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網紅武康路上,能住什麼様老洋房

2020-12-09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X博士,ID:doctorx66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但凡初來滬漂的文藝青年,都有個在老洋房的夢;伴隨著梧桐樹斜影,推開那扇精美木門,回到溫潤的落地窗客廳,倚著陽臺喝杯咖啡,做了個張愛玲老師的海上舊夢。

他們絕大多數人,住不到半年就落荒而逃。

因為受不了衛生間廚房共享,受不了陰暗狹窄走道的油膩氣息,受不了黃梅天永無止盡的漏水潮溼;也不受不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共享蟑螂白蟻老鼠。

可是另方面,家居媒體上那些上海老房,3米多層高,窗外如大屏幕般的綠意,寬敞的空間,復古的吊頂,時尚設計家具和看似隨意擺放的藝術作品,瀟灑的主人,又有誰不心動呢?

我混跡武康路有好一陣子了,這幾年路上熱鬧了起來,開了不少網紅店;在短視屏推波助瀾下,武康路竟也成了全國遊客必來感受上海情調的地方。

這些年認識了住這條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我意外發現,即使在這最金貴的路上,都住著大量外來民工;老洋房真是上海一大神奇,裡面居住環境可以極端差,也可能極端好;甚至兩者同處同一棟樓。

同個小區有老破小,也有百萬裝修

於是我抱一種"讓我死了這條心"的想法,好奇這條1100米的街上,從1000元,到50000元的房租,都能住到什麼樣的老房子。

我能找到最便宜的住房,千找百找,竟然就是幫我裝修的王師傅的住所;走進靠近泰安路一處新裡,拐著彎再拐個彎,再穿過一處長長雨蓬,就是他的住處。

上海挺常見這種搭在洋房外的小水泥房,只不過我還沒見過位置那麼隱密的;不到五平米,簡陋但竟然能滿足一切生活所需,有床有灶有馬桶。

王師傅得意地說因為他是搞裝修的,自己搞一搞就能住,租金不到一千,但如果其他人租可能就要一千五了。

王師傅是那種常見的海門啟東裝修師傅,在上海做裝修快二十年了;他一賺錢,每存夠一筆,就在老家拼命買房;他的微信頭像是他的小孫子。

王師傅搞到的超低價,在武康路一帶也算絕無僅有;大部分住在武康路上的基層打工者,他們都是一間十平米的,三四個人同住,分攤約2000元的房租,廚衛多戶公用。

未裝修老洋房裡的公用廚房

月租2500元是一道坎,它基本可以讓你有一間小小的獨立衛生間;在這間不到15平米的房間裡,恰好擺得進一張床,一張桌子,衣櫃;隔音很差,基本可以聽到隔壁老頭老太的家常裡短。

空調位置挺奇怪,事實上,已經小的只有這個角落能安空調;也就是說,空調大多數時候對著你一直吹;但如果你不開空調,整個房間就有股黴味。

浴室長這樣,沒有洗衣機,反正也沒地方擺;沒冰箱,廚房公用;2500元的房浴室竟然給你裝了浴霸!!到了冬天你就知道感恩房東讚嘆房東了。

說也奇怪,還真的有不少滬漂願意將就住在這樣的老破小裡;但一推開門走出去,就是位精緻的會德豐Vivian;何需要客廳,整片法租界就是我的客廳!

還有一種是附近打工夫妻;我認識一對在安福路上開店20年的夫妻,他們一家三口一直住在這種房裡;他們就一直低調賺錢,也是不斷在老家省會買房子,去年把兒子送回省會的國際學校去了。

這個價位,這個房型,自帶了衛生間廚房和門關,約30平米;你稍微發揮一下"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的消費主義精神,整理整理房間,大開窗採光不錯,你終於有些底氣說"我住在武康路!"了

你可以明顯見到這套30平米的房子有裝修過,而且不是太舊;比起很多房東把出租屋當作舊家具儲存間,換一套與硬裝還算搭的家具已經頗良心

如果你住這種不怎麼貴的老房,最好選二層以上邊角有兩面窗的房,採光比較好;這間房空間利用也是典型的老房翻新,一大開間,床的斜對面就是灶臺,附帶一個衛生間。

不熟悉上海老房的可能會覺得格局奇怪,但你要想想,這樣一間,以前可能住個一戶四五口人,你就能釋懷了。

想知道這些洋房裡到底有幾戶,一是看信箱有多少姓,更精確的是看牆上安了幾個電錶。

作為上海第一網紅樓武康大樓,不知何時起總是擠滿遊客,總在馬路對面舉起手機仰著頭,仿佛在進行某種神秘膜拜儀式。

有一天我一定要住進轉角大窗房,每天三次打開窗走出陽臺微笑向下面群眾揮手致意;然後上面掛個超大二維碼,拍照順便加我粉!!

很多人有個住武康大樓裡的夢,但自從二房東發現搞民宿比出租房更賺錢後,許多房源都改為民宿了;而武康大樓裡僅有房源,基本都在一萬五以上

但是這套業主自己裝修,可能是你在武康大樓裡找得到裝修過的房子中,最便宜的一間,帶著壁暖,還算得過去的40平米房子。

現在武康大樓裡絕大多數都是這樣隔成一戶一戶,當然你無法跟49年以前的雙開間相比;武康路上其實有很多同樣8000房租,但房型更大也裝修過的房子;但你要想,這可是武康大樓耶!!多付一點情懷稅怎麼了!

浴室和廚房都乾淨

你終於可以在花園洋房的邊間,擁有一扇弧型的窗臺,整個老洋房的感覺都出來了是吧!

但即使這只是間一房一廳(用鋼窗隔開)的50平米房間,但至少它已經帶有地暖,能讓你舒服度過上海溼冷的冬天

當然,它還有個帶烤箱的開放式廚房,以及......透明的衛生間!!?為了圓一個老洋房的夢,將就一下吧!

總結起來,在這一帶,一萬以下的房源,業主直租比例較大;如有新裝修過,多半是房東直接讓施工隊師傅去裝;要不就是充滿了謎之自信的房東自己搞的設計;當然你可以選擇用極低的價租下一間房自己在花個十來萬裝修;也可以稍高的價住進裝修好的房;但相信我,要找到一位審美在線的大房東,那真的挺難。

這一帶的房源極多掌握在二房東手上,大點的二房東掌握了幾百套房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及施工隊,比如這套五原路靠近武康路的58平米房,裝修得不錯。

呈長型,靠窗邊依次是書桌、床、沙發、餐桌、廚房、衛生間

它裡面帶了地暖及洗衣烘乾機;這樣的房型如果沒裝修過,其實大約也只要五千;不過你租不到的,原始戶型出租消息一放出來專業二房東就搶先拿到了。

這些小隔間,可能是以前某個大戶獨棟人家其中一位孩子的房間,甚至是保姆房;後來變成一間房住著一戶人家,一棟小洋樓裡擠著十戶人家那樣;你很難想像,同棟樓裡,有人將就著過活,有人過著精緻生活。

10K以上的房源一般都有配地牆暖和洗烘衣機;但10K到15K的租金,其實是蠻尷尬的價格;這價位充斥著對自己審美有些謎之自信的大房東,本身裝修完後就是想拿來出租;或是airbnb轉型的不太專業二房東,總是能找出幾處審美或生活機能上的硬傷。

這價格區間的房,許多是涉外出租,所以在裝修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東方主義"違合感;像這明明就是個ArtDeco風格的衛生間,卻裝了一個假裝青花瓷洗手臺;這類洗手臺大量出現在這價位的房源中。

這套知名老公寓裡的房,一房一廳一衛,只有60平米;裝修時聰明地將臥室門開大,看起來開闊一點,幸好這些老公寓層高至少都有三米,感覺不會那麼侷促;一般老公寓落地窗也高,所以採光都不錯。

廚房也是開放式,也只能做開放式;這樣的正方格局其實很適合打造一個宜家樣板屋式」溫馨美滿的小家」,只不過前題是你的東西必須少,換個小件點的家私,否則總有幾件很突兀礙眼的玩意放在那。

這間一房一廳一衛,約90平米的二樓小房;客廳是很標準老房的正方格局,它的開窗,採光都很不錯。

房東的裝修審美,其實從廚房和浴室最能看出來;這套房不過載,顏色舒服的裝修,本來在這個價位算應該是完美了。

它的硬傷在於,它沒有陽臺,月租15k竟然也沒配烘衣機,如果你要曬衣服只能晾在客廳;忽然之間就沒那麼浪漫了。

到這個價,意味著你在武康路一帶可以擁有自己一棟小小小樓;這棟兩層復三層,儘管它加起來只有小小的60平米

走進來一樓是個小小的廚房,以及衛生間;不太專業的房東經常有個問題,硬裝花了不少錢,但是軟裝就只買些看起來相對廉價的家具。

二樓是客廳,復三層是睡覺的地方;老房子層高普遍有3.5到4米甚至更高,所以大量做成夾層複式;這種複式有個很大硬傷,如果上頭就是屋斜頂;那麼夏天睡覺冷氣上不來,頗熱冬天則相反,上頭倒是暖了,下面客廳又很冷。

類似還有這套之前朋友圏短期轉租,二樓復三樓,床也是在復三樓隔層

有時候你看見一間讓你眼前一亮的房,那也不一定是房東的審美真的強;要在這區域做個四平八穩的房東,需要提供的,可能只是一間乾淨整齊帶著木頭地板中央空調地暖的空房子,這間房約100平米。

接下來,喜歡這個地段,而又付得起這份房租的歷任老外租客,總會給你添加一些合適的家具、綠植、藝術作品啥的,他們也不帶走,累積堆砌起來,就是你看到的恰如其份的樣子。

其實肯花接近兩萬租房的房客,不太在意有沒有附家具,不少人覺得空空的一間房更好,按照自己意思添家具;以留下家具來換取房租打折,房東也多半樂意。

讓你體面地洗個澡,燒個飯

差不多價還有這戶五原路靠武康路的樓頂房,2房一衛,100平米帶露臺

但住進這種房子,不僅僅只是住,你可能還要與古怪斤斤計較的鄰居」社交」:晚點回來開門聲會抗議,晚上房間走動也會抗議,炒菜油煙大也會抗議....總之會挑出你各種毛病,無非要你知道誰才是老大;我有個朋友租了個老洋房頂重裝修要做民宿;裝修太吵鄰居自然不樂意了,一聽是做民宿那更是抵死反對,後來索性順便幫鄰居重裝修了廚房衛生間,老太太眉開眼笑。

在武康路一帶,如果是房租上了20K的房,基本不用太擔心裝修風格;因為會付20K房租的租客,對美感有一定要求,願意為情懷多付些錢;本來會在這個地段擁有100平米房子的業主,也不是一般七十二家房客的市井小民了,高端房源的二房東普遍受到這些大房東信任,對設計師相對來說尊重些,不會按自己喜歡亂搭。

武康路和湖南路交叉口的密丹公寓是網紅店聚集地,我哈這棟樓整整十年;十年前我住不起,現在我更住不起了;裡面房型也非常好,但極少有出租的時候

老公寓最幸運的就是翻新時施工團隊尊重原始肌理,又遇上一位審美在線的租客。你們看看租客搬進自己家具後的前後對比。

這間房約100平米的房,上海非常稀有的五米層高,2+1室,租金是20000,圖片是臥室以及書房。

一間在新式裡弄三樓整層的房子,共130平米,兩房兩廳兩衛帶一個小陽臺。

他的配色很簡單:黑白灰,加各種深淺層次的原木色;這樣的新式裡弄,窗外的綠意盎然永遠是讓人眼前一亮之處,仿佛室內所有擺設都在襯託窗外風景。

主臥是30平米的兩面開窗,非常明亮;帶了一個乾淨整齊,讓人心情舒坦,簡直是夢想中的廚房。對高端二房東的唯一要求,就是讓租客住得舒舒服服....還有開發票...

但武康路一入夜就安靜得跟村子一樣,要吃個正經飯至少都要走到五百米開外才有非網紅的餐館,大概所謂」生活機能」只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吧!

到這個價,你可以在安福路上租一間120平米的兩層小樓。

以前這棟樓是做為工作室營業使用,其實並沒有好好發揮它小洋樓的特點,應該就是圖個開心吧!

不過它跟鄰居兩戶人共享一片120平米的花園,但你不要看到花園兩個字就高潮,繽紛美麗的花園可不是你住個一年兩年就能搞起來的。

這附近還挺多整棟租,安福路上有很多帶大花園的洋房小區,只不過花園大多雜草叢生或用來種菜蕃茄辣椒啥的。

其實在武康路一帶,能有這種全景大鋼窗的房子還是很稀少;大鋼窗公寓主要集中在淮海路及外灘一帶;但在這地段擁有大鋼窗,就意味著你有一整片巨幕般的綠意,而非水泥叢林。

這一戶2房2衛140平米,南北通;照理說,這樣的房型很通常作為辦公及工作室;我多方詢問後得知上任租客,是位神秘的獨居男人(仿佛見到未來的我),現在你看到的家具,都是他留下來的。

別看超大鋼窗很浪漫,像上海的冬天,鋼窗很容易透冷,所以室內地暖牆暖加空調啥,像那麼大空間一個月取暖費用2000元跑不掉;寒冬傍晚,你仰頭望見大窗內溫暖的燈火,其實那都是在燒錢好嗎!法租界精緻生活本來就是需要用錢撐的

永福路口的修道院公寓,這棟具有西班牙風格的知名老洋房,更早以前是湖南街道辦,二樓整層230平米;一樓是衡復風貌館。

現在二樓已經租出去改為買手店了,衝著內部環境也頗值得去參觀;這套房的售價現在是2500萬的使用權;跟中介要到之前的照片,你可以看看它的原始風貌;兩個露臺一個陽臺,三房兩廳三衛。

正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在這個地段,多的是上億,或租金沒上限那種洋房;那就暫且在五萬處打住;如果你加了這一帶高端中介的微信,天天看他的朋友圈,真的會咬著牙露出痛苦的表情。

這次選題,我邊看房邊顫抖;還要虛榮地強撐出見過世面的優雅微笑。

至於上十萬的房,舉個例子:武康路12號,帶個私家院子的兩層150平米小洋房,現代主義裝飾藝術派風格,造型可愛;以前是服裝店,附帶不怎麼好吃又貴的下午茶,號稱美到禁止拍照;2019年換了租客重新裝修後大門深鎖,當時月租12萬。

武康路12號,網上有一些院內圖片

我本來以為,武康路上越貴的房源越容易看到,極便宜很難找;我忽然體會了,那是一個盲點,在這條優雅的網紅街上,老破小的便宜房還是大量存在,只不過被我自動打了馬賽克。

武康路98號和100號,就像被不同階層人家收養的雙生,都掛了牌,但一側重修為洋房酒店,另一邊仍是老破小。上海老洋房只分兩種味道:黴味和錢味。

像我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我向高端中介問高價房源時,他們一副就是"你又租不起幹嘛來浪費我時間";我向低端中介問有沒便宜房源時,他們忽然戒心也起來了"你問這些是想幹嘛!"

如果你初來上海打工,就別起住老洋房這玩物喪志念頭了;奉勸你找個高層公寓,合租也無妨,在小房間裡天天望著窗外大上海紙醉金迷的炫麗天際線,你就會只剩一個」我要成功」的野心了。

每當我覺得自己膨脹了,我就會去附近中介店冷靜冷靜

相關焦點

  • 住不起上億老洋房,他們爭搶月租三千的網紅大樓
    他住在上海武康大樓。今年,綴滿名人故居、獨棟洋房的武康路成為上海網紅景點,咖啡店、甜品店、花店列成一串。而這條街上,建立於1924年、頗具設計感的老洋房武康大樓成了最具盛名的打卡地,樓下「長」滿了單反鏡頭和手機攝像頭。
  • 住在上海老洋房裡的年輕人
    有一回遇上脾氣不好的遊客,懟他「擠什麼擠,又不是你家」。文|易方興編輯|金湯今年早些時候,陳思突然在微博上,看到了晾在自己家裡的衣服和褲頭。他住在上海武康大樓。今年,綴滿名人故居、獨棟洋房的武康路成為上海網紅景點,咖啡店、甜品店、花店列成一串。
  • 上海第一網紅馬路上的租房鄙視鏈
    在這條短短的路上,你能找到1000元一個月的水泥房,也能花上10萬一個月租下一整幢老洋房。而藏在這條「武康路租房鄙視鏈」背後的,則是大城市裡所有租房青年的無奈。提到在武康路租房,浮現在大部分人腦海裡的畫面大概是這樣的:梧桐樹掩映下的老洋房,天氣好的時候,一推開窗就有陽光灑進來;閒暇時可以坐在自己的小院子裡喝一杯咖啡,感受百年老上海的魅力。
  • 我記憶中的武康路上老洋房
    武康路216號,原先住的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個高管,後來成為英商鄧祿普輪胎公司大班的住宅,其獨子約翰是我兒時的玩伴。新中國成立後,外商撤走,這棟樓轉而成為陳氏電化研究所,主人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力專業,他的夫人是滬江大學(今上海理工大學)畢業的化學專家。那時,陳氏受政府委託研發壓縮空氣高音喇叭,要求在遠距離外能聽清廣播的聲音。這種高音喇叭曾用於廈門前線對金門、馬祖喊話。
  • 上海這條網紅馬路紅了百年,除了武康大樓,還有太多老上海的故事
    想必當年,她就是穿著這件旗袍在武康路上緩緩走過。武康路393號黃興故居這棟沿街的現代式大樓建於30年代,是革命家黃興於1916年在上海居住過的寓所,人稱「黃公館」。雖然黃興只在此生活過不足4個月,但期間孫中山曾兩次來這裡與他共商要事。
  • 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的老洋房,這幾處老洋房你去過嗎
    電視劇《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的老洋房,由於疫情原因,現在很多景點都採用限流參觀,我居然沒有搶到參觀票,看來大家都在家裡憋著了。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棟很有特色的老洋房,我們一起看看看。黑石公寓在上海復興中路傷的黑石公寓最近特別的火,黑石公寓經歷了3年的修繕和重新的布局的它,這裡已經成為了驚豔的網紅街區,1924年美國傳教士宋合理在復興中路傷投資建造的一座酒店式公寓,這座公寓有舞廳、泳池
  • 《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
    原標題:《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雖然買不起「有故事的老洋房」但我們現在不僅能進去參觀還能在裡面看書喝咖啡「疫情過後,重溫寄放上海靈魂的老洋房,真好!」第一站:黑石公寓復興中路上的黑石公寓最近特別火,歷經 3 年修繕和重新布局的它,有望成為下一個驚豔的網紅街區。
  • 孫儷羅晉1.5億賣上海老洋房?和這些真正的豪宅比,真的不算啥!
    其實,上海的老洋房不只這個價。劇中這個故事的原型——一幢淮海中路的老洋房,2013年急售價2.2億。而更多的上海老洋房更是有市無價,可遇不可求。 《安家》中的老洋房由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而如今的網紅建築——武康大樓,便是鄔達克不可不提的作品之一。
  • 武康大廈門前網紅長隊,出遊習慣的變化正悄然發生
    拍什麼?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匈牙利建築師烏達克之作:武康大廈。武康大廈下面一家網紅店引起了我的注意。網紅經濟已經出現很久,也成為城市第一個獨特人群聚集的現象。另一處網紅店我的提問或許你知道上海有個法租界的歷史;或許你也聽說過「知道梧桐樹下才是真上海」或許你想為把真上海的魅力傳遞更多隻去過外灘和陸家嘴的遊客們。可是問題來了:你知道上海的老法租界區域對應什麼地方呢?
  • 安家,帶火了上海的老洋房,這些歷史性的建築,你知道有哪些呢?
    電視劇【安家】的熱播也讓更多人對老洋房心生嚮往,最近,上海前段時間因為疫情關閉的一些老洋房,現在已經陸續開始開放預約參觀了。黑石公寓:復興中路傷的黑石公寓最近特別的火,經歷3年不斷的修繕,和重新整理布局的它,有望成為下一個驚豔的網紅打卡街區。
  • 僅僅1公裡多長的武康路,為什麼會成為上海的網紅馬路?
    在上海,繁華的代表是外灘和陸家嘴,但想要領略老上海的氛圍,必去的地方之一就是武康路,今天我們就去上海的武康路轉一轉。武康路雖然只有1公裡多長,但是這裡濃縮了上海老故事,保留了很多老別墅和老洋房,比如巴金故居、黃興舊居等等。現在的武康路還聚集了無數高顏值的網紅店鋪,可以好好逛一下拍拍照,還是很愜意的。
  • 從《安家》老洋房談上海建築之美,獨棟洋房真的價值上億?
    「春天的上海,是屬於老洋房的季節,鮮花、綠樹、老洋房。」這是上海一位資深洋房中介發的一條朋友圈,配圖是一棟老洋房裡綠樹簇擁的後院,瞬間就讓人感受到了上海的詩意。前陣子的熱播劇《安家》已經大結局,裡面億元的上海老洋房引起了人們熱議,光是微博上#上海老洋房#的話題,就有4.5億的瀏覽量。
  • 上海最有故事的街道,藏著半座城的老洋房,曾是各界名流聚集地
    最近這段時間,由孫儷、羅晉領銜主演的《安家》正在熱播,受到了不少觀眾的追捧,在這部影視中,我們不僅見證了安家天下上海靜宜門店同事們的喜怒哀樂,最讓人難忘的便是上海的一條條老街區了,隨著賣房小妹房似錦騎著電動車掃街掃樓,使人們仿佛又對繁華熱鬧的魔都上海有了新的認識。
  • 有上海顏王之稱的網紅打卡地,武康大樓
    福開森路正是那時武康路的名字,武康大樓就處在這條路上。最近,95歲的高齡的它又開始刷屏朋友圈,經過4個月的修繕,它變得更美了。外立面修繕前外立面修繕後武康大樓從黑石公園出門,沿著復興中路一直走,就到了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標——武康大樓。
  • 老洋房|上海五原路VS西班牙巴塞隆納,米道濃!
    因為她也算是老洋房的中間一層這套老房子地處上海五原路離大名鼎鼎的武康路幾步之遙也可謂是黃金地段這讓我立馬想起了星耀巴塞所有的氣質都那麼的相近地處國際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與久負盛名的主街相鄰,出則繁華、入則寧靜。
  • 上海最獨特的老洋房,以前的主人非富則貴,如今90平方要賣上千萬
    最近隨著孫儷和羅晉主要的電視劇《安家》的熱播,上海的老洋房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之前說到上海的豪宅,很多人都知道湯臣一品等高檔樓盤,但是跟有著歷史文化底蘊和動輒幾億的老洋房來說,確實遜色不少,不過在上海,還有一座非常獨特的老洋房,跟其它老洋房區別在於,它是一座公寓式的老洋房。
  • 《安家》豪宅在上海老洋房裡能排老幾!看完「上海老洋房之最」請儂...
    《安家》 安家裡出現最多的是什麼? 根據數據統計上海現有老洋房約5000多棟 其中有些老洋房比劇中出現的那兩棟 還要貴還要有名氣 所以我們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看 「淘最上海-老洋房之最」
  • 魔都「網紅」街區的文藝範|武康大樓|陳胤希|上海|咖啡|武康路|...
    國慶長假即將過去,一年一度的上海旅遊節也進入了尾聲。澎湃新聞在「黃金周」的尾巴上,到如今上海的「網紅」街區看看節日落幕前美好時光。「建築可閱讀」持續火爆根據上海旅遊節發布的數據,旅遊節期間共接待了共接待市民遊客2570萬人次,其中有179萬人次參加了閱讀建築活動,可見上海城內一棟棟老建築始終深受大家喜愛。
  • 一大波店關門後 昔日大熱的「網紅」馬路武康路變清靜了
    原標題:一大波店關門後, 昔日大熱的「網紅」馬路武康路變清靜了遊客口中的「店」,指的是曾經武康路上的麵包店Farine和冰激凌店WIYF,這兩家店同屬於一個法國老闆。由於大受歡迎,這位老闆還在武康路上陸續開了餐館、漢堡店和咖啡館。今年3月,麵包店Farine因涉嫌使用過期麵粉被查封,這些店也相繼關門。
  • 像《安家》1.5億的稀有老洋房,上海究竟有多少套?
    來感受最原汁原味的老上海風情,一定要去看看上海的老洋房,那些梧桐院牆裡面留下的都是歷史的痕跡,《安家》裡面1.5億的天價老洋房,讓人直呼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據統計,上海這樣保存完好的老洋房僅有不到50棟,算是很稀有資產,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價值,當然都是不菲的,而且還有許多無可替代的故事,是個十分值得打卡的觀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