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對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農情,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我國地方各縣市黨委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強鄉村基層組織,打造過硬幹部隊伍,補齊鄉村人才短板,強化領導核心、戰鬥堡壘、先鋒引領、人才支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作用,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統籌推進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發展。人民論壇理論研究中心整理各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探索實踐,並對其中的先進做法和成熟經驗進行提煉總結,為今後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參考借鑑。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地方實踐
廣東陽江市:創新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面對新時代農村工作的任務和要求,為避免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服務功能和治理能力不能很好地發揮,黨建引領發展的基層工作機制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不能很好地適應。以高質量完成鄉村振興戰略這份答卷,陽江市把創新基層黨建放在首位,致力於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建設產業鏈黨支部,在產業鏈上搞拉練,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建立黨組織,加強基層黨校建設,送黨課入農田、上漁船、進微群,讓黨員能隨時隨地接受黨的基本理論、惠民政策和農村實用技術等的教育,並在農村農業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建設富美的新農村。用基層黨建引領自治有傳統、法治有保障、德治有作為的善治道路。推進基層民主議事,集中村民的智慧,引導村民改水、改廁、清汙水、清垃圾等,在富美農村的建設改造中提升基層自治水平。強化基層「兩委」幹部主體責任,為整頓農村扶貧領域微腐敗和作風問題提供有效的組織保障。發動鄉賢圍繞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出資出力出策,引導鄰裡和睦、民風淳樸、文化繁榮的德治之路。
黨建引領扶貧工作,決戰精準脫貧攻堅。各貧困村、渙散村、薄弱村黨支部之間可通過共謀經濟發展、共商基層黨建、共創精神文明等方式,實現「弱鳥先飛」的共建共贏局面。一方面,大力培養群眾身邊的「領頭雁」;另一方面,結合省定貧困村黨組織標準化創建工作,把陽江全市88個省定貧困村黨組織打造成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讓基層黨建和扶貧工作「同頻共振」。
浙江江山市: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強化引領鄉村振興新作為
浙江省江山市找準基層黨建融入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探索出了一條以「5好」為引領的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創新推動基層黨建轉型升級,全面實施黨建引領下的「強、富、美、和、安」鄉村振興戰略,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新作為。
壯大「領頭雁」,以打造「好班子」領跑基層建設。積極實施「領頭雁」工程,打造「比、學、趕、幫、超」平臺,著力通過「百千萬」工程,配強好班長、建強好班子、育強好梯隊,努力打造一支敢擔當有作為、過得硬戰力強的村級幹部隊伍。打造了一支「幹事有思路、管理有規矩、服務有真心、群眾有口碑」的幹部隊伍,培育了32名「省千名好支書」。
消滅「空殼村」,以找準「好門路」壯大集體經濟。大力實施「紅色產業」培育計劃,以黨建引領創新推出抱團取暖、飛地物業、美麗撬動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年年有餘」致富九法,並因村制宜在全市推廣,多措並舉破解增收難題。通過物業經濟、光伏扶貧等方式,基本解決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經常性收入問題。
做出「新業績」,以守護「好山水」建設美麗家園。把「綠水青山」納入黨建工作成效「評價單」,把「五四三」等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主戰場,推動廣大黨員帶動身邊群眾投身「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江山全市黨員爭當先鋒,深入開展「五四三」等生態治理相關工作,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解決「一公裡」,以供給「好服務」密切幹群關係。以黨群「1+7」模式為標準,健全基層服務「全科網格」,大力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密切黨群關係,有效破解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江山全市以黨群「1+7」模式,共設網格長306名、網格員2000多名,組建了規模龐大的「助跑團」隊伍,實現了網格員服務群眾零遺漏。
傳播「正能量」,以弘揚「好鄉風」深化基層治理。通過村黨組織政治引領、廣大黨員示範帶頭,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治理核心組織,以黨風促民風,推進民心在基層凝聚、矛盾在基層化解、問題在基層解決。推動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激發社會正能量、引領社會新風尚。
四川廣漢市:打造黨建工作新載體,引領鄉村振興新發展
四川省廣漢市以「黨建+為村」工作為載體,將基層黨務、村務和商務高度融合,全面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推動農村電商和集體經濟發展,增加群眾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引領鄉村振興新發展。
「網上支部」築牢戰鬥堡壘。一是全面加強黨員教育:通過「黨建之家」板塊開展線上學習,將十九大精神、黨建動漫等學習內容製作成推送的學習「菜單」,建立黨員學習教育資源庫,支部黨員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參加學習。二是黨員管理更有效:依託平臺開展線上「三會一課」,解決流動黨員不經常參加組織生活的問題;村黨支部書記帶頭髮表黨建日記、帶頭傳達十九大精神、帶頭組織黨員開展活動,了解黨員動態,傾聽黨員心聲,打破時間空間限制,讓支部與黨員之間可以隨時交流互動。三是「點對點」服務更加便捷:村黨支部可以通過黨務、村務、便民服務等板塊,將廣大黨員群眾關心的幹部任免、脫貧政策、「微腐敗」懲治等重要事項及時公開,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連心網」凝聚鄉村情感。一是密切幹群關係:黨員幹部通過平臺開展「網上走基層」與村民交流互動,收集民意;通過村務公開和書記信箱板塊,實時公開信息,讓村民了解、參與公共事務;幹部所做工作和解決問題隨時在平臺公開,讓村民知曉、監督。二是凝聚基層民心:在當前農村人口流動性較大的情況下,村民通過「為村」平臺加強溝通,了解家鄉發展變化,聯繫鄉情化解誤會,增強凝聚力。三是培育幹部群眾:通過推廣「為村」平臺,讓幹部群眾觸網懂網,獲取新知識、提升新觀念,增強網際網路思維和發展共享經濟的意識,使其能夠運用網際網路為生產生活、創業就業服務。
黨建引領助推農村經濟。一是推動產銷促增收:以「為村」為載體,整合電商資源,拓寬特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群眾收入。二是網上推介鄉村旅遊:通過專門板塊展示,對本地的人文風情、自然風光和產業發展進行推廣,同時發動農家樂、餐飲酒家等入駐平臺接受預定,在全域總號中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三是結合金融助力奔康:在開展「黨建+金融」活動中,做好線上線下互動,在「為村」上宣傳普及金融知識,開展「黨員示範店」評選,任命掛職農信村幹部,建立信貸工作室。
遼寧撫順縣:創新開展「黨建+N」,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在全國前列
遼寧省撫順縣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行動,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工程理念,建強黨的基層組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創造性開展「黨建+N」和「622」工作法,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基礎,提升幹部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紮實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在全國前列。
創新開展「黨建+N」,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撫順縣立足縣情實情,堅持黨領導一切原則,設計開展了創新性「黨建+N」工作,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力推動鄉村振興與轉型發展。關於「黨建+N」,即通過抓好「黨建+扶貧」「黨建+旅遊」「黨建+生態」「黨建+項目」「黨建+服務」「黨建+矛盾調解」等更多「黨建+N」工作,將黨建工作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真正使黨建工作觸角延伸到每名黨員,讓黨員找到身份感,讓群眾看到好作風,讓黨員幹部成為引領轉型發展的主力軍,讓黨組織成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先鋒隊。
創設幹部「622」工作法,打造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撫順縣在遼寧省率先提出 「622」工作法,讓廣大幹部得到強化鍛鍊和培養,使廣大幹部開闊視野、增長才幹、提升素質,以適應轉型振興發展的需要,也為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動振興轉型發展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關於「622」工作法,即各單位留下60%的人員完成好日常工作;抽調出20%的人員深入到鄉鎮、村和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一線鍛鍊;另外選派20%的幹部,上掛到國家、省相關部門及外派到東部發達地區掛職鍛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或到各級培訓機構學習提升。
以思想觀念轉變振興帶動撫順縣全面振興發展。「黨建+N」實質是「黨員+N」,黨建引領實質是黨員引領,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質是發揮黨員先鋒引領作用。農民思想觀念滯後嚴重製約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撫順縣牢牢抓住「幹部」這一轉型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以黨員幹部思想觀念的轉變振興提振撫順縣幹部隊伍推動轉型振興發展的信心,帶動引領撫順縣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精神面貌的提振;增強幹部隊伍主動作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創新精神和擔當意識,激發撫順縣人民群眾推動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的主體作用,以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思想觀念轉變振興推動撫順縣全面振興發展。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經驗啟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的七大戰略部署之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作用。認真總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實踐經驗,對探索回答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黨建、怎樣加強黨建、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這一關鍵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新時代黨領導鄉村振興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導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強化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擴大農民群眾的有序參與,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調動農民群眾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發展,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健全完善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機制,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切實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充分發揮「第一書記」職能作用,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的基礎,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一是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強化領導核心地位,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優化村級組織結構,健全組織生活,改進工作方式,抓好組織建設,推動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二是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加強基層黨建,提升黨建質量,創新黨建工作體制機制,探索黨建引領「黨建+」工作模式,實施農村黨建引領發展工程,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激發基層黨建工作活力,實現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同頻共振、互融共促。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發揮先鋒引領作用。黨的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和先鋒隊。一是創新鄉村幹部工作。按照「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的根本要求,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強化「領頭羊」作用,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建立農村黨員定期培訓制度,創造性開展「派掛」幹部工作,優化選派第一書記
工作長效機制,推動縣鄉有關部門年輕優秀幹部下沉到鄉村振興一線「接地氣」,探索鄉村振興幹部隊伍培養新路,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為鄉村振興打造一支「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二是建強鄉村工作隊伍。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的培訓提升,提高「三農」工作幹部隊伍「一懂二愛」的綜合素養,全面提升新時代「三農」幹部隊伍能力和水平。同時,注重幹部隊伍思想解放和觀念轉變,增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實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強化實幹擔當意識,保持良好從政心態,激發乾事創業、服務群眾、推動改革、創新發展的動力活力,以黨員幹部先鋒模範、示範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來突出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作用。
加強補齊人才短板,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補齊人才短板,破解人才瓶頸制約。一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切實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創新鄉村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匯聚全社會力量投身鄉村振興,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瓶頸制約,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作用。二是推動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以促進農村人口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硬指標,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盤活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以振興鄉村產業促進農村人口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王禮鵬】
(參考資料來自新華網、人民網、遼東網、遼寧日報、陽江新聞網、浙江在線、德陽日報等)
責編:張盈盈 / 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