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逢吉丁丁辰 開封範兒
景區門票明降暗升
國慶小長假,各大景區人頭攢動。記者注意到,在景區門票提倡降價的大趨勢下,一些景區、景點雖然未敢在大門票價上提價,但進了門仍會層層「做文章」。
這家AAAAA級景區就是典型的明降暗升的做法。
湖南崀(làng)山風景區,坐落在湘桂邊陲的崀山景區(其中的八角寨一邊屬新寧縣,一邊屬資源縣)曾被《中國地理雜誌》之《選美中國》板塊評選為中國最美丹霞。崀山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
五嶺地帶,丹霞之美,就在越城嶺腹地的崀山景區。
崀山風景區在2016年8月份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級5A級景區。
就是這樣一個5A級景區,本來應該是國內景區的楷模和帶頭兵,卻也在此次降價浪潮中玩起了小心思。
崀山風景區今年9月門票由原來的170元/人降價到136元/人,降價幅度達20%,看似不錯的降價幅度,也是非常符合發改委下發的降價通知要求,不過景區內的觀光車卻成了「斂」財的門道,以前景區內的觀光車是包含在門票價格內的,也就是說是免費坐的,在降價後,如今觀光車要單獨收費40元,相比在門票上降價了34元,整個景區收費不降反漲了6元。
其實,大家都知道,尤其是經常出去旅遊的夥伴們,景區明降暗升的門道是非常多的,各種變相不合理收費也是屢禁不止,知名景區相對那些小景點還好一點,沒有被報導以及不被我們所知的不合理現象還有很多。
北京兩處國家4A級景區紅螺寺和青龍峽把從未執行的70元門票作為基準線,說是降到了54元,其實景區一直執行的都是這個價格。江蘇無錫的黿頭渚風景區宣稱把門票價格由原來的105元/人次降為90元/人次,是拆解出了景區車票和船票另收費,實質上一分錢都沒降。
假日出遊,除了交通和住宿外,門票支出是另一個「大頭」。以往,景區是「逢節必漲」,今年,在景區門票提倡降價的大趨勢下,據統計全國合計有314個景區的門票有不同降幅。這本該是一項有利於遊客的舉措,然而不少景區卻明降暗漲,改將以前包含在門票內的項目移到門票外單獨收費。
據遊客反映,位於江蘇無錫的5A級景區——黿頭渚風景區將門票價格由原來的105元/人次降為90元/人次後,原本包含在105元門票中的景區車票和船票改為單獨收費。國家5A級景區——湖南崀山風景區的門票價格由170元/人降到136元/人後,原先免費乘坐的觀光車改為收費40元,相當於總價反漲了6元。
隨著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生活觀念的不斷轉變,節假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外出遊玩,除了交通和住宿外,門票支出無疑是另一個「大頭」。以往,門票「逢節必漲」幾乎成了景區的慣例,不僅加重了遊客的經濟負擔,而且一直備受社會的詬病。
今年,在提倡降價的大趨勢下,全國很多景區都加入了門票降價的行列。然而,不少景區卻玩起了「下有對策」把戲,讓這項本該惠及遊客的舉措,變異為明降暗升的大忽悠。有的將原來免費項目移到門票外單獨收費,有的門票上未提價等進了門再層層「做文章」,有的先提價然後大言不慚地宣稱降至多少元,種種花招,嚴重削弱了遊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堤內損失堤外補,既響應了降價號召,又保住了自身利益。這種做法,看似小算盤劃拉的很精明,但從景區的長遠發展來看,對門票經濟過度依賴未必是明智的選擇。
畢竟,拆掉景區「門票經濟」圍牆,已成當下不可逆轉之勢。而且,旅遊也不是只此一家的生意,而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產業。在這樣的語境下,景區靠什麼吸引遊客,門票價格高低顯然是個重要因素。如果景區看不清形勢、捨不得割肉,遊客到底會投向哪個懷抱,可想而知。沒有遊客的光臨捧場,無論是國有景區抑或是商業景區,都將落個被淘汰的命運。
另外,門票降價也不一定能導致景區收入減少。正所謂薄利多銷,門票價格降低勢必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遊玩,一減一增很可能讓景區賺得更多。何況,旅遊業是一項綜合性產業,景區的影響力往往會波及餐飲、娛樂、交通、住宿等諸多行業。退一步講,即便景區的收入有些損失,遊客在其他行業的消費也足以彌補。從大格局上看,不管怎麼算,這都不是一筆賠本的買賣。
推動景區門票降價,是對公眾關切的回應,也是國家既定的部署,意在促使旅遊業由「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轉型升級。有鑑於此,對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景區,相關部門必須做到發現一起嚴懲一起。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從而倒逼國有景區回歸準公共產品定位,還原旅遊惠民公益屬性,以此引導商業景區著力改善遊客體驗,不斷提升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