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彩娜國兆輝 馬千裡
短短半年時間,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仁裡集鎮通過明目標、劃重點、找路徑,探索出了一條建立「區域黨建聯合體」促進村鄉村振興的路子,實現了財政增效、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智能化循環式養殖場投入使用後,年可出欄生豬2.5萬頭,環保種植區300畝蔬菜價值預計超過400萬元,可安置周圍30名群眾就業。」仁裡集鎮黨委副書記李夢澤介紹,目前,全鎮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其中一半村超過10萬元。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仁裡集鎮按照齊河抓好鄉村振興「1+ 10+1」工作體系,強化黨建引領,實施產業帶動,實施了「總支+支部+黨員」和「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通過建立黨建聯合體,實現了「小支部,大智慧」,為全縣鄉村振興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組織振興上,通過「黨建+」思維,構建「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互動」的黨建工作新模式,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先後組織300名鎮村幹部到浙江紹興、青島萊西等先進地區學習。以大田、松林趙為試點建立區域黨建聯合體,探索黨建創新品牌,打造黨建工作新亮點。
在產業振興上,創新發展「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生產模式,組織鎮村幹部到壽光、廣饒等地學習,發揮韓胡玫瑰、辛屯桃園、汝莊山藥等「一村一品」產業作用,同時在董集、段莊、松林趙等村引進板慄南瓜種植項目,項目採用政府返租倒包的方式,土地承包費由政府負責,多個支部入股,黨員帶頭種植,村支部與企業籤訂收購合同,實現集體、企業和黨員三方共贏。
在人才振興上,探索「黨建+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引導所有村將本村黨員致富能手發展為村幹部,對黨員致富能人壓擔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重點培養大學生家鄉情結,9月份組織了仁裡籍本科新生表彰會,對大學新生發放獎學金10萬餘元,喚醒了他們反哺家鄉的赤子之心,為鄉村振興儲備了源頭活水。
在文化振興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全覆蓋,大田、松林趙等2個社區試點建設高標準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推廣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體系,定期開展扶貧、環保、宣講等志願服務活動,形成示範帶動作用,打造「厚德福地、仁義之裡」志願活動品牌。
在生態振興上,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重點提升村居綠化標準,深入開展「美麗庭院」「潔淨庭院」創建活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區域黨建聯合體的建立,充分發揮了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組織與組織之間,黨員與黨員之間抱團發展,以組織振興帶動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形成了黨建引領、統籌推進、整體提升的鄉村振興『仁裡實踐』,為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仁裡集鎮黨委書記陳偉說。