初期一直到明初,當地已經有用紫砂制陶的工藝。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在《紫砂陶史概論》中寫:「從羊角山出土的早期紫砂殘器可知,其器物的用途與明清乃治現代的紫砂器有較大區別。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大家好,我是瘋瘋沙哈,今天我們聊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一 丁蜀簡介丁蜀鎮是一座山、水、城融合的千年古鎮,位於宜興城區東南14公裡,以盛產陶瓷而聞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稱。丁蜀鎮作為陶都,是紫砂文化的發祥地。1976年,宜興紅旗陶瓷廠在施工中發現了紫砂古窯遺址,有力地證明了宜興陶瓷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紫砂陶作為宜興特有的陶瓷產品,是陶瓷產品中的精品,具有唯一性。丁蜀鎮的紫砂行業主要有紫砂泥生產與紫砂工藝品生產,而紫砂工藝品主要有紫砂雕塑和紫砂茶具兩大類。紫砂茶具以造型古樸、質地細膩、色澤渾厚、雕鏤精細著稱。
  • 上海文史研究館在宜興設紫砂研習基地
    中國江蘇網1月21日訊 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在宜興設立紫砂文化研習基地,基地揭牌儀式昨天在宜興市荊溪紫砂藝術院進行。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受聘擔任該研習基地名譽主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以及宜興畫家杭中吉、紫砂藝人杭傑受聘成為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特聘研究員。
  • 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原標題:百年景舟與宜興紫砂南京特展在寧舉辦 中國江蘇網9月8日訊 為紀念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誕辰100周年,由紀念顧景舟誕辰100周年活動組委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二廠有限公司、新華全媒體藝術館承辦的
  • 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開幕
    「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4月16日在寶應博物館開展展期:2019年4月16日——5月16日紫砂,陶之精華。紫砂壺器,古雅純厚;「方非一式,圓無一相」,造型千面,卻效法造物,追求完美。宜興古稱「荊邑」,是我國著名的陶都,從新石器時代的駱駝墩遺址出土陶器算來,宜興窯的窯火已經延燒了7000年。在明清時期,更是創燒出了紫砂壺這種獨樹一幟的陶藝品種,成為了宜興的一張名片。4月16日上午,「荊邑之光——宜興歷代紫砂精品展」在寶應博物館隆重開展。
  • 明清兩代宜興紫砂壺名家名錄
    宜興紫砂文化歷史悠久,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因其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本期盤點了120多位明清兩代宜興紫砂名家,一起來看看吧。
  • 金陵竹刻與宜興紫砂同臺聯展
    本報訊(記者 朱凱) 5月15日,「刻意江南——竹刻、紫砂作品聯展」在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博物館、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主辦,省民協省直分會、省竹刻藝術研究會、金陵竹刻藝術博物館等單位承辦。
  • 宜興大覺寺「中國宜興雲湖燈會」即將啟幕
    往屆雲湖燈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宜興大覺寺)往屆雲湖燈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宜興大覺寺)往屆雲湖燈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宜興大覺寺)2019年1月1日,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將舉辦盛大的「中國宜興雲湖燈會」。
  • 宜興赴南京推介旅遊 遊客對宜興旅遊「印象分」不斷提高
    12月19日,2020宜興文旅(南京)推介會在南京舉行,這是宜興成功摘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殊榮之後,首次以城市旅遊組團形式赴省會城市推介宜興旅遊。當天,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聯合在南京舉行「這裡的冬季暖洋洋」為主題的旅遊季啟動儀式。
  • 建水紫陶和宜興紫砂泡普洱茶,口感上有什麼區別?
    建水紫陶與宜興紫砂同為中國四大名陶,紫砂壺講究「紫玉金砂」的質感,建水壺彰顯雕刻打磨的「書畫神韻」。兩者差異究其根本無外乎工藝和原料兩方面,工藝和原料不同,自然也使得衝泡普洱茶時有所差異。紫砂壺保溫性好較容易造成新茶被燙熟,苦澀物質較多的溢出;且因其雙氣孔結構具有吸附性,會吸附新茶的香氣,從而使得香氣會減弱。結論:建水紫陶比之宜興紫砂更適合新生茶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