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 聚人氣 揚正氣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2021-01-08 浙江在線

接地氣 聚人氣 揚正氣 蘭溪用活文化禮堂引領鄉村振興

2019年12月06日 06:13:37來源:浙江在線記者  何賢君 杜羽豐 王瑩

  文化禮堂「周周樂」

  浙江在線金華12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賢君 杜羽豐 王瑩)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一座座文化禮堂,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的精神家園。
  在蘭溪,文化禮堂就是當地的「文化地標」。看電影、演村晚、讀經典……村民們的閒適時光在文化禮堂中度過。
  自2013年以來,蘭溪緊緊圍繞「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定位,吹響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號角。在禮堂建設過程中,蘭溪堅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的原則,在各建設村原有的文化特色上,提煉元素,注重品質,利用好建設村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整合創新傳統民俗與現代文明,建設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避免出現千「堂」一面,而是做到「一堂一品」。
  在此基礎上,蘭溪還積極探索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建設機制,以禮堂塑形、以文化鑄魂、以社會聚力,傾力打造農民的精神家園,一大批頗具特色、傳承創新的農村文化禮堂熠熠生輝。
  如今,「文化禮堂」更成為蘭溪老百姓閒談中繞不開的話題。禮堂說事室、禮堂集市、禮堂共同體、禮堂風景……這些朗朗上口的熱詞正日益豐富著文化禮堂的內涵,也在悄然改變村民們的生活。
  「文化禮堂長效發展要結合本地特色,打造文化品牌,體現主流價值,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充分突出群眾主體位置。」蘭谿市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說,「要不斷貼近群眾,吸引群眾由『請』向主動參與轉變,真正做到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
  禮堂共同體 專家下鄉送服務
  日前,蘭谿市永昌街道蘭思村蘭塘張村文化禮堂內,聚滿了村民。蘭谿市人民醫院一行20多位醫護人員來到這裡,普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開展義診活動。內容豐富、貼近群眾的健康大講堂活動,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
  「醫生,我感覺最近有些胸悶,能不能幫我看看?」70多歲的徐大媽聞訊趕來,向醫生諮詢相關知識。經過醫生的診斷,徐大媽並無大礙,量了血壓後,徐大媽放心地離開。前來進行白內障免費篩查的村民也很多,一邊篩查,醫生還向他們普及了白內障、青光眼、眼外傷等專業眼科知識。
  蘭塘張村是個自然村,僅有人口476人。2014年,蘭塘張村荒廢的張氏祠堂開始重建,2016年,該村籌建文化禮堂,重建後佔地660多平方米的張氏祠堂,便成了最佳選址。自文化禮堂建成後,許多活動也隨著走進了禮堂。「文藝演出、義診活動、播放宣傳片,幾乎每個月,禮堂裡都會舉辦4次活動。」對於健康服務,村民的需求也比較強烈。「與其他的村莊一樣,我們村目前生活著的,大多數是老年人,他們外出就診不方便,也捨不得花錢去醫院做檢查。像健康大講堂這樣的活動,將服務免費送到了村裡,恰好符合他們的需求。」村民們都表示,把健康大講堂帶進文化大禮堂,是真正服務於民的有效舉措。
  從去年4月下旬開始,蘭谿市就成立蘭溪農村文化禮堂宣講團、顧問團、鄉賢團、文藝指導團、志願者服務團,以綜合文化站為依託,設立16個鄉鎮(街道)文化禮堂共同體,不斷在完善功能、強化隊伍、培育產業方面持續探索,提升鄉村文化振興動能。蘭谿市中醫院、衛生進修學校、疾控中心等醫療衛生計生單位根據自身的組織特點、工作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好與農村文化禮堂的對接與服務工作,發揮各單位在農村文化禮堂運作中的積極作用。
  據悉,目前文化禮堂顧問團成員有60名,鄉賢團有45名,宣講團有79名,文藝指導團有58名,志願者服務團有133名,共計375人,成員來自文藝界、教育界、商界、旅遊業及農業技術類和黨政機關等,均是行業精英和文化人才。他們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文化共建和服務進堂活動,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具有鄉土特色、符合實際需求的文化服務。
  禮堂開集市 百姓來趕「幸福集」
  「跟我們農村趕集一樣,政府把服務送到了家門口,不僅可以學習新知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這裡尋求幫助,而且全是免費的。」11月22日,蘭谿市「文化禮堂集市」蘭江站在蘭江街道大阜張行政村開市。

  當天早上8時,現場人頭攢動。村民在「禮堂集市」邊走邊逛,根據自己的需求,精準地尋找對應的服務。
  在司法局「攤位」前,市民嚴躍清在向工作人員諮詢法律問題後,還收到了他們贈送的法律「大禮包」。「我翻看了一下,他們贈送的小冊子上寫了很多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我回去後可得好好研究研究,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家人。」嚴躍清說,起先他是被「集市」上蘭谿市老園丁藝術團的節目吸引過來的,節目間隙逛了逛,感覺收穫頗豐。
  作為禮堂共同體的升級版,禮堂集市乾脆以文化活動、農技服務、法律諮詢、現場宣教、志願者服務等內容為載體,邀請公安局、農業農村局、紅十字會、康體中心等全市20家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民間志願服務隊,通過文化禮堂現場擺攤、百姓趕集的方式,活躍農村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在大阜張村文化禮堂內,一堂主題為「守初心 擔使命 弘揚梁家河精神」的講座正在進行,蘭谿市委黨校的老師聲情並茂地為大家講解「梁家河精神」。「聽了此次講座,我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大阜張農貿市場黨支部黨員周代平說,身為一名基層黨員,要守好自己的初心,他也會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對照「梁家河精神」,服務好身邊的群眾,為他們謀幸福。
  「文化禮堂集市」活動自今年6月推出以來,已分別在上華街道、靈洞鄉、香溪鎮、馬澗鎮、遊埠鎮等7個鄉鎮(街道)「開市」,蘭江街道是第六站。
  據悉,「文化禮堂集市」將在年內走遍全市16個鄉鎮(街道)的農村文化禮堂,本著「月月有推進、鄉鎮全覆蓋」的原則,讓「文化禮堂集市」活動形成長效常態,使文化禮堂成為農村人氣的集聚地。同時,針對不同的鄉鎮(街道),將制定符合當地特色的商品清單,切實提升內容供給的精準性,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激活鄉村文化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禮堂說事室
  矛盾化解不出村

  「有事好好商量,我們去『村民說事室』坐一坐。」這句話,最近成了蘭谿市諸葛鎮厚倫方村黨支部書記方賽花的口頭禪。近日,厚倫方村的兩名村民因為房簷滴水糾紛鬧得有些不愉快。方賽花了解情況後,連忙將兩人請到了村裡的「村民說事室」。
  「誰家的屋簷不滴水,你們就為這事鬧意見,說不過去吧!」「滴一點水,對你們有什麼損失?雙方都各退一步,別吵了。」在老祠堂裡,大家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擺事實、講道理,面對面敞開心扉。最終,雙方籤訂了和解協議,一家各讓出50釐米的範圍用來滴水。
  近年來,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厚倫方村不僅把村裡的老祠堂厚倫堂打造成鄉村文化禮堂,還在其中創新地開闢了一個「村民說事室」,供村民商議村莊發展之策,及時解決矛盾糾紛。
  「村民之間有糾紛,讓村民來評理,我們設立這樣一個村民自治機構,就是要讓村民互相講道理,藉助大家的力量心平氣和地解決糾紛。」如今,村裡的糾紛越來越少,看到一個個問題圓滿解決,方賽花舒了一口氣,「村民說事室」裡,坐著的是矛盾雙方,還有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組成的理事會成員。老祠堂門一打開,幾個人往裡面一坐,把事情講一講,把道理說一說,看似不可調節的矛盾,半天時間基本上就能協商解決好。
  「村民對老祠堂都懷有敬畏之心,再注入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兩者相得益彰,處理起村裡的事就能迎刃而解了。」方賽花說,遇到糾紛來「村民說事室」裡講一講,現在已漸漸成為村民的共識。在這裡,平時由村「兩委」給大家宣講政策,村民暢聊時事要聞、身邊人事,遇到比較棘手的糾紛,大家就一起開誠布公地解決,說公道話、講公德心、辦公正事,實現「小事不出村」的基層自治。「厚倫方村的『村民說事室』充分發揮議事、宣傳等作用,提升村一級組織治理,充分挖掘出了村民教育、管理的能動性。」諸葛鎮鎮長陳麗娜說。
  截至目前,「村民說事室」制度已在全市16個鄉鎮(街道)、129個文化禮堂村全覆蓋,取得了良好效果。僅以今年為例,通過「村民說事」,全市已累計召開各類評議會議2100次,化解矛盾800多起,辦理為民服務事項1000餘起,辦結率99.3%,農村信訪同比下降40%,群眾對基層組織的滿意率高達95%。
  禮堂成風景
  研學遊成「香餑餑」

  日前,蘭谿市振興小學五年級442名學生先後前往遊埠古鎮、諸葛鎮厚倫方村,把課堂延伸到農村文化禮堂,在遊學中體驗古代商埠文化和少數民族的和文化。
  文化禮堂是鄉村的文化載體,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蘭溪湧現出一批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村落。此次遊學是「知鄉情 愛蘭溪」蘭谿市萬名學生進農村文化禮堂遊學活動首站,以「和文化」為主題,文旅融合,讓學生在文化禮堂中感知家鄉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大早,同學們乘坐著大巴車到達遊埠古鎮。當同學們走進以文化禮堂為依託而建的民俗文化園,深深地被遊埠特色民俗吸引。每到一地,同學們用心地用紙筆記錄著。除了了解遊埠的老行當,金華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素月以及蘭谿市草編非遺傳承人童慶芬還手把手教同學們剪窗花、用玉米衣編織小掛件。
  厚倫方村的祠堂,是文化禮堂的重要組成。村裡「和」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村裡還在文化禮堂裡開闢出了一個「民俗陳列館」,村中還建起了民族景觀牆,繪製有反映畲族服飾、節日禮儀等傳統文化的彩畫。在這裡,同學們感受少數民族文化,和當地導遊一起打麻餈、跳竹竿舞、開展押加比賽,認識古代農具和古代建築的魅力。
  五(10)班的王若帆同學說:「這次遊學活動很有意義,不僅了解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還學會了剪紙等非遺技藝,真的是受益匪淺。」
  近年來,蘭溪建成了富有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235家,這些文化禮堂所在的村落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如何用文化禮堂激活美麗鄉村,讓這些美麗鄉村有持續改造和發展的動力?
  今年以來,蘭谿市融媒體中心發揮自身策劃力和宣傳力的優勢,切入策劃以文化禮堂為載體的學生遊學活動,將全市文化禮堂串連成國學·智慧遊學、國學·李漁文化遊學、國學·和文化遊學、紅色文化遊學等10條線路,用通俗的語言採寫講解詞,並將重點放在策劃體現當地文化的互動式體驗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教育局也將文化禮堂遊學活動作為中小學遊學旅行的重點和鄉土教育的重點。活動受到學校、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既傳承好傳統文化,讓中小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推動鄉村振興。今年共有近一萬名學生進文化禮堂遊學。
  禮堂遊學活動,為美麗鄉村帶去了人流,注入了活力,推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禮堂提檔,做強特色,提高接待能力,更促進了村民增收。

標籤:蘭溪;文化禮堂責任編輯: 王志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相關焦點

  • 蘭溪發布鄉村振興五年行動計劃 建設全域旅遊、大花園、大景區蘭溪...
    據了解,按照《行動計劃》,蘭溪將通過大力實施「五大振興」行動,推進現代化和美鄉村全面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首先,蘭溪將加快鄉村產業振興,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在產業振興中,蘭溪將把全域旅遊作為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舉措來抓,深化農村全域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新型業態的植入,加強生態高效農業發展,加快農業農村改革,大力增加農民收入。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是支撐。
  • 村規民約接地氣鄉村治理揚正氣
    本期聚焦 本報記者 張雁群 通訊員 普婭婷 文/圖 今年以來,昆明市晉寧區通過抓黨建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在全區建立村規民約「紅黑榜」公示制度,落實情況「評分問效」機制,緊貼民心全域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用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泥土味」語言提煉村規民約「紅黑榜」,以群眾獲得感檢驗村規民約實施實效
  • 給美麗鄉村加點幸福味道!金華這些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喜獲省級榮譽!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906家,其中五星級102家、四星級340家、三星級555家。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的全面鋪開,全市各地的文化禮堂正成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陣地,在價值引領、文化傳承、知識傳播、文明養成、移風易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楊街村文化禮堂:「清白傳家」美名揚 人文「麥浪」拂新風
    北苑街道楊街村文化禮堂於2018年11月正式投用,內設楊街大舞臺、圖書室、健身房、書畫室、春泥活動室、健康小屋、練舞房、瑜伽室、路演會議中心等功能設施。近年來,為了建設文化禮堂,楊街村每一個村民都參與進來,通過查閱資料、翻閱圖片等深度挖掘村落文化,使村落歷史中熠熠發光的人事物匯成不可阻擋的人文「麥浪」伴著楊街一路前行。
  • 【一把手 話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在人才,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率先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為契機,立足縣情實際,多措並舉,大膽實踐,堅持「引、育、用」並重,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集聚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
  • 《農民日報》點讚蘭溪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好做法!
    今天,《農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城鄉融合啟新局 振興路上再抖擻——浙江蘭溪鄉村新變觀察》一文,點讚蘭溪城鄉融合發展,在產業、生態、治理等方面出新招實招,促進鄉村振興的好做法。
  • 浙江蘭溪「紅土地」煥發生機
    浙江蘭谿市上華街道黃家村是蘭溪紅色革命發源地之一,湧現出嚴汝清、邱福祥等一批革命先輩,紅色文化底蘊深厚。2017年,黃家村開始著手紅色文化振興,努力走出一條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1926年11月,嚴汝清加入中國共產黨,還陸續發展了邱福祥、陳子清、嚴汝澄、鄭根土等一批骨幹,並率先在聚鳳嚴村開展農民運動,成立蘭溪第一個農民協會組織。1927年9月,建德縣委成立,嚴汝清當選縣委委員,之後接任從善區(現蘭溪上華街道)區委書記,在聚鳳嚴、下包、路塘等村先後發展黨員40餘人,建立了4個中共支部,下設12個黨小組,利用農民協會開展革命活動。
  • 義烏雙溪巖村文化禮堂:「崇文尚孝」引領新時代治村理念
    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該村積極推進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建設,使禮堂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積極作用。自村文化發展促進會成立以來,雙溪巖村以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為己任,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不僅扮靚了美麗鄉村,而且打造出了「崇文尚孝」禮堂文化,成為新時代治村之密鑰,走出了一條鄉村文化振興發展新模式。
  • 畢節金沙:搭乘鄉村振興航船 繁榮鄉村農旅文化
    這是金沙縣巧借鄉村振興的東風,大力發展鄉村農旅文化的一個縮影。 「種責任田勤勞耕耘五穀豐盈脫貧解溫飽,入合作社規模經營瓜果遍地致富奔小康」。這副將群眾致富路徑濃縮的對聯寫在老鴰溝文化長廊上特別顯眼,同時也展現著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態。 在村寨體驗活動中,客人進農舍、下灶房、切農家肉、做農家菜、推石磨豆腐、點清水豆花、打餈粑蘸黃豆面、哂秋糧搖風簸、織彩繡、做手工、賞花園。
  • 蘭溪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
    學生分布在河邊橋頭、大街小巷採風寫生,用畫筆勾勒初秋美景,成為古村一道靚麗風景。遊客王豔豔趁著國慶假期,帶孩子來感受「考神故裡」的魅力,「這裡有白牆黑瓦、小橋流水,文化底蘊深厚,特別適合孩子創作」。渡瀆村黨支部書記章婭軍說,渡瀆村能吸引遊客,主要得益於古村落資源的盤活和保護。
  • 為美麗鄉村注入文化內涵 餘杭運河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
    五杭村水鄉風情館近日,隨著轄內最後一個高標準建設的亭趾村文化禮堂亮燈,杭州市餘杭區運河街道實現了文化禮堂這一「文化地標」全覆蓋。雖然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貫穿境內,但多年前,文化禮堂建設曾是運河街道的短板。當時,由於資金、土地等制約,該街道14個行政村中,有文化禮堂的只是少數,且大多由廠房改建而來,沒有什麼專業設備,更不要說濃厚的文化氣息了。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運河街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化統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近三年,該街道集中建成文化禮堂9個,實現村村有禮堂。
  • 文化禮堂:瑞安鄉村文化精神新地標
    2018-12-14 12: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京子如果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農村文化禮堂則是凝聚一方文化的重要載體。走進曹村鎮東岙村,由3幢連廊互通的江南庭院風格建築構成的建築群極其醒目,這就是東岙村現在最具人氣的地方——東岙文化禮堂。
  • 一禮堂一品⑩丨靈溪倉浹文化禮堂為鄉村振興凝聚精氣神
    倉浹的重要文化地標——倉浹文化禮堂以蕭江塘河為主題。我們首先走進的是特色展陳館,地面上藍色的燈管透過磨砂玻璃,給人一種河流的既視感,河流上停留著帆船,寓意著蕭江塘河往日的繁華景象。同時,文化禮堂還設有陶藝館、鄉賢館、春泥計劃室、道德講堂、信息共享室等功能室。在陶藝館內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整齊擺放著。
  • 武勝縣中心鎮:引領鄉村振興,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如果沒有人才支撐,鄉村振興是一句空話,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人才願意回來、留得住、幹得好、能出彩,人才數量、結構和質量能夠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振興鄉村,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在探索武勝中心鎮響田坎村脫貧奔康變遷之路時,黨員、幹部、群眾一致認為:要振興鄉村,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 正氣傳家——倖存的蘭溪唯一廟亭合璧古建築蘭路廟亭
    光前的意思是後人要繼承前人的光輝業績,並發揚光大。一般用於家族廳堂門額,可見此為上下三陳的家廟。蘭路亭在廟的南側,東西走向,二頭拱門,南面中間有雙開木大門。亭寬約3米,用磚牆和廟分隔開來,中間有雙開木大門和亭大門相對。大門進廟,有個寬約1.2米,長約6米的小明堂,以利主廟採光通風。整個廟亭全部青石方柱,有22根之多。石柱下面墊有方形青石柱礎。石柱上是木頭梁,主廟、亭二部分各自人字木拼架,黛色古瓦。
  • 鄉村振興 臨安風景正好
    產業興旺  白牛電商雙11再創新高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是各項工作持續推進的生命力。加快特色產業轉型發展;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加快農業品質品牌提升發展……這是臨安區圍繞「都市山鄉型」鄉村振興示範縣(區)創建總目標實施的「產業提質」行動的主要內容。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119座文化禮堂 讓永嘉鄉村精神氣質發生了質的提升
    自2016年新年伊起,永嘉縣農村文化體育建設從提升年邁入深化年活動,在2674平方公裡熱土,119座以弘揚優秀文化、傳播文明新風為主的農村文化禮堂及其568個鄉村文體俱樂部,日益迸發出朝氣和活力,農民的視野、思想境界和鄉村精神氣質,也隨之發生了質的提升。
  • 紅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振興鄉村,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做好鄉村振興,不僅要統籌謀劃,還要有敢於突破的精神,不斷進行方式方法上的創新和探索。
  • 明星變身「主播」為蘭溪楊梅「雲吆喝」助力鄉村振興 3個小時直播...
    此刻是6月12日13時30分,酷日當頭,金華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嚴小俊與蘭谿市委副書記林紀平、「蘭溪女兒」影視明星曹曦文一起,為「質優價美」的蘭溪楊梅「雲吆喝」,助力鄉村振興,幫助果農增收。3個小時戶外直播,賣掉楊梅36630公斤、總金額為8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