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搭配蔬菜拌餡,必須分開調製!千萬別搞錯,不然菜出水不入味
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感謝大家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拌餃子餡,先加鹽還是先倒油?一錯再錯,導致餃子不入味,腥味大,不好吃!』
再過半個月就是春節了,大家是不是都「歸心似箭」了。春節是一年的歲首,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年節」,又稱為「大年」。大家知道春節的歷史嗎?很多人不知道,如今我們過的春節,其實是根據上古時期歲首祭祀活動演變而來的,春節的起源體現了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人們便開始忙活起來:掃房屋、購買各種年貨、貼春聯、洗頭沐浴等等,迎接新年的到來。
春節的傳統習俗比較多,比如燃爆竹。「年」其實是一個怪獸,每當大年三十就出現,它怕紅、怕光、怕響聲,所以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爆竹,把年獸嚇跑,就形成了過年燃爆竹的傳統習俗,也是為什麼春節色是「紅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年夜飯,年夜飯又稱團年飯,年夜飯一年只有一次,這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一家老小圍坐在桌旁,邊吃邊聊,共敘天倫,是最幸福的時刻。
年夜飯就算不吃大魚大肉,也一定要吃一種美食,那就是餃子,餃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寓意「更歲交子,團圓福祿」,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定要吃餃子,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這就是我國飲食文化中的傳統習俗。年三十,不管是官家還是老百姓,都會吃餃子。餃子不僅好吃,更是對心靈的一種安慰。很多在外務工的人,年夜飯就等著回家吃家人包的餃子,一年的辛苦就感覺很值得。
馬上就要過年了,包一頓餃子犒勞遠方歸來的家人吧!你們準備包什麼餃子,常見的餃子餡就是韭菜雞蛋餡、豬肉餡和三鮮餡。很多人都喜歡吃三鮮餡,因為味道比其它餡都鮮。很多人都會包三鮮餡餃子,好不好吃就另說了。三鮮餡看似簡單,其實裡面有很多技巧。拌餡時,有人先加鹽,有人先倒油,到底哪種做法更正確呢?餃子餡為什麼又幹又柴,還不入味?今天我就分享一些包餃子的技巧,學會後就可以在大年夜美美地吃一頓餃子了。
先來看看三鮮餡的做法吧。準備一塊新鮮豬肉、一把韭菜、4個雞蛋,蝦仁、木耳、粉條各適量,蔥、姜、料酒、食鹽和胡椒粉。昨天大蝦搞活動,17塊一斤,我又買了5斤。把大蝦挑出蝦線,剝掉蝦殼,加食鹽、料酒、胡椒粉,用手抓拌均勻醃製半小時。豬肉用前腿肉最好,絞成肉餡,加蔥薑末、料酒、食鹽、生抽、蠔油、胡椒粉攪拌均勻。倒入花椒水攪拌至吸收,當肉餡上勁後倒入適量熟油攪拌均勻,放進冰箱裡冷藏半小時,醃製入味。
新鮮韭菜摘洗乾淨,放進淡鹽水泡5分鐘後瀝乾水分,切成韭菜碎。木耳、粉條提前用溫水泡軟,都切碎。碗裡打3個雞蛋,加一勺料酒和胡椒粉去腥,攪拌均勻。炒鍋大火燒熱後倒油,倒入雞蛋液煎熟,炒碎後盛出放涼。把韭菜、雞蛋、木耳、粉條、蝦仁倒進肉餡裡,打一個生雞蛋,倒入適量熟油,攪拌均勻,三鮮餡就拌好了,這屬於肉三鮮,必須有豬肉、韭菜和蝦仁。餃子可以自己擀,也可以買現成的,自己和面應加雞蛋、食鹽和澱粉,更筋道不易破皮。
三鮮餡餃子,味道鮮美,就是因為加入了海鮮——蝦仁,如果沒有用蝦米也行,最次用蝦皮也不錯。拌餡的正確順序是先加鹽調味,然後加水。千萬別弄反了,不然餃子餡肯定不入味,不好吃。用蝦仁包餃子,最好是買新鮮蝦現吃現剝,凍蝦仁口感沒有鮮蝦好。假如用蝦米或蝦皮,建議下鍋炒香後再拌餡,更香。拌餡時,一定要打一個生雞蛋,營養更豐富,並增加了黏度和水分,餃子餡更鮮嫩多汁。
和面擀餃子皮,一定要加食鹽和澱粉,餃子皮更通透,還不易破。拌肉餡和素餡,不少人一開始就做錯,從而一錯再錯,導致餃子餡不好吃。在拌餡時要根據食材的不同來判斷是先加鹽還是先倒油,拌肉餡一定要先放鹽再加水後倒油,這樣既入味也能鎖住水分,餃子鮮嫩多汁又入味。而拌素餡,一定要先倒油鎖住蔬菜的水分,然後再加鹽調味,這樣既不會出水還很入味。肉類和蔬菜搭配拌餡,必須分別調製,最後混合在一起。
用綠葉蔬菜包餃子,很多人會像剁肉餡一樣剁碎,這是不對的,必須慢慢切碎,這樣口感才更好,弄錯了會很難吃。包餃子,建議葷素搭配,口感好,味道好,營養也豐富。肉和菜的比例也很重要,肉多菜少,一般肉:菜是2:1最好,如果菜多肉少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