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 話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2021-02-23 臨滄先鋒

以人才集聚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委書記、二級巡視員 黃光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在人才,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率先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為契機,立足縣情實際,多措並舉,大膽實踐,堅持「引、育、用」並重,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集聚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充分用好用活對口幫扶單位的資源優勢,在「借勢破題」「借船出海」上下足功夫,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帶頭落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多次帶隊到定點幫扶的中國東航、上海崇明區等地開展人才智力對接活動,為推進優質人才資源與雙江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奠定了堅實基礎。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接受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上海新華醫院崇明分院20多名醫療專家援助,4年內先後開展了椎管內腫瘤摘除術等180餘項新技術,其中骨科診療水平在全市的排名從倒數提升到名列全市前茅,目前已能獨立開展全髖、全膝關節置換術等複雜的手術,填補了縣醫院多項技術空白,當地和周邊縣(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上海市水準的優質醫療服務。聘請了10名退休名師開展教育幫扶,縣一中本科上線率位居全市縣(區)前列,成為全市招生規模擴張最快、鞏固率最高、教學質量進步最快、近5年總上線率最高的學校。與昆醫附二院、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共同合作建立「普外科王琳教授專家工作站」等5個專家工作站,通過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技術幫扶,實現了專家無縫診治,有效破解專業技術、科研教學、傳幫帶的瓶頸制約。實施「鄉情聚才」行動,搭建「鄉賢+產業發展」平臺,充分發揮鄉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建強鄉賢「工作站」「服務站」「組織站」「宣傳站」,拓寬挖掘鄉賢渠道,一批鄉賢通過智力反哺、資金回饋、項目回歸等形式為家鄉發展增智添力。2020年,回引艾芒、張文華等30餘人回鄉投資2000餘萬元,引進雲南臘源茶業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助力鄉村旅遊。

雙江構建以「『四個一批』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導師帶徒』培養工程」「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四個一百』民族文化工程」四大工程為載體,「四有四敢」能力提升培訓、「千人培訓」計劃、「鄉村振興大課堂」等多種培訓為支撐的多元型、差異化、訂單式本土人才培育新體系,採取外來專家與本土專家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課堂與田間地頭相結合、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的「四結合」模式,全力激活鄉村振興各類人力資源優勢。依託縣職教中心辦學資源,圍繞特色水果種植、名特優水產養殖、特色中藥材種植等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1萬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400人,培養了一批黃金木瓜、晚熟芒果、虹鱒魚等特色種植養殖能手,雙江自治縣成功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建好用好「江用文」和「郭華春」基層專家工作站,引進馬鈴薯和茶樹品種選育、產品加工專家,為合作社和公司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農產品品質。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被評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併入選全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勐庫大葉種茶通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依託「劉玉文」水稻專家工作站,探索「專家人才+本土專技人員+特色產業」模式,推廣示範成果,打造了「南勐河優質米」品牌,2019年發展水稻基地達2300畝,產量1495噸,新增產值400萬元,逐步形成以產業聚人才引技術,以育人才促產業助發展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雙江自治縣多民族優勢,組織400名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群眾進行民族文化和民族技藝培訓,並把民族飲食、民族服飾、民族工藝品、民族特色文化等納入培訓課程,對培訓合格的少數民族鄉土人才頒發證書,納入全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才庫進行管理。目前完成申報傣族傳統竹編技藝等非遺項目15個,佤族雞樅陀螺進入全省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備選名單,沙貴榮被命名為雲南省「打陀螺」代表性傳承人。

圍繞「服務基層、長期協作、共建平臺、合作共贏」的原則,與浙江省之江鄉村振興研究院合作,籤訂的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專家結對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交流等內容,成立了由專家、教授、專業帶頭人共同組成的專家服務聯盟,提供決策諮詢,聯合組織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全程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為雙江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借浙江「外腦」,謀振興之策。同時,聘請影視名人溫玉娟擔任沙河鄉允俸村那京自然村「名譽村長」,輻射帶動了鄉村特色旅遊蓬勃興起。2020年,全年預計接待遊客17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6億元。緊扣鄉村振興實戰能力提升,先後選派106名幹部到上海、浙江等地掛職和交流培訓,組織5批次300人赴貴州、文山等地考察鄉村旅遊,為雙江鄉村振興打造一支帶不走、接地氣、能擔當的人才隊伍。沙河鄉平掌村黨總支書記郭石雙,2019年到浙江安吉掛職,學成回村後,他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踐行到家鄉振興發展中,發動群眾大幹鄉村旅遊,「邦佑瀑布」成為網紅打卡地,旅遊成了該村一個新興支柱產業。

撰文:臨滄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雙江自治縣委組織部

相關焦點

  • 武勝縣中心鎮:引領鄉村振興,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要認識到,人才振興與鄉村振興之間是雙向良性互動關係。
  •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今年全國脫貧攻堅任務即將完成,在實現全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的接續工作至關重要。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通過構築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農村、加強培養本土人才、輸送鄉村振興人才的人才體系,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打造引鳳「強磁」,優化造血功能。
  • 推進人才振興 助力鄉村發展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鳳凰城街道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推進人才振興。在黨建示範片區實施黨建+人才陣地工程,建設東潘「新鄉賢」人才服務站、南樓「傳幫帶」黨員素質教育班、雙高「黨建+田園」實踐教學點、趙莊「五好」文明商戶實踐站、常家「巾幗」婦女文化學習站等五處人才聯培基地。
  • 王洪霞:加速打造區域項目人才集聚新高地
    平原縣第一時間學習傳達全會精神,對照全會精神,研究落實舉措,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加速打造區域項目人才集聚新高地。 」日前,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平原縣聚焦這一重大政治課題,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 長治市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在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
    8月5日,長治市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在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正式開班,長治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宏方,上黨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副院長張東文,長治市委人才辦主任張學良等領導出席開班儀式,來自全市各縣區的鄉鎮黨委書記參加培訓
  • 馬恆運:鄉村振興急需人才和生產要素流入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 文 朱哲 攝影)12月5日,在202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暨2020中國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論壇上,參會嘉賓、河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馬恆運表示,要實現鄉村振興,除了要解決人才問題,也要解決生產要素的流向問題。
  • 仁懷市大壩鎮:「四大工程」推動人才與產業發展雙重振興
    仁懷市大壩鎮充分發揮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示範作用,堅持選優配強、著力培育結合、強化管理考核,打好「組合拳」,以「四大工程」推動人才與產業發展雙重振興。  多方向引領,實施「產業」工程   在全面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引領產業發展模範作用上下功夫,堅持以黨建引領人才培育,構建鄉村振興藍圖。一是思想引領增信心。
  • 蘇於君:發展職業教育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特別是在一些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在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廣大鄉村地區,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尚未完全發揮。  應該看到,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的地域綜合體,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
  • 鄉村振興人才哪裡來
    朱啟臻無論是產業興旺,還是生態宜居或鄉風文明,沒有人才支撐一切無從談起,所以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的人才振興要明確三個問題,鄉村需要什麼人才?鄉村人才哪裡來?鄉村人才如何發揮作用?我們重點討論鄉村人才哪裡來這個問題。
  •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組織人才保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條顯著優勢,也是實現國家根本富強的制度,我們要不斷完善人才發現、培養和激勵的制度機制,集聚更多更優秀的治理人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的重大決策部署。
  • 宅梧出妙招,讓鄉村產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
    宅梧出妙招,讓鄉村產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組合拳」,把有能力的鄉村產業人才挖掘出來,把符合宅梧發展需要的企業吸引過來,讓鄉村產業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
  • 青島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暨「鄉村振興人才配置」現場會在萊西...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政 李群 青島報導12月11日,青島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暨「鄉村振興人才配置」現場會在萊西市召開。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劉傳華,各涉農區市人社局負責人,以及特邀嘉賓——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青島市技師工作總站站長周勇和全國交通物流行業技術能手、青島拔尖人才、青島市供應鏈協會秘書長段沛佑等人員參加了此次活動。先後到院上鎮、水集街道、經濟開發區觀摩鄉村人才配置工作開展情況,交流總結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情況。
  • 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近年來,淮安市洪澤區著力從培養、激勵、使用等層面出實招,促進鄉土人才資源轉化成鄉村振興的新優勢,讓更多的鄉土人才出力出彩、彰顯價值。  多元培「育」,  壯大鄉村振興「主力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 念好鄉土人才「三字訣」 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近年來,淮安市洪澤區著力從培養、激勵、使用等層面出實招,促進鄉土人才資源轉化成鄉村振興的新優勢,讓更多的鄉土人才出力出彩、彰顯價值。  多元培「育」,  壯大鄉村振興「主力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 今日言論|讓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無論是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還是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人才支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所需人才也是全面的、多樣的——既需要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基層幹部,有號召力、能夠帶領鄉親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村「兩委」成員,也需要懂現代農業、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科技人才,善於經營、有銷售能力的經營人才。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讓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四面八方的下鄉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前景光明。
  • 「蘭山論語」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支撐
    【蘭山論語】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支撐劉啟靈近日,甘肅省宣布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接下來,進一步鞏固拓寬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鍵是要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拓寬路徑「引才」。人才是脫貧攻堅的「軟實力」,是鄉村振興的「硬支撐」,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貧困地區最缺人才,也是最適合人才施展才華、大顯身手的地方。
  • 鄉村振興的人才模式實踐——威海市大水泊鎮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依託鄉村振興學院人才資源及專家學者的社區營造經驗,為鎮村治理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村史館,展現人文歷史及風土人情,強化德治引領,帶動全鎮崇德向善。三是村務管理紮根:村務管理「網格化」。
  •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地方實踐與經驗啟示
    我國地方各縣市黨委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強鄉村基層組織,打造過硬幹部隊伍,補齊鄉村人才短板,強化領導核心、戰鬥堡壘、先鋒引領、人才支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作用,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統籌推進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發展。
  • 英山縣激發人才活力為鄉村振興打造「智囊團」
    緊鄰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天堂村,在回鄉能人周興詠帶動下,3年前開始發展林下種植。種植的項目有天麻、葛根、石菖蒲、梔子等多個品種。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周德智介紹,全村2020年有80多戶農戶種植天麻,總面積100畝,產量突破50萬公斤,產值超過1000萬元。一個普普通通的品種,在鄉土能人帶動下,做成了富民強村的大產業,使得天堂村由貧困落後村逆襲到石頭咀鎮發展前列。
  • 鄉村人才振興方略實施建言
    有組織、有計劃地推動城市退休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重要作用。圖為2014年3月20日,貴州省遵義縣龍坪鎮中心小學,前往支教的原外經貿部退休官員朱敏才、高級教師孫麗娜夫婦與孩子們。視覺中國 資料圖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