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相約陶都
伴隨著百萬陶都人民的熱切期盼,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
宜興再次迎來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嘉賓、遊客。在千年陶都,一場以陶為名的「嘉年華」正在熱烈進行中。
在各個活動現場,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的嘉賓笑談陶都情緣,暢敘陶瓷文化。
攜手推動為青瓷產業化發展
——訪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徐定昌
「『五朵金花』持續共榮充分展示了宜興人的聰明才智!」10月17日下午,在「青動中國——中國青瓷藝術展」期間,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徐定昌對宜興陶瓷產業的發展給予嘖嘖稱讚,並表達了要與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攜手推動中國青瓷產業發展的意向。
徐定昌說,上世紀70年代,宜興曾派一批青瓷從業者到龍泉學習交流,這批「學生」回宜後並未墨守成規,在掌握龍泉青瓷的釉水核心技術後,創作出的部分作品甚至超越了老師,比如老青瓷廠出品的天球瓶等經典器形,至今仍很暢銷。他認為,在青瓷器皿上裝飾生動的雕塑元素,應該和宜興有一群紫砂雕塑人才密不可分。事實證明,陶瓷行業內不同門類的技術人員相互交流借鑑,可以更好地促進陶瓷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宜興青瓷器形的豐富多樣,正是得益於宜興門類齊全的陶瓷產業。去年,在浙江龍泉,以宜興、龍泉為首的8個青瓷產區的廣大青瓷人共同成立了中國青瓷聯盟,這將推動青瓷事業繁榮發展。
徐定昌表示,龍泉廣大青瓷從業人員,殷切期望與宜興青瓷人再度攜手,為青瓷在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方面提供可借鑑的經驗,依託中國青瓷聯盟的團隊力量把產品、文化銷出中國、銷向世界。
助力提升「宜興窯系」國際影響
——訪常滑燒陶瓷行業協會理事長渡邊敬一郎
10月17日,日本常滑燒陶瓷展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開幕。開幕式上,常滑燒陶瓷行業協會理事長渡邊敬一郎用自製的陶笛傾情演奏,贏得熱烈掌聲。同時,他還向在場嘉賓表達了自己對宜興陶藝的崇敬之情。
日本常滑和宜興都是以陶都著稱於世的城市,兩地的陶瓷行業協會也早已締結為友好協會,日前,我市又與日本常滑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關係,開啟兩市交流合作新篇章。對此,渡邊敬一郎很是激動,在他看來,一系列合作都為兩地陶藝事業的發展架起了更為寬廣的道路。他深情描述了,日本常滑燒陶器與我市的深厚淵源,清代宜興制壺藝師金士恆被公認為是將宜興紫砂技藝向海外傳播的第一人,其在被日本譽為是「陶業祖師」。近年來,常滑與宜興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頻繁。
渡邊敬一郎說,中日雙方陶藝工作者經過研討後已經推定,金士恆受邀請到日本常滑傳授宜興式茶壺的製作技法及裝飾技巧,對日本常滑制陶的技術、觀念都是一次革新,日本製作的宜興風格朱泥茶壺正是肇始於此。現在,宜興紫砂陶傳統而又神奇的「拍打鑲接」技藝依舊影響著日本陶藝界的創作。他希望宜興與常滑兩地陶瓷協會,能繼續開展深度合作交流,讓中日陶藝文化成為增近兩地人民情感友誼的紐帶。作為宜興制陶技藝的受益者,他及一批日本陶藝家也願意身體力行,積極向世界宣傳陶都宜興的文化魅力,為持續加深「宜興窯系」國際影響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願將宜興紫砂帶向世界
——訪法國陶瓷文化學者帕特裡斯·萬福萊
法國陶瓷文化學者帕特裡斯·萬福萊是宜興紫砂的老朋友了。10月18日,在接受宜興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採訪時,他表示:「願意通過自己,將宜興紫砂藝術帶到世界各地去。」
帕特裡斯·萬福萊說,自己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法國的一家收藏館裡初遇宜興紫砂壺。那次邂逅讓他對紫砂、對宜興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1997年起,他來宜興探尋紫砂的源頭。在宜興,他更是被宜興紫砂的技藝所折服,從此,宜興便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不管國籍是哪裡,只要喜歡茶壺、喜歡陶藝,他都應該來宜興,宜興是陶瓷藝術特別是紫砂藝術的『聖地』!」帕特裡斯·萬福萊經常把這句話放在嘴邊。
帕特裡斯·萬福萊說,近年來,宜興紫砂隨著中國的發展逐漸走向世界,他為此也感到十分自豪。他表示,在30多年前,想在法國找一張反映宜興紫砂的照片都很難,但現在,在歐洲收藏界,紫砂已經成為一種十分受歡迎的藝術形式,普通居民家中也會將紫砂壺作為日常品。為此,他還撰寫了兩本關於「宜興紫砂與歐洲淵源」的書籍。他說,他每一次來到宜興都能感受到宜興的變化。現在,他更愛宜興了,不僅僅是因為紫砂,同時也因為宜興是一座美麗寧靜的城市。今後,他要在法國甚至世界上繼續為宜興紫砂「吆喝」。
推動柴燒藝術傳承與創新
——訪挪威陶藝家烏雷·羅克瓦姆
「柴燒藝術節讓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陶藝家聚到一起,這份友誼也將持續一生。」10月18日,在參加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式暨前墅龍窯開窯儀式時,來自挪威的陶藝家烏雷·羅克瓦姆高興地說。
這次活動,烏雷·羅克瓦姆以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創作營成員身份應邀而來。在柴燒藝術節開幕前,他已經在宜興待了20多天,與眾多陶藝家一起創作了柴燒作品。烏雷·羅克瓦姆說,他很感謝丁蜀鎮人民政府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能夠成立創作營,將他們這群來自日本、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西班牙、法國和挪威等國家和地區的陶藝家聚在一起。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陶藝是共同的語言,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推動柴燒藝術傳承、創新,這樣的形式值得推廣。在宜期間,他們參觀了前墅龍窯、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宜興均陶研究所等地,還前往丁蜀鎮的陶藝家工作室,了解宜興的陶藝作品、學習制陶技藝,一起探討藝術創作,這份特殊的經歷,未來也將持續影響他的陶藝創作。
烏雷·羅克瓦姆說,宜興有著悠久的制陶史,這片土地陶文化氛圍濃鬱,能夠在前墅龍窯裡燒制柴燒作品,對他來說是一種榮耀。他把這次創作的部分柴燒作品捐給了丁蜀當地,既是表達感謝,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柴燒作品的魅力,更好實現傳承。同時,他也希望能邀請宜興的藝術家們到他的家鄉挪威,開展更多的藝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