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蛋黃有彈性
陳先生懷疑買到了假雞蛋
假雞蛋的話題,在最近幾年的時間裡反反覆覆從未消停過,弄得大家在買雞蛋時都是疑神疑鬼的。前不久,家住三裡亭小區的陳先生致電《快報時間》說,他們家煮熟的雞蛋黃很Q,像皮球一樣很有彈性,往桌上一扔能彈起10多釐米高,懷疑自己買到了傳說中的假雞蛋。
「這些雞蛋是在農貿市場買的,一斤4元多,共買了兩斤。買回來後,我一直把它放在冰箱冷藏室的蛋格裡,大概放了兩天時間。」陳先生說,平時買來的雞蛋煮熟後,蛋黃都是粉粉的,一捏就碎,可這次買的雞蛋熟蛋黃掉在地上也不會碎,全家人都看傻眼了,誰也不敢吃。
煮熟的蛋黃有彈性就是假雞蛋嗎?研究禽蛋加工30年、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陳有亮教授說,這屬於正常現象。「冬天天氣比較冷,或者冰箱溫度開得太低,雞蛋就容易被凍住,蛋黃出現凝膠化,煮熟以後也就有了彈性。」
按照陳有亮教授的解釋,《好奇實驗室》在農貿市場裡買了幾個雞蛋,在冰櫃裡凍了兩天後,煮熟、剝出來的蛋黃確實很有彈性;而沒有冰凍過的雞蛋,煮熟後蛋黃一捏就碎了。
「陳先生買到的肯定是真雞蛋。」陳有亮教授說,蛋黃會彈只是因為冷藏後物理性質發生了變化,口感會略有不同,但不會影響雞蛋本身的營養價值。
人工合成的假雞蛋
一眼就能辨認真偽
市場上到底有沒有假雞蛋?問了杭州農貿市場的禽蛋攤主,都說沒有親眼見過假雞蛋,其中一位信誓旦旦地說:「假雞蛋根本就不存在,誰說有,你讓他拿過來看看。」
現在的技術如此發達,人工合成雞蛋真有那麼難嗎?我們搜到了一位網友的博客,博文裡說,假雞蛋並不只是個傳說,早在幾年前他就花錢從別人手上買到了人工合成雞蛋的技術。這位網友還詳細介紹了人工合成雞蛋的製作流程,並配發了一些圖片。
雞蛋真能人工合成嗎?口說無憑,實驗為證!
《好奇實驗室》依照這位網友提供的教程,備齊了材料:500克海藻酸鈉、500克氯化鈣、一瓶食用色素、氧化鈣和硬脂酸等,一共花了170元。其中,海藻酸鈉比較貴,用了120元,其他幾樣價格都在10元左右。
人工合成雞蛋的流程是由內而外的——
第一步,製作蛋黃和蛋清。首先,用熱水稀釋海藻酸鈉,充分攪拌後,溶解後的海藻酸鈉確實和蛋清有幾分相似。然後,我們把做好的「蛋清」倒入開了口子的桌球內,又加入黃色色素,攪拌均勻,放入稀釋後的氯化鈣溶液裡固化,30分鐘後,「蛋黃」成型。
第二步,給蛋黃裹上蛋清。我們把成型的「蛋黃」放入蛋形模具內,再倒入「蛋清」,同樣放在稀釋後的氯化鈣溶液固化,30分鐘後,假雞蛋就做好了。
從實驗結果來看,我們做的假雞蛋在造型上就不過關,而且「蛋黃」和「蛋清」都是硬邦邦的。這位網友還說,因為受設備的限制,合成蛋殼的技術存在很大難度。
沒有蛋殼的硬雞蛋,怎麼能以假亂真呢。我們在網上又找到了一段視頻——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的幾位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成功地合成了假雞蛋。從視頻上看,這個假雞蛋不但蛋清、蛋黃都很逼真,關鍵它還有蛋殼。
為了解更多的製作細節,我們聯繫上了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夏華教授。夏華教授說,做假雞蛋其實是學生們課餘開展的一個科技活動,他是指導老師,雖然從視頻上看和真雞蛋很相似,但如果你親眼看到這個假雞蛋,立刻就能判斷它的真假。「化工原料不可能和真雞蛋裡的原料一樣,包括蛋殼表面的光澤,僅憑肉眼就能識別。」
「蛋殼上要有氣孔,蛋殼膜要粘在蛋殼上,做蛋殼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裡面蛋黃和蛋白了。」陳教授說,依多年的研究看,人工合成雞蛋幾乎是不可能的。
蛋黃的顏色
和營養價值關係不大
現在,所謂識別假雞蛋的招數有很多,比如說,打開雞蛋,如果蛋黃和蛋清立刻融在一起,這樣的雞蛋就有可能是假雞蛋。對於這樣的傳言,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陳有亮教授認為是無稽之談。
「蛋黃和蛋清混在一起,說明雞蛋放置的時間過長,蛋黃都散開了,我們叫它散黃蛋。」陳有亮教授說,這樣的雞蛋大家最好別吃,平時一次性買的雞蛋不要太多,最好的保存方法還是放在冰箱裡。
陳有亮教授還提醒大家,每個雞蛋的蛋黃顏色上都會有一定的差異,這屬於正常現象。比如,玉米和青草裡面的葉黃素比較多,吃這兩種食物比較多的雞的蛋黃就會更黃一些。「蛋黃顏色的深淺是由色素決定的,和雞蛋的真假沒有關係,跟營養價值關係也不大。」
來源:都市快報 作者 記者 鄭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