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公路直通農家小院,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一盞盞太陽能路燈首尾相連……6月19日,走進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火車站鄉蓮荷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隨即映入眼帘,撲面而來的是濃鬱的花香,送入耳鼓的是林間枝頭上啁啾的鳥鳴,更有從密林深處、花葉掩映下傳出的村民勞作時爽朗的笑聲,一幅美麗新農村畫卷正徐徐拉開大幕。
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在農村黨組織和黨員、致富能人的帶動下,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如今已成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同心鄉村樣板點。擁有森林面積14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85%,生態優美、產業興旺、鄉風文明,今年,蓮荷村還入選為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精準扶貧、產業脫貧、生態旅遊產業開發成為這幅畫卷中的主色調,也詮釋著脫貧攻堅取得的新成就。
村支書:「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對村裡發展信心滿滿
「隨著天源現代農業、紫薇集團、振興花卉等項目入駐蓮荷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顯現。如今,來這裡爬山賞景、品嘗農家菜的遊客越來越多,節假日更是遊人如織,車水馬龍,成了邵陽市區名副其實的後花園……」6月19日,在雙清區振興花卉苗木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雙清區火車站鄉蓮荷村黨總支書記戚曉華對村裡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森林覆蓋面達85%以上,蓮荷村成為邵陽市周邊居民休閒遊玩的「後花園」。
「企業聯村、生態美村、產業富村。」前些年,蓮荷村級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如火如荼推進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既發展了產業,富了村民的「錢袋子」,又美化了村莊,暖了村民和遊客的「心窩子」,形成了良性發展。目前,蓮荷村民年人均收入達1.5萬餘元,集體收入每年15萬餘元,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如今,蓮荷村花卉苗木基地面積達1000多畝,並以蓮荷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幾個村種植花卉苗木,擁有杜櫻、小葉女貞、紫薇、玫瑰花等花卉苗木品種50多個,成為邵陽市「花卉苗木第一村」。
形成了以溪流、林場、水庫、村園藝場、市水土保持站、紫薇博覽園花卉苗木基地、天源現代農業科技觀光園為中心,森林、花卉苗木、精品水果、青山綠水渾然一體的天然「森林氧吧」和「森林公園」。
村民:遊客也多了 口袋鼓了
優越的自然環境也使得農家樂應運而生,成為村民增收的新門路。
6月21日,來自懷化的一群自駕遊客人來到邵陽市雙清區火車站鄉蓮荷村遊玩,看到這裡美麗迷人的鄉村風情,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感慨:「沒想到在邵陽城郊還有這麼一個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地方」。
「我們現在足不出戶,就能掙錢,生意還好得很……」蓮荷村老媽也時尚農家樂老闆肖妮娜高興地介紹,每天店裡都停了十輛車左右,多的時候有二三十輛車,每月的毛收入就將近10萬元,日子過得很富足。每到周末節假日,慕名前來考察學習、休閒娛樂的人員與日俱增。
村裡景色變美,遊客越來越多,農家樂老闆娘肖妮娜一家生活也越來越美。
很多村民把自家的農宅改造成了小飯館,房前屋後栽滿各種鮮花,利用池塘養魚,吸引遊人駐足觀賞、休息。村裡也結合全域旅遊發展,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引導農戶流轉閒置農房,採取租賃、參股等形式與鄉村旅遊企業合作發展休閒農莊、鄉村民宿和「農家樂」。
一戶「農家樂」做得風生水起,其它「農家樂」也如雨後春筍,目前全村現已發展「農家樂」20餘家。村裡的休閒觀光、水果採摘於一體的旅遊產業,平均每年吸引外來參觀、採摘、垂釣、就餐、娛樂人數達10萬人次,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渠道。
綠色產業既流金淌銀又美化了村莊,蓮荷村也因此獲評全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村民如同生活在公園中,這裡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長壽村」,到處是一派祥和寧靜的景象。
脫貧戶:生活有了新盼頭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蓮荷村振興花卉苗木基地,正在田間給黃桃套袋的6名務工村民一邊為黃桃套袋,一邊和同伴打趣地聊著天,幸福的笑容顯露在臉上。
72歲的村民高紅輝告訴記者,自從脫貧後,就一直在苗木基地幫忙為果樹鋤草、套袋等,再也不用擔心年紀太大在外面找不到事情做,每個月能領到2000多元工資,他喜滋滋地說:「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生活有了新盼頭,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村裡的黃桃日漸成熟,種植基地工作人員為黃桃套上保護袋。
火車站鄉扶貧辦主任陳輝介紹,近年來,蓮荷村按照「因地制宜、依託資源、突出特色、連片開發」的要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強做大果蔬、花卉苗木、高效養殖、休閒農業等支柱產業,推行「單位幫村、幹部包戶、社會參與、政府託底」精準扶貧機制,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大力推動產業幫扶,通過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讓產業圍繞脫貧布局,讓脫貧融入產業發展,真正把貧困群眾嵌在產業鏈上,以產業鏈條帶動脫貧「發動機」,實現了產業發展、貧困戶脫貧一舉兩得。
幸福像花兒一樣,用來描繪蓮荷村民生活再貼切不過。現在村莊院落處處樹木蔥蘢,四季如春,森林覆蓋面達85%以上,成了天然氧吧、避暑勝地和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