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歌
[西 漢] 劉 徹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志俶儻兮精權奇,苶浮雲兮晻上馳。
體容與兮迣萬裡,今安匹兮龍為友。
【注釋】
這是一首郊祀歌,出自《漢書·禮樂志》,歌后注曰:「元狩三年,天馬生渥窪水中作。」天馬,《漢書·武帝紀》:「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生渥窪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傳說南陽新野的暴利長在武帝時遭刑,被流至敦煌屯田,屢次看到渥窪池旁有奇特的野馬飲水,他便組織當地人捉來獻給武帝。漢人都傳說此馬是從水中出來的。渥窪,指敦煌市西南三十公裡處南湖黃水壩,也有人認為是敦煌城外鳴沙山的月牙泉。
太一,古代用以稱天帝,是其別名。貢,通「況」,即「貺」,賞賜的意思。下,下降人間。
沾赤汗,《漢書》應劭注云: 「大宛舊有天馬種,踏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出,如血。」是說這種馬流出的汗水為血色。沫流赭,應劭在《漢書集解》中說:「大宛馬漢血沾濡也,流沫如赭精。」意為這種馬的噴沫也是血色的。
志,指馬的神態氣度。俶儻(tì tǎng),倜儻,氣度不凡。精權,精悍靈活。奇,奇異。
苶(niè),同「躡」,踩,踏。晻(yǎn),太陽無光。上馳,向高處奔騰。這一句說天馬踩著浮雲飛馳上天,遮蔽了日光。極言其橫過天空的神俊。
體,體態。容與,安逸自得的樣子。迣(chè),飛越。
今安匹,如今誰可以相比。龍為友,只有龍可以與它相提並論。
【賞析】
漢武帝雄才大路,不僅胸懷四海,文治武功前無古人,而且其精力充沛,有多方面的愛好興趣,比如他性喜圍獵,便就出現了令後代帝王豔羨不已的上林苑、甘泉宮和《上林賦》。他天生愛馬,結果就有了汗血馬的戰爭和傳說他雅善辭賦,結果就有了樂府和樂府詩,有了名臣李延年,美女李夫人以及後來的文學大典《樂府詩集),有了漢大賦的興盛和東方朔、司馬相如等一流文學家。當然,也有了到的寫酒泉風物的《天馬歌》。
歷經幾朝祖上經營,漢朝強大了,劉徹坐在爺爺爹爹小心翼翼屯起的高高糧垛上,錦衣玉食,建功立業,大展宏圖,東徵西討,南徵北戰,指揮倜儻,無不如意,幹什麼成什麼,四海之內,莫不賓服。剛剛打下了河西要道,這不,神馬就送到長安了,神俊非常,還有特異功能--流出來的汗水、噴出來的口沫都是血色,真乃英雄本色!劉徹高興得不得了,口中念念有詞,真想放聲一歌,可他受過嚴格辭章訓練,一旦下筆,必定字斟句酌。於是,一首《天馬歌》就這麼誕生了。
(天馬歌》六句一氣呵成,流暢自然,首位呼應,前面說天降神馬,後面就說只有龍可匹敵。基本上一句讚一個方面,誇飾豐富,是典型的賦法——鋪敘其事。首句寫來歷。二句寫汗血馬基本特徵--流血汗。三句誇氣度,「精權奇」有詞語堆砌之嫌連續三個形容詞,到底不流利。四句寫的那個神態,和武威銅奔馬差不多,只是腳下踩的是「浮雲」。五句寫奔跑時的體態和速度,六句作結,誇天馬如同神龍。通讀下來,你會感到劉徹對汗血馬是有過一番仔細觀察的,有的地方體味很細。比如第五句「體容與兮迣萬裡」,「容與」二字描述的是天馬跑起來輕鬆自如,很有神馬的味道,這個神態令人遐想。
來源:【飛天逐夢醉酒泉】文化叢書
審核:閆啟超
編輯:程 梅
【來源:文化酒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