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架漢罐,一排又一排明代以來的歷代宜興均釉大缸,五席中式茶席居中,以「陽羨茶、紫砂陶,宇治茶、朝日燒」為主題的2019年中日宜興宇治茶陶會於12月8日下午在宜興長樂陶莊舉行。席間,清代葛明祥造印的海鼠釉茶壺、日本朝日燒第十五代傳人製作的煎茶器、金士恆銘文的紫泥花瓶等茶陶古器在氤氳茶香中一一展示,日本朝日燒傳人松林豐齋、田中守、田中宏季講解日本朝日燒,同時以日本茶道方式演繹宇治抹茶、以日本煎茶道方式演繹宇治煎茶等,中日雙方與會者在虛實相間的人文傳承裡追溯悠久歷史,共同見證器物風流。
由宜興長樂陶莊、日本宇治「三星園-上林三入」共同主辦的此次中日茶陶會,特別邀請:日本宇治「朝日燒」與會,同時,杭州「京都之約」、日本京都「香山堂」、日本大阪「宜興株式會社」、宜興「明清宜均」、宜興「埴陶復」等茶陶文化藝術機構傾心參與。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長樂陶莊主人徐秀棠以「茶陶老家」題贈朝日燒主人席,現場安排有宜興紫砂、宜興均陶等精品陳列,並有日本宇治朝日燒代表作品、京都名家天目釉、陶瓷精品陳列觀賞,體現了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親密無間。
宜興作為中國久負盛名的陶都,有著幾千年的制陶歷史。宜興紫砂更是聞名於世界,自古就有著「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和「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作為這次主辦方的長樂陶莊,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於1996年創立,以弘揚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為宗旨,致力於宜興傳統陶藝的傳承和發展,擁有一批有實力、有創新的設計人才和傳統工藝製作人員,在國內外擁有廣泛的知名度,「長樂弘紫砂」是公認的紫砂名牌。其中,茶陶會現場數量可觀的漢罐、歷代宜興均釉大缸等,均為長樂陶莊私家珍藏。
據晚報記者了解,在日本具有800年制茶歷史、並且是由榮西禪師自中國引入茶種經明惠上人在京都高山寺種植成功並分植於京都府的宇治市,也有著一家具有420年制陶歷史的古窯陶坊朝日燒,至今已傳16代,代代相傳地製作以茶道和煎茶道為主的器皿,是名副其實的「茶陶」。此次茶陶會主辦方之一的「三星園—上林三入」是宇治茶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創立於16世紀的日本天正年間,也有著500年的歷史,至今傳至17代,從最初作為將軍家御用茶師的家族源頭,一直到今天依然是上獻給皇室御用的傳統銘品,並擁有優質抹茶、玉露、煎茶、焙茶等生產能力的老茶鋪,代代堅守家族優良傳統,延續至今,不負眾望;去年「三入流茶道」也已正式認證註冊。
據宜興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一級茶藝師孫平介紹,宜興也有著上千年的制茶歷史,唐代著名詩人盧仝(玉川子)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中,寫下了「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千古絕句,足以顯示出陽羨茶在唐代就被作為貢茶的歷史地位,如今陽羨茶更是以嶄新的面貌,穩健發展,享譽中外。此次茶陶會上,中方安排的五席中式茶席由資深茶人周薇平、褚鬱佳、程程、葛曉林等擔任主泡,還有蔣文昊、張而已等年輕的優秀茶人現場參與,中日茶人、陶人愉悅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茶陶會上展示的一件金士恆銘文的紫泥花瓶,金士恆是清鹹豐至光緒年間人。善制日用陶罐、壇缸之類。後別具匠心,採用白泥製成似壺非壺、似壇非壇、形式怪僻、實用美觀的"蛹壺"。後應邀至日本常滑,建作坊,向日本教授宜興紫砂陶「拍打鑲接」技藝。宜興優秀陶工金士恆受邀請到日本常滑等地傳授宜興式茶壺的製作技法及裝飾技巧,對日本制陶技術、觀念都是一次革新。
來源:全媒之家江蘇工作站
編輯::翡翠 勳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