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寶創意】走進改造升級後的楊司村文化禮堂,帶你領略鄉村文化振興地標 !

2021-02-07 匯寶文化

楊司位於章安街道東北部,由花屋、上新屋、金家、後塘裡、塘角頭五個自然村組成。

村落東鄰湖角村,南接前街村,西依古橋閘頭村,北與東西村為界,臺金高速公路、章楊公路穿村而過。 

全村下轄14個村民小組,村內耕地面積700畝,山林254畝,承包田670畝,全村共490戶1960人。

整個村按照條塊結合的方式劃分為2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服務引領網格工作順利開展。

楊司村舊時稱半楊村(村民大多姓楊,故名)。

1949年屬楊司鄉管轄,1958年建立半楊生產隊,1961年改為半楊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時稱楊司村民委員會。

楊司村文化禮堂建成於2017年,2021年進行了改造提升

禮堂挖掘楊司村特色文化,設有文化禮堂、文化長廊、墾荒講堂、文化大舞臺、村民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等,便於村民群眾開展文體活動、接受文明洗禮、豐富心靈世界。

楊司村文化禮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白牆黑瓦,古香古色,恢宏、華麗而不失秀美。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時代不斷進步發展的當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楊司村文化禮堂入口處既弘揚了「紅船精神永存,墾荒精神不老」的思想觀念,也傳播了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鑄就凝聚楊司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

文化長廊對楊司村的過去和現在進行了詳盡的介紹,是展示楊司村獨特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的重要窗口。

位於楊司村中部後塘裡,是楊司村的本保殿,主祀關聖大帝。

培德堂原為楊司楊氏堂號。楊司,舊名楊施,曾用名陽司。據《楊氏宗譜》記載楊司楊氏始遷祖楊應嶽,系松壇楊氏楊榮的五世孫。應嶽以學識淵博被徵為河陽令,政績卓著擢為淮陽刺史,後轉為浙江按察司副使。

因金人之變,宋建炎三年(1129)率兵扈從宋高宗南渡至章安陽峰,因路途勞累成疾,幸遇陽峰故人刺史謝東溟、知州婁南山挽留至家調治,期月而俞。

公思宋祚將移,功業未就,遂退隱海濱,順時安命。謝、婁二公情好日篤,於是拓地此處,營建居室,一歲告成。時人皆以應嶽公曆任河陽、淮陽令,今復居陽峰之下,遂取義「陽司」二字名其家,後改「楊司」。

自應嶽公傳至十世祖存欝公,生九子,分為九房,四房居半楊,取堂號培德堂,寓繼承四知清廉,德育後人之意。此為培德堂名稱的由來。

培德堂歷經多次搬遷擴建,民國九年,在石板橋頭舊址翻高大殿,增塑泥身聖像,民國18年由鄉紳楊春長籌募興學基金,在培德堂創辦西洋鄉中心國民小學(半洋農村小學),不收學費,並供書籍,嘉惠鄉裡。

1990年,村民認為殿宇較小且破爛不堪,滿足不了民間信仰活動要求,一致要求擴充殿宇,經村民助力改造,自籌資金,搬遷至後塘裡重建殿宇。

現主廟為四合院格局,坐北朝南,由大門、戲臺、大殿、偏殿,廂房組成。大門為磚石結構,石雕工藝精湛,廟門兩邊灰塑對聯「德參天地名垂千古,功同日月普照乾坤」是關公精神的詳實寫照。進廟門為戲臺,戲臺為單簷歇山頂結構,戲臺對面為正殿,兩側建有廂房。

正殿為三開間,穿鬥抬梁式建築,門楣上掛「培德堂」木匾,殿內塑關聖大帝坐像,上懸「義貫乾坤」匾額,兩旁塑關平、周倉立像,神態威武。培德堂內現存有民國九年的墨書檁紀(桁下坊)和「勒封培德堂關聖夫子協天大帝之神位」的聖牌,均為民國舊物。

村文化禮堂是浙江省推進文化浙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創新舉措,楊司文化禮堂是楊司村民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樂園。

禮堂中的文化禮堂是核心,體現著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起著引領向善、向美,向正確的追求不斷前行的作用。

墾荒講堂顧名思義就是傳承宣講台州城市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的重要平臺。

不忘初心——在尋根溯源中回到出發的地方,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

牢記使命——在新時代墾荒精神的指引下,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作為新時代墾荒人,應扛起繼承和弘揚「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以強烈的擔當意識和奮鬥精神,成為「墾荒事業」中的奮鬥者。

提升改造後的文化禮堂,整體更完善,內容也更完整!

楊司村在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也能更好的依託村文化禮堂持續推進鄉村文明建設;

充分發掘鄉賢優勢,凝聚鄉賢力量,積極打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不斷提高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浙江匯寶廣告有限公司創辦於1989年,是一家集策劃設計、建築裝修、廣告製作、包裝印刷、藝術書畫、氛圍營造、商業雕塑、媒體代理、影視拍攝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傳播企業。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丨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座座文化禮堂,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的精神家園。在蘭溪,文化禮堂就是當地的「文化地標」。看電影、演村晚、讀經典……村民們的閒適時光在文化禮堂中度過。自文化禮堂建成後,許多活動也隨著走進了禮堂。「文藝演出、義診活動、播放宣傳片,幾乎每個月,禮堂裡都會舉辦4次活動。」對於健康服務,村民的需求也比較強烈。「與其他的村莊一樣,我們村目前生活著的,大多數是老年人,他們外出就診不方便,也捨不得花錢去醫院做檢查。像健康大講堂這樣的活動,將服務免費送到了村裡,恰好符合他們的需求。」村民們都表示,把健康大講堂帶進文化大禮堂,是真正服務於民的有效舉措。
  • 接地氣 聚人氣 揚正氣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一座座文化禮堂,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的精神家園。  在蘭溪,文化禮堂就是當地的「文化地標」。看電影、演村晚、讀經典……村民們的閒適時光在文化禮堂中度過。  自2013年以來,蘭溪緊緊圍繞「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定位,吹響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號角。
  • 文化禮堂百日攻堅 溫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泉」
    目前,該市已實現文化大使結對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224名文化大使分赴各村指導組建文體團隊、豐富文化活動。  近年來,溫嶺市大力開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通過多方合力共建、完善運行機制、豐富活動內容、深化宣傳培育等「組合拳」,全面提升文化禮堂「建管用育」,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 一禮堂一品⑩丨靈溪倉浹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凝聚精氣神
    倉浹的重要文化地標——倉浹文化禮堂以蕭江塘河為主題。我們首先走進的是特色展陳館,地面上藍色的燈管透過磨砂玻璃,給人一種河流的既視感,河流上停留著帆船,寓意著蕭江塘河往日的繁華景象。同時,文化禮堂還設有陶藝館、鄉賢館、春泥計劃室、道德講堂、信息共享室等功能室。在陶藝館內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整齊擺放著。
  • 昔日文化禮堂,今日懸崖書店,未來鄉村振興
    這裡曾是村裡破舊的文化禮堂,2018年6月,這座改造後的平民書局開門迎客。兩年間,縱使山路崎嶇,書店還是吸引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文旅遊客,平日客流量幾百人,小長假期間更是高達上萬人,也帶活了民宿、餐飲等周邊業態的發展,部分民宿有時甚至一床難求。
  • 一禮堂一品⑩丨靈溪倉浹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凝聚精氣神
    倉浹的重要文化地標——倉浹文化禮堂以蕭江塘河為主題。我們首先走進的是特色展陳館,地面上藍色的燈管透過磨砂玻璃,給人一種河流的既視感,河流上停留著帆船,寓意著蕭江塘河往日的繁華景象。同時,文化禮堂還設有陶藝館、鄉賢館、春泥計劃室、道德講堂、信息共享室等功能室。在陶藝館內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整齊擺放著。
  • 婺城用「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據村支書陳凱良介紹,銀坑村文化禮堂2014年建成,但除了一些演出活動,平時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用村民的話說,就是旅遊和文化兩張皮,沒有產生嫁接效應。今年以來,銀坑村按照區裡的思路,在宣傳文化部門的指導下,著手將文化禮堂打造成紅色鄉村景區,並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充分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陸續建起紅軍遊步道、粟裕展陳館等10個紅色旅遊景點,新辦民宿7家。
  • 農村文化禮堂:浙江鄉村文化精神新地標
    2018-04-27 10:12 | 光明日報編者按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底在於農耕文明,根源在於鄉土文化。鄉村是傳統文化的原生地、鄉土文化的集聚地。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振興。
  • 《樂清鄉村振興地圖》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美麗鄉村
    今年1月2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從新農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再到鄉村振興,無不彰顯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回望歷史,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是從農業開始;著眼未來,以黨的十九大為新起點,「鄉村振興」戰略吹響衝鋒的號角,這也為樂清市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
  • 繆家村文化禮堂成了放飛鄉村振興夢想的舞臺
    通訊員 帥小帥 江欣馨    一樓設有鄉賢榜、村史榜、勵志榜、禮堂,二樓設有繆家講堂、閱覽室、活動室……日前,筆者走進繆家村文化禮堂,獨特風格讓人眼前一亮,在這座佔地700餘平方米的禮堂內外,整體設計與整村的風箏特色文化氛圍相融合,門窗燈飾無一不體現風箏元素。
  • 浙江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意激活鄉村文化禮堂
    活動由永康市唐先鎮人民政府、浙江財經大學「中華古禮」博士團聯合主辦,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探尋古禮暨家鄉文化傳播」實踐團和杭州元合漢文化研習會承辦,亦是「農信杯」第三屆浙江省大學鄉村振興創意大賽的參賽項目。20名唐先鎮的孩子參加了成人禮。浙江財經大學「浙鄉有禮」團隊去年就幫助尖山灣村舉辦了「開筆禮」,受到當地好評。
  • 文化禮堂:瑞安鄉村文化精神新地標
    2018-12-14 12: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京子如果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農村文化禮堂則是凝聚一方文化的重要載體。走進曹村鎮東岙村,由3幢連廊互通的江南庭院風格建築構成的建築群極其醒目,這就是東岙村現在最具人氣的地方——東岙文化禮堂。
  • 鄉村禮堂建築_2020年鄉村禮堂建築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查看詳情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與路徑!在城鎮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 鄉村文化面臨城市文化的衝擊, 日益呈現出衰落之勢。從歷史維度、現實維度和未來維度的視角分析, 鄉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顯而易見。重塑鄉村文化應從重塑農民的文化價值觀、促進鄉村文化發展、培育鄉村文化建設者的主體意識、建立「四位一體」的鄉村文化治理模式等方面著手。 鄉村振興是一項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的系統性工程。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到鄉村去!「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在成都發布
    作為「重頭戲」,本次論壇分別發布了2020年度「天府文化·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文創產業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和「年度新場景提名獎」。2、崇州市竹藝村崇州市竹藝村竹藝村位於崇州市道明鎮,憑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改造後的田園風光,依託網紅建築「竹裡」,竹藝村一躍成為全省人民朋友圈的網紅「打卡」點,成為四川鄉村「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典範。竹藝村還代表中國農村走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 浙江縉雲新建鎮:振興鄉村文化 爭創省級文化禮堂示範鄉鎮
    新建鎮航拍圖自2013年起,新建鎮以「文化樂園、精神家園」為主題,充分結合自身優勢,科學規劃,特色打造,使文化禮堂逐步成為農村的「精神活水」,成為提升群眾幸福感的重要陣地。目前已建農村文化禮堂15家,其中筧川村文化禮堂是省五星級文化禮堂,河陽村、筧川村文化禮堂被評為「優秀文化新地標」。
  • 為美麗鄉村注入文化內涵 餘杭運河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
    五杭村水鄉風情館近日,隨著轄內最後一個高標準建設的亭趾村文化禮堂亮燈,杭州市餘杭區運河街道實現了文化禮堂這一「文化地標」全覆蓋。雖然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貫穿境內,但多年前,文化禮堂建設曾是運河街道的短板。當時,由於資金、土地等制約,該街道14個行政村中,有文化禮堂的只是少數,且大多由廠房改建而來,沒有什麼專業設備,更不要說濃厚的文化氣息了。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運河街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化統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近三年,該街道集中建成文化禮堂9個,實現村村有禮堂。
  • 為美麗鄉村注入文化內涵 餘杭運河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
    五杭村水鄉風情館近日,隨著轄內最後一個高標準建設的亭趾村文化禮堂亮燈,杭州市餘杭區運河街道實現了文化禮堂這一「文化地標」全覆蓋。雖然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貫穿境內,但多年前,文化禮堂建設曾是運河街道的短板。當時,由於資金、土地等制約,該街道14個行政村中,有文化禮堂的只是少數,且大多由廠房改建而來,沒有什麼專業設備,更不要說濃厚的文化氣息了。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運河街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化統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近三年,該街道集中建成文化禮堂9個,實現村村有禮堂。
  • 文化禮堂 農民自己的「精神家園」
    白牆黛瓦  文化韻味濃厚  青山綠水之間,白牆黑瓦之下,文化禮堂這一文化符號,被時代賦予更富魅力更具實質的內涵,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的動力。  觀賞一番後,步入其中,更是「別有洞天」——偌大的村民活動室、超大的舞臺設計……一切農村文化禮堂該有的標準配備,在這裡都能看到。據介紹,自觀美村鄭成功紀念館改建成文化禮堂後,每天進出的人群絡繹不絕,不管是外來的客人,還是歸家的遊子。
  • 到鄉村去!「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在成都發布
    作為「重頭戲」,本次論壇分別發布了2020年度「天府文化·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文創產業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和「年度新場景提名獎」。2、崇州市竹藝村崇州市竹藝村竹藝村位於崇州市道明鎮,憑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改造後的田園風光,依託網紅建築「竹裡」,竹藝村一躍成為全省人民朋友圈的網紅「打卡」點,成為四川鄉村「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典範。竹藝村還代表中國農村走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