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國慶大閱兵:時長約80分鐘,總規模約1.5萬人!大量閱兵細節透露!
今年國慶閱兵的準備工作進展如何?
官兵們的訓練、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
小綿帶大家走進閱兵訓練場
探秘國慶70周年閱兵方隊
是如何練成的
這裡是位於北京郊區的陸軍某綜合訓練場,它的佔地近9000畝,平時主要是為坦克射擊和大型的比武考核提供基本的場地保障。在今年的閱兵準備過程當中,所有的徒步和地面裝備方隊就是在這裡展開訓練的。
「向右看!一、二」。
這裡是訓練場區的2號訓練道,閱兵聯合指揮部正在組織徒步方隊進行單兵、單排面隊列動作考核。從軍委機關、各戰區和軍兵種機關選拔的將、校軍官與來自全軍各部隊的受閱官兵一樣,接受嚴格的訓練考核。據介紹,這次國慶閱兵,編組有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和12個空中梯隊,總人數約1.5萬人,在數量規模上為歷次閱兵之最。
前方高能!
一大波超燃高清圖來襲
↑9月17日,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活動維和部隊方隊的戰士們在練習踢正步。維和部隊方隊將是第一次出現在國慶閱兵中,以體現我軍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決心、能力。
↑教官正在為一名訓練中的儀仗方隊陸軍戰士糾正軍姿。身姿要挺拔威嚴,步伐要整齊有力,口號要嘹亮高亢——為了在天安門前彰顯國威軍威,參閱官兵要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練習。
↑9月17日,徒步方隊的戰士們在北京郊區的閱兵集訓點站軍姿。此次閱兵活動將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80分鐘。
↑空軍方隊的戰士們正在找點位。為了科學高效地完成訓練任務,訓練中每名戰士都有對應的點位和參考線。
↑訓練中的儀仗方隊空軍戰士。此次閱兵中,徒步方隊的男性身高普遍在1.75米至1.85米之間。
↑維和部隊方隊的戰士們正在教官的口令下練習踢正步,他們是從維和待命部隊抽組來的。
↑民兵方隊的女兵正在接受訓練。訓練場地空曠,為了保護教官的嗓子,每人都配備了擴音器。
↑儀仗方隊的女兵正在列隊訓練。此次閱兵中,徒步方隊女性身高普遍在1.63米至1.75米之間。
↑訓練中的一名儀仗方隊女兵。
↑聯合軍樂團的戰士們正在訓練。本次聯合軍樂團一共將演奏50餘首樂曲,是歷次閱兵中演奏樂曲最多的一次。
↑聯合軍樂團的樂手正在吹奏禮號,這種樂器將是首次出現在國慶閱兵中。此次閱兵中所演奏的曲目大多都是嶄新作品或重新編曲創作的。
↑聯合軍樂團裡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都是樂團的鼓手。本次聯合軍樂團以解放軍軍樂團為主,從全軍抽組1300多人組成。
↑一名維和部隊方隊的戰士正在補水降溫,他們訓練中每天需要補充1升多的水。
↑回到宿舍後,一名喜愛攝影的戰士正在給戰友們分享自己拍攝的照片。
↑午休前,武警方隊的一名戰士正在整理訓練時的軍裝。
↑9月17日下午,距國慶閱兵還有13天的時間,軍樂團的樂手們利用休息時間在倒計時牌前合影留念。
↑訓練結束後,一名維和部隊方隊的戰士伸出了大拇指。
閱兵聯合指揮部 祁磊:這次閱兵,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方隊數量多、抽組範圍廣、年齡跨度大,既覆蓋了各軍兵種部隊和武警部隊,還包括了科研院所、民兵預備役和文職人員,充分體現軍改後新的力量構成。另外,將軍與士兵同臺受閱,展示的是新時代將軍領兵打仗、練兵備戰的風採風貌和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的過硬作風。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15次盛大閱兵,一定意義上講,每次閱兵的編組樣式和受閱裝備,都折射出人民軍隊的發展變化。據了解,今年的受閱裝備,近半數是全新亮相,主要反映了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成果和現役國產主戰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同時,在編組樣式上也有了一定的變化。
閱兵聯合指揮部 周偉:這次閱兵是按照聯合作戰的特點要求,採取作戰模塊的方式進行編組,既包括了傳統的陸、海、空等作戰領域,也突出了信息作戰、無人作戰等新型作戰領域,代表性非常強。一定程度上講,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我軍組織形態重塑重構後的一次集中亮相。
訓練周期短
科技手段提升訓練效益
這次閱兵,除了數量規模和編組樣式上的變化外,訓練中方法也更加科學高效。從空降兵軍抽組的某徒步方隊,人員全部來自一線作戰部隊,對於這些平日裡武槍弄炮的官兵,如何克服戰術訓練中的習慣性動作,做到身姿挺拔、整齊劃一,是個現實難題。
空軍徒步方隊方隊長 趙鄖:戰術訓練通常是降低身體的重心,儘量減少身體的暴露,通常都是屈身前進,八字腳比較普遍。而閱兵訓練,(要求)大方威武,頭線、槍線、手線和腳線必須得保持高度的一致。所以,有些習慣性動作實際上是相互矛盾的。
堅持嚴格組訓、注重科學施訓,是今年閱兵訓練的一個突出特點。記者在訓練場注意到,為科學解決訓練難題,測速儀、節拍器和影像技術被廣泛運用到閱兵訓練中來,官兵們藉助新式的訓練輔助器材,更加精準地校正單兵隊列動作,提高單排面、全方隊的整齊度。
閱兵聯合指揮部訓練指導組副組長 張付祥:(隊列)訓練中,我們廣泛運用平板電腦、高清攝錄機為每個方隊、每個排面、每個同志全程記錄訓練進程,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裝備方隊(訓練中)我們統一引入配發了北鬥導航訓練考核系統,每次訓練合練都能現場出成績,輔助訓練的效果非常好。
精準精細、人性化
後勤保障官兵喜不自禁
進入8月份,訓練場上不斷升騰的熱浪有如官兵高漲的訓練熱情。為確保官兵的健康狀況,醫療防疫隊門診組組長許巍,每天帶著他的醫療小組堅持在訓練一線巡診。許巍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小組,在訓練基地一共有9個,此外,閱兵聯合指揮部還協調駐京部隊醫院和地方應急保障力量,構設了方隊衛生所、兵站醫療防疫隊和駐軍醫院三級醫療救治階梯,為官兵施行24小時醫療備勤。
閱兵聯合指揮部 祝學明:我們組織醫療人員深入訓練一線實施全程伴隨保障,抽組醫療專家開展巡迴診療和心理服務,同時,我們還嚴把食品安全關口,對食品供應、加工等環節實行嚴格的檢驗檢疫和留驗制度,確保了受閱官兵飲食安全和身心健康。
精準保障、人性化服務是今年閱兵後勤保障的一大特點。在閱兵聯指的統一部署下,聯勤保障兵站先期對參加閱兵任務的54個夥食單位進行全面走訪,收集意見建議80餘條,並採取個性化預約訂購的方式,每周提供3000種以上的主副食品供應,極大提高了受閱官兵的滿意度。
除此之外,閱兵聯指還綜合利用訓練場區現有條件,對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設施加以完善,力求給大家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說到這一點,對於3次參加國慶閱兵任務的坦克方隊隊員丁輝來講,感觸頗深。
坦克方隊隊員 丁輝:1999年我們住的是老式板房,各屋安了風扇,但是還是特別熱。到了2009年,我們住的是新式彩鋼板房,各屋也裝了空調,但隔音效果不是很好,隔壁打呼嚕、說夢話也都聽得見。今年,我們住的是制式營房,所有生活用具一應俱全。
丁輝還告訴記者,閱兵聯指統籌各級保障力量,採取軍地融合與社會化服務相配套的後勤保障方式,在訓練場區內配套建設了超市、銀行、郵政、被裝服務等服務保障機構,有效滿足了官兵工作、訓練、生活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推出的「兵鮮」健康食品、「兵達」精準配送和服裝清洗熨燙、鞋靴修理保養服務等一系列人性化保障品牌,為大家營造出「家」一樣的感覺。
通過官兵們訓練的鏡頭
可以真切感受到
一股澎湃的激情在湧動
相信在國慶閱兵那一天
呈現在世人面前的
必定是一場凝聚民族魂
提振強軍志的精彩盛典!
點擊視頻
提前感受受閱官兵的風姿
↓↓↓
期待國慶閱兵,為中國軍隊點亮
來源: 央視新聞 工人日報\梁丹蕾 高燕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雷勇 李一寧 梁鳳嬌
編輯:劉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