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鍾愛宜興陶藝?他們用了最頂級的讚美之詞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金秋十月,相約陶都

  伴隨著百萬陶都人民的熱切期盼,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

  宜興再次迎來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嘉賓、遊客。在千年陶都,一場以陶為名的「嘉年華」正在熱烈進行中。

  在各個活動現場,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嘉賓笑談陶都情緣,暢敘陶瓷文化。

  攜手推動為青瓷產業化發展

  ——訪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徐定昌

  「『五朵金花』持續共榮充分展示了宜興人的聰明才智!」10月17日下午,在「青動中國——中國青瓷藝術展」期間,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徐定昌對宜興陶瓷產業的發展給予嘖嘖稱讚,並表達了要與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攜手推動中國青瓷產業發展的意向。

  徐定昌說,上世紀70年代,宜興曾派一批青瓷從業者到龍泉學習交流,這批「學生」回宜後並未墨守成規,在掌握龍泉青瓷的釉水核心技術後,創作出的部分作品甚至超越了老師,比如老青瓷廠出品的天球瓶等經典器形,至今仍很暢銷。他認為,在青瓷器皿上裝飾生動的雕塑元素,應該和宜興有一群紫砂雕塑人才密不可分。事實證明,陶瓷行業內不同門類的技術人員相互交流借鑑,可以更好地促進陶瓷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宜興青瓷器形的豐富多樣,正是得益於宜興門類齊全的陶瓷產業。去年,在浙江龍泉,以宜興、龍泉為首的8個青瓷產區的廣大青瓷人共同成立了中國青瓷聯盟,這將推動青瓷事業繁榮發展。

  徐定昌表示,龍泉廣大青瓷從業人員,殷切期望與宜興青瓷人再度攜手,為青瓷在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方面提供可借鑑的經驗,依託中國青瓷聯盟的團隊力量把產品、文化銷出中國、銷向世界。

  助力提升「宜興窯系」國際影響

  ——訪常滑燒陶瓷行業協會理事長渡邊敬一郎

  10月17日,日本常滑燒陶瓷展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開幕式上,常滑燒陶瓷行業協會理事長渡邊敬一郎用自製的陶笛傾情演奏,贏得熱烈掌聲。同時,他還向在場嘉賓表達了自己對宜興陶藝的崇敬之情。

  日本常滑和宜興都是以陶都著稱於世的城市,兩地的陶瓷行業協會也早已締結為友好協會,日前,我市又與日本常滑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關係,開啟兩市交流合作新篇章。對此,渡邊敬一郎很是激動,在他看來,一系列合作都為兩地陶藝事業的發展架起了更為寬廣的道路。他深情描述了,日本常滑燒陶器與我市的深厚淵源,清代宜興制壺藝師金士恆被公認為是將宜興紫砂技藝向海外傳播的第一人,其在被日本譽為是「陶業祖師」。近年來,常滑與宜興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頻繁。

  渡邊敬一郎說,中日雙方陶藝工作者經過研討後已經推定,金士恆受邀請到日本常滑傳授宜興式茶壺的製作技法及裝飾技巧,對日本常滑制陶的技術、觀念都是一次革新,日本製作的宜興風格朱泥茶壺正是肇始於此。現在,宜興紫砂陶傳統而又神奇的「拍打鑲接」技藝依舊影響著日本陶藝界的創作。他希望宜興與常滑兩地陶瓷協會,能繼續開展深度合作交流,讓中日陶藝文化成為增近兩地人民情感友誼的紐帶。作為宜興制陶技藝的受益者,他及一批日本陶藝家也願意身體力行,積極向世界宣傳陶都宜興的文化魅力,為持續加深「宜興窯系」國際影響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願將宜興紫砂帶向世界

  ——訪法國陶瓷文化學者帕特裡斯·萬福萊

  法國陶瓷文化學者帕特裡斯·萬福萊是宜興紫砂的老朋友了。10月18日,在接受宜興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採訪時,他表示:「願意通過自己,將宜興紫砂藝術帶到世界各地去。」

  帕特裡斯·萬福萊說,自己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法國的一家收藏館裡初遇宜興紫砂壺。那次邂逅讓他對紫砂、對宜興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1997年起,他來宜興探尋紫砂的源頭。在宜興,他更是被宜興紫砂的技藝所折服,從此,宜興便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不管國籍是哪裡,只要喜歡茶壺、喜歡陶藝,他都應該來宜興,宜興是陶瓷藝術特別是紫砂藝術的『聖地』!」帕特裡斯·萬福萊經常把這句話放在嘴邊。

  帕特裡斯·萬福萊說,近年來,宜興紫砂隨著中國的發展逐漸走向世界,他為此也感到十分自豪。他表示,在30多年前,想在法國找一張反映宜興紫砂的照片都很難,但現在,在歐洲收藏界,紫砂已經成為一種十分受歡迎的藝術形式,普通居民家中也會將紫砂壺作為日常品。為此,他還撰寫了兩本關於「宜興紫砂與歐洲淵源」的書籍。他說,他每一次來到宜興都能感受到宜興的變化。現在,他更愛宜興了,不僅僅是因為紫砂,同時也因為宜興是一座美麗寧靜的城市。今後,他要在法國甚至世界上繼續為宜興紫砂「吆喝」。

  推動柴燒藝術傳承與創新

  ——訪挪威陶藝家烏雷·羅克瓦姆

  「柴燒藝術節讓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陶藝家聚到一起,這份友誼也將持續一生。」10月18日,在參加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式暨前墅龍窯開窯儀式時,來自挪威的陶藝家烏雷·羅克瓦姆高興地說。

  這次活動,烏雷·羅克瓦姆以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創作營成員身份應邀而來。在柴燒藝術節開幕前,他已經在宜興待了20多天,與眾多陶藝家一起創作了柴燒作品。烏雷·羅克瓦姆說,他很感謝丁蜀鎮人民政府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能夠成立創作營,將他們這群來自日本、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西班牙、法國和挪威等國家和地區的陶藝家聚在一起。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陶藝是共同的語言,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推動柴燒藝術傳承、創新,這樣的形式值得推廣。在宜期間,他們參觀了前墅龍窯、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宜興均陶研究所等地,還前往丁蜀鎮的陶藝家工作室,了解宜興的陶藝作品、學習制陶技藝,一起探討藝術創作,這份特殊的經歷,未來也將持續影響他的陶藝創作。

  烏雷·羅克瓦姆說,宜興有著悠久的制陶史,這片土地陶文化氛圍濃鬱,能夠在前墅龍窯裡燒制柴燒作品,對他來說是一種榮耀。他把這次創作的部分柴燒作品捐給了丁蜀當地,既是表達感謝,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柴燒作品的魅力,更好實現傳承。同時,他也希望能邀請宜興的藝術家們到他的家鄉挪威,開展更多的藝術交流。

相關焦點

  • 人性的弱點 卡耐基 不要吝惜讚美之詞
    注意到的是,每當那隻狗在動作上有一點點進步,巴洛都會讚美它,並且輕輕拍它,把肉餵給它吃。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幾個世紀以來,訓練動物的人都是用著同樣的方法。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當我們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時,為什麼沒有想到運用訓練狗那樣的方法呢?就如同用肉代替鞭子一樣,我們為什麼沒有想到用讚美來代替責怪呢?
  • 微拍堂「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 活動圓滿成功
    9月13日,「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活動在微拍堂成功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競拍方式,一經上線便吸引了大批微拍堂用戶和紫砂好者的廣泛參與。眾多紫砂大師匠心作品一一亮相,紫砂匠人何偉斌、民間實力派匠人龐紅俊等人親臨現場參與鑑賞和直播競拍。
  • 「中國廚師喜歡在餐桌上垂釣讚美之詞!」老外對中國廚師的看法
    關於我們的廚師,就有老外認為,中國廚師有點太做作了,他們喜歡在食客面前「垂釣」讚美之詞。在一篇老外寫的《如何和一群中國人一起吃飯》的文章中就有老外發表了對中國廚師的看法。老外寫到「當女主人說他或她的食物不夠好時,所有的客人都應該確保並告訴他或她食物有多好。中國廚師喜歡在餐桌上垂釣讚美之詞。」
  • 宜興紫砂九雋東莞展出180件作品
    經濟網訊 宜興是中國著名陶都,紫砂藝術聞名海內外,東莞則是業界公認的「藏茶之都」「愛茶之都」,與茶息息相關的紫砂,在東莞有著廣泛的愛好群體和收藏基礎。兩座城市的相遇是註定的。
  • 在中國,陶藝浮出水面
    你看為什麼在西方國家裡,美國的現代陶藝是最豐富多彩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不正因為他們是一個沒有傳統和歷史的國家嗎?就像喝酒,歐洲自然有上千年傳統的白蘭地、威士忌...俄羅斯有伏特加,中國有白酒,日本有清酒。美國人啥傳統都沒有,但作為一個完全的移民國家他又啥都有,結果就誕生了雞尾酒,喝起來好像也很棒。
  • 旅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青山綠水型江南古鎮
    大家好,我是瘋瘋沙哈,今天我們聊聊紫砂之都——宜興丁蜀鎮!丁蜀鎮是宜興市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歷史文化特色鎮,是宜興的兩個主城區之一。丁蜀鎮是宜興自然稟賦最集中、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交通區位條件最優越、經濟實力最雄厚的板塊之一。2016年10月14日,丁蜀鎮被列入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錄。丁蜀鎮所在的宜興古稱「荊邑」,因境內有荊溪而得邑名。河南面是天目、銅官等山嶺,而北面是沃野平原,自古為宜居之地。
  • 陶藝名家方華萍藝術作品欣賞
    1963年生於江蘇宜興,198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五廠,拜丁亞平為師,在他的精心輔導下,不斷對傳統壺型反覆學習不斷精進,後又拜曹亞麟大師門下,在大師的薰陶下對壺型設計,對學院派紫砂陶藝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造型設計以及藝術修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在30多年的壺藝生涯中,曾受到過張守智、謝瑞華、葉榮枝、張志安及史國富等多位教授及前輩的精心指導。
  • 【展訊預告】土與火之歌!中國宜興陶藝家作品展即將舉辦!敬請期待!
    這些精美的陶瓷藝術品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訴說了宜興陶瓷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時代風雅。本次活動展出了十位陶藝家創作的200件(套)藝術品,他們分別是:張榮法、孔良法、瞿華娣、王福君、儲彩琴、董亞芳、沈錫芬、王瀟笠、葛昊翔、劉俊。
  • 一眼千年:宜興這場中日茶陶會見證器物風流|宜興|金士恆|宜興紫砂|...
    由宜興長樂陶莊、日本宇治「三星園-上林三入」共同主辦的此次中日茶陶會,特別邀請:日本宇治「朝日燒」與會,同時,杭州「京都之約」、日本京都「香山堂」、日本大阪「宜興株式會社」、宜興「明清宜均」、宜興「埴陶復」等茶陶文化藝術機構傾心參與。
  • 喜歡紫砂陶藝的人必須知道的——歷代傳人及其傳世佳作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紫砂工藝品日益為海內外各界所珍視,紫砂陶藝更是蓬勃發展名家輩出。尤以顧景舟、蔣蓉為首,其他還有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吳雲根等一大批。當代最著名的紫砂藝人當首推紫砂業中唯一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現年屆八旬的顧景舟老先生。
  • 旅遊:宜興陶瓷博物館——傳承閃耀「陶瓷之光」
    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由首任館長時順華創辦,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博物館的門票20元,最主要的是附近停車不需要停車費。館區依山而建、氣勢宏偉,集陳列、研究、展覽、旅遊、購物和陶藝學術交流於一體。
  • 李宗儒陶藝展:陋室銘
    景德鎮、宜興、日本都在改變。臺灣的創作者,更處在文化融合碰撞的交界地帶。在「不設限」的當代陶藝背景裡成長起來的陶藝家李宗儒,重返無名陶工的信手拈來。他在創作探索,帶來了回歸本原的質感和創作態度。去上陶藝課,一下子就被搞定了。用土做出一件東西,感覺自己是造物者。我要做這個。我老師劉瑋仁是在英國學習的陶藝,學到的卻是日本民藝運動核心濱田庄司的陶藝思想,要做在生活裡可以用的東西,要把手藝練好。
  • 早春同城|「陶藝家不要整天上網」:臺灣李宗儒陶藝展《陋室銘》
    景德鎮、宜興、日本都在改變。臺灣的創作者,更處在文化融合碰撞的交界地帶。在「不設限」的當代陶藝背景裡成長起來的陶藝家李宗儒,重返無名陶工的信手拈來。他在創作探索,帶來了回歸本原的質感和創作態度。1987年,高中二年級,還是個穿得漂漂亮亮的小混混,像在小公園混的張震。去上陶藝課,一下子就被搞定了。用土做出一件東西,感覺自己是造物者。我要做這個。我老師劉瑋仁是在英國學習的陶藝,學到的卻是日本民藝運動核心濱田庄司的陶藝思想,要做在生活裡可以用的東西,要把手藝練好。
  • 李清照讚美桂花的一首詞,唯美至極!
    說到讚美掛花的古詩詞,最先想到的便是李清照的這首《鷓鴣天·桂花》。綜觀古詩詞裡讚美桂花的不在少數,但推崇桂花為花中第一流的僅李清照的這一首。全詞如下: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印度人民為什麼鍾愛糊糊
    印度共和國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是大英國協的會員國之一,是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說起印度,可謂是我們星球上的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的衣食住行無不滲透著一種特殊的而又神秘的色彩。
  • 玉壺一片冰心,無悔陶藝人生——記中國紫砂壺陶藝名家彭光前
    彭光前簡介彭光前,中國紫砂壺陶藝名家,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彭光前,顧建花伉儷製作的陶瓷紫砂作品多次獲得全國與省級工藝美術大賽金獎。2021年元旦,筆者與彭光前大師有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聆聽他的藝術人生。工作後,雖是從平原來的學子被晶陽的山水所迷,但彭光前陸續利用業餘時間,拼著暈車,到南京師範大學陸越子老師門下、江蘇省國畫院和宜興進修國畫與陶藝。因為不少宗親在江蘇宜興丁山與張渚(民國時,彭光前爺爺在宜興與兄弟分家,遷去鹽城),彭光前現在回憶起來讀過私塾的祖母經常在他幼時耳邊唱淮劇,彭光前又提到宜興的盆壇瓦罐算是埋下了陶藝的種子。
  • ——龍騰設計經典項目案例之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具有發展陶瓷生產的良好條件。至漢代時已成為江南的制陶中心;兩晉時期青瓷生產頗具規模,成為青瓷主要產地之一;宋代宜興陶瓷的生產區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湯渡(今丁蜀鎮)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生產規模擴大,形成「家家捶泥聲,戶戶制陶忙」的景象。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陳列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古陶瓷均為境內發現和出土,反映了宜興富有人文特徵的陶文化衍生軌跡。
  • 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開幕
    3月25日上午,「好景配好盆 好盆出宜興——宜興紫砂花盆藏品展」在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新加坡賞石協會會長林朝華、日本盆景水石協會會長小林國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顧紹培以及來自宜興盆藝界、陶藝界、收藏界人士等400餘人參加活動。
  • 宜興:「五一」假期,用心意迎新意
    原標題:「五一」假期,用心意迎新意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假期裡的陶都用細緻貼心的管理和服務,為大家獻上滿滿心意,出行、遊玩、消費等方面透露出新意。   部門聯動保出行   「五一」假期裡,市民選擇自駕出行較為集中。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高速公路所有車型免費通行情況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複雜。
  • 柳永的《望海潮》描繪錢塘之美、西湖之妙,對杭州極盡讚美之詞
    於是他決定把這首詞寫出來,以此作為見面禮,去考評他的舊友一時任兩浙轉運使孫何的眼力和友情的深伐。他對杭州極盡讚美之詞。「東南形勝」,杭州是一個地理優勢非常明顯,風景非常秀麗的地方。作為「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早在吳國就曾在這裡三度設郡,特別是從唐朝開始,這裡就已成為東南有名的大都會了,其悠久、繁榮的歷史是其他城市所無法相比的。讓柳永感覺美不勝收的是這裡的風情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