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女真日益發展壯大,與遼統治者的矛盾也日趨尖銳。遼是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國名前後幾經變化。神冊元年(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潢河(今吉林西拉木倫河)岸創建契丹國;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滅亡後晉,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又改國號為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又恢復遼的國號。史家對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到天祚帝亡國期間的歷史,統稱為遼。遼先後建有五京:上京(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南)、東京(今遼寧遼陽)、中京(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西)、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市)。史稱疆域「東自海,西至於流沙,北絕大漠」。實際統治範圍,東北達黑龍江口,西北轄蒙古草原各部落,西迄甘州(今甘肅張掖),南括燕雲十六州。
女真世受遼轄治,每年向遼納貢。遼每年從女真部落勒索大量的馬匹、北珠、貂皮、良犬、海東青(鷹)等貢品。遼在天祚帝以前,尚能對女真實施有效的控制。如遼聖宗時,曾為防範女真,派同知樞密院迷離己、兵馬都部署黃翩、兵馬副都部署達骨、都監赫石,「引軍城混同江、瑓木河之間」,並同意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的請求,在靠近女真處修寨堡,築烽臺。
遼天祚帝統治時期,遼政治腐敗,經濟衰退,對內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日益殘酷。女真更成為遼統治者掠奪的對象,「責貢尤苛」。遼在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小城子)設立榷場同女真人進行物品交易,常常「低其直(值),且拘辱之,謂之打女直」。派赴女真的遼使,勒索財物,恣意妄為,還強索女真美女陪宿,甚至女真貴族婦女也不能倖免。 遼朝對女真的壓迫和剝削,引起女真人的極大憤慨。隨著女真力量的逐步壯大,他們便決心舉旗反遼,並為此進行充分而周密的戰前準備。
一、戰前準備
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早年隨父兄參與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表現十分出色,膽識過人,屢立戰功,多年的戰爭生涯把阿骨打鍛鍊成為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軍事家。在決策對遼作戰中,阿骨打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當時,女真內部在對遼宣戰問題上意見並不一致,不少人擔心遼軍事力量強大,女真難與匹敵。完顏阿骨打認識到戰前統一思想,樹立起勝利信心十分重要。於是,在進行軍事和物質準備的同時,做了許多思想方面的準備工作。
完顏阿骨打為了準確掌握遼朝政治和軍事情況,曾先後多次派遣使者深入遼境,探聽遼朝虛實。僅在起兵前的 3 個月期間,他3次派人使遼,了解遼的政治和軍事情況,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軍事準備。「習古硒等還,具言遼主驕肆廢弛之狀"。於是,完顏阿骨打「召官僚耆舊,以伐遼告之,使備衝要,建城堡,修戎器,以聽後命。」
正當女真積極備戰之時,不料被遼朝覺察,遼統軍司派節度使捏哥來質問:「汝等有異志乎? 修戰具,飭守備,將以誰御?」完顏阿骨打以「設險自守」作答。但是,遼朝仍放心不下,再次遣使臣阿息保來詰問。阿骨打義正詞嚴地指出:女真事大國不敢廢禮,而遼朝卻德澤不施,收留叛人。表示如果遼朝能歸還叛逃的完顏部宿敵紇石烈部長阿睞,女真便事遼納貢,否則女真不能束手受制。阿息保還朝復命,遼朝統治者感到不安,「始為備,命統軍蕭撻不野調諸軍於寧江州」。
完顏阿骨打得知遼軍有所防備之後,為了摸清遼兵力部署的情況,於是「使僕聒剌復索阿竦,實觀其形勢」。僕聒剌回來後說:「遼兵多,不知其數」完顏阿骨打說:「彼初調兵,豈能遽集如此。」
認為僕聒剌的情報有誤,又派遣完顏部人胡沙補再次前往寧江州偵察。胡沙補深入寧江城,見到統軍使和渤海軍將領正在集結軍隊,計劃冬天河凍進攻女真, 並了解到遼在寧江州駐軍,「惟四院統軍司與寧江州軍及渤海八百人耳」。
阿骨打乃決定先發制人,立即起兵。他對諸將說:「遼人知我將舉兵,集諸路軍備我,我必先發制之,無為人制」阿骨打先發制人的戰略得到諸將的贊同。於是,入見頗刺淑(肅宗)之妻蒲察氏(靖宣皇后),把準備伐遼的計劃向她報告。蒲察氏是蒲察部貴族,蒲察部世與完顏部通婚,兩部關係最為密切。蒲察氏又是阿骨打的嬸母,其夫生前曾任部落聯盟長。因此,蒲察氏在女真部落聯盟中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取得她的支持,對統一女真人的思想,組織女真軍反遼至關重要。
蒲察氏對完顏阿骨打說:「汝邦家之長,見可則行。吾老矣,無貽我憂,汝亦必不至是。」完顏阿骨打得到蒲察氏的認可之後,奉蒲察氏率諸將出門,「舉觴東向,以遼人荒肆,不歸阿睞,並己用兵之意,禱於皇天后土」。隨後,蒲察氏「命太祖(完顏阿骨打)正坐,號令諸將」。在取得蒲察氏和僚屬的支持之後,完顏阿骨打派人傳令諸部,會師淶流河,準備起兵反遼。
二、淶流河誓師
遼天慶四年(1114 年) 九月初, 女真各部按期到達淶流河,總共僅有軍士 2500 人。阿骨打面對這支人數不多的軍隊,清楚地認識到,要想戰勝遼軍,首先是提高士氣。
他採取的辦法主要有兩點:一是宣傳反遼的正義性。完顏阿骨打在舉行祭告天地的儀式上,歷數了遼朝對女真所犯的罪行,申明「問罪於遼」的原委,表明了興兵反遼的正義性,從而鼓舞了女真將士的鬥志。
二是傳梃盟誓。阿骨打「命諸將傳梃而誓」,誓約為「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敘進,輕重視功。苟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明確表示有功者賞,有罪者罰,在當時很有誘惑力和威懾力。
三、寧江大捷
淶流河誓師之後,女真軍兵士氣大振,向遼境進發。完顏阿骨打率軍經唐括帶斡甲、扎只水到達遼界,填平壕塹,進入遼境。
隨即與海州刺史高仙壽統領的 3000 遼朝渤海軍遭遇。渤海軍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兩軍接觸後,首先向女真左翼猛攻,見女真軍左翼退卻,又全力攻擊女真中軍。遼將耶律謝十追女真將領哲垤、完顏斜也時不慎墜馬,遼軍忙於營救,陣腳大亂。阿骨打乘機連連發箭,射死耶律謝十和救援人員。
兩軍混戰在一起,完顏宗斡與女真數騎被遼軍團團圍住,十分危急。阿骨打不顧危險趕去救援,甩掉頭盔,殺入敵陣。女真將士勇氣倍增,愈戰愈勇,「敵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這一仗打得十分艱苦,阿骨打也險些被敵箭射中,「矢拂於顙」。首戰告捷,阿骨打並未因此而陶醉,拒絕別人勸他稱帝建號的建議,繼續揮師直指混同江東的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小城子)。
九月末,女真軍在寧江東擊敗遼將蕭撻不也統領的增援部隊,進至寧江州城下。阿骨打立即組織軍隊「填塹攻城」。遼寧江守軍試圖從東門突圍,被女真軍圍殲。十月初一日,女真軍攻克寧江城,俘虜寧江防禦使大藥師奴。佔領寧江州後,女真軍聲威大震,原未加入完顏部部落聯盟的部族,也送款歸附。在軍事進攻的同時,阿骨打還發動了一系列政治攻勢。釋放歸降的寧江州防禦使大藥師奴,「使招諭遼人」。授命投附的渤海人梁福、斡答剌,潛回鄉裡,「招諭其鄉人」,宣傳「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把所「獲東京渤海人皆釋之」 以爭取渤海人的支持。
派遣親信完顏婁室「招諭系遼籍女直」,一同抗遼。這些作法,有效地配合了軍事行動。完顏阿骨打佔領寧江州後,並沒有繼續進兵,而是回師返還完顏部故地,休整軍隊,準備進行更大的戰役。
完顏阿骨打利用戰爭的間歇期,為鞏固後方做了許多工作。
1、酬謝元老和犒賞將士。「謁宣靖皇后 (蒲察氏),以所獲頒宗室耆老,以實裡館貲產給將士」。
2、改革猛安謀克制度。「初命諸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使之成為統一的軍事行政組織,有利於統一管理。
3、繼續向周鄰地區拓展。派遣完顏酬斡「率濤溫路兵招撫三坦、石裡很、跋苦三水鱉古城邑,皆降之」。並出兵「敗室韋,獲其民眾」。周鄰的平定,為下一步攻遼解除了後顧之憂。
四、出河店之戰
正當女真積蓄力量準備進一步攻遼的時候,遼朝也開始調集軍隊迎擊女真。天慶四年十月,遼朝以守司空蕭嗣先為東北路都統,靜江軍節度使蕭撻不也為副,徵發契丹、奚軍 3000 人,中京禁兵及土豪 2000 人,諸路武勇 2000 餘人,總共 7000 餘人,集結於混同江北的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準備與女真軍作戰。
十一月,阿骨打統帥 3700 甲士迎敵,乘夜鳴鼓舉燧而行,黎明前搶渡混同江,女真軍先期抵達北岸僅 1200 餘人,與遼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阿骨打乘大風驟起,塵埃蔽天,縱兵進擊,大敗遼兵,追遼軍於斡論濼,斬首俘虜遼兵及繳獲車馬、武器等輜重甚多。
隨後,女真軍相繼攻佔賓(今吉林農安東北紅石壘)、祥(今吉林農安境)、鹹(今遼寧開原老城鎮)等州,招降兀惹、奚等部族,「遼東界內熟戶女真,亦為阿骨打吞併,分揀強壯人馬充軍,遂有鐵騎萬餘」。
出河店之戰的勝利,使女真軍隊發展到上萬人,控制區域也迅速擴展。這次勝利,為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奠定了基礎。因此,出河店之戰受到金朝歷代統治者的高度評價。天會八年(1130年),金太宗因出河店為「肇基王績於此」,建肇州以為紀念。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在肇州設防禦使。承安三年(1198年),金章宗又以「太祖神武隆興之地」,升肇州防禦使為節度使一級的重鎮,並建立武興軍。
五、建立金國
女真民族的統一和幾次對遼作戰的勝利,使女真族建立國家的條件已趨於成熟。從 1113 年起,女真醞釀建國。先是撒改、完顏宗翰、完顏希尹等臣僚勸阿骨打建國稱帝。1114 年女真軍攻佔賓、鹹等州後,阿骨打弟吳乞買和辭不失等又提出建國之議。
接著,歸降女真的渤海人楊樸進言:「大王創興師旅,當變家為國,圖霸天下,謀為萬乘之國,非千乘所能比也。諸部兵眾皆歸大王,今力可拔山填海,而不能革故鼎新,願大王冊帝號,封諸蕃,傳檄響應,千裡而定。東接海隅,南連大宋,西通西夏,北安遼國之民,建萬世之鎡基,興帝王之社稷。行之有疑,則禍如發矢,大王何如?」
這種種跡象表明,原有的氏族制已經不能適應女真社會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新的能夠進行統治的機關來代替。經過兩年的準備,1115 年女真完顏旻(本名阿骨打)在淶流河畔建國,國號金,年號收國,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子)。
金朝建立之初,許多制度還處於草創階段,金統治者的指導思想仍偏重於軍事,政治制度則經過幾年的時間才初步建立起來。
六、徵戰遼國
金太祖即位的第五天,便親自統領金軍進攻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黃龍府是遼朝的北方重鎮,城防設施齊備。金太祖採取先掃清外圍城寨,絕其外援,然後直搗黃龍府的戰略,從寧江州西進逼達魯古城。遼都統耶律斡裡朵等率軍列陣迎戰,兵力優於金軍。金太祖登高觀察,見「遼兵若連雲灌木狀」,認為「遼兵心貳而情怯,雖多不足畏」。指揮金軍「趨高阜為陣」, 隨後,向遼軍發起攻擊。完顏宗雄以右翼軍攻擊遼左軍,遼左軍退卻。金左翼軍從陣後攻擊遼右軍,遭到猛烈抵抗。金將婁室、銀術可殺入遼軍中堅被包圍,力戰脫身。金太祖派完顏宗斡率一軍為疑兵,分散遼軍兵力。
宗雄的右翼軍得手後,與左翼軍夾擊遼右軍,遼軍敗退回營,金軍乘勝包圍遼營。遼利用黎明為掩護突圍北逃,金軍追至阿婁岡,全殲遼步兵。七月,金軍在白馬濼擊敗遼都統斡裡朵等部遼軍,向黃龍府步步進逼,遼軍節節敗退。
八月,遼天祚帝為扭轉敗局,從嶺東畋獵之地直趨軍中,罷免敗軍之將,調兵遣將,與金軍一決雌雄。天祚帝起用圍場使阿不為中軍都統,耶律章奴為都監,率蕃、漢兵 10 萬,以精兵 2 萬為先鋒,其餘分五部為正軍,貴族子弟千人為硬軍,扈從百司為護衛軍,北出駱駝口;以都點檢蕭胡靚姑為都統,樞密直學士柴誼為副,統領漢軍 3 萬,南出寧江州,對金軍形成夾擊之勢。遼軍正在行進當中,金軍於九月攻克黃龍府。遼都監耶律章奴又率部反遼,出奔上京。於是,天祚帝「期必滅女直」 的計劃破產。
十一月,遼天祚帝親率大軍 70 萬至駝門,駙馬蕭特末、林牙蕭查剌等領騎兵 5 萬、步兵 40 萬至斡鄰濼。這是遼、金戰爭中,遼朝方面所使用兵力最多的一次。
金朝方面對這一仗十分重視,金太祖決定親自率軍迎敵。在爻剌召開軍事會議,諸將一致認為,「遼兵號七十萬,其鋒未易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駐於此,深溝高壘以待」。金太祖採納諸將的意見,決定嚴陣以待,以守為攻。
十二月,遼天祚帝聞聽耶律章奴在上京(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南波羅城)要謀立燕王耶律淳為帝,率軍西撤。金太祖抓住戰機,率金軍追至護步答岡(今黑龍江五常以西),與遼軍對壘。當時,金軍「兵止二萬」。金太祖向諸將部署破敵要略:「彼眾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遼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於是,先派出右翼軍作戰,經過數次交兵之後,再派出左翼軍合擊遼軍。
見遼軍敗退,金軍全力衝擊遼中軍。遼軍抵擋不住,數十萬大軍土崩瓦解,「死者相屬百餘裡」,「盡亡其輜重」。天祚帝一日一夜走 300 裡,退保長春州(今吉林扶餘他虎城)。「女真乘勝,遂並渤海、遼陽等五十四州。」從金軍攻黃龍府到護步答岡之戰結束,前後不足一年,金能獲得如此輝煌戰績,與其戰略決策的正確和戰術運用得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金建國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利用了自己氣勢正盛,而遼準備不足的有利時機攻遼。他以「遼國殘虐」,「欲盡剪除」女真,「非人死戰,莫能當」相號召, 以圖在政治上師出有名,使金軍上下「唯命是從」,同仇敵愾,造成銳不可當之勢。在尚不具備攻取堅城能力的情況下,他採取誘使遼軍遠離軍事重鎮,進行野戰,發揮金騎兵優勢,以殲滅遼軍的有生力量。
同時,由於金遼兵力懸殊,面對多於數倍的遼軍,在戰術上他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擊潰遼帝所在的中軍,使遼軍隨之全面自行崩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完顏阿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