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學外語前前後就也已經有十好幾年了,先後學了英語,日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學每種語言都有不同的原因,且聽我說來。
有些是由於專業需求和職業需求問題,必須要學的,比如英語和日語。說來慚愧,高中時候由於數理化都極差,高二分科的時候才不得已選了文科。彼時我成績最好的科目要數英語,語文和地理三科。高考填報志願之際,覺得語文和地理學來也未必有大的出路,就把所有志願都填了英語專業。後來的事情你們也能猜得到了,我如願以償地進了外國語學院,並且學了英語專業。由於英語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第二外語,於是就學了日語。畢業之後從事了數種英語相關工作,一直沒有停止使用英語,所以我的英語現在依舊保持了相當的水準,這也決定了未來我分享的主要是關於英語方面的東西。但由於在工作中從未使用過日語,得不到練習,所以我的日語水平就日漸式微,之後歸於烏有了。
我學習法語動力的則是興趣,再加上後期職業需求。說興趣使然是因為,想必巴黎浪漫之都的美名凡是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有所耳聞,再加上眾所周知的語文名篇《最後一課》裡的那句名言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的推波助瀾,我就萌生了學習法語的願望(就是這句話,讓多少人前赴後繼地投入到法語學習的大軍裡去!)。恰巧大學圖書館裡也有法語教材,於是我在大三那年開始了法語學習之路,斷斷續續也算學到了點東西吧。畢業工作之後在開拓市場的時候發現,法語在非洲其實還是很有用的,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原因,法語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滿足我偶爾裝文藝青年的需求,於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也學到了現在,勉強算是入了門。
對於俄語,則純粹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提也罷。買的那些書亦已束之高閣,灰塵都落了幾許多了。不過我覺得未來如果有精力,我也會重新開始的吧。
而學習西班牙語則是因為曾經的生活需要。很早以前交了個女友,是委內瑞拉人,雖也會說英語,但不甚熟練。於是我倆一個開始學漢語,一個開始學西班牙語。回想起來,那時我的西班牙語真的是進步神速,因為有動力,也有需求,而且有非常好的練習對象和很高的使用頻率。遺憾的是,雖然我們整天都在憧憬未來的生活,但最終沒能在一起,而我的西班牙語熟練程度也隨著她的離去而迅速下降,到現在已經與初學者無異了。
通過我的個人經歷大家也許能看得出一些端倪。對於一門外語的學習,興趣並不是最好的老師,需求才是。如果對一種語言有強烈需求,那麼就會學得很快,而且保持得很好。譬如我為了和委內瑞拉前女友更好交流,這種強烈的,現實的需求促使我去學習。譬如作為學生,雖不喜歡學習,但為了成績,為了不被家長和老師批評,這種需求也會促使我去好好學英語。只不過這個被動的需求一旦失去外界壓力就會迅速崩塌,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諸多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竟不如其高中時代,就是因為失去了考試和考級的壓力。當然,我的西班牙語的衰退也是個極好的例子。所以我們才把興趣放在了需求的前面,講了一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一旦培養起來就會持續作用很長時間,譬如我學習法語的時候,數次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割捨不下,因為我對法語感興趣,幾近成為了一種縈繞心頭的情懷。但興趣可不是心血來潮,否則我也不會這麼快就放棄俄語的學習了。
所以,你學習外語的動力是什麼呢?是需求,是興趣,還是一時心血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