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歷史上釋迦牟尼真的存在,但存在的形式和相關信息,可能與大多數人的想像不一樣。
01為何對釋迦牟尼的存在存疑呢?
因為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直到近代之前,道聽途說的還比比皆是,我們所說釋迦的存在,更多的是依賴於佛教經典的記述,但用現代考據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證明軟弱無力,等於自言自語,自己給自己作證,以至於像歐洲早期的學術研究,就認為釋迦牟尼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因為你拿不出任何可以證明的釋迦牟存在的歷史文獻及考古學證據,這種情況直到近代才得到根本的扭轉。
一是對印度歷史的重建工作,其主要依賴中國歷史高僧對印度的記述文獻,如大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除了記述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裡蘭卡等地諸多領域歷史情況,更重要還用了17個專題記載了古印度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氣候、物產、風俗、宗教等等方面的概況。其程度詳盡而真實,可以說是古印度的百科式全書。
二是考古學的發展,特別在古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於1898年在迦毗羅衛城東南十四英裡處的考古挖掘,在一處佛塔就出土了三份舍利,其容器上有古印度文字,意思為釋迦族的釋尊佛陀的遺骨,這份舍利被佛教界及學術界承認為佛陀真正的遺骨,也得到了當時政權的認可和供奉,這樣從根本上解決了釋迦牟尼的存在是真實的。
所以釋迦牟尼是真實的存在。
02釋迦牟尼的出身趣事
佛經上記載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其地位給人的感覺是高大上,其實我們經常在佛經上看到,凡介紹其他佛或菩薩的時候,不論哪一尊,大多都是國王或王子,好像沒有窮人的份,這大多出於一種美好的化身的借喻,也無可厚非。
釋迦牟尼生活的年代,類似於我們古代的春秋戰國,到處諸侯割據,而這個迦毗羅衛國在古印度,說大一點,可能相當於一個小的諸侯國,並且這個諸侯國的人口不多、經濟也不算好,這個諸侯國有多大呢?有關考據說相當於我們現在鄉鎮的行政區域,其父親可能相當類似於鎮長或大隊書記之類的,這樣說,我們可能在感情上過不去,特別是一些信徒的感情過不去,其實也大可不必,在這種環境下出現釋迦牟尼,反而更能障顯其人格的偉大之處。所以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個問題,而不是神學角度看問題,敬請理解。
其實也不為怪,迦毗羅衛國是一個共和制的管理體制,就是說這個國的行政長官並不是世襲的,同時迦毗羅衛也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後來在諸侯混戰中被拘薩羅國給徵服了,所以也可以認為其上級管理單位是當時的拘薩羅國。所以你要把釋迦牟尼說成是太子,早期也不算錯,到了釋迦牟尼的晚年,這個拘薩羅國在又被摩揭陀國給滅掉了,真所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按現在來看,身份證要改上幾次,因為不斷到其他地傳教,護照估計也要換幾本的。
03釋迦牟尼的名字故事
我在上學的時候,歷史書上講釋迦牟尼叫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指釋迦族群,牟尼是指聖人,這樣看來釋迦牟尼是釋迦族群的聖人,看起來釋迦牟尼是個尊稱,而不是真正佛陀的名字,事實上,釋迦牟尼不單單是釋迦族群的聖人,還應該是全人類的聖人。
喬達摩·悉達多是不是其真實姓名呢,有些文章考察說喬達摩·悉達多也不是真實的名字,因為喬達摩的意思表示男性且是以牛作為崇拜象徵族群,悉達多是有成就的人。這樣一看也是一種尊稱。所以人一旦成為偉人,其原來的真實姓名反而不為人知了。
古人這種情況很多,一成名,出生啊,名字啊,讓後人挖空腦袋的想啊,考察啊,還是一本糊塗帳,現代人這種情況就少了。
04佛陀地位的變化
在原始的佛教經典中,把佛陀當成一位導師來記載的,是一位普通而又偉大的人,事實上也確實是一位有著偉大人格的普通人,也可以稱為聖人,類似於中國的孔子和老子。但作為人就有肉體上的痛苦,所以在早期佛教中有佛陀普通言行及疾病的記載。
隨著是時代的發展,以及大乘佛教的出現,在漢地,特別是從廬山惠遠開始進行了神化,當時鳩摩羅什就持不同意見,兩人的關係就有些微妙了。但不管怎樣,這種日益神聖化的傾向一方面便於傳教,另一方面也是對聖者敬意的一種表達,至於有無種種神化象徵,那是修行者實修的事,我們也不好多做評價,畢竟自己修為淺薄,不知者不說,不知者不怪。
05佛教的歷史作用
無論從歷史角度考察,還是從哲學、神學、文學,及至於科學,佛教的存在對人類的貢獻都是巨大的。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我們的漢語語系,其詞彙很多從佛學中演化。中國的國學,也是儒釋道三家融合的結果。
總之,對於佛教,我們很難從一個單一的角度給予評價。其衍生的佛學也像一個桌子有幾條腿作為支撐,歷史的、哲學的、神學的、文學的等,佛教徒和佛學研究者視角肯定不同,哲學家的觀點肯定和文學家觀點大相逕庭。但不管怎樣,佛教是一個相對寬容包容性很強宗教,如果說一個佛教徒看了這篇文章,就跳起腳來罵娘的話,那他就不是一個佛教徒了。但不管如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你都不能否認佛陀的偉大性,也不得不對歷代的高僧大德的智慧所折服。
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