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日本國鐵民營化鬧劇不會在中國上演

2020-12-13 觀察者網

十八屆二中全會之後,就一直風傳關於鐵道部併入交通部的傳聞。3月10日國務院改革方案公布,果然鐵道部撤消,原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

我國鐵路系統這些年一直處於輿論的中心。因此,鐵路系統改革的方向便特別引人注意。衡量任何改革成敗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使人民群眾從中受益。撤消鐵道部是鐵路系統改革的關鍵一環,它背後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

眾所周知,我國鐵路網還比較落後,中國人均佔有鐵路長度僅為6釐米,高速鐵路才開始建設了幾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鐵路建設都需要有大量投入。因此,至少目前鐵道部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那麼為什麼在這麼個時候突然撤消鐵道部呢?

由於近些年中央政府對鐵道建設的資金投入在減少,大規模鐵路建設的投入80%以上依靠銀行貸款,導致近年來鐵道部負債激增。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鐵道部負債2660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1.81%,同期鐵道部虧損85.41億元。鐵道部原計劃2013年的投資將達5200億元,高於去年5160億元的水平。因此,鐵道部的負債情況不容樂觀。

繼續像目前這樣主要依靠銀行貸款是不可持續的。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根據其它地方的經驗,即使業績良好的鐵路,雖然收入能夠覆蓋其現金運行成本和債務利息,但如果沒有一些長期融資安排,將幾乎肯定無法償還本金。鑑於高鐵投資規模巨大,這個問題需要在近期內解決。」可是從未聽說我國有任何旨在解決鐵路建設資金缺口的方案。

因此鐵道部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努力設法解決資金缺口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雖然理論上任何資本都可參與鐵路建設融資,但是事實上連社保基金的出資份額都很低。曾與鐵道部接觸過的一家美國基金,在與鐵道部高層溝通之後則直接表示,「鐵路系統的核算不嚴格、不科學、不標準,根本沒辦法算帳。」

資本家看待問題總是切中要害。鐵道部雖然在建設和運營中國鐵路上居功甚偉,但是它本身是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鐵路系統的重大障礙。不消除這一障礙,就解決不了資本的體制問題,那些資本就無法進入鐵路系統發財。

中央政府釜底抽薪造成鐵路建設資金短缺,需要向民間資本和外資求助,而鐵道部是資本順利進入鐵路系統的最大障礙,這就是鐵道部被撤的根本原因之一。

民營資本真正朝思暮想的決不是為人民和國家鋪設鐵路。固然,鐵道部及其下屬企業,在提供客貨運服務方面確實問題多多,但是民間資本顯然不是為了改善鐵路服務而來的。

在去年有報導說,國家有意將鐵路建設和經營分開,即鋪設鐵路仍由鐵道部來負責,而鐵路運營、車站建設以及機車部分則允許民營資本進入,以提升現有鐵路系統的運營效率。看似中國鐵路系統改革的主要內容還是政企分開,但是與電力、石油、通訊等已有的先例不同,這場改革一開始就已經定下了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基調。

實際上,中國鐵路的運營效率已經相當高。

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2008年7月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鐵路「運輸效率世界第一。中國鐵路以佔世界鐵路6%的營業裡程完成了世界鐵路25%的工作量。從衡量鐵路運輸效率的主要指標看,中國鐵路有四個世界第一」,分別是旅客周轉量世界第一、貨物發送量世界第一、換算周轉量世界第一、運輸密度世界第一。在現有的鐵路系統基礎上,這樣的運營效率已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更不可能依靠在鐵路運營、車站建設以及機車部分對民營資本開放而得到進一步提高。這些方面對民營資本開放,實際上只是因為這些領域有現實的利潤存在。

由於客運不可能贏利(所以在曝光鐵道部將撤消的消息的同一天媒體上就在大炒客運票價應當上調了),所以民營資本敏銳地把目光投向了貨運。所謂鐵路運營方面對民營資本的開放,實際上就是鐵路貨運市場對民營資本的開放。據《中國經營報》的報導,「在鐵路改革上,目前只有兩塊可以民營化的內容,一是支線承包,二是貨場的運營。」至於參與車站建設和機車,則即分享了中國鐵路建設的好處,又不用為中國鐵路建設分擔責任,打得更是精明的算盤。

按照今天(3月10日,觀察者網編輯注)公布的改革方案,將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這意味著,鐵道部的債務和其他原來就存在的問題會轉嫁在中國鐵路總公司身上。中國鐵路總公司必然承擔高額負債經營,並暴露出種種缺陷和問題,給自由派提供各種口實攻擊國有企業效率低下。從前,自由派在抨擊中國鐵路系統時,面對的是一個政府部門,總算還要那麼收斂一點。以後,自由派面對的將是一個公司,於是他們就可以施展出他們全部的卑鄙伎倆來抹黑中國鐵路,操縱社會輿論,挑唆群眾,像他們已經對很多行業做過的那樣,堂而皇之、毫無忌憚地鼓吹鐵路私有化了。

為了侵吞國有資產,實現鐵路私有化,必須首先實現鐵路企業化經營,這就是鐵道部被撤的根本原因之二。

如果中國鐵路私有化,會有什麼後果呢?以日本新幹線為例。

日本政府建設新幹線也背負了大量債務,為了減輕債務,日本政府在1987年把日本國鐵拆分為6個地區性客運鐵路公司以及一家全國的貨運鐵路公司,實現民營化。可是民營化後的客運鐵路只承擔了總債務的31%。它們拿走了全部運營,卻把總債務的69%扔給了日本國有鐵道清算事業團。清算事業團的土地資產帳面上價值14兆7300億日圓,但預計賣價卻只有7兆7000億日圓,還不到它負責清償債務的三分之一。但是這並不需用多解釋,因為我們已經看多了國有資產賤賣的勾當。當時日本地價曾經高升,資產價格隨之水漲船高,1988年3月的時候實際價格達30兆日圓,足以清償大部分債務,因而有人指出從最初開始就根本不需要分割民營化。

為了證明鐵路私有化是合理的,雖然明顯違背常識,但是當時的日本政府居然辯稱賣地會令土地價格上漲不受控制,內閣會議決定「在地價停止異常上漲之前暫停賣地」,使賣地無法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後來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土地市價大幅減少,債務利息則繼續滾大,到1998年10月22日清算事業團解散時,債務總額比剛從日本國鐵接收時還要增加了。最後,清算事業團解散時的28兆3000億日圓債務當中,16兆1000億日圓有利息債務撥入國家的一般會計,換言之重新變成國家的債務,返還退休金等未來開支3兆400億日圓由國鐵清算事業本部負責,厚生年金移換金等7000億日圓由JR(鐵路民營化後成立的鐵路公司)負責返還,其餘撇帳。

所以到了最後,債務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如果一開始就這樣把債務剝離或者撇帳,看不出來有任何把國鐵民營化的理由和必要。事實證明,在日本和在中國一樣,私有化的任何藉口都只是藉口,私有化實現之後馬上就可以置之不理。

希望日本國鐵民營化的鬧劇,不要在中國再次上演。

相關焦點

  • 日本國鐵實施民營化改革 普通鐵路「文藝範兒」
    日本國有鐵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困境之後,被迫走上民營化改革之路。形象和服務大為改善。但改革之後,也出現了一些安全問題,例如2005年4月25日的列車脫軌事故造成600餘人傷亡。痛定思痛,JR西日本的網站主頁上仍然掛著與事故有關的悔過書。  看點1 之歷史  裁員票價上漲 國鐵尷尬  民營鐵路是日本鐵路發展史的起點。
  • 日本鐵路民營化出現的不平衡
    原標題:日本鐵路民營化出現的不平衡 由於本州人口密度極高,客源充沛,再加上車站的深度開發,所以鐵路公司的效益非常突出,民營後,「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而北海道、四國和九州三家公司因人口稀少,客源有限,經營就像個漏水的桶,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
  • 國有鐵路改革 日本的「前車之鑑」
    日前,應日本笹川和平財團中日友好基金之邀,我前往東京,採訪了多位熟悉日本國鐵改革、同時又了解中國鐵路現狀的學者、商業代表和官員,希望管窺日本當年國鐵改革的得失,尋求中國國鐵可資借鑑的經驗。    隨著這種巨型怪物自身積弊不斷累積,加之航空、公路的強力競爭,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國鐵已經難以為繼,爭論了數十年的民營化改革,終於要不得已而推進。
  • 日本機場推進民營化 "自由運營"時代誰成最後贏家?
    中國網5月19日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機場逐漸開始了民營化進程。隨著位於關西大阪的伊丹機場於4月份轉變為民營化模式以來,仙臺機場預計也將於7月迎來民營化轉變。日本為何會揮起這面民營化的大旗呢?對此,日媒做出相應解讀。伴隨著機場民營化而到來的「自由運營」時代,消費者和相關地區也將獲利。
  • 日本首都圈「封城」在即,「瘋搶衛生紙」的鬧劇還會上演嗎?
    為什麼一有緊急情況日本人就開始儲存衛生紙?最重要的原因是衛生紙是生活必需品,其他的原因則在不同的時期各不相同。以去年2月份的一次搶購來說,起因是關於衛生紙來源的「謠言」。 當時中國疫情嚴重,口罩等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的物資在日本確實比較緊張。
  • 日本鐵路部分私有 開放列車基地培養「粉絲」
    日本國有鐵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困境之後,被迫走上民營化改革之路。形象和服務大為改善。但改革之後,也出現了一些安全問題,例如2005年4月25日的列車脫軌事故造成600餘人傷亡。痛定思痛,JR西日本的網站主頁上仍然掛著與事故有關的悔過書。  看點1 之歷史  裁員票價上漲國鐵尷尬  民營鐵路是日本鐵路發展史的起點。
  • 日本國有鐵路改革99%沒漲價的啟示
    一段時間內,國鐵的職員都是國家公務人員,但由於戰後的勞資糾紛等原因,美軍決定把當時國營企業的職員全部從國家公務員中除去。從此以後,雖然國鐵名義上還是國營,但是已經不屬於公務員(半公務員)。  在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中,鐵路也獲得大發展,在日本內閣決定下,鐵路建設在日本各地展開,除了大城市間的主幹線,還有很多非主幹線,以及地方之間的線路。
  • 日本鐵路改革及啟示
    關鍵詞:鐵路改革模式啟示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746(2000)02—0043—03  今年3月,日本國運輸省、海外運輸、日中鐵道友好推進、海外鐵道技術協力協會和中國鐵道部共同舉辦了日本鐵路改革講演會,會上日本運輸省的顧問及官員、東日本鐵路公司和海外鐵道技術協力協會的代表分別就日本國鐵的民營化、民營化後政府職能的轉變、國鐵改革與新幹線、鐵路旅客運輸等問題發表了演說
  • 國鐵集團新年計劃:萬億營收目標 高鐵浮動定價
    1月4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曬出2020年「鐵路成績單」。2020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國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說,2021年,國鐵集團將紮實推進川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逐步推廣高鐵票價差異化的浮動定價機制等服務舉措。
  • 日本郵政公社民營化 超級金融航母前途不容樂觀
    中新網東京10月1日電 日本郵政公社10月1日實施民營化,轉製成股份公司的各郵政公司正式啟航。在控股公司日本郵政的旗下,分別設有郵政事業公司、郵局公司、郵政儲蓄銀行、簡易生命保險公司四大企業,5家公司總員工人數約為24萬人。
  • 日本政府「購島」鬧劇給赴日旅遊蒙上陰影
    但日本政府上演的「購島」鬧劇,無疑,給中國人赴日旅遊蒙上了陰影。當海上玫瑰號駛出吳淞口時,我見一對老夫婦一直站在甲板上向岸上眺望,原來他們是上海煉油廠退休的工人。借坐船出國之機,看看岸邊曾經工作了一輩子的工廠,回味著早出晚歸的辛苦歲月。浙江國旅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俞國迪告訴我:「船上有個200多位中老年人的旅遊團,許多人第一次出國。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生活好了,有能力有精力出國看看。
  • 推廣高鐵浮動定價,投產新線3700公裡,國鐵集團2021年怎麼幹
    全文共2644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1月4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曬出2020年「鐵路成績單」。2019年底發布的《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  交通部黨組書記楊傳堂此前曾表示,國鐵集團目前正處在深化落實公司制改革和加快推動股份制改造的關鍵時機。
  • 日本新幹線運營47年無一死亡事故 公開所有數據
    國鐵民營化改革  4年磨一劍,頂住既得利益集團壓力  雖然,現在分散的鐵道運營公司、鐵路建設公司、鐵路管理行政機構、運輸安全委員會等各司其職,保持相對獨立,保證了日本鐵路高效而安全的運營,但這種架構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經歷了多次巨大「痛下決心」的改革。
  • 「貓爪杯」鬧劇再次上演?星巴克 Undefeated 聯名系列即將開售
    發售價 199 元的貓爪杯一度被炒至數千元,一場「杯具」演變成了一場鬧劇。而此次星巴克再度發布聯名系列,你覺得還會再次上演去年的鬧劇嗎?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孟加拉男子航班上演鬧劇 裸體攻擊空姐
    馬來西亞馬印航空公司一架客機日前上演了一出「辣眼睛」的鬧劇。據法新社5日報導,一名20歲左右的孟加拉國男性乘客3日乘飛機從吉隆坡前往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飛機起飛後不久,他突然脫掉衣服,打開手提電腦,一絲不掛地邊看色情電影邊自慰。
  • 日本國鐵巨額債務產生的緣由與清償過程
    【財新網】(專欄作家 榮朝和 特約作者 王大鵬)由於政府在極高程度上利用融資槓桿進行鐵路建設,因此1987年民營化之前日本國鐵已經累積了數量巨大的惡性債務,債務壓力成為其被迫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 王立強鬧劇荒誕 臺港不斷翻版
    喧鬧一時的「中國變節間諜」王立強風波終露真相,澳洲媒體引述情報機構承認,王立強「名不副實」,只是個微小角色,對澳洲沒有任何利益可言,澳洲《每日電訊報》甚至以「鬧劇」為標題形容事件。這確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臺灣民進黨卻如獲至寶,大肆炒作以推高大選選情。回看香港修例風暴,也有不少謊言滿天飛,混淆視聽,同時通過媒體報導誤導國際社會,卻又被臺灣當局拿來大肆炒作,何嘗不是「王立強鬧劇」的翻版?
  • 日本國有鐵路的悲歌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由於經濟發展使鐵路逐漸衰落,國鐵更是每況愈下;也由於各種利益集團爭吃國鐵這塊「肥肉」,不顧一切大興土木;還由於職工「準公務員」意識太強,幾十萬人吃「大鍋飯」,所以,到1987年完全股份化決算時,累計虧損37.3萬億日元,實際上陷入了破產的境地。   虧損包袱越來越沉重的國有鐵路,一直是日本政府的「心病」,先後在國有的大框架內進行了5次大改革,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 菲律賓大價錢上演南海鬧劇:再想胡攪蠻纏,想想還差多少律師費
    南海仲裁案鬧劇已經過去兩年,「勝訴」的菲律賓在這兩年間非但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利益,更是落下了拖欠律師費的壞名聲,近日,菲律賓前外交部長交部長德爾·羅薩裡奧在接受採訪表示,菲律賓至今仍拖欠美國律師團近百萬美元律師費,已經收到了美國律師團的起訴威脅。
  • 國鐵集團亮相 鐵路混改接力
    6月1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在京掛牌,標誌著自2017年始的鐵總公司制改革「三步走」順利落定。改制後的國鐵集團,一方面將更加靈活地參與市場化競爭,另一方面也為推動公司股份制改造創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