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池塌陷、魚兒消失、深不見底、秦瓊故宅…五龍潭下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2021-02-06 人在濟南城

點擊上方人在濟南城關注我們,一起分享這座城市的溫暖

提起五龍潭

濟南人都不陌生

因為圍繞五龍潭有很多神秘的傳說

五龍潭也叫烏龍潭、龍居泉

金代的《名泉碑》稱之為灰灣泉

目前為五龍潭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

北魏以前就有這片水域

當時被稱作淨池,是大明湖的一隅

相傳,五龍潭昔日潭深莫測

每遇大旱,禱雨則應

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邊建廟

內塑五方龍神,自此便改稱五龍潭

  2004年10月28日凌晨

五龍潭內傳出「轟隆」一聲巨響

「就像獅吼」一般

五龍潭潭池底部突發塌陷

塌陷發生時五龍潭水面驚現異象

一片20多平米的水面嘟嘟地湧著水泡

噴湧大約持續了20分鐘後水面恢復平靜

但在冒水泡的那片潭底

竟然整體塌下去,深不見底

更不可思義的是,大量遊魚聚集在塌陷裂口處

並且隨後魚越來越多,在裂口處遊動,不肯散去

……

難道「秦瓊故宅在五龍潭底」的傳說是真的嗎?

坊間流傳的故事稱

唐開國大將秦瓊祖籍濟南

唐太宗李世民封秦瓊為唐左武衛大將軍

並敕命其在濟南修建府第

秦瓊過世後,他的後人住在這裡


秦瓊後人因無法施展抱負

約知己好友借酒澆愁,吐些怨言

卻被奸人密報朝廷

皇上聽後大怒,下旨查抄秦瓊府


就在朝廷人馬即將到達濟南時

突然間雷雨交加,隨即秦府轟然塌陷

塌陷處形成滲坑,大量水冒出

自此秦府便神秘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

形成了現今的五龍潭

據傳曾有水性好的青年扎入水底

果然見到一座豪華府第

大門上書有「秦瓊府」三個大字

傳說畢竟只是傳說

但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

在其《復龍祥觀施田記》中卻真有記載:

「聞故老言,此唐胡國公秦瓊第遺址,一夕雷雨,潰而為淵。」

幾百年來,因為這個傳說

五龍潭的存在一直與秦瓊有著神秘的不解之緣

而潭底有秦府之說也讓五龍潭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猜測

並不斷地渲染著這個傳說

事實上,一千年來五龍潭曾有種種異相

留下許多口耳相傳的故事——

如它深不可測,終年不涸

即使趵突泉停止噴湧,五龍潭也從不曾斷水

如更神奇的是,在乾旱年份,潭裡的水只剩很少時

潭中原本成群的魚兒卻不知所蹤

而遇上豐水時節,魚兒卻又突然出現在深潭裡

……

這些都是真實的記錄,並非虛構

在2003年五龍潭也曾驚現異象

那一年濟南各大名泉全部乾涸停噴

五龍潭潭池偌大的水面也縮減至不到十多平米

但潭內的魚及烏龜卻少見死亡

一些身長一米的大魚甚至不見了蹤影

後來由於濟南地區降雨豐沛

五龍潭水量也恢復到以前

令人驚奇的是,那些魚龜又出現了

……

 那麼,乾旱時這些大魚都去了哪裡呢?

難道五龍潭下面真的存有大的深洞嗎?

關於五龍潭歷史上還有兩次有明確考證的記載

一是1908年清末

五龍潭在深夜突然沸騰

隨即有一處唐代府院浮現

這在《山東志》有明確記錄

還有一次是1938年

一夜之間潭中水聲巨響

第二天早水面漂浮大量古書

目睹當時情況的是當時山東民辦大學一李姓教員

……

1987年,濟南市園林局在五龍潭修造公園時

在潭邊挖出一塊年代不詳的石碑

碑上刻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

石碑的出土,使得很多市民對傳說更加深信不疑

那麼,五龍潭下面到底有沒有秦瓊古宅?

這些傳說都是怎麼來的呢?

請看視頻《五龍潭水下的秘密》


五龍潭真的這麼神秘麼?

圍繞五龍潭發生的這些異象都是真的嗎?

對此

山東商報曾經做過一篇報導

採訪了目睹塌陷「異象」的茶樓老闆以及多位專家

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潭池曾經塌陷?

可能真有,泉水拱的!

 

近日,一篇《五龍潭下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熱傳。其中提到,2004年濟南五龍潭潭池突發局部塌陷,潭邊茶樓的老闆陳允憲當時看到了「異象」。「10月28日凌晨,一聲巨響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因天冷並未出門查看。第二天一早發現五龍潭的水面正咕嘟嘟地湧水泡,像百泉噴湧,持續了約20分鐘,隨後冒水泡的那片潭底竟整體塌下去,深不見底。」

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者到五龍潭旁的茶樓探訪發現,茶樓老闆已經易主。現在茶樓的王老闆表示,從2012年接手到現在並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接手茶館5年多了,並沒有見過什麼『異象』。關於五龍潭的傳說確實有很多,但都是口口相傳。」

隨後幾經輾轉,記者聯繫到了事發當年的茶樓老闆陳允憲。陳允憲表示,五龍潭潭池局部塌陷是自己當年值夜班時遇到的,第二天立刻匯報了當時的公園領導,地質專家來看過後也解釋了此現象。「公園負責人請了地質局的專家來專門看過,專家表示是因為泉水湧動,水一直往上拱,時間久了頂的壓力大就形成了塌陷。」

 

旱時魚去了哪?

下有溶洞,魚兒藏了!

 

網傳在2003年五龍潭也曾驚現異象,那一年濟南各大名泉全部乾涸停噴。五龍潭潭池偌大的水面也縮減至不到十多平米,但潭內的魚及烏龜卻少見死亡。一些身長一米的大魚甚至不見了蹤影。後來由於濟南地區降雨豐沛。五龍潭水量也恢復到以前,令人驚奇的是,那些魚龜又出現了。那麼,乾旱時這些大魚都去哪裡了呢?

山東省水文局研究員商廣宇向記者解釋了此現象。據了解,五龍潭底部有很深的裂隙並和溶洞通著。「五龍潭的泉水是深循環的活水,活水對於魚來說具有很好的生存條件,所以五龍潭內有很多魚。乾旱時,地上水位沒有水,魚就跟著下去了,當水位漲上來以後,魚也跟著浮上來。」

 

潭水深不見底?

溢水標高25.8米!


因為那麼多的神秘傳說,很多濟南市民的口中,也常常會有五龍潭深不見底的說法。那麼,五龍潭的水到底有多深呢?

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五龍潭池長70米,寬35米,以石砌岸,水深4米有餘,溢水標高25.8米(從泉池底部到水面的高度,超過25.8米水就會溢出)。園內「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古宅」石碑,系清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整修老宅,特刻此碑立在大門前。但到了嘉慶、道光年間,破敗的秦氏子孫分割出賣故宅,礙於此碑聲望沒人敢買房,故把石碑移至五龍潭公園南門附近,現秦瓊祠建成後,便再度移至祠內。

「五龍潭水位歷史最低記錄是1990年的20.6米,水位低於地平面五六米,池子內已經沒有水了,泉水也不再噴湧,但地下溶洞內仍有水,魚也就跟著下去了。」商廣宇告訴記者,當泉水快斷流時,五龍潭泉群在泉水中佔比重較大,趵突泉、黑虎泉都斷流了以後,五龍潭仍不會斷流。但在正常噴湧時,五龍潭所佔比例較小,大概有10%左右。

 

秦瓊府陷潭底?

這只是個傳說!

  

坊間流傳的故事稱唐開國大將秦瓊的故宅在濟南,有一天雷雨交加,隨即秦府轟然塌陷,塌陷處形成滲坑,大量水冒出,自此秦府便神秘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形成了現今的五龍潭。

秦瓊故宅真的在五龍潭底嗎?記者就此採訪了曾參與發掘秦瓊父親墓葬的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李銘表示,「1995年,在濟南經七路緯六路銀行宿舍樓施工時,發現一座石室墓葬。從墓志銘上得知,墓主人是唐代開國元勳秦瓊的父親。據記載秦瓊住在淮之裡,生在淮之裡,葬在淮之裡(唐朝五百戶為一裡)。所以唐代秦瓊府第陷沉五龍潭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根據史料記載,北魏隋唐時,五龍潭還是大明湖的一部分。宋代後大明湖湖水乾涸,形成五龍潭和附近泉水。」李銘告訴記者。

關於五龍潭

您還知道哪些奇聞異事或傳說?

歡迎留言分享

以上內容綜合濟南草根新聞、山東商報

人在濟南

你就是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存在

相關焦點

  • 【咱濟南】五龍潭四大秘密破解:潭池塌陷 魚兒消失 深不見底 秦瓊故宅真相原來是這樣!
    潭裡的水只剩很少時潭中原本成群的魚兒卻不知所蹤而遇上豐水時節,魚兒卻又突然出現在深潭裡……這些都是真實的記錄,並非虛構在2003年五龍潭也曾驚現異象那一年濟南各大名泉全部乾涸停噴五龍潭潭池偌大的水面也縮減至不到十多平米但潭內的魚及烏龜卻少見死亡一些身長一米的大魚甚至不見了蹤影
  • 濟南五龍潭下到底有怎樣的秘密?潭池塌陷~魚兒消失~深不見底~秦瓊故宅,4大疑問詳解【山東商報】
    潭裡的水只剩很少時潭中原本成群的魚兒卻不知所蹤而遇上豐水時節,魚兒卻又突然出現在深潭裡……這些都是真實的記錄,並非虛構在2003年五龍潭也曾驚現異象那一年濟南各大名泉全部乾涸停噴五龍潭潭池偌大的水面也縮減至不到十多平米但潭內的魚及烏龜卻少見死亡一些身長一米的大魚甚至不見了蹤影
  • 神秘的濟南五龍潭與秦瓊傳說
    秦府轟然塌陷,塌陷的地方出現一個大坑,有水流從地下不斷噴湧而出。從此,秦府神秘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池潭水。  有傳說,曾有水性好的人下到潭中,遊到深處發現一處府院,匾額上寫著「秦瓊府」,裡面用具齊全,有人居住。明代還有人在潭邊見秦瓊顯靈等等,類似傳聞自古流傳很多。
  • 濟南五龍潭,珍泉遍布,傳說還是古代著名人物故宅,一起分辨真偽
    五龍潭歷史悠久,據《水經注》記載,北魏以前就有這片水,稱淨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傳,五龍潭昔日潭深莫測,每遇大旱,禱雨則應,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邊建廟,內塑五方龍神,自此便改稱五龍潭。潭池石砌,南北長方規整形式。長70米,寬35米,水深4米餘,常年湧水,久旱不涸,居本泉群諸泉之首。相傳,昔日潭深莫測,每遇大旱,禱雨輒應,故元朝初年,在潭側建廟,內塑五方龍神,此後便稱五龍潭。五龍潭還與隋末唐初的山東英雄秦瓊的傳說有關,傳說秦瓊的宅第在一次豪雨之後下陷,形成的五龍潭,據說以前潭邊還立有「秦瓊故居」的碑石,大概也是好事者為之的了。
  • 濟南範兒之【五龍潭】海右古亭 潭西勝境
    站在潭邊,便會想起明人劉敕的那首《五龍潭》詩:「傳是蛟龍宅,龍潛何處尋?壇中臺殿古,門外石潭深。樹密雲常合,亭高日半陰。坐來水色淨,聊可空人心。」記得那是一個雜誌社在五龍潭公園舉辦筆會,我有幸忝列其中。得以有閒步五龍潭之雅興。雖然它的知名度不及趵突泉、大明湖來得響亮,但它清雅幽靜,別有一番風韻在焉。五龍潭又名龍居泉、灰灣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稱之為「淨池」。
  • 濟南藏著個「奇蹟」,曾神秘塌陷疑證千年傳聞,今為5A免費景區
    中華上下五千,迄今為止都有著非常多的事情是始終無法解開的秘密。而對於旅遊景區來說,這樣的神秘傳說和未解之謎,也讓這些景區增添了非常多的神秘之感,更加吸引著遊客的到來。而山東就是一個擁有非常多神秘景區的大省份,在眾多景區中,至今都有非常多的景區,藏著非常多的神秘的故事和過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濟南的一個景區,是濟南藏著的「奇蹟」,卻曾因神秘塌陷疑似驗證千年傳聞,今為5A免費景區。
  • 女子發現一座隱藏在地下的秘密建築,廢棄多年,內部深不見底
    基拉,我的探險家朋友羅馬的好友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女探險愛好者之一 ,不久前,他們便發現了一處前蘇聯時期的秘密工事。基拉沒有透露這座秘密工事的具體位置,只提到它建在一個森林圍繞的空曠腹地內,地面以上的部分建築損壞嚴重,唯一保存完好的是一個由鋼筋水泥建造的巨大蓋狀建築,也格外的顯眼。
  • 五龍潭是何時列入濟南名泉的?
    因那時濟南湧泉遍地皆是,人們不屑於把深不見底、闊可行船、大於泉池的淵潭也湊為泉數。儘管五龍潭底確有眾多泉眼,出水量甚巨,但是它從未像江家池那樣,被文人另起泉名,而為世人認同。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孔顏孟三氏教授趙本所撰《重建五龍堂記略》開頭寫道:「歷下名泉眾矣,獨在城西有潭,深且闊。故老相傳,以為斯淵有神龍,故曰五龍潭。」
  • 吉林市龍潭的來歷,龍潭的傳說故事
    龍潭山峰海拔388.3米,登上山巔可俯瞰全城。在清朝,因山東北側的一條小河裡盛產小魚,所以龍潭山又被稱作尼什哈(為滿語,意為「小魚」)山。在龍潭山上有龍潭山公園和高句麗時期的古城龍潭山城,龍潭山城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吉林省著名風景區。龍潭山就是因龍潭山城和城中龍潭的傳說而得名的。    龍潭位於龍潭山城西北角最低處,又稱「水牢」。
  • 重慶歌樂山現20米長地陷 上寬下窄深不見底(圖)
    該洞長約20米,寬約10米,呈漏鬥狀,深不見底。昨日,記者從鎮政府了解到,他們已派專人全天值守,及時監測。而村民反映,歌樂山上出現地陷情況陸陸續續,已有近2年。而這些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記者看到,這個洞呈兩個不規則的圓形狀,整體長約20米,最寬處有約10米,洞呈一漏鬥狀,上寬下窄,深不見底。這時村民找來竹竿,或者扔石頭下去,都根本無法測出其深度。水庫上遊不斷有溪水流進大洞,而周圍也拉起警戒線和警示牌,告誡村民不要靠近。
  • 五一為何近遊天河潭景點,原因是坐船穿溶洞,水潭源頭深似底
    也許很多人會疑問為何偏偏雲遊天河潭景點,其實原因就是可以坐船穿溶洞,水潭源頭深似底,外圍山泉和瀑布眾多,青山映襯,絕對是打卡拍照的好的地方。坐船穿崆靈洞,水潭源頭深似底看著這一幕幕清澈的山泉和神奇的瀑布,遊人充滿了很大的好奇,很多遊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這源源不斷的山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這也是天河潭景區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最有特色的坐船穿崆靈洞的景點項目就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